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蜜蜂》第二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蜜蜂》第二课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2 11:3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蜜蜂》
【简案】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2.划出法布尔的实验步骤。
教学内容
听写,复习课文主要内容,深入探究法布尔实验过程,拓展练习。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实验的过程。2.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实验步骤,品味语言表达的准确。3.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实验步骤,品味语言表达的准确。
教学难点
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新授
探究一:
浏览课文,初步感知。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2.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3.同学们,我们校园里有一朵花,它的花瓣与众不同,是五颜六色的。听到这件事后,你想说什么?或做什么呢?
4.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探究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课文2-5自然段,将课后题补充完整。
2.抽生汇报他所做的事,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讨论,体会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4.那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法布尔的严谨)探究三:联系前文,拓展延伸。出示第一段,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的吗?合作朗读。此时他的心情多么地激动,他兴奋地对人们说……他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教师讲述奥地利生物学家费里希的研究成果。推荐对蜜蜂的知识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去查查资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练习
1.口头练习:同桌复述《蜜蜂》。2.诗句积累: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咏蜂》花发蜂递绕,果垂猿对攀。——王安石《北山暮旧示道人》3.如果请你来当动物学家,你想研究什么?画出思维导图。(独立思考,同桌交流,班级交流、评价)
小结
回顾学习内容,提炼学习方法。
作业
1.基础作业:把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下来。2.拓展作业:继续课外阅读《昆虫记》,和同学分享其中精彩故事。
【详案】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
2.划出法布尔的实验步骤。
【教学内容】
谈话导入,明确本课任务。角色朗读,表现人物性格。提取信息,借助表格复述故事。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看法。完成练习和作业。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特点。
2.默读课文,能从文中提取有关顾客要求和裁缝表现的信息,填写表格,并借助表格复述故事。
3.感受故事的有趣,并能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借助表格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掌握复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特点。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无
【教学过程】
1、导入
复习听写。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
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
1、新授
探究一:
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2.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板书:听说)
3.同学们,我们校园里有一朵花,它的花瓣与众不同,是五颜六色的。听到这件事后,你想说什么?或做什么呢?
4.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明他不盲信,讲究事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设计意图:
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文本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但也常常是三年级孩子的一个难点。为了降低难度,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听说”一词的含义,特在此环节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在联系实际的深刻体会中感悟
“听说”所蕴含的法布尔求实的作风。
探究二:品读课文
深入探究
1.那么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2-5自然段,将课后题补充完整。
2.抽生汇报他所做的事,你能用“先……再……然后……还……”来说一说吗?再给你的同桌说一说吧!(捉蜜蜂
做记号
叫女儿等
走两里多路
放飞蜜蜂)
3.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去掉文中的一个环节行吗?
3.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
3.从实验过程你感受到什么?
3.“那二十只左右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这两句话中画横线的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准确的表达)
3.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出示反问句)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同桌同学讨论)
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3.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3.作者和小女儿此时的心情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激动)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情。(指生读,大家评议。)
3.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为什么?
3.那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请大家默读第5、6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法布尔的严谨)
3.小结:实验报告。
3.自读最后一自然段,说一说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3.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的收获是什么?
设计意图:
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落之一,也是充分体现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的段落。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的小组讨论与全班交流,可以让学生在生与生、师与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中,逐步学会阅读。
探究三:联系前文
拓展延伸
1.出示第一段:同学们,读到这里,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的吗?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
(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2.此时他的心情多么地激动,他兴奋地对人们说:
(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3.他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
:(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4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在几十年后,有一种研究结论,你们听听有没有道理。(教师讲述奥地利生物学家费里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学们对蜜蜂的知识感兴趣,可以去查查资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设计意图:
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个结论并没有在文章中直接呈现,此时,通过对第一自然段的改读,及在教师引导下的一句三读,使学生从中得到了感的迁移,情的激发,智的启迪。从而体察作者透过文字传递的感情。资料的适时补充,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距离孩子年代久远的事实,从而更好地感悟法布尔求实严谨的科学作风。
三、练习
1.口头练习:同桌复述《蜜蜂》。
2.诗句积累: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咏蜂》
花发蜂递绕,果垂猿对攀。——王安石《北山暮旧示道人》
3.如果请你来当动物学家,你想研究什么?画出思维导图。(独立思考,同桌交流,班级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
同桌复述《蜜蜂》一来锻炼口语表达,二来梳理文章结构。资料的适时补充,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距离孩子年代久远的文学作品。,结合实际,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4、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对法布尔实验过程的研究,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实验步骤,品味语言表达的准确。科普文的用词严谨的特点,今后同学们习作时有所借鉴。此外我们感受到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我们要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的习惯。我们要学习科学家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五、作业
1.基础作业:把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下来。
2.拓展作业:继续课外阅读《昆虫记》,和同学分享其中精彩故事。
设计意图:
摘录使学生养成积累语言文字的习惯,跟着教材推荐阅读,拓宽知识面,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板书设计】
14蜜蜂听说
善于思考做试验
认真严谨得出结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