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重点突破练习题
课外文言文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杜审言,字必简,京兆人,预之远裔。咸亨元年宋守节榜进士,为隰城尉。恃高才,傲世见疾。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审言集判,出谓人曰:“味道必死。”人惊问何故,曰:“彼见吾判,当羞死耳。”又曰:“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吾笔当得王羲之北。”其矜诞类此。坐事贬吉州司户。及武后召还,将用之,问曰“卿喜否?”审言舞蹈谢。令赋《欢喜诗》,称旨,授著作郎,为修文馆直学士。卒。初,审言病,宋之问、武平一往省候,曰:“甚为造化小儿相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压公等。今且死,但恨不见替人也。”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有集十卷,今不存,但传诗四十余篇而已。
【注】①当得屈、宋作衙官:应当有屈原、宋玉来作我的衙官。②当得王羲之北面:应当有王羲之来拜我为师。③后:武后。
(1)解释下列词语。
①故:(????????)?
②矜:(????????)?
③卒:(????????)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恃高才,傲世见疾。
②今且死,但恨不见替人也。
(3)简要地说说青壮年杜审言是个怎样的人?
?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牛弘性宽厚,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弟弼,好酒而酗,尝醉射杀弘驾车牛。弘还宅,其妻迎谓曰:“叔射杀牛。”弘闻,无所怪问,直答曰:“作。”坐定,其妻又曰:“叔忽射杀牛,大是异事。”弘曰:“已知。”颜色自若,读书不辍。
(选自《北史·牛弘传》)
【注】①脯:肉干。
(1)“读书不辍”中“辍”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
(3)文中两次写牛弘妻子的语言,有什么作用?
?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寻之。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明:精通。樵薪执苦:砍柴、干苦活。
(1)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见而欲笞之
A.夫君子之行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久之,目似瞑
D.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2)下列画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见往事耳:历史
B.木兰当户织:大门
C.出郭相扶将:城门
D.见而欲笞之:鞭打
(3)下列画线字词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下生共禁,乃止:于是
B.为人牧猪:给、替
C.遂通其经:最终
D.见诸生讲诵,好之:喜欢
(4)以下划分句子节奏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A.自以为/大有所益
B.门下/生共禁
C.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D.见/诸生讲诵
(5)翻译句子。
①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③猪主怪其不还,寻之。
?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曹景宗,字子震,新野人也。父欣之,为宋将,位至征虏将军、徐州刺史。景宗幼善骑射,好畋猎。常与少年数十人泽中逐麞鹿,每众骑赴鹿,鹿马相乱,景宗于众中射之,人皆惧中马足,鹿应弦辄毙,以此为乐。
未弱冠,欣之于新野遣出州,以匹马将数人,于中路卒逢蛮贼数百围之。景宗带百余箭,乃驰骑四射,每箭杀一蛮,蛮遂散走,因是以胆勇知名。颇爱史书,每读《穰苴》《乐毅传》,辄放卷叹息曰:“丈夫当如是!”
建武四年,太尉陈显达督众军北围马圈,景宗从之,以甲士二千设伏,破魏援拓跋英四万人。及克马圈,显达论功,以景宗为后,景宗退无怨言。魏主率众大至,显达宵奔,景宗导入山道,故显达父子获全。
(节选自《南史》卷五十五)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
太尉陈显达督众军北围马圈
(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①好畋猎(????????)
②以匹马将数人(????????)
③及克马圈(????????)
④蛮遂散走(????????)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因是以胆勇知名。
②颇爱史书,每读《穰苴》《乐毅传》,辄放卷叹息曰:“丈夫当如是!”
(4)结合选文,说说曹景宗是个怎样的人。
?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钱思公好学
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时,尝语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盖未尝顷刻释卷也。”亦言:“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注】①钱思公:即钱惟演,北宋“西昆体”代表作家之一。②西洛:西京洛阳。③僚属。官府的佐助官。④小辞:短小的诗词。⑤谢希深:即谢绛,欧阳修的朋友。⑥宋公垂:即宋绶,以读书敏慧强记著名。
(1)下列句中画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少所嗜好?
?
?嗜:喜欢,爱好
B.尝语僚属言?
?
?语:告诉
C.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
?盖:覆盖
D.余因谓希深曰?
?
?因:于是
(2)上文举了(????????)件事。其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
?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甯越,中牟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甯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不止也。今以甯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节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注】①中牟:战国地名。②周威公:战国西周国君。③舍:古代度量单位,三十里为一舍。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苦耕稼之劳(以……为苦)
B.谓其友曰(为,是)
C.请以十五岁(用)
D.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以……为师)
(2)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
(3)从选文看,甯越身上有哪些优点?
?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侃母湛氏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卖得数斛米,斫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诸荐,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世说新语·褒赏篇》
【注】①陶公:即陶侃,字士衡,晋泸江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入仕后勤于职事,颇有政绩,声望颇高。②孝廉:选举官吏的科目,要求是孝顺清廉,候选中的人也称为孝廉。③室如悬磬:比喻室无所有,甚为贫乏。④髲(bì):假发。⑤锉(cuò):碾碎,荐:草垫子。
(1)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
B.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
C.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
D.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侃母亲让儿子只管留客,其它事情自己会安排好。她卖发购米,砍柱为柴。为范逵一行准备了精美的食物。
B.陶侃虽然家底贫穷,但从政后能做出成绩,为人称颂,这除了他自身的努力,还和他母亲的言传身教有很大关系。
C.范逵既佩服陶侃的才能和口才,又有感于母子的厚意与热情。离别时与陶侃相谈甚欢,竟然忘记了路的远近。
D.离别时,陶侃送了又送,直到范逵说要为他传颂美名时,陶侃才返回,可见陶侃对范逵是有所求的。
(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
?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于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唯傅修期耳。”
【注】①傅永:南北朝时期的武将,字修期。②鞍桥:马鞍。③露布:公开的文告。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
B.倒立/驰骋
C.上马/能击贼
D.唯/傅修期耳
(2)解释文中画线的词。
①寻(????????)
②过(????????)
③唯(????????)
(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①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②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4)文中的傅永与《孙权劝学》中的吕蒙有哪些共同特点?
?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先生自海外还至赣上,寓居水南,日过郡城,携一药囊,遇有疾者必为发药,并疏方示之。
每至寺观,好事者及僧道之流有欲得公墨妙者,必预探公行游之所,多设佳纸,于纸尾书记名氏,堆积案间,拱立以俟。公见即笑视,略无所问,纵笔挥染,随纸付人。至日暮笔倦,或案纸尚多,即笑语之曰:“日暮矣,恐小书不能竟纸,或欲斋名及佛偈者幸见语也。”及归,人人厌满,忻跃而散。
【注】①先生:即苏东坡。②海外:海南岛。③忻(xīn)跃:欢欣鼓舞。
(1)下列词语中画线词的意思与文中“人人厌满”相同的一项是(????????)
A.不厌其烦
B.喜新厌旧
C.兵不厌诈
D.学而不厌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天晚了,恐怕不能写完所有纸张,或者将你们的斋名、佛偈告诉我吧。
B.天晚了,恐怕不能写完所有纸张,有人想要写斋名、佛偈的告诉我吧。
C.天晚了,恐怕字太小写不满纸张了,有人可以告诉我你的斋名或佛偈。
D.天晚了,恐怕字太小写不满纸张了,或者可以直接告诉我斋名及佛偈。
(3)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苏东坡的认识。
?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既了其中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①自是手不释书(?
?
?
?
)
②既了其中指(?
?
?
?
)
③众皆弃去(?
?
?
?
)
④众皆弃去(?
?
?
?
)
(2)断句。(限2处)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②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朱子家训》)
(4)这篇短文赞扬了儿时的司马光哪些优秀品质?
?
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秦观劝学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选自《精骑集》)
【注】①暗疏:默写。②滑稽:能言善辩。③旬朔:十日为旬,每月初一为朔,这里代指一个月。④惩艾(yì):惩戒。⑤曩(nǎng)时:从前。⑥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数次。⑦勒:编。
(1)解释下列画线词的意思。
【见】①见孙搴答邢词云(????????)②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省】③辄复不省(????????)④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十二章》)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
B.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
C.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
D.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②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4)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试简要说明。
?
1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宇文述字伯通,代郡武川人也。父盛,周上柱国。述少骁锐,便弓马。年十一时,有相者谓述曰:“公子善自爱,后当位极人臣。”周武帝时,以父军功,起家拜开府。述性恭谨沉密,周大冢宰宇文护甚爱之,以本官领护亲信。及帝亲总万机,召为左宫伯,累迁英果中大夫,赐爵博陵郡公,寻改封濮阳郡公。
高祖为丞相尉迟迥作乱相州述以行军总管率步骑三千从韦孝宽击之。军至河阳,迥遣将李俊攻怀州,述别击俊军,破之。又与诸将击尉迟惇于永桥,述先锋陷阵,俘馘甚众。平尉迟迥,每战有功,超拜上柱国,进爵褒国公,赐缣三千匹。
(选自《隋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①大冢宰:古代官名。②俘馘:泛指被歼灭之敌。
(1)下列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父军功(因为)
B.周大冢宰宇文护甚爱之(喜爱)
C.寻改封濮阳郡公(后来)
D.又与诸将击尉迟惇于永桥(攻击)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高祖为丞相尉迟迥作乱相州述以行军总管率步骑三千从韦孝宽击之
(3)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宇文述“超拜上柱国”的原因。
?
1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游九鲤湖记
[明]王世懋
闽山称奇胜者,亡如,且梦灵,宦游者多祷焉。余始笃学,迫不得往,窃自喜为地主,乃延山人黄金之及王汝存,出莆西门北行。已折而西入山,雾翁九华,岚献出没,长裕夹道,都著黄花,香来袭人。行三十余里,闻涧声甚厉,凭轼,见怪石林立,踯躅乱开,一佳境也。
已乃涉涧,望云际高山,两山愈亲,远水婉蜒,上映石壁,又一奇观也。立水晶宫前亭,四顾皆穹山稠木,中辟为湖,下无片土,左顾则雷轰祭建瓴而下,右盼则湖流下坠如弱水。于时阴雾霏霏,别为空蒙景,岂非天为神造此境耶?
将别山灵,命鼓吹振于石间。水若加驶,复举数酌,与山人长揖而别。王生从余归,行二里许,飞凤山更出吾南复停舆久之乃去。窃谓兹山故饶奇石,乃湖水从永福万山中来,历数十百里,而九祭之石,适与遇合,益为奇丽,快心醒目。自匡庐、雁荡外,不多见也,为神仙所窟宅云。
【注】①九鲤湖:位于福建省仙游县,据传汉武帝时,有何氏九兄弟在此炼丹济世,丹成跨升仙,九湖因此得名。②著(hù):附着。③试事:任以职事。④诸生:明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⑤寓目:观看。⑥睇视:斜视。⑦直:特地,故意。
(1)用“/”标画下面语句的停顿(限两处)。
飞凤山更出吾南复停舆睇视久之乃去。
(2)下面画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乃延山人黄金之(延:邀请)
B.又一奇观也(观:景象)
C.岂非天为神造此境耶(岂:难道)
D.闻涧声甚厉(厉:凄厉)
(3)下面各组句中,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已乃涉涧?
?
?
?
?
?
?
?乃不知有汉
B.与山人长揖而别?
?
?潭西南而望
C.水若加驶?
?
?
?
?
?
?
?猛浪若奔
D.益为奇丽?
?
?
?
?
?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山水游记,写了“我”和两位朋友游九鲤湖的经历,描绘出九鲤湖的奇观妙景。
B.九鲤湖是间山奇观盛景代表,且它附着梦灵,所以在外做官的人大多在此祈祷。
C.大家看见奇形怪状的石头像树林一样挺立着,都十分害怕,踟蹰不敢向前。
D.在返回的时候,作者又停下来观看出现在他南面的飞凤山,许久之后才离开。
(5)本文写景是全方位描写,且笔法优美,读来情趣盎然。请品析文中的画线句。
?
1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年十四以父死王事爵邢国公。高宗时,累迁左奉裕。太子冬居春宫,因宴集命宫官,次至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乐官,臣止当守职,此非臣任也。臣将奉令,恐非殿下羽翼之备。”太子谢而遣之。高宗闻而特加赏慰。寻右千牛卫将军,高宗谓曰:“以卿忠谨,故与卿三品要职。他人非不得至朕所,卿佩大横刀在朕侧,知此官贵否?”
【注】①及善:王及善,唐武则天时文昌左相。②袭:沿袭,这里指继承。③左奉裕率:官名。④掷倒:翻跟头。⑤除:授任。⑥搜辟:搜查清除道路。
(1)“太子谢而遣之”中“谢”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及
善
年
十
四
以
父
死
王
事
袭
爵
邢
国
公。
(3)高宗对王及善特加信任并委以重任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
1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默然不说。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颜斶(chù):齐国隐士。②前:到前面来。③趋士:礼贤下士。④说:说法,根据,理由。⑤去:距离。⑥柳下季:即柳下惠,姓展名禽字季,鲁国贤人,居于柳下。⑦垄:指坟墓。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
①宣王不说?
?
?
?
?
?
?
?
说_______________
②王忿然作色曰?
?
?
?
?色_______________
③不如使王为趋士?
?
?
使_______________
④昔者秦攻齐,令曰?
?令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画线字用法与意义相同的是(????????)
A.山川之美?
?
已而之细柳军
B.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C.先驱曰:“天子且至!”?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D.宣王默然不说?
?
人恒过,然后能改。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
②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蕴含的治国之策。
参考答案
1.
【答案】
(1)①原因,②炫耀、夸耀,③去世
(2)①(杜审言)自恃(凭借)才气超人,由于傲世而被人嫉恨。
②如今将要死去,只是遗憾不能看见接替我的人。
(3)才华横溢,但恃才放旷;渴望被重用。
【解答】
(1)①句意:人们吃惊地问是什么缘故。故:原因,缘故。
②句意:他的骄傲夸诞就是这样。矜:炫耀、夸耀。
③“卒”有多个意思,此文是关于杜审言的传记,“卒”在此处为“去世”的意思。
(2)①恃:凭借。见:表被动。疾:嫉恨,嫉妒。
②且:将要。但:只,只是。恨:遗憾。
(3)解答此题,先筛选出与人物品行、身份、地位等有关的语句,再归纳概括。从“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称旨,授著作郎,为修文馆直学士”可知,杜审言才华横溢。从“恃高才,傲世见疾”“味道必死”“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其矜诞类此”可知,杜审言恃才放旷。从“及武后召还,将用之,问曰‘卿喜否?’审言舞蹈谢”可知,他渴望被重用。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
【答案】
(1)停止
(2)总是专心致志地学习,即使职务繁杂,(但)书从来不离手。
(3)描写妻子的语言,以妻子的焦虑、惊异来反衬出牛弘的性情宽厚、专心好学。
【解答】
(1)句意:没有停止读书。辍:停止。
(2)笃志:专心致志。释:放下。
(3)当妻子告诉牛弘小叔用箭把牛杀死了,牛弘只是说让其将牛肉做成牛肉干。妻子认为小叔射杀牛这件事不寻常,但牛弘只是回答知道了,作者这样写,是以妻子的焦虑、惊异反衬牛弘的性情宽厚、专心好学,从而突出文章的主题。
3.
【答案】
(1)D
(2)C
(3)A
(4)B
(5)①雄雌两只兔子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②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③猪的主人对他还未回来感到十分奇怪,便去找他。
【解答】
(1)例句中的“之”为代词,代指“承宫”。
A项,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B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项,音节助词,不译。
D项,代词,代指“这件事”。
故选D。
(2)C项,“出郭相扶将”句意为:互相扶持着到城外迎接她。郭:外城。
(3)A项,“门下生共禁,乃止”句意为:学社内的学生一起阻止,(猪的主人)才没有打他。乃:才。
(4)B项,“门下生”指“学社内的学生”,作句子主语,“共禁”作句子谓语,应在主谓之间划分开,故节奏应划分为:门下生/共禁。
(5)①傍:靠近、临近。走:跑。
②但:只,只是。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③怪:对……感到奇怪。还:回,回来。
4.
【答案】
(1)太尉陈显达/督众军/北围马圈
(2)①喜欢,②带领,率领,③攻克,④(逃)跑
(3)①(景宗)因此以胆大勇猛闻名。
②(景宗)酷爱读史书,每当读到《穰苴》和《乐毅传》,总是放下书卷感叹说:“大丈夫就应当这样!”
(4)擅长骑马射箭,胆大勇猛;酷爱读书,有远大志向;不居功自傲,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
【解答】
(1)“太尉陈显达”是句子主语,应在其后断开;“督众军”和“北围马圈”是“太尉陈显达”两个行为,应在中间停顿。故正确停顿为:太尉陈显达/督众军/北围马圈。
(2)①句意:喜欢打猎。好:喜欢。
②句意:仅骑一匹马带着几个人。将:带领,率领。
③句意:等到攻克了马圈。克:攻克。
④句意:蛮匪于是只好逃散。散:(逃)跑。
(3)①是:代词,这。知名:闻名。
②辄:总是,往往。卷:书卷。
(4)从文中“景宗幼善骑射,好畋猎……人皆惧中马足,鹿应弦辄毙,以此为乐”可知,曹景宗擅长骑马射箭,胆大勇猛;从“颇爱史书,每读《穰苴》《乐毅传》辄放卷叹息曰:‘丈夫当如是!’”可知,曹景宗酷爱读书,有远大志向。通过“显达论功,以景宗为后,景宗退无怨言”“显达宵奔,景宗导入山道,故显达父子获全”可知,曹景宗不居功自傲,在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
5.
【答案】
(1)C
(2)三,充分利用一切时间读书学习(甚至连上厕所也读书)或笃学
【解答】
(1)C项,句意:大概从来没有半刻放下书的时候。盖,副词,大概。
(2)解答此题需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本文共讲了三件事,从“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中可知,他们三个人都充分利用一切时间读书学习。
6.
【答案】
(1)B
(2)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
(3)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勤奋刻苦,坚持不懈,认准目标等。
【解答】
(1)B项,句意:对他的朋友说。谓:对……说。
(2)画线句句意为:别人休息,我不敢休息;别人睡觉,我不敢睡觉。“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皆为主谓结构,各自句意完整,应分别断句。故断句为: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
(3)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语句分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归纳即可。抓住关键语句“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分析可知,甯越身上具有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勤奋刻苦,坚持不懈,认准目标等优点。
7.
【答案】
(1)C
(2)D
(3)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侃。
【解答】
(1)“明旦去”的意思是第二天早晨范逵离开时,其主语为“范逵”,“侃追送不已”的意思是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其主语为“陶侃”,两分句主语不同,故应在“去”后断开;“且百里许”的意思是快要送出百里左右的路程了,是对陶侃“追送不已”的详细叙述,故应在其前断开。故应断句为: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
故选C。
(2)D项,“陶侃对范逵是有所求的”错误,属于强加因果。原文“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表现了陶侃的重情重义,没有体现出陶侃对范逵有所求。
(3)及:到。称:称赞。
8.
【答案】
(1)A
(2)①不久,②超过,③只有
(3)①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
②于是傅永就发愤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
(4)示例:二人都是武将,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后都能刻苦学习,且都有了惊人的进步。
【解答】
(1)A项,句意:(他)小的时候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进入魏国。“幼”做句子的时间状语,其后应停顿,故正确划分为“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
(2)①句意:不久又奔赴南方。寻:不久。
②句意:勇气超过常人。过:超过。
③句意:只有傅修期了。唯:只有
(3)①书:写信。答:回复,回信。
②乃:于是。涉猎:广泛阅读。才干:文韬武略。
(4)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孙权劝学》文中可分析“当涂掌事”“蒙乃始就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本文关于傅永的句子,可分析“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等句,即可归纳出二人都是一介武夫,通过刻苦学习后都有了惊人长进的答案。
9.
【答案】
(1)D
(2)A
(3)选文第一段记叙了苏轼随身携带药囊,给生病百姓发药、开方一事,体现出苏东坡乐于助人、热心、善良的为人特点;第二段详写好事者的一系列行为,从侧面体现出苏东坡书法精妙的才能。
【解答】
(1)文中“人人厌满”的“厌”是满意的意思。
A项,嫌弃,讨厌。
B项,厌弃,讨厌。
C项,排斥。
D项,满意。
故选D。
(2)小书:作者对自己书法的谦称,并非是说字小。或:或者。正确句意:天晚了,恐怕不能写完所有纸张,或者将你们的斋名、佛偈告诉我吧。
故选A。
(3)文章第一段写“携一药囊,遇有疾者必为发药,并疏方示之”,苏轼随身携带药囊,给生病的百姓发药、开方一事,从中可看出苏轼乐于助人、热心、善良的特点。第二段从“好事者及僧道之流有欲得公墨妙者,必预探公行游之所,多设佳纸,于纸尾书记名氏,堆积案间,拱立以俟”可看出众人对苏轼书法的喜爱,侧面表现出苏东坡书法精妙的才能。
10.
【答案】
(1)①从此,②已经,③都,④离开
(2)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
(3)①司马光拿起石头,撞击水缸,撞破了它,水喷涌出来,那孩子得救了。
②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
(4)喜爱读书;机智聪明。
【解答】
(1)①句意为:从此手里不放下书本。自是:从此。
②句意为:已经明白了该书的大概意思。既:已经。
③句意为:其他孩子全都弃他而去跑光了。皆:都。
④句意为:其他孩子全都弃他而去跑光了。去:离开。
(2)该句句意为:司马光长到七岁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同大人,听人讲解《左氏春秋》。“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是“光生七岁”之后发生的事,故在“光生七岁”后断开;“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各自句意完整,故中间应断开。故断句为: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
(3)①击:撞击。迸:喷涌。
②馀地:余地。宜:应该。
(4)根据“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可知,儿时的司马光喜爱读书;根据“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可知,儿时的司马光机智聪明。
11.
【答案】
(1)①看见,②了解,③记得,记忆,④自我检查,反省
(2)A
(3)①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却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②年轻时不勤奋,没有什么办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4)作者现身说法,说明自己年轻时凭借记性好而不勤奋苦读,以致后来常因善忘而影响学业的情况,告诉我们要趁大好时光,勤奋学习,有所成就,而不应终日玩耍,以致荒废学业。
【解答】
(1)①句意:看见孙搴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见:看见。
②句意:(只是)了解历史罢了。见:了解。
③句意:这样反复多次仍然记不住。省:记得,记忆。
④句意: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省:自我检查,反省。
(2)“书”作“读”的宾语,共同构成动宾结构,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D两项;“一见辄能诵”的意思是“看一遍就能背诵”,句意完整,应独立断句,排除B项。
故选A。
(3)①虽:即使。废:荒废。勤:勤奋。
②如之何:怎么样;怎么办。庶几:或许可以。以:用。
(4)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作者通过说明自己年青时记性好而不勤奋苦读,以致后来常因善忘而影响学业的情况,指出了要趁大好时光勤奋学习而有所成就,不应终日玩耍以致荒废学业的道理。
12.
【答案】
(1)C
(2)高祖为丞相/尉迟迥作乱相州/述以行军总管率步骑三千/从韦孝宽击之
(3)①宇文述恭敬、严谨、深沉、周密,为后来位极人臣打下性格基础。
②宇文述深受宇文护的爱护,更受到皇帝的信任和提拔。
③尉迟迥造反,宇文述率领三千步兵骑兵,随韦孝宽讨敌,打败了李俊的军队。
④宇文述和诸将一起,在永桥进攻尉迟惇,先锋陷阵,歼灭了很多敌人。
⑤在平定尉迟迥的战争中,宇文述每次作战都有战功。
【解答】
(1)C项,句意:不久改封为濮阳郡公。寻:不久。
(2)“高祖为丞相”的主语是“高祖”,“尉迟迥作乱相州”的主语是“尉迟迥”,因此应在“尉迟迥”前断开;“述以行军总管率步骑三千”的意思是“宇文述以行军总管的身份率领三千步兵骑兵”,其中“述”为主语,“率步骑三千”和“从韦孝宽击之”,为先后发生的动作,二者中间应断开。故断句为:高祖为丞相/尉迟迥作乱相州/述以行军总管率步骑三千/从韦孝宽击之。
(3)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概括。由“述性恭谨沉密,周大冢宰宇文护甚爱之,以本官领护亲信”“及帝亲总万机,召为左宫伯,累迁英果中大夫,赐爵博陵郡公,寻改封濮阳郡公”可知,宇文述恭敬、严谨、深沉、周密的性格为后来位极人臣打下性格基础,同时深受宇文护和皇帝的器重。由“尉迟迥作乱相州,述以行军总管率步骑三千,从韦孝宽击之”“迥遣将李俊攻怀州,述别击俊军,破之”可知在尉迟迥作乱时,宇文述率军随韦孝宽征讨敌军,首先击败尉迟迥派出的李俊的军队。由“又与诸将击尉迟惇于永桥,述先锋陷阵,俘馘甚众”可知,宇文述又一鼓作气,击败尉迟迥的儿子尉迟惇的军队,并且俘获众多敌兵。由“平尉迟迥,每战有功”可知,宇文述作战屡立战功。据此总结答案即可。
13.
【答案】
(1)飞凤山更出吾南/复停舆睇视/久之乃去。
(2)D
(3)C
(4)C
(5)这句话写水晶宫前亭四周有高大的山、稠密的树木,中间开辟成湖,下面没有哪个成片的土地,左边是快速而下的瀑布,右边是汪洋浩荡的湖流。通过描写水晶宫前亭四周优美的环境,使人宛若置身仙境,表达了作者对所见景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解答】
(1)“飞凤山更出吾南”的意思是“飞凤山又出现在我的南面”句意完整,可以独立成句,应在其后断开。
“复停舆睇视”的意思是“再停下来观看”
这与下文“久之乃去”是两个动作,应在其后断开。故正确断句为:飞凤山更出吾南/复停舆睇视/久之乃去。
(2)D项,“闻涧声甚厉”句意为:听见涧声十分猛烈。厉:猛烈。
(3)A项,两个“乃”的意义和用法分别是:副词,就/副词,竟然;
B项,两个“而”的意义和用法分别是:表并列,无实在意义/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C项,两个“若”的意义和用法都是:像......一样。
D项,两个“为”的意义和用法分别是:动词,成为/动词,雕刻。
故选C。
(4)C项,“十分害怕,踟蹰不敢向前”理解有误,根据原文“踯躅乱开,一佳境也”“已乃涉涧”可知,大家看见奇形怪状的石头的表现是徘徊散开观赏。
(5)“立水晶宫前亭,四顾皆穹山稠木,中辟为湖,下无片土,左顾则雷轰祭建瓴而下,右盼则湖流下坠如弱水”句中写到“四顾……中辟……下……左顾……右盼”,从中可看出作者的写景是全方位描写。同时通过“穹山稠木”写水晶宫前亭四周有高大的山、稠密的树木;而“左顾则雷轰祭建瓴而下,右盼则湖流下坠如弱水”写出了瀑布的声势。描写极具美感,表达了作者对所见景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4.
【答案】
(1)道歉
(2)及善年十四/以父死王事/袭爵邢国公。
(3)具体表现是不仅赐予及善右千牛卫将军的三品要职,而且允许他佩刀在皇帝身边。
【解答】
(1)句意:太子道歉并让他离去。谢:道歉。
(2)“及善年十四”的意思是“王及善十四岁时”,做句子的时间状语,按照文言文习惯,应在其后断开;“以父死王事”的意思是“因为父亲为国事而死”,表原因,独立成句,应在其后断开;“袭爵邢国公”为结果,应独立成句。故应断句为:及善年十四/以父死王事/袭爵邢国公。
(3)阅读文本,从文中“故与卿三品要职。他人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卿佩大横刀在朕侧”可知,唐高宗不仅赐予王及善右千牛卫将军的三品要职,而且允许他佩刀在自己身边。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15.
【答案】
(1)①同“悦”,高兴,②脸色,③叫,让,④命令,规定
(2)C
(3)①我上前是趋炎附势,大王上前是礼贤下士。
②活着的(齐)王的头颅,竟然还不如死了的(柳下季)士的坟墓。
(4)要礼贤下士,重视人才。
【解答】
(1)①句意:齐宣王很不高兴。说:同“悦”,高兴。
②句意:宣王生气地变了脸色说。色:脸色。
③句意: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使:叫,让。
④句意: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秦王下令说。令:命令,规定。
(2)A项,之:结构助词,的/动词,到,往。
B项,而:连词,表示顺承/连词,表示转折。
C项,且:两个都是副词,将近。
D项,然:用在形容词后,……的样子/代词,这样。
故选C。
(3)①慕势:趋炎附势。
②生:活着的。曾:竟然。
(4)从颜斶的“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可知,治国应礼贤下士,重视人才。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