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六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1.2正比例(一)
一、单选题
1.全班的人数一定,出勤人数和缺勤人数(???
)。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D.?无法判断
2.利率一定,本金和利息(???
)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的分数单位比
的分数单位大。
②订购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的本数和钱数成正比例。
③一个三角形最多只能有一个角是钝角。
④甲条绳子用去
米,乙条绳子用去它的
,乙条用去的长度比甲条用去的长度多。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4.一条绳子的长度一定,剪去的部分和剩下的部分.(??
)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
二、判断题
5.一个因数不变,积与另外一个因数成正比例。
(??
)
6.一个人的身高与他的年龄成正比例关系。(??
)
7.如果A与B成反比例,B与C也成反比例,那么A与C成正比例。(??
)
三、填空题
8.平行四边形的底一定,面积和________成正比例。
9.Y=6X,Y与X成________比例。
10.把一条20米长的绳子剪成两段,两段的长度如下表:
第一段的米数和第二段的米数这两种量________比例.
11.已知a-b=0,那么a和b成________比例。
四、解答题
12.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得竿高与影长如下表.
竿高与影长成正比例吗?
13.买同一种笔记本的本数与所付钱数为:
笔记本/本
0
1
2
3
4
5
6
7
…
钱数/元
0
3
6
9
12
15
…
(1)把上表填写完整。
(2)如果用x表示买笔记本的本数,y表示所付钱数,那么y=(????
),所付的钱数与买的本数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五、应用题
14.请你根据下表补充好统计图,并请你说说发现了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解答】因为出勤人数+缺勤人数=全班的人数,所以全班的人数一定,出勤人数和缺勤人数不成比例。
故答案为:C。
【分析】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以下关系式表示:y:x=k(一定);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关系式表示:xy=k(一定),据此判断。
2.【答案】
A
【解析】【解答】解:利息÷本金=利率(一定),所以本金和利息成正比例。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利息、本金、利率之间的关系确定利息和本金的乘积一定还是商一定,如果乘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否则不成比例。
3.【答案】
B
【解析】【解答】解:①的分数单位是,
的分数单位是;>,
即①正确;
②每本书的钱数(一定)=总共花的钱数÷书的本数,即订购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书的本数和钱数成正比例,即②正确;
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钝角是大于90°小于180°的角,若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钝角,则构不成三角形,即③正确;
④两条绳子的长度未告知,无法计算哪根绳子用去的长度多,即④错误。
综上①②③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①把单位一平均分成若干份取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即分子是1,分母是等于或大于2的自然数的分数,又叫单位分数,记为。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②两个量相除,商一定则这两个量成正比例。
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④不知道乙绳子的总长度,所以无法计算乙条绳子用去的米数,进而无法与甲条绳子用去的米数进行比较。
4.【答案】
C
【解析】【解答】解:剪去的部分+剩下的部分=总长度,总长度一定,剪去的部分与剩下的部分的和一定,二者不成比例.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数量关系判断剪去的部分与剩下部分的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否则不成比例.
二、判断题
5.【答案】
正确
【解析】【解答】根据正比例的基本意义,因为一个因数不变,所以乘积变化时另外一个因数也随着变化,且积与另外一个因数的比值不变,所以成正比例。
【分析】考察正比例的意义。
6.【答案】
错误
【解析】【解答】
一个人的身高与他的年龄不成比例,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以下关系式表示:y:x=k(一定);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反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关系式表示:xy=k(一定),据此判断。
7.【答案】
正确
【解析】解答:因为A与B成反比例,B与C也成反比例,所以可以假设
,所以
,
,所以A与C成正比例。
分析:本题由比的意义解答。
三、填空题
8.【答案】
高
【解析】【解答】根据正比例的基本意义,成正比例的两个量比值一定,而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与高的比值为底,所以答案应该为高。
【分析】考察正比例的意义。
9.【答案】
正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得,=6,比值一定,是正比例。
故答案为:正。
【分析】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10.【答案】
不成
【解析】【解答】19+1=20(米),16+4=20(米)……13+7=20(米),二者的和一定,不成比例.
故答案为:不成
【分析】根据表格中数量判断是不是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然后判断两个量的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否则不成比例.
11.【答案】
正
【解析】【解答】?a-b=0,可得a=b,,
所以a和b成正比例。
故答案为:正。
【分析】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四、解答题
12.【答案】
解:1÷0.5=2,2÷1=2,4÷2=2,7÷3.5=2
答:成正比例,因为每米竿高的影长一定,竿高与影长的商一定,二者成正比例.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计算竿高与影长的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否则不成比例.
13.【答案】
(1)
(2)y=3x,y÷x=3,所付的钱数与买的本数成正比例,因为所付的钱数与买的本数的商一定。
【解析】【分析】(1)笔记本的单价是3元,用本数乘单价求出6本和7本的钱数并填表;
(2)判断所付的钱数与买的本数的商一定还是乘积一定,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乘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否则不成比例。
五、应用题
14.【答案】
蔬菜的数量和开饭的人数成正比例,他们的关系图像是一条直线。
【解析】【解答】因为蔬菜的数量和开饭的人数成正比例,所以图像会是一条直线
【分析】考察了学生认识和辨别正比例和反比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