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教版(2020)八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第5课《搭建巡逻机器人》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闽教版(2020)八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第5课《搭建巡逻机器人》 教案(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闽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1-04-01 18:0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35330010312400
00
搭建巡逻机器人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材主要介绍利用巡线传感器(即光电传感器、光线传感器、灰度传感器等)来设计一种能识别道路,沿着事先规划好的线路行走的机器人,完成机器人自动巡逻等任务。每个麦昆机器人小车的底部都装有两个巡线传感器,就像机器人的眼睛,能识别道路,指引机器人沿着黑线前进。
机器人巡线的算法与使用机器人底部传感器的数量有关。本节课主要介绍单巡线传感器巡线和双巡线传感器巡线的工作原理。教学时应提醒学生,单巡线传感器巡线时,只要用到其中任意一个巡线传感器,测试时被用到的巡线传感器应放于黑线的上方。双巡线传感器巡线时,用到两个巡线传感器,测试时小车应放于黑线的中间,黑线的粗细对程序的编写和调试是有影响的。本教材的范例,黑线的宽度应不超过两个巡线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差为佳。
本课学习机器人巡线原理。学习本课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深入了解机器人,进一步构建机器人知识体系。
教学对象分析
机器人巡线是智能机器人中最为基本的任务之一,很多青少年机器人比赛都要求机器人有巡线的功能。这是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内容比较难理解,实验又极具挑战性。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事物,教师要创设教学情景,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搭建比赛场地,用比赛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鼓励学生迎难而上,不抛弃,不放弃,在比赛中完成课堂任务。
通过本课学习,能帮助学生理解机器人单巡线和双巡线的工作原理,学会用程序控制机器人完成更多的任务。
教学目标
1.巡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应用巡线传感器判断路况。
3.单巡线传感器巡线的工作原理。
4.双巡线传感器巡线的工作原理。
5.机器人巡线任务的设计与完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单、双巡线传感器巡线的工作原理。
2. 教学难点。
机器人巡线任务的设计与完成。
教学方法
1.比较观察法:通过播放《巡线机器人》《安保巡逻机器人》等视频,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巡线机器人。
2.讲授法:讲述巡线传感器巡线的工作原理。
3.任务驱动法:实施分层次的任务教学法,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简单任务,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要求层次高的任务。
4.交流、评价法:展示学生的活动成果,鼓励学生参与评价。
5.比赛法: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比赛,激发学生斗志
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互联网环境、转播控制系统。
2.资源准备:资源包(视频:《巡逻机器人》《巡线机器人》《安保巡逻机器人》),有关开源硬件应用的文字资料、各种源硬件图片、课件、学生作品模板等。
3.验器材准备:麦昆机器人若干台(含超声波传感器),数据线若干条,巡线场地图一张。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巡逻机器人》《巡线机器人》《安保巡逻机器人》。
2.提问;巡逻机器人和救援机器人有什么区别?救援机器人通过超声波传感器避障,但走路方向很难控制。而巡逻机器人能够自动按照指定线路行走,行走方向明确。
3.请小组长分发机器人套件和测试场地。引导学生找到并观察麦昆小车底部巡线传感器。
观看视频,了解巡线机器人。
对比两种机器人,回答问题。
领取机器人套件,观察巡线传感器特征。
通过视频导人,创设情境,为后续的主题学习做好铺垫,并突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认识巡线传感器
1.展示并讲解巡线传感器图片,巡线传感器一般装在机器人小车下方,一辆小车可能有几个,距离地面约为1厘米,每个巡线传感器有一个红外发射器和一个红外接收器。
2.讲解巡线传感器的原理。深色反射弱,浅色反射强。当地面为黑色或深色时,红外线会被吸收或无法被反射,导致接收器接收不到红外信号,传感器输出数值为0;当地面为白色或浅色时,红外线会被反射,接收器接收到红外信号,传感器输出数值为1。
认真倾听,观察巡线传感器的特征。
认真倾听。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巡线传感器,让学生对巡线传感器有感性的认识,提高辨别能力。
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对巡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有初步的了解。
动手实践1:连接与调试巡线传感器
1.引导学生连接设备,放好实验场地,进行传感器测试。找到麦昆小车底部标注为Line-L P13的巡线传感器,把它准确地安放在场地的黑线上方,按照教材P52的方法,编写程序。正常情况,在黑线上时,LED显示0,不在黑线上时,LED显示1。
2.换另一个传感器(Line-R P14),重复上面操作。提醒学生,如果数值都没有变化,说明传感器可能有问题,应报告老师更换。
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按照教材的方法,测试左边巡线传感器。
动手测试右边的巡线传感器。
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每拿到一种新的传感器,都要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进行功能性测试。
动手实践2:设计单巡线传感器的巡逻机器人
1.介绍单巡线传感器的原理。展示单巡线原理图,用左右巡线传感器中的任何一个控制机器人自动巡线前进,不脱离黑线所在的区域。当巡线传感器检测到黑线的时候,左电机以一定速度转动,右电机停止不动或以明显低于左电机的速度转动;当巡线传感器未检测到黑线的时候,右电机以一定速度转动,左电机停止不动或以明显低于右电机的速度转动。
2.按照教材P53的程序,边演示边讲解程序的算法。
3.在讲台附近,可以用黑色的胶布设置一个比较大的场地,让测试完的学生在这个场地上比赛,看谁的小车走得又快又稳。
观看课件,倾听讲解。
观看演示倾听讲解,模仿操作。
以小组为单位在比赛场地上调,出现问题,讨论解决。
教师先讲解单巡线的原理,再配合演示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程序。
通过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合作探究,活跃课堂气氛。
实践创新
1.布置任务:上面所搭建的巡线机器人虽然能实现自动前进,但遇到障碍时不会自动停止,请结合超声波传感器、LED灯等器件让巡逻机器人遇到障碍时会自动停止。
2.请组长回收机器人套件,整理清点。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学会组合程序,完成任务。
整理实验器材。
学生充分利用已学到的知识,完成任务,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2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知识回顾,
导人课程
1.演示、讲解单巡线机器人的工作原理,编写单巡线机器人的完整程序。提问:单巡线机器人走起路来有什么特点?
2.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如何让机器人走路更流畅一点。
3.请组长分发机器人小车和测试场地。
倾听讲解,观看演示,回顾知识,回答问题。交流讨论,踊跃发言。
领取实验器材。
回顾上一节课的知识,为这节课做准备,同时自然而然地引出这节课的内容。
动手实践:设计双巡线传感器的巡逻机器人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P55,展示双巡线机器人的巡线图片,根据可能出现的四种情景,分析巡线原理。
(1)两个传感器都识别到黑色,说明机器人可以前进。
(2)左边传感器识别到白色,右边传感器识别到黑色,说明机器人需要右转。
(3)右边传感器识别到白色,左边传感器识别到黑色,说明机器人需要左转。
(4)左边右边传感器都识别到白色,停止。
2.连接设备,打开 Mind+平台,按照教材 P57~59的操作提示,编程调试。引导学生对比单巡线机器人和双巡线机器人的行走原理。
学生先阅读材料,再倾听教师讲解,理解双巡线的原理。
以小组为单位动手编程。根据场地修改程序,让机器人走得更顺畅一点。
先学后教,让学生感知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操作技巧。
学生通过编程实践,不断调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创新
1.布置任务:结合现有的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声波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进一步提升巡逻机器人的巡逻功能。
2.请组长回收设备,清单整理。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学会编写程序,完成任务。
学生充分利用已学到的知识,完成任务,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方向
1.视频中的巡线机器人能否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巡线传感器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是否能理解单巡线传感器巡线的工作原理。
3.学生是否能理解双巡线传感器巡线的工作原理。
4. 学生是否能理解并完成教材中的范例编程。
68326001035050055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