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河中石兽》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河中石兽》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2 10:0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河中石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训练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生活道理。
重点难点:1、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作者的观点。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训练质疑思辨能力。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讨论法 3、质疑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节课。首先,请同学们看屏幕,这是一个石兽,假如它掉到湍急的河流中,过了十多年,再去寻找它,人们会在哪里找到那个失踪了的石兽呢? 这里有四个选项,你选哪项?
对,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纪昀的《河中石兽》一文,从中寻找答案。
作者作品简介
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及其作品,请同学们齐读这段文字。
三、新授过程
(一)、听一听
1、接下来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在听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听准字音、注意朗读的停顿、重音和语气,并且给生字注上音。
2、老师想检查同学们的听读效果,请给红色字注音,看谁读得又对又快。请同学们把每个词齐读两遍。
(二)、读一读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有感情地大声地朗读课文。2、老师想请同学们推选一位同学来朗读课文,推选谁来?这位同学朗读得怎么样呢?谁来说说。(对同学的朗读进行评价)
(三)、译一译
接下来请同学们对照课下注释,读懂句子意思,若有疑问,可以大胆地和同学互相讨论解决,下一个环节是要考考你们。
(四)考一考
1、同学们在学习上是互相竞争,不甘落后,现在你可以出题考考你最想挑战的的同学,可以是一个词语或者一个句子,点名你的同学来说出意思。谁来出题?
2、老师也想考考你们,分别出示解释词语、古今异义词、翻译句子。
(五)说一说
同学们,喜欢看漫画吗?老师想借助漫画来加深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的印象,看完之后准备说说漫画的意思。请看漫画,石兽在哪里?寺僧开始到哪里找石兽呢?找到了吗?(没有)从文中哪些语句得知?
继续看漫画,指名学生说出漫画的意思?(寺僧以为石兽顺流下矣,到下游去寻找石兽,有没有找到?没有。)
同学们继续看漫画,石兽在哪?谁认为要到河底沙子中寻找石兽呢?他为什么会认为要到河底沙中寻找呢?(因为他认为石兽很重,沙子松软,就会越沉越深。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同学们继续看漫画,在哪寻找石兽? 谁提出要到上游去寻找石兽呢?他为什么认为要到上游去寻找呢?请同学们看到屏幕。石兽掉入河中,河水冲击石兽返回的冲击力,会在石兽底部冲刷沙子,形成坑穴,石下的沙坑越冲越深,冲到石兽底部一半时,石兽就会倒在坑穴里,河水继续冲击石兽上,又会形成新的坑穴,那么石兽又会倒在新的坑穴里,河水不断的冲击石兽,石兽就会不断地向前翻转,于是,石兽逆流而上。最终在哪里找到了石兽?从文中哪里得知?
(六)品一品
同学们,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寺僧为什么两种方法都找不到石兽呢?(第一种方法失败了是因为没考虑水流、石兽、泥沙之间的关系。第二种方法失败了是因为他只考虑到了水流,没考虑石兽、泥沙。)从中你读出了寺僧是个怎样的人?寺僧对问题考虑不全面,就行动,板书,盲目行动。讲学家又为什么在河底沙中找不到呢?(因为他只考虑到了石头、沙子的特性,忽略了水流。就凭他所懂得的某一个道理做出判断)说明讲学家办事据理臆断,板书,据理臆断。老河兵为什么在上游能找到石兽,是因为综合考虑到了石头、沙子、水流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作用,并且他常年在河边,有寻石的经验,他既有理论,又有经验,所以老河兵说的话是符合实际的,是实事求是的。板书,实事求是。
通过这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作者在文中最后发表了怎样的感慨?我们从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要对事情做出准确的判断,不光要有理论,还要去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就是实践出真知,板书,实践出真知。
(七)延伸拓展。是不是所有掉入河中的物体都要到上游去找呢?有没有其它情况呢?请同学看到拓展练习。
四、作业
1、背诵课文 2、课文后面练习第五题
五、板书设计
寺僧:盲目行动
河中石兽 讲学家:据理臆断 实践出真知
老河兵: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