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05 雷雨(节选)课件(34张)——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05 雷雨(节选)课件(34张)——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2019)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2 09:4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雷 雨
曹 禺
情境导入
日本作家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先生认为是《雷雨》是一部杰作。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部年轻的作品,成为大江先生眼里“丰碑”式的巨著呢?
有人说,《雷雨》是“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有人说,“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它,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 当然也有人说,《雷雨》不过是一部多角爱情剧而已。
也许,正是因为《雷雨》里有无数个难解的谜,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才构筑了作品不可抗拒的魅力。这是一个青年的激情之作,让我们走近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近《雷雨》,用激情去解读,用心灵去感受。
学习任务
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
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及其塑造方法。
探究作品的主题,提高多元解读作品的能力。
曹禺与《雷雨》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
曹禺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齐名。
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王昭君》等。《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更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在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曹禺先生也因此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创作背景
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自少年时代就目睹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的酝酿、构思,于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自读任务
诵读全文,读准字音,疏通文意。
指出剧中的主要人物,并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按照时间顺序复述故事情节。
根据人物之间矛盾冲突的转换,划分文本的层次结构。
1.诵读正音
汗涔涔(cén)  惊愕(è)    谛听(dì)
沉吟(yín) 弥补(mí) 郁热(yù)
蘩漪(yī) 雪茄(jiā) 伺候(cì)
仆人(pú) 混账(hún)
2.《雷雨》中的主要人物
周朴园--
周繁漪--
周萍--
周冲--
鲁贵--
鲁侍萍--
鲁大海--
鲁四凤--
某煤矿公司董事长,55岁。
其妻,35岁。
其前妻生子,28岁。
繁漪生子,17岁。
周宅仆人,48岁。
其妻,某校女佣,47岁。
侍萍前夫之子,煤矿工人,27岁。
鲁贵与侍萍之女,18岁,周家使女。
3.按照时间顺序复述故事情节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时  间
地点
事   情
三十多年前
无锡
三十年前除夕
无锡
三十年来
外乡
三十年来
周公馆
从前
哈尔滨
最近
矿上
周朴园与侍萍相爱,生了两个儿子
周家为娶一个有钱有门弟的小姐为媳,逼侍萍出门,侍萍投河自尽,被人救活。
侍萍流浪外乡,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子、在学校伺候人,嫁过两次,与鲁贵生有四凤。
周朴园总记得侍萍的生日,为纪念侍萍,保留着侍萍喜欢的家具,保留着总是关窗的习惯,问过许多人,派人到无锡打听侍萍的下落。
周朴园保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个小工的性命扣下三百块钱。
工人罢工,矿上警察开枪打死三十个工人,周朴园收买工人代表,签订复工合同,开除鲁大海。
4.根据人物之间矛盾冲突的转换,划分文本的层次结构
1.周朴园和鲁侍萍过去的恩怨
2.周朴园和鲁大海现在的冲突
相认前 相遇述旧怨
相认后 相认生新恨
两个阶段
文本细读
周朴园在认出鲁侍萍前后语言心理动作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性格?
周朴园对死去的鲁侍萍和对眼前的鲁侍萍,态度判若两人,为什么会这样呢?
周已知鲁大海是自己的亲骨肉,也知道他“鼓动工人反对他”,周朴园对亲生儿子鲁大海的态度怎样?反映了什么问题?
1.周朴园在认出鲁侍萍前后语言心理动作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性格?
认出鲁侍萍之前的情态
鲁侍萍
周朴园
进屋寻找女儿
漫不经心地谈起雨衣、窗子
关窗
感到奇怪,认真询问,气氛紧张
平淡回答
气氛稍有缓和
无锡口音
有意识地询问无锡事件
保持语调平缓
有意撒谎,遮盖罪行
叙述悲惨遭遇
惊恐紧张,表情痛苦,汗涔涔
表明身份
惊愕 低声
认出鲁侍萍之前周朴园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钟情
重情
周朴园在认出鲁侍萍前后语言心理动作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性格?
认出鲁侍萍之后的情态
周朴园的表现
目的
认出鲁侍萍之后周朴园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无情、残忍
无耻、自私
虚伪、冷酷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再提呢?”
保留家具,熟记生日,关窗习惯——没忘旧情
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并开出支票。
责问
稳住
哄骗
收买
2.周朴园对死去的鲁侍萍和对眼前的鲁侍萍,态度判若两人,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个人对初恋总是难以忘怀的,何况侍萍还为他生过两个孩子,后又侍萍因他遗弃而投河自尽,他心中难忘一种罪恶感。
再加上他以后的婚姻并不美满(第二个应当是一个门当户对的旧式小姐;周朴园和她结婚,两个人很不幸福;这个人身体不大好,加上周朴园不爱她,结婚不久,大约是在周去留学的时候,就病死了。第三个应当是繁漪,她很傲慢的,不听他,不吃他那一套,),这更加深了他对侍萍的怀念。他美化死去的侍萍,正是为了求得心理安慰。
当他发现侍萍就在眼前时,他“惊愕”“惶恐”,他意识到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他本以为搬了家,离开了无锡,从前的罪恶便无人得知,侍萍的出现给他以精神的打击。他的这种善变正是他虚伪性格的表现。这正是他资本家本质的表现。
3.周已知鲁大海是自己的亲骨肉,也知道他“鼓动工人反对他”,周朴园对亲生儿子鲁大海的态度怎样?反映了什么问题?
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的面孔和傲慢态度。他明知故问鲁大海“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事”,继续教训鲁大海:“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讽刺、挖苦、嘲笑鲁大海说“傻小子,没有经验只会胡喊是不成的”,以显示他的老练和雍容。
反映出二人的冲突是阶级间的冲突,已没有骨肉之情,从而揭露了周朴园反动的阶级本性。
问题探究(1)
课文中出现的四个人之间有交叉的多重矛盾冲突,请简要说明。
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以上四种矛盾冲突集中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何作用?
1.课文中出现的四个人之间有交叉的多重矛盾冲突,请简要说明。
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
周朴园与鲁大海 ;
鲁大海与周萍 ;
鲁侍萍与周萍。
夫妻相见不相识却相恨
父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斗
兄弟相见不相识却成仇
母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怨
2.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他们的对立冲突是必然的,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阶级剥削和压迫,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
正是由于这一阶级根源,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阶级冲突才异常激烈,是最本质的冲突。
3.以上四种矛盾冲突集中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何作用?
【知识链接】 “三一律”是西方古典主义戏剧的主导原则,要求戏剧有时间、地点和行动(情节)的一致。具体地说,就是戏剧的故事要发生在“不超过一昼夜”的短时间内(时间律),发生于人物在这一时间内所能到达的地点(地点律),同时所有情节要有内在统一性(行动律)。
《雷雨》的内容、情节安排,充分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能。作者把四种矛盾冲突集中地放在周公馆的客厅里,时间只从当天中午延至午夜,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展开戏剧冲突。
作者将众多的人物、矛盾组合在一起,使得剧本结构紧凑集中,矛盾冲突尖锐激烈,能够深深地吸引读者和观众。
问题探究(2)
戏剧开头的“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剧本以“雷雨”为题,具有怎样的深刻含义?
《雷雨》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1.戏剧开头的“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
2.剧本以“雷雨”为题,具有怎样的深刻含义?
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
“雷雨”具有象征意义,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也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雷雨》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不平等的社会里,命运对人残忍的捉弄。周朴园的专制、冷酷和伪善;周冲的热情和单纯;以及蘩漪对爱情的深挚乃至略显变态的执着;痛悔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软弱的周萍;被侮辱的被捉弄的悲苦的鲁妈……还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最后,有错的、有罪的,无错的、无辜的人,竟然一起走向了毁灭。
《雷雨》讲述了资产阶级周家和城市平民鲁家两个家庭纠结复杂的悲剧故事。一是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生活悲剧:二是以鲁妈为代表的城市平民不能把握自己命运、被别人所操控的悲惨境遇。而周、鲁两家复杂的血缘联系,更是突出、生动地反映了两个不同阶层的家庭之间的矛盾。揭露了旧中国旧家庭的种种黑暗现象以及地主资产阶级的专横、冷酷与伪善,反映了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社会现实,对受压迫者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资产阶级周家和城市平民鲁家两个家庭纠结复杂
旧中国旧家庭
专横、冷酷与
伪善
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
受压迫者给予了深切
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
城市平民不能把握自己命运、被别人所操控
含英咀华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
“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意思。
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潜台词往往是与语言的个性化和动作性联系在一起。
戏剧人物的语言往往有潜台词。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体会人物语言内涵的丰富性。
(1)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课文中鲁侍萍几次说出这种意思的话,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周朴园听出侍萍的无锡口音后,便问起往事,称当时的侍萍为“梅小姐”,说她“很贤惠,也很规矩”。鲁侍萍听到他的谎言,想起自己的遭遇,满怀悲愤,于是语带嘲讽地反复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表现了她内心的痛苦和对周朴园的不满。
(2)“周朴园 (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鲁侍萍 什么?”(鲁侍萍的反问,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周朴园认为鲁侍萍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敲诈他,因此他急于用钱把鲁侍萍打发走,以保证从此周、鲁两家再不会发生什么联系,他的这句问话暴露了他已习惯以现实功利思想考虑问题。侍萍的反问,既有人格受到侮辱的愤怒,又有对周朴园的失望和蔑视。
(3)“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这四个短句表达的意思,可以说成“鲁大海原来是我的儿子”,但表达的感情却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说“鲁大海原来是我的儿子”,只是平实的叙述,无法传达出说话者此时应有的复杂感情。用四个短句,形成急促的语气,表现了周朴园极度吃惊、恼怒的心情;连续出现上升语调,又使他的吃惊、恼怒中带上了几分惶惑,真实地再现了他当时的感受。
(4)“周朴园 我只知道你是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代表。”(试分析这句话的双关意。)
对鲁大海说,就数你闹得凶,小心我收拾你;同时告诉侍萍,他不想也不会认这个儿子。
(5)“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这两句话妙在哪里?请赏析。)
这两句话饱含着鲁侍萍复杂的心情。侍萍想看一看大儿子周萍,但周萍打自己的亲弟弟鲁大海的举动又使她愤慨,同时感到了阶级对立的尖锐,所以叫了一声“你是萍”,又马上以谐音字掩饰:“——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当周萍问她是谁时,她想说“我是你的妈”,但看到自己眼前的儿子已经成了资本家的强盗和帮凶,又马上转口:“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充分表现出她当时痛苦、愤恨、失望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
曹禺的话
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悲悯的眼光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他们怎样盲目地争执着,泥鳅似地在情感的火炕里打着昏迷的滚,用尽心力来拯救自己,而不知千万仞的深渊在眼前张着巨大的口。他们正如一匹跌在沼泽里的羸马,愈挣扎,愈深沉地陷落在残废的泥沼里。
疑义相与析
破折号的作用大体可分成四种情况:
第一,解释说明。
第二,话题转变。
第三,声音延长。
第四,阻断停顿。
从文中找到下列句子,结合语境判断句中破折号的用法。
哦,——老爷没有事了?
你——你贵姓?
在无锡有一件很出名的事情——
后来,后来,——你知道么?
嗯,——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哦,——那用不着了。
还有一件——
哦,你,你,你是——
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
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解释说明。如⑨话题转变。如①④⑤⑥⑩
声音延长。如②⑧阻断停顿。如③⑦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