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知道能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把握关键语句在自然段中可能出现的位置。
2.能仿照例子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3.学习“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着运用。
4.朗读、背诵古诗《滁州西涧》。
【教学重点】
1.知道能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把握关键语句在自然段中可能出现的位置。
2.能仿照例子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3.学习“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着运用。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单元复习单、课堂练习单。
单元复习单
语段
关键语句
自然段大意
抄写关键语句
在自然段中的位置
《花钟》第一自然段
《花钟》第二自然段
《小虾》第三自然段
课堂练习单:试着用学过的方法概括自然段的大意。
语段1: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语段2:海里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收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看,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
语段3: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知道能借助关键语句或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自然段大意,把握关键语句在自然段中可能出现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梳理概括方法
1.组织学生回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板书: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2.组织“单元复习单”的交流,梳理借助关键语句概括自然段大意的方法。
(1)课件呈现《花钟》第一自然段,组织讨论。
①提问:哪句话是关键语句?
预设1: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追问:为什么你没有用整句话来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大意?
预设2: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引导:仔细想想,这句话中的哪部分才能准确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大意?
②出示表格中“《花钟》第一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和“自然段大意”。
③小结:有时候,我们要对关键语句做适当的删减,才能准确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2)课件呈现《花钟》第二自然段,组织讨论。
①提问:哪句话是关键语句?
预设1: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有关系。
点评:关键语句是一个问句,借助这个问句的提示,我们可以在这个自然段中找到答案,从而概括出这段话的大意。
预设2: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
引导:这是个问句,用它来概括这段话的大意并不合适,我们可以借助这句问句的提示,到文中找到答案再概括。
②出示表格中“《花钟》第二自然段”
的“关键语句”和“自然段大意”。
③小结:有时候,一段话的大意需要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进行概括。
(3)课件呈现《小虾》第三自然段,组织讨论。
①提问:哪句话是关键语句?
预设:缸里的小虾是十分有趣。
②呈现表格中“《小虾》第三自然段”
的“关键语句”和“自然段大意”。
(4)课件呈现填写完成的“单元复习单”,组织学生观察比较。
提问:你发现什么?为什么有的自然段大意就是关键语句的意思,有的却不是?
预设1:三个关键语句,有的在句首,有的在第二句,但是,都在自然段靠前的位置。
提醒学生:关键语句出现在自然段末尾的也很多。
板书:位置:开头
中间
结尾
预设2:有的关键语句概括了自然段所有的主要内容,自然段大意就是关键语句的意思。有的关键语句没有完全概括自然段大意,所有要补充,概括自然段大意,语句应该尽可能简洁。
板书:摘用关键语句
改造关键语句
(删减
补充)
3.借助板书,小结。
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读懂自然段中的每一句话,看看是否有关键语句,注意关键语句可能出现的位置,第二步,如果找到了关键语句,想想如何借助关键语句概括自然段大意,注意有时可以直接摘录关键语句,有时需要进行删减,有时需要增加内容。第三步,读读摘录或修改过的关键语句,看看能不能简练一些。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语文要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教师借助“单元复习单”引导学生发现一个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可能在不同的位置,同时梳理借助关键语句概括自然段大意的方法。)
二、运用概括方法,尝试概括自然段大意
1.指导学生拓展运用,选择并添加关键语句。
(1)出示语段,组织学生选择能概括自然段大意的句子。
语段1:大街上有玲珑剔透的宫灯,有活泼可爱的动物灯,有富有时代气息的广告灯,还有栩栩如生的植物灯……
①大街上的灯真亮啊!
②元宵节晚上灯的种类真多啊!
③除了这些灯,还有食物灯。
语段2:你看!花坛边的大人们在交谈,一片欢声笑语;有几个小男孩在学骑自行车,歪歪扭扭的,好像刚学走路的长颈鹿;远处的孩子们在跳绳,脚尖刚接触到地面就弹跳了起来,好像脚底装了弹簧一样。
①阳光明媚的周末,公园成了人们的乐园。
②那边的几个小女孩在玩捉迷藏。
③我看见很多人在公园里玩耍。
(2)组织学生交流:哪个是正确的选项?
①第一题。抓住“有”读懂片段,知道这句话写灯多;选择正确选项。
②第二题。先找找:写了哪些人;再看看:写了他么什么特点;最后选择选项。
(3)组织讨论:这些句子可以放置在语段的什么位置?
①议一议:这两个选项的句子能否做两个语段的关键语句?可以放在语段的什么位置?
②读一读:将选项的句子安置在语段的不同位置,呈现并读一读。
2.小结:关键语句概括了自然段的大意,关键语句可能出现在自然段的开头、中间或结尾。
(设计意图:先选择句子,再给语段添加关键语句,在实践中强化对关键语句的认知。)
三、布置作业
1.查找学过的课文或者课外书里带有关键语句的段落。
2.尝试概括指定自然段的大意。(见“课堂练习单”)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将课内学习的方法进行迁移,巩固“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这一方法。)
【板书设计】
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开头
摘用关键语句
不同位置
中间
方法
结尾
改造关键语句
(删减
补充)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仿照例子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2.学习“对调”和“移动”两种修改符号,并尝试用修改符号。
3
.朗读、背诵古诗《滁州西涧》。
【教学过程】
一、读文对比,引导学写
1.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一题,请学生读一读、找一找:两个语段有哪些共同之处?
2.组织交流语段1。
(1)指名读正确。
(2)讨论:这段话写了什么?(蜜蜂在狂风中飞得很低,引发了“我”的好奇)
3.组织交流语段2。
(1)指名读正确。
(2)这段话共有几个句子,分别写什么?(相距一百米的两个路口拥堵情况差别很大,“我”觉得疑惑)
4.组织讨论:这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先写观察到的情况,再写由此引发的思考并提出疑问。
5.学生填写表格。
观察
思考
语段1
语段2
小结:边观察,边思考,不明白的主动提问。
板书:
观察
思考
提问
(设计意图:“比较”是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它能增强学生对语言信息、语言运用的敏锐度,提高学生对语言理解的准确性。通过对比两个语段,学生能够学习将观察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思考表达出来。)
6.学生借助“观察单”中记录的内容,仿照例句写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二、组织交流,示范修改
1.指名几位学生在展台上展示仿写的内容,并朗读。
2.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建议。
3.教师相机用修改符号在展台上示范修改。
三、出示范例,引导学习修改符号
1.出示学过的表示“改正”“增补”“删除”的修改符号。
2.指名学生交流修改符号,名称和用法。
3.出示“语句段运用”第二题的语段,引导学生学习并尝试运用本次新学的修改符号。
(1)指导学生认识表示“对调”和“移动”的修改符号,知道它们的用法。
(2)学生尝试修改者段话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第一行:“他”改为“它”。
第三行:“用一根小棍”移到第二行“轻轻”前。
第四行:“整”前加“它”。
(3)
投影出示学生的修改,集体评价。
4.鼓励学生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设计意图:对文章的修改,一般是
在原稿上进行。教学时,首先指导学生认识修改符号并知道其用法,然后指导运用,并提醒学生修改习作时尽量保持书面整洁。)
四、指导学习古诗,引领走入诗境
1.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把古诗读正确。
相机指导:“涧”读第四声。
2.指名读,教师注意正音和停顿。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同桌互练,读好停顿。
4.引导学生借助插图,体会意境,提问:哪些景物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听到的?
预设:
看到:幽草
涧
深树
舟
听到:黄鹂
鸣
5.配乐示范读古诗,请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景物。
6.组织学生看插图,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赛读。
7.请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诵读古诗。
五、布置作业
1.借助修改符号修改本单元的习作。
2.背诵古诗《滁州西涧》。
(设计意图:先交流诗人观察到的景物,再想象画面,交流感受,并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这首诗语言精美,教学时,首先指导读准字音,然后指导恰当停顿,进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韵律之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