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陶罐和铁罐》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陶罐和铁罐》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2 22:2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6陶罐和铁罐
学习目标:
1.认识“陶、罐”等11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1个字,会写“国王、骄傲”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
学习重点:认识“陶、罐”等11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1个字,会写“国王、骄傲”等15个词语。
学习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本单元以“寓言”为主题,以故事为载体让学生能够理解生活的哲理,既有趣味性,又有教育意义。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这个故事主要是通过对话展示情节、推进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阐明道理。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有二:一是故事是以人物之间生动的对话推动故事的发展。二是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描写来突出文章的主旨。文章中人物神态、语言描写突出,反映鲜明的人物性格,学生大致能读懂,但是通过语言剖析人物内心,并且与寓言告诉的道理结合,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力还不够,需要教师引导。
备 注
(需要标注的其他内容)
一、教学导入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1.谈话引题:(教师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同学们可以看一看,仔细观察并说一说这两个罐子各自有什么特点。
2.揭示课题:你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爱动脑的孩子!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这两个罐子,大家想知道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吗?下面我们就走进课文《陶罐和铁罐》。
陶罐:易碎 铁罐:坚固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指导学生认识“陶、罐”
二、教学过程
(一)新知探究部分
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 整体感知,圈画字词
主问题1. 自读课文,圈画本课的生字词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
学生独立思考,把想法记录在记录单上。
第二步:互学讨论————“学法指导”设计
有序交流。组长主持,组内互学,及时纠错。
汇总意见。组内总结方法。
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讲准备。
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
声音洪亮,语言流畅,逻辑思维清晰。
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圈出课文的生字和不理解词语,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和掌握。熟练朗读课文是学习文章和理解寓意的前提。
主问题1预设答案
陶罐 橱柜 奚落 轻蔑 争辩 谦虚 骄傲 懦弱 恼怒 哎呀 羞耻 流逝 朴素 价值 宫殿 遗落 覆灭 掘开 代价 提 尘 棒 和睦相处 相提并论
自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主问题2.如何识记字词呢?
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
学生独立思考,把想法记录在记录单上。
第二步:互学讨论————“学法指导”设计
(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组内互学,及时纠错。
(2)汇总意见。组内总结方法。
(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讲准备。
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
声音洪亮,语言流畅,逻辑思维清晰。
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通过学习生字词,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认识和掌握。通过交流识字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对生字词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主问题2预设答案
注音:奚xī落 懦nuò弱ruò 恼nǎo怒 掘jué开 翻来覆fù去 谦qiān虚xū 傲ào慢 哎呀yā
注释:和睦相处:彼此友好的相处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和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近义词:骄傲—傲慢 懦弱—软弱 轻蔑—轻视 理会—理睬
反义词:谦虚—骄傲 懦弱—坚强 轻蔑—重视 荒凉—热闹
迫不及待—不紧不慢 心平气和—怒不可遏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没用)的渣滓 (厚厚)的尘土 (永远)的兄弟
(宽阔)的场地 (金碧辉煌)的宫殿 (有用)的东西
列出有困难的字,认读、组词、交流识字方法。
辨字形
组词语
通过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把不懂的词语弄明白
第三学程:
学习任务:指导书写,交流评价
主问题3.仔细观察并书写生字,想一想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
学生独立思考,把想法记录在记录单上。
第二步:互学讨论————“学法指导”设计
(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组内互学,及时纠错。
(2)汇总意见。组内总结方法。
(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讲准备。
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
声音洪亮,语言流畅,逻辑思维清晰。
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3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按照课件提示的要求自学,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一环节的识字教学,教师应注意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如查字典的习惯、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主问题3预设答案
“骄、傲、谦、懦、捧、”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笔画较多,注意书写时要穿插避让,写得紧凑些。“尘、代、价”笔画较少,书写时写得舒朗一些。
出示生字表, 重点指导“尘、谦、”,强调易错处。
(二)达标检测部分
第四学程:
学习任务: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主问题4.结合课文的两幅插图,说一说课文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探究————“学法指导”设计
学生独立思考,把想法记录在记录单上。
第二步:互学讨论————“学法指导”设计
(1)有序交流。组长主持,组内互学,及时纠错。
(2)汇总意见。组内总结方法。
(3)展学准备。组长做好组员的任务分工,做好展讲准备。
第三步:展学交互————“学法指导”设计
声音洪亮,语言流畅,逻辑思维清晰。
各小组认真倾听,积极补充,质疑提问对小组进行评价。
主问题4设计意图(主要从“知识重点难点”与“学科核心素养”两个角度分析):铁罐、陶罐的形象十分鲜明,先从主人公入手,进而理清文章的层次也让本文的学习主线更清晰。
主问题4预设答案
课文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介绍铁罐看不起陶罐,认为自己坚强无比;后半部分介绍若干年之后,陶罐保存下来,铁罐缺因氧化而消失,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默读课文思考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
故事发生的两个场景:一个是在国王的橱柜里,另一个是在荒凉的废墟上。
小组讨论,学生发言。
三、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并且书写了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梳理了文章结构。这为下节课同学们正确分析文章内容并懂得文中揭示的道理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
6 陶罐和铁罐
陶罐:骄傲、傲慢无礼。
铁罐:谦虚、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