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数学必修二3.3.3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说课稿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高中数学必修二3.3.3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说课稿课件(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新课标A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4-02 11:1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方法
三、学法指导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评价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点到直线的距离
一、教材分析
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
启下的重要作用。
到高中解析几何的定量计算
从初中平面几何的定性作图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活动获得克服困难的经历和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优化数学思维品质。
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及应用.
通过公式推导,体会转化与化归的数学研究方法,提高观察、对比、抽象、概括、数形结合等能力。
2
教学目标
一、教材分析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3
教材的重点、难点
一、教材分析
重点
难点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
本节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引导思路为主,让学生边探究,边发现,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和知识建构过程,营造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的教学氛围,构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增加课堂容量,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效率。
二、教学方法
1.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用亲切的语言鼓励学生观察并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三、学法指导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坚忍不拔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1
情境引入
2
探索发现
3
例题探究
5
归纳总结
4
课堂检测
四、教学过程
6
布置作业
.
P
l
1
情境引入
四、教学过程
·
·
思路一:定义法
求|PP0|的距离
思路二:面积法
构造三角形
求高
2
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2
探索发现
四、教学过程
求过点P与点P0的距离
得到点P到l的距离

l

m的交点P0
四、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2
探索发现
定义法:运算量大
四、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2
探索发现

四、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2
探索发现
思路二:面积法
四、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2
探索发现
·
·
·
·
思路二:面积法
面积法求出|PP0|
求R的坐标
求S的坐标
求出
|PR|
求出|PS|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RS|
四、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2
探索发现
思路二:面积法
面积法求出
|PP0|
求R的坐标
求S的坐标
求出
|PR|
求出|PS|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RS|
四、教学过程

l

m的交点P0
求过点P与点P0的距离
得到点P到l的距离d
思路一:定义法
数形结合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2
探索发现

到直线
的距离:
四、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2
探索发现
1.公式的结构特征:分子是将点的坐标代入直线方程一般式的左边得到的代数式加绝对值,分母是

2.公式的适用范围:该公式适用于任何位置的点P(包括直线上的点)及任意直线。
3.使用公式时应注意的问题:应先将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
设计意图:本环节探求公式推导,充分体现了转化与化归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通过师生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克服困难,体验成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让学生感受到公式体现出来的简洁美,美以养德。
四、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3
例题探究
四、教学过程
4
归纳总结
学习小结
知识层面
方法层面
思想感悟
注意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
设计意图:
(1)必做题:教材P89练习A

1、2
9题;练习B:3
(2)选做题:求点过A(2,3)且与原点的距离等于2的
直线l
的方程
四、教学过程
6
布置作业
四、教学过程
2
课堂检测
五、教学评价
评价学习过程
通过问题引入,以尝试、提问、练习等方式,在探究过程中,层层深入,充分挖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关注整个过程和全体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评价情感教育
通过对公式推导思路的探索、评价,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以优化,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感受到了数学的美,增添了创新的意识和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