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2 09:5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名著导读
学习目标
一、了解《骆驼祥子》的作者和主要内容

二、学习运用圈点勾画和批注相结合的阅读方法

一、走近作者
1、老舍,原名 ,字舍予,是中国现代 、戏剧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 ”。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 》中使用。
2、初期的作品,如《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幽默中含有讽刺,1936年推出了自己的典型代表作《 》。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 》等,剧本《 》、《茶馆》等。
舒庆春
小说家
人民艺术家
老张的哲学
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龙须沟
老舍 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
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
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文革中,同许多老一辈爱国文艺家一样,老舍遭到了恶毒攻击和迫害。
1966年,他去世了,享年67岁。
姓名:舒舍予
笔名:老舍
生辰:1899年2月3日
忌日:1966年8月24日
民族:满 籍贯:北京
职业:作家
宗教:基督教
老舍的事迹
一个最多产的作家:著述洋洋千万言
一个最全面的作家: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一个最有味道的作家:执京味小说之牛耳
一个敢于面对死亡,并且一定能够在死的黑洞中透析生命的作家
一个被国际文坛久久关注并不断被神话的作家
人们对老舍的评价
中国这位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人民艺术家 ”……
1966年8月24日,老舍自杀了。
如此优秀的作家
为何选择这样的方式我们而去?
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化大革命”运动 蓬勃展开。
老舍在自杀的前一天,受到了惨烈的批斗。
当天老舍在北京文联被批斗,紧接着在孔庙被批斗、被毒打,回到文联又被批斗,一日遭受了三场批斗,还被一群孙辈的中学生毒打。他不仅遭到了精神上的羞辱,身体上的折磨也没放过,被打得皮开肉绽站不起来。
这对一位有地位,有名望,又有着67岁高龄的老舍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
而老舍被批斗的三大罪状分别是美国特务、反革命分子、修正特务
老舍先生遭受恶毒攻击和人身迫害。
第二天,老舍离开家时整了整自己的衣服,带了一本《毛泽东诗词》,他走到院里见到4岁的小孙女在玩耍,就把小孙女叫到自己的面前,拉着小孩的手说:跟爷爷说“爷爷再见”小孙女并不知道这是和爷爷的诀别,说了“爷爷再见”之后并摇了摇小手。
老舍出门后就一直往北走到太平湖畔,坐在那里读了一整天的《毛泽东诗词》,天黑以后投进了太平湖抱着石头把自己淹死了。
后来人们从太平湖中打捞起他的遗体。
老舍的死造成的轰动很大。
1978年,文革结束后,老舍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昭雪,党中央恢复了他的名誉,他的冤案得到了平反。
阅读老舍的作品,不难发现他以诙谐幽默的写作风格处处在歌颂小人物的民族气节、民族精神,捍卫小人物的尊严,通过人物的悲惨命运又对旧社会展开了控诉、批判,他对新社会是向往的、充满期待的,只是造化弄人,他也没料想到自己重蹈了小说里主人公的命运。
在老舍的小说《四世同堂》中,祈天佑老爷子受辱后没有回家,直接走到西直门外,一头扎进了护城河里;
《茶馆》中的王掌柜在遭受各种折磨之后,临死前对自己的小孙女说,“来,在叫爷爷看看,跟爷爷说再见”最后上吊而亡。
老舍的死是一种遗憾,是时代的悲剧,
“士可杀不可辱”,老舍为了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捍卫民族气节、捍卫自己所坚守的信仰和文化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让我们带着对老舍先生的崇敬和缅怀,走进他的经典著作─
二、走进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
经历八十载风雨
享誉海内外经典
(一)《骆驼祥子》的文学地位
——老舍职业作家写作的第一部作品,标志着老舍小说的成熟
——被认为是老舍创作生涯的一座里程碑
——被认为是第一代“京味”文学作品,被称为“京味”文学的典范
——被誉为现代写实小说的座高峰
——五四以来颇受人们喜爱的小说
——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长篇小说之一
上个世纪20一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混乱、最多灾多难的年代。
新旧军阀连年不断地进行争权夺势的战争,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肆行,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农村迅速走向破产。大批破产的农民为了谋求生路便纷纷涌入城市,加大了生活在底层的城市平民的生存压力。

(二)故事背景
(三)《骆驼祥子》评价
《骆驼祥子》 是老舍最钟爱的一部作品。每当谈到祥子的时候,作者总会说:祥子这个人物形象,总好像不是自己虚构的一个小说人物,而是自己的一位至亲好友。
这部小说的成功在于其真实地反映了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揭示了一个破产了的农民如何市民化,又如何被社会抛入流氓无产者行列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精神毁灭的悲剧。
(四)阅读流程:
1、唤醒
2、指导
3、盘点
4、实战
《骆驼祥子》你读了吗?
怎样读《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阅读收获?
《骆驼祥子》中考真题!
1、祥子何以别号“骆驼”?
2、你熟知祥子拉车的经历吗?
3、你身边有“祥子”吗?理由?
《骆驼祥子》你读了吗?
(五)阅读导读
怎样读《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内容简介

《骆驼祥子》是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底层平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故事情节,向人们展示了在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中的图景。
简单测试
下列人物中,有哪些人不是出自《骆驼祥子》一书的?
杨太太,夏太太,衍太太,曹太太。高妈,张妈,老马,小马,二强子 秦二爷
曹先生, 孙侦探,刘四爷, 阮明
祥子 虎妞 小福子
秦二爷 , 衍太太,
走进《骆驼祥子》
理清人物关系:
祥子
刘四爷
虎妞
小福子
杨太太 夏太太
老马 二强子
阮明
曹先生
高妈
孙侦探
理清人物关系:
虎妞
刘四爷
曹先生
高妈
孙侦探
杨太太 夏太太
老马 二强子
小福子
祥子
板老和者工打
系关妻夫
互相心仪倾慕
车夫与雇主
同事关系
冤家
同行
车夫雇主
阮明
冤家
冤家
父女
父女
走进《骆驼祥子》
你了解老北京的人力车夫吗?
影视片段欣赏
人物形象
(起初)老实、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
(最后)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甘堕落。
赵四爷:人和车行老板,虎妞的老爸。极端自私,冷酷无情,是一位视金钱财富高于一切的人。
虎妞
小福子
走进《骆驼祥子》
认识几个配角
曹先生
愿望像个鬼影,永远抓不牢!
祥子
愿望是指什么?
在什么时候说的?
买一辆车
办个车厂
虎妞死后
总体框架
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
精神
向上
不甘
失败
自甘
堕落
三起?
三落?
课后思考分析
祥子悲剧命运原因所在?
走进《骆驼祥子》
方法指导
圈点批注法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
圈点就是读书时,用一套自己规定的符号,在书页上划出文章中的重要词句,标出文章的层次段落,点出疑难之处等。圈点的过程是读、思、记的组合过程,可促进理解,增强记忆,便于复习、检查和摘录。
批注,即批语注释,是指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心有所感,笔墨追录,三言两语,生动传神。
毛泽东读《南史》批注
圈点批注
圈字码①②③用来表示自然段的序号,便于查找内容。
圆圈“○”画在生字或需要解释的词语下,用以批注时注音或解词,也或者记叙要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等。
黑点“●”画在生动的词语和典型的成语上,用以提示重要词语。
横线或波浪线画在文章句子下面,以便加深理解或摘录。
“?”标在有疑问的地方,“!”标在需要注意或有思想的地方。
圈点的符号
眉批:批在书头上。
旁批:批在字、词、句的旁边,书页的左侧或右侧。
夹批:批在字行的中间。
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
批注的位置
方法指导
“批”即批语,指对思想内容、观点见解、遣词造句等加以评论或提出质疑。
“注”,就是注释,如对难字生词、文章背景、风土人情等加以解释。
“批注”就是把批语和注释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以帮助理解。
批注的内容
赏析式:从关键词、修辞手法、细节描写等方面进行赏析。
评价式:对书中的字词句段,从内容、写法等方面进行个性化的品评鉴赏。
感想式:就文章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或者想象。
质疑式:针对阅读内容提出疑问。
批注的类型
地名他很熟习,即使有时候绕点远也没大关系,好在自己有的是力气。拉车的方法,以他干过的那些推、拉、扛、挑的经验来领会,也不算十分难。况且他有他的主意:多留神,少争胜,大概总不会出了毛病。至于讲价争座,他的嘴慢气盛,弄不过那些老油子们。知道这个短处,他干脆不大到“车口”上去;哪里没车,他放在哪里。在这僻静的地点,他可以从容地讲价,而且有时候不肯要价,只说声:“坐上吧,瞧着给!”。他的样子是那么诚实,脸上是那么简单可爱,人们好像只好信任他,不敢想这个傻大个子是会敲人的。即使人们疑心,也只能怀疑他是新到城里来的乡下佬儿,大概不认识路,所以讲不出价钱来。及至人们问到,“认识呀?”他就又像装傻,又像耍俏地那么一笑,使人们不知怎样才好。
这是祥子的生意经(内容批注)
“嘴慢气盛”写祥子的性格,优劣分明(关键词点评)
祥子的相貌气质是他的保护色吗?(思考评价批注)
坐车人和拉车人,到底谁在揣摩对方上更胜一筹?(思考评价批注)
语言简洁,憨态可掬。(语言点评)
地名他很熟习,即使有时候绕点远也没大关系,好在自己有的是力气①。拉车的方法,以他干过的那些推、拉、扛、挑的经验来领会②,也不算十分难。况且他有他的主意:多留神,少争胜③,大概总不会出了毛病④。至于讲价争座,他的嘴慢气盛,弄不过那些老油子们。知道这个短处,他干脆不大到“车口”上去;哪里没车,他放在哪里。在这僻静的地点,他可以从容地讲价,而且有时候不肯要价,只说声:“坐上吧,瞧着给!”⑤。他的样子是那么诚实,脸上是那么简单可爱,人们好像只好信任他,⑥不敢想这个傻大个子是会敲人的。即使人们疑心,也只能怀疑他是新到城里来的乡下佬儿,大概不认识路,所以讲不出价钱来。及至人们问到,“认识呀?”他就又像装傻,又像耍俏地那么一笑,使人们不知怎样才好⑦。
①祥子的健壮,不怕吃亏,吃苦耐劳,对自己的力气充满自信。
②借鉴生活经验来练习拉车,表现了祥子的坚韧上进,对生活前景充满信心。
③一多一少形成对比,表现祥子的善良、有责任心、正直的品质。
④表现祥子知己知彼,扬长避短,这是他聪明的表现。
⑤这是一处语言描写,语言简洁,表现了他的老实厚道、纯朴善良的好品质。
⑥“那么”“那么”“只好”这三个词更加强调了祥子的外貌,表现祥子的诚实纯朴,赢得了顾客们的充分信任。
⑦拉车的和坐车的相互揣摩对方,祥子俏皮的神态让顾客不知道真假,这一神态描写表现祥子老实厚道,为人正直。
他决定去拉车,就拉车去了。赁了辆破车,他先练练腿。第一天没拉着什么钱。第二天的生意不错,可是躺了两天,他的腿脖子肿得像两条瓠子似的,再也抬不起来。他忍受着,不管是怎样的疼痛。他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事,这是拉车必须经过的一关。非过了这一关,他不能放胆的去跑。
他换了新车,从一换车那天,他就打听明白了,像他赁的那辆车——弓子软,铜活地道,雨布大帘,双灯,细脖大铜喇叭——值一百出头;若是漆工与铜活含糊一点呢,一百元便可以打住。大概的说吧,他只要有一百块钱,就能弄一辆车。猛然一想,一天要是能剩一角的话,一百元就是一千天,一千天!把一千天堆到一块,他几乎算不过来这该有多么远。但是,他下了决心,一千天,一万天也好,他得买车!第一步他应当,他想好了,去拉包车。遇上交际多,饭局多的主儿,平均一月有上十来个饭局,就可以白落两三块的车饭钱。加上他每月再省出个块儿八角的,也许是三头五块的,一年就能剩起五六十块!这样,他的希望就近便多多了。他对自己起下了誓,一年半的工夫,他——祥子——非打成自己的车不可!
把祥子的腿比喻为“两条瓠子”,可见他的腿真肿得厉害,他的身体还没适拉车的艰辛。“忍受”、“不可避免”等词语看出祥子坚忍、吃苦耐劳的品质。(赏析式批注)
虽然“买车”的愿望距离祥子很遥远,但他却有“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干劲和勇气。(评价式批注)
一年半后,祥子能达成所愿买到车吗?如果祥子没法拥有自己的车,他的命运又该如何呢?(质疑式批注)
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厢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和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平地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皮轮像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地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我想祥子对他的新车一定爱不释手,他每天起床定会把车擦个透亮。拉着自己的车上街,祥子定是大步流星、昂首挺胸,逢人就说,“嗨!这是我刚买的车,你看怎么样?”(想象式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