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拔高训练测试卷(五)(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拔高训练测试卷(五)(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2 09:5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拔高训练测试卷(五)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迸溅(bìng)
沉淀(diàn)
绽开(zhàn)
伶俐(líng)
B.矜持(jīn)
忏悔(chàn)
曝光(pù)
颤抖(chàn)
C.伫立(zhù)
幼稚(zhì)
赤裸(luǒ)
猥琐(suǒ)
D.瞬息(xùn)
幽寂(jì)
衣冠(guàn)
凝望(níng)
2.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2分)
(1)真正懂得生活
(奥秘
秘诀
真谛)的人往往明了
:身在何处并不重要,心在何处则决定了生活的意义有多深远和广阔。
(2)在同样的环境下,人们的精神状态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虽年富力强,却整日
(碌碌无为
无所事事
麻木不仁);有的人虽已至暮年,却依然壮心不已。
3.对下列短语结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超级帅哥”“岁月流逝”“如画美景”都属于偏正短语。
B.“莺歌燕舞”“花好月圆”国泰民安”都属于并列短语。
C.“放下包袱”“骗取信任”“指手画脚"都属于动宾短语。
D.“巨浪翻滚”“思想解放”"风调雨顺”三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4.选出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
)(2
分)
A.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
B.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C.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盲观色,试探什么。
D.那个欲绽的花苞,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我无时无刻都在想着如何解决我们之间的矛盾,今天终于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B.在急速飞驶的火车上,使我终于知道了人的生命也是如此的匆匆,我决定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C.很多人喜欢运动,但专家提醒,适量运动才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运动要讲科学性。
D.为了防止学生在教室里大声吵闹,班主任在黑板上方贴上了“禁止喧哗”的标语。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②不久,它从泥土
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⑤种子
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①⑤②③④
B.①③②⑤④
C.⑤③④②①
D.⑤④②③①
7.诗歌默写。(8
分)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念天地之悠悠,
!
(《登幽州台歌》)
(3)
,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4)在杜甫的《望岳》中,“
,
”化用孔子名言,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和气概。在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诗中“

”表现了诗人登高望远、锐意改革的决心。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8.综合性学习。(8分)
七(1)班的同学正在举办“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的讨论会。假如也邀请你参加,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写出一句与“困难·逆境”有关的名人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2分)
(2)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3分)
(3)你的一位同学在多次考试中,虽然经过不断的努力,但成绩还是不够理想,他感到前途渺茫,打算放弃。通过本次活动,你打算怎样劝说他?
(3
分)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己亥杂诗(其五)(5分)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
(2
分)
10.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分)
(二)(11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褒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④焉。
(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实;充实,充满。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
分)
(1)水陆草木之花(
)
(2)贞以立志(
)
(3)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13.
[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_
、_
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

_、
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4
分)
(三)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13分)
洪振林
①春日,人们的视野里总是万物葱绿,百花次第开放,一派生机勃勃。
②百花繁,万花灿,唯有苔草很少被人提及。因为它实在微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我却惊讶于这细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它没有茂林的硕大气象,也没有百花的美妙身姿,只是静静地躲藏在不容易被人注视的角落里。但她依然有着茂林一般的风情、百花一样的美丽。
③我非常喜欢清代诗人袁枚那首《苔》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人笔下的青苔生长环境是很恶劣的,可它依然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青春从何处来?它从苔草旺盛的生命力中来,它凭着坚强的活力,冲破困境,焕发青春的光彩。苔草是不会开花的,但她“也学牡丹开”,既是谦逊,也是骄傲。她虽然如此弱不禁风,却凭着自身的自强不息,争得和百花一样的开放权利,春光离不开她们不断地点缀,才显得如此春意盎然。
④江南民间有句谚语:“三月青苔露绿头,四月青苔绿满河”。
⑤在我的印象里,春风拂面,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爬上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从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夹缝中撑出绿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不远处的春江,“江水绿如蓝”,这是青苔的大写意、大手笔。
⑥在乡间的古楼里,当青苔从不远处的山坡上,开始随着春风波动、蔓延时,门前的台阶也变绿了,古楼便春光融融,于是陋室不随。
⑦此时,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竟是如此有气势。她们都是一根连着十根,十根连着百根,连绵起伏,渐成气象。无论是断墙残垣,还是悬崖绝壁之上,其它植物都无法落脚,唯有青苔从墙缝里、石缝隙中奋力拱出,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
⑧小时候,我的家乡,每年春日,也就是春雨即将来临之前,父亲总要爬上古楼,上屋顶清理盖瓦,家乡人称之“拾漏”。他总是弓着腰,小心翼翼地翻起一片片布满青苔的瓦,或剥下苔绿,或扯下苔丝,或拔出瓦沟中的苔革......然后装进一个蓝色的布袋里。他从木梯上退下来后,便径直去后花园,从布袋里掏出一撮撮、一把把的青苔,或填于兰花盆,或黏附于梅花树干上,或塞进干祜的罗汉松那一个个细小的木洞穴......父亲说,青苔也有一些诗意的名字,她叫绮线,也称呼为绿衣元宝,百花有青苔衬托,人世间才会春色满园。
⑨在岁月的戏台上,青苔似乎错过了《诗经》,却赶上了唐诗宋词的好时光,也融进了明清纷繁的花事。在诗意的年代,青苔倍加受人珍爱,“应怜屐齿印苍苔”,园子的主人因怕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但有时也夹杂着几分苍凉和凄美,“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青苔似乎总是见不到阳光,只在凄凄惨惨中顽强地生长着。
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应是清代的袁枚先生。他知青苔的气质风度,他知青苔的生存环境。
中国人很喜欢把青苔之绿意融入古画中,使其诗意更加飞扬。最早是“元四家”,后有沈周、唐伯虎、徐渭、程嘉燧、渐江、查士标等。到了清代,苔草在中国画中出现的频次渐多,随心所欲,恣意点苔,笔情墨趣,已臻成熟。尤其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其画梅善于在粗干上以浓墨点苔,使梅花显得气韵非凡,虽苍老而生机勃发。青苔虽然微小,却点缀出他画中的春色;虽然微不足道,却烘托出画中梅花的冰光雪影。他深爱着“苔花如来小”的气质,把自己也取名为“小善庵主”“如来最小者”,可谓青苔知己也。
我是江南人,深爱着门前残墙上的青苔,绿意由她而生。青苔的绿痕从墙根开始,一直蔓延到墙顶上。春光总是被那些摇曳的芦草占尽.她却自有一番风情。
她们总是满腔热情地在你回乡的青石板石缝里,撑起一些绿意,让你享受着“春满大地”的时光。也许你脚踏在其身上,目光却关注着斜枝的桃花,或是墙头上的芦苇花。
她们总是那个恬静的俏模样.悄无声息地吐着绿,伸展着,变幻着。一点点,一丛丛,哧哧地笑着。因此时,如果你没有见青苔,一定是遗憾的;没有青苔的世界,也是寂寞的。
(选自《人民日报·副刊》2019年05月18日,有删减)
14.结合文意,请简析“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中“绿意”的含义。(3
分)
15.品味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3
分)
16.阅读全文,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2
分)
A.文中“回”字用双引号起突出强调的作用;“拾漏”用双引号是特定称谓。
B.文章双线交织,虚实结合,暗线是对青苔的描写。
C.第⑧段插叙,再现父亲清除青苔的情景,体现父亲对青苔的喜爱,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D.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构思精巧,语言含蓄隽秀,富有表现力。
17.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18.读美文,抒情怀,结合文意,请写出你人生经历中,遭遇挫折时,伴你成长给你力量的两句名言或诗句。(2
分)
(四)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13分)
韩逸萌
①儿时的记忆里,奶奶的手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②想起奶奶的手,恍惚中就觉得香气四溢。在那个物质不甚充裕的年代,在那个并不富足的家庭里,我(奶奶的孙女)的童年却充满着香甜酥脆的回忆。
③幕春时节的榆钱,奶奶煮在粥里。我的碗里便漂着一片片的小荷叶,我像捉小鱼一样吞下。奶奶说,吃了输钱,一生富足。初夏的傍晚,浓郁的槐花香笼罩着整个小院,我穿着奶奶做的豆绿色的小裙子,看她洗净采下的槐花,撒上盐和面粉,上锅蒸熟,晚上就能吃到唇齿留香的槐花饭。锅里还煮着绿豆稀饭,煮开了花的绿豆和大米也像一朵朵盛开的小槐花,令我小小的心里久久着迷。那时的夏天,竟可以如此清香和清凉。
④冬天是我最爱的。奶奶用坏了的脸盆扣住火炉口,漏洞的地方用白菜叶盖住。不到饭点,烤地瓜的香味就把在外面疯玩的我“勾”了回来。滚烫的地瓜我拿不住,奶奶一边叫我小馋猫,一边帮我剥皮。“奶奶的手怎么不怕烫?”我奇怪。奶奶笑着说:“奶奶的皮厚啊!”那香喷喷的味道,时时想起,时时垂涎不已。
⑤奶奶的手真是灵巧呵!童年时,我是小伙伴里的孩子王,得此殊荣,唯一的原因就是我有最多最好玩的玩具。我没有布娃娃,但我有奶奶缝的布老虎,张着大口,额头上用黑毛线绣着“王”字,那是我最喜欢的玩偶,高兴时才给别的小朋友抱一下。
⑥包装箱上的封条,奶奶一根根洗净攒着,攒得够多了,在一个木头盒子上缠缠绕绕,一横一竖,不同颜色的封条就在奶奶的手指尖穿梭纷飞。奶奶编的篮子小巧精致,除了自家用,还送给邻里乡亲。整个村里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奶奶笑笑,再编好了仍旧是送人。
⑦在村里口口相传的还有奶奶做虎头鞋的手艺。亲威中谁家生了孩子,奶奶总要做一双虎头鞋送去。鞋底是奶奶亲手纳的布底,小孩子穿着轻巧又舒服。奶奶做的虎头鞋针脚细密,“老虎”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珠是特意找了光亮的皮革剪下的,眉毛、胡子、耳朵,个个都精致。
⑧衣柜的另一个角落,塑料袋里装着一个枕头。枕头是金黄缎面的,上面绣了一朵莲花。那莲花真漂亮呀,花瓣层层叠叠,上面是粉紫色,下面是粉白色。我问奶奶:“我可以枕那个枕头吗?”奶奶用粗糙的大手摸摸我的头:“傻孩子,那是奶奶的送老衣啊!”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是“送老衣”,后来才知道它的另一名字叫作“寿衣”,那是念在嘴里都觉得心惊胆战的字眼啊!所幸,一直到现在,那个枕头依旧放在角落里,始终未用。只是每次看到,我都心酸到不行,不敢想,不敢想,一想几乎要窒息。
⑨这次回家,奶奶捧着我的手,像个孩子一样说:“妮儿的手真嫩,看奶奶的手,跟铿子一样。”“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小的时候,我总喜欢让奶奶给我挠痒痒,不用任何工具,奶奶粗糙的大手在我背上划拉几下,那种感觉最舒服了。
⑩第二天,我冒着四五级风,跑了三个金店,买到了一枚尺寸最大的金戒指。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A我不说话,我只是想用一枚戒指装饰奶奶的手,这其实是一个华而不实的自我安慰。
我拉过奶奶的手,给她戴上戒指,这么大的尺寸竟刚刚好。奶奶照例抓过我的手,给我暖手。我自小手脚怕冷,冬天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奶奶身边,奶奶就伸出她的粗糙的大手握住我冰冷的小手。温暖从她的指尖一点点传过来,我的心也暖和起来。B那种温馨是我一生难忘的。奶奶,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可不可以,让我握得久一点?
(选自《意林》,有改动)
19.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文章对奶奶手的描写运用了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整个村里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这就是侧面描写。
B.文中画横线A处是说“我”只是想为奶奶尽量多做点事,以此得到自我的心灵安慰.表现了“我”因无法多为奶奶做有用的事的愧疚之情。
C.文章第⑧段写了奶奶的“送老衣”以及我看到“送老衣”时的心酸感受,这段文字虽然能更进一步表现奶奶的手巧,但与文章标题“你的指尖是我一生
的温暖”没有什么关系。因此,可以认为本段离题。
D.文中的奶奶是一个慈祥善良、勤劳能干、淳朴热心(大方)的老人。
20.品析下面两句话,分析加点词语所包含的人物情感。(4
分)
(1)“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
(2)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
21.通读全文,分析画横线B处在文中的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3分)
22.文章用“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为题目
,有何妙处?
(4
分)
三、写作(50分)
23.请在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总要求: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题一:请以“我不怕,因为_
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写完整,再写作文。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
(4)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
题二:请以“生命诚可贵”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当今,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一些青少年不堪学习生活的压力,轻易结束自己年幼的生命;校园暴力在近几年也时有发生,施暴方残忍地伤害他人身心甚至生命;还有一些人,并未深思熟虑,一时兴起养宠物,一段时间后,无法接受因照顾宠物而降低生活质量的事实,便随意抛弃,任由宠物自生自灭......
要求:(1)表达积极、真挚的情感,不得抄袭。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
(4)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拔高训练测试卷(五)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2
分)
A.迸溅(bìng)
沉淀(diàn)
绽开(zhàn)
伶俐(líng)
B.矜持(jīn)
忏悔(chàn)
曝光(pù)
颤抖(chàn)
C.伫立(zhù)
幼稚(zhì)
赤裸(luǒ)
猥琐(suǒ)
D.瞬息(xùn)
幽寂(jì)
衣冠(guàn)
凝望(níng)
2.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2分)
(1)真正懂得生活
真谛
(奥秘
秘诀
真谛)的人往往明了
:身在何处并不重要,心在何处则决定了生活的意义有多深远和广阔。
(2)在同样的环境下,人们的精神状态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虽年富力强,却整日
无所事事
(碌碌无为
无所事事
麻木不仁);有的人虽已至暮年,却依然壮心不已。
3.对下列短语结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B
)(2
分)
A.“超级帅哥”“岁月流逝”“如画美景”都属于偏正短语。
B.“莺歌燕舞”“花好月圆”国泰民安”都属于并列短语。
C.“放下包袱”“骗取信任”“指手画脚"都属于动宾短语。
D.“巨浪翻滚”“思想解放”"风调雨顺”三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解析]A.“岁月流逝”是主谓短语;C.“指手画脚”是并列短语;D.“巨浪翻滚”“思想解放”是主谓短语,“风调雨顺”是并列短语。
4.选出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
C
)(2
分)
A.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
B.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C.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盲观色,试探什么。
D.那个欲绽的花苞,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解析]A.B.D都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而C是拟人。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2
分)
A.我无时无刻都在想着如何解决我们之间的矛盾,今天终于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B.在急速飞驶的火车上,使我终于知道了人的生命也是如此的匆匆,我决定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C.很多人喜欢运动,但专家提醒,适量运动才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运动要讲科学性。
D.为了防止学生在教室里大声吵闹,班主任在黑板上方贴上了“禁止喧哗”的标语。
[解析]A.否定不当,将“都”改为“不”;B.成分残缺,去掉“使”;C.搭配不当,将“增加”改为“提高(增强)”。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C
)(2
分)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②不久,它从泥土
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④虽然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⑤种子
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
A.①⑤②③④
B.①③②⑤④
C.⑤③④②①
D.⑤④②③①
7.诗歌默写。(8
分)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
,不要心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登幽州台歌》)
(3)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4)在杜甫的《望岳》中,“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化用孔子名言,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雄心和气概。在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诗中“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表现了诗人登高望远、锐意改革的决心。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8.综合性学习。(8分)
七(1)班的同学正在举办“面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的讨论会。假如也邀请你参加,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写出一句与“困难·逆境”有关的名人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2分)
示例,①顽强的较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
②逆境不就是命运的试金石吗?
----巴尔扎克
(2)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3分)
示例:在有的人跟里,困难好像无底的深渊,掉下去就再也没有了希望;在有的人眼里,因难则好像万能的磨刀石,越磨越快,越挂越勇。亲爱的同学们,面对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3)你的一位同学在多次考试中,虽然经过不断的努力,但成绩还是不够理想,他感到前途渺茫,打算放弃。通过本次活动,你打算怎样劝说他?
(3
分)
示制:
别灰心,俗话说:“谁笑到最后,
谁才是胜利者。”请相信自己,你一定会从失败中站起来的。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己亥杂诗(其五)(5分)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
(2
分)
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10.从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分)
示例:这两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但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杨向上。
(二)(11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褒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④焉。
(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实;充实,充
满。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
分)
(1)水陆草木之花(

)
(2)贞以立志(
坚定,有节操
)
(3)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种植,栽培
)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
(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
13.
[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_外形、_香气
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
性直

心空_、
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4
分)
(三)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13分)
洪振林
①春日,人们的视野里总是万物葱绿,百花次第开放,一派生机勃勃。
②百花繁,万花灿,唯有苔草很少被人提及。因为它实在微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我却惊讶于这细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它没有茂林的硕大气象,也没有百花的美妙身姿,只是静静地躲藏在不容易被人注视的角落里。但她依然有着茂林一般的风情、百花一样的美丽。
③我非常喜欢清代诗人袁枚那首《苔》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人笔下的青苔生长环境是很恶劣的,可它依然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青春从何处来?它从苔草旺盛的生命力中来,它凭着坚强的活力,冲破困境,焕发青春的光彩。苔草是不会开花的,但她“也学牡丹开”,既是谦逊,也是骄傲。她虽然如此弱不禁风,却凭着自身的自强不息,争得和百花一样的开放权利,春光离不开她们不断地点缀,才显得如此春意盎然。
④江南民间有句谚语:“三月青苔露绿头,四月青苔绿满河”。
⑤在我的印象里,春风拂面,青苔们趴在残旧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砖头间。爬上高高的墙头上,附在苍老的树干中,布满在瘦硬的岩石上,从故乡街上的青石板夹缝中撑出绿意,写出一个又一个方正的“回”字。不远处的春江,“江水绿如蓝”,这是青苔的大写意、大手笔。
⑥在乡间的古楼里,当青苔从不远处的山坡上,开始随着春风波动、蔓延时,门前的台阶也变绿了,古楼便春光融融,于是陋室不随。
⑦此时,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竟是如此有气势。她们都是一根连着十根,十根连着百根,连绵起伏,渐成气象。无论是断墙残垣,还是悬崖绝壁之上,其它植物都无法落脚,唯有青苔从墙缝里、石缝隙中奋力拱出,四处蔓延着绿意,在荡漾的春风中记录着比石头还硬的倔强。
⑧小时候,我的家乡,每年春日,也就是春雨即将来临之前,父亲总要爬上古楼,上屋顶清理盖瓦,家乡人称之“拾漏”。他总是弓着腰,小心翼翼地翻起一片片布满青苔的瓦,或剥下苔绿,或扯下苔丝,或拔出瓦沟中的苔革......然后装进一个蓝色的布袋里。他从木梯上退下来后,便径直去后花园,从布袋里掏出一撮撮、一把把的青苔,或填于兰花盆,或黏附于梅花树干上,或塞进干祜的罗汉松那一个个细小的木洞穴......父亲说,青苔也有一些诗意的名字,她叫绮线,也称呼为绿衣元宝,百花有青苔衬托,人世间才会春色满园。
⑨在岁月的戏台上,青苔似乎错过了《诗经》,却赶上了唐诗宋词的好时光,也融进了明清纷繁的花事。在诗意的年代,青苔倍加受人珍爱,“应怜屐齿印苍苔”,园子的主人因怕满地青苔被人践踏,所以闭门谢客。但有时也夹杂着几分苍凉和凄美,“小庭春老,碧砌红萱草”,青苔似乎总是见不到阳光,只在凄凄惨惨中顽强地生长着。
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应是清代的袁枚先生。他知青苔的气质风度,他知青苔的生存环境。
中国人很喜欢把青苔之绿意融入古画中,使其诗意更加飞扬。最早是“元四家”,后有沈周、唐伯虎、徐渭、程嘉燧、渐江、查士标等。到了清代,苔草在中国画中出现的频次渐多,随心所欲,恣意点苔,笔情墨趣,已臻成熟。尤其是“扬州八怪”中的金农,其画梅善于在粗干上以浓墨点苔,使梅花显得气韵非凡,虽苍老而生机勃发。青苔虽然微小,却点缀出他画中的春色;虽然微不足道,却烘托出画中梅花的冰光雪影。他深爱着“苔花如来小”的气质,把自己也取名为“小善庵主”“如来最小者”,可谓青苔知己也。
我是江南人,深爱着门前残墙上的青苔,绿意由她而生。青苔的绿痕从墙根开始,一直蔓延到墙顶上。春光总是被那些摇曳的芦草占尽.她却自有一番风情。
她们总是满腔热情地在你回乡的青石板石缝里,撑起一些绿意,让你享受着“春满大地”的时光。也许你脚踏在其身上,目光却关注着斜枝的桃花,或是墙头上的芦苇花。
她们总是那个恬静的俏模样.悄无声息地吐着绿,伸展着,变幻着。一点点,一丛丛,哧哧地笑着。因此时,如果你没有见青苔,一定是遗憾的;没有青苔的世界,也是寂寞的。
(选自《人民日报·副刊》2019年05月18日,有删减)
14.结合文意,请简析“青苔撑起的一片绿意”中“绿意”的含义。(3
分)
(1)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春色满园的青苔(意象)。
(2)指自强不息、顽强生长、志存高远的精神(意境)。
(3)抒发了我对青苔由衷的敬意和赞美之情,对青春、对人生的思考和执着追求(情感)。
15.品味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3
分)
示例一: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赋子青苔人的动作,形象生动写出青苔生长在物体上的情态和形状,表现了责苔在恶劣的生长环境中的顽强生命力。句式整齐,增强语言气势,富有表现力。
示例二:“趴”“粘“爬”“附”“布满”“择”等一系列动词富有动态感,
生动传神地写出青苔在恶劣环境中的生长态式和顽强的生命力,表现出青苔自强不息的精神。
16.阅读全文,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B
)(2
分)
A.文中“回”字用双引号起突出强调的作用;“拾漏”用双引号是特定称谓。
B.文章双线交织,虚实结合,暗线是对青苔的描写。
C.第⑧段插叙,再现父亲清除青苔的情景,体现父亲对青苔的喜爱,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D.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构思精巧,语言含蓄隽秀,富有表现力。
[解析]B项对青苔的描写是明线。
17.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象征(托物言志,借物喻人)。作者借青苔的普道、卑微,生长环境恶劣却努力生长。象征在艰苦环境中自强不息,坚韧自持,努力抗争,谦逊,高洁,不屈服于命运的千千万万的普通旁动者的精神和意志。
18.读美文,抒情怀,结合文意,请写出你人生经历中,遭遇挫折时,伴你成长给你力量的两句名言或诗句。(2
分)
示例:
(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欲穷千里日,更上一层楼。(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5)出於泥而不来灌清连而不妖。
(四)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13分)
韩逸萌
①儿时的记忆里,奶奶的手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②想起奶奶的手,恍惚中就觉得香气四溢。在那个物质不甚充裕的年代,在那个并不富足的家庭里,我(奶奶的孙女)的童年却充满着香甜酥脆的回忆。
③幕春时节的榆钱,奶奶煮在粥里。我的碗里便漂着一片片的小荷叶,我像捉小鱼一样吞下。奶奶说,吃了输钱,一生富足。初夏的傍晚,浓郁的槐花香笼罩着整个小院,我穿着奶奶做的豆绿色的小裙子,看她洗净采下的槐花,撒上盐和面粉,上锅蒸熟,晚上就能吃到唇齿留香的槐花饭。锅里还煮着绿豆稀饭,煮开了花的绿豆和大米也像一朵朵盛开的小槐花,令我小小的心里久久着迷。那时的夏天,竟可以如此清香和清凉。
④冬天是我最爱的。奶奶用坏了的脸盆扣住火炉口,漏洞的地方用白菜叶盖住。不到饭点,烤地瓜的香味就把在外面疯玩的我“勾”了回来。滚烫的地瓜我拿不住,奶奶一边叫我小馋猫,一边帮我剥皮。“奶奶的手怎么不怕烫?”我奇怪。奶奶笑着说:“奶奶的皮厚啊!”那香喷喷的味道,时时想起,时时垂涎不已。
⑤奶奶的手真是灵巧呵!童年时,我是小伙伴里的孩子王,得此殊荣,唯一的原因就是我有最多最好玩的玩具。我没有布娃娃,但我有奶奶缝的布老虎,张着大口,额头上用黑毛线绣着“王”字,那是我最喜欢的玩偶,高兴时才给别的小朋友抱一下。
⑥包装箱上的封条,奶奶一根根洗净攒着,攒得够多了,在一个木头盒子上缠缠绕绕,一横一竖,不同颜色的封条就在奶奶的手指尖穿梭纷飞。奶奶编的篮子小巧精致,除了自家用,还送给邻里乡亲。整个村里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奶奶笑笑,再编好了仍旧是送人。
⑦在村里口口相传的还有奶奶做虎头鞋的手艺。亲威中谁家生了孩子,奶奶总要做一双虎头鞋送去。鞋底是奶奶亲手纳的布底,小孩子穿着轻巧又舒服。奶奶做的虎头鞋针脚细密,“老虎”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珠是特意找了光亮的皮革剪下的,眉毛、胡子、耳朵,个个都精致。
⑧衣柜的另一个角落,塑料袋里装着一个枕头。枕头是金黄缎面的,上面绣了一朵莲花。那莲花真漂亮呀,花瓣层层叠叠,上面是粉紫色,下面是粉白色。我问奶奶:“我可以枕那个枕头吗?”奶奶用粗糙的大手摸摸我的头:“傻孩子,那是奶奶的送老衣啊!”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是“送老衣”,后来才知道它的另一名字叫作“寿衣”,那是念在嘴里都觉得心惊胆战的字眼啊!所幸,一直到现在,那个枕头依旧放在角落里,始终未用。只是每次看到,我都心酸到不行,不敢想,不敢想,一想几乎要窒息。
⑨这次回家,奶奶捧着我的手,像个孩子一样说:“妮儿的手真嫩,看奶奶的手,跟铿子一样。”“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小的时候,我总喜欢让奶奶给我挠痒痒,不用任何工具,奶奶粗糙的大手在我背上划拉几下,那种感觉最舒服了。
⑩第二天,我冒着四五级风,跑了三个金店,买到了一枚尺寸最大的金戒指。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A我不说话,我只是想用一枚戒指装饰奶奶的手,这其实是一个华而不实的自我安慰。
我拉过奶奶的手,给她戴上戒指,这么大的尺寸竟刚刚好。奶奶照例抓过我的手,给我暖手。我自小手脚怕冷,冬天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奶奶身边,奶奶就伸出她的粗糙的大手握住我冰冷的小手。温暖从她的指尖一点点传过来,我的心也暖和起来。B那种温馨是我一生难忘的。奶奶,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可不可以,让我握得久一点?
(选自《意林》,有改动)
19.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
分)
A.文章对奶奶手的描写运用了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整个村里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这就是侧面描写。
B.文中画横线A处是说“我”只是想为奶奶尽量多做点事,以此得到自我的心灵安慰.表现了“我”因无法多为奶奶做有用的事的愧疚之情。
C.文章第⑧段写了奶奶的“送老衣”以及我看到“送老衣”时的心酸感受,这段文字虽然能更进一步表现奶奶的手巧,但与文章标题“你的指尖是我一生
的温暖”没有什么关系。因此,可以认为本段离题。
D.文中的奶奶是一个慈祥善良、勤劳能干、淳朴热心(大方)的老人。
20.品析下面两句话,分析加点词语所包含的人物情感。(4
分)
(1)“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
为奶奶的苍老感到伤息、痛苦,表现了“我”对奶奶的爱。
(2)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
假装发怒,是奶奶对孙女懂得关爱老人的欣慰和感受幸福的高兴之情。
21.通读全文,分析画横线B处在文中的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3分)
结构上:
收束全文.首尾呼应,照应开头。内容上: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感数之情,也表达了“我”希望奶奶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22.文章用“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为题目
,有何妙处?
(4
分)
(1)奶奶的手是全文的行文线索,文章写了奶奶用手给“我”准备食物、给“我”缝制玩具,为“我”挠痒痒,奶奶的手指尖是“我”情感的生发点。(2)以小见大(化大为小)使取材集中,立意更鲜明。(3)表达了文章主旨,表现了“我”对奶奶的感激之情。(4)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文采。(任意答三点即可
)
三、写作(50分)
23.请在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总要求: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题一:请以“我不怕,因为_
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写完整,再写作文。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
(4)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
题二:请以“生命诚可贵”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当今,我们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一些青少年不堪学习生活的压力,轻易结束自己年幼的生命;校园暴力在近几年也时有发生,施暴方残忍地伤害他人身心甚至生命;还有一些人,并未深思熟虑,一时兴起养宠物,一段时间后,无法接受因照顾宠物而降低生活质量的事实,便随意抛弃,任由宠物自生自灭......
要求:(1)表达积极、真挚的情感,不得抄袭。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600字。
(4)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