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7章第2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7章第2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3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4-03 11:0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地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掌握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2.阅读长江三角洲旅游资源分布图以及长江上、下游景观图,对比分析和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差异,初步培养学生对比分析能力。
3.通过教材活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区域内协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
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谈话和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软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观看中央电视台“最美中国”江南水乡视频,以带学生旅游为切入点。
板书: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讲授新课]
一、江海交汇之地(板书)
1.教师引导学生读教材图7.13,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致范围(板书),并引导学生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读图思考: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有哪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板书:(一)地理范围:上海、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并发表小组看法教师给予指导:
◆气候:长江三角洲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地形:长江三角洲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河湖:河网密集、湖泊众多。
◆土壤:肥沃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板书并总结:结合地图以及以往学习过的知识,我们知道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产区;同时河网密集、湖泊众多,又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因此这里自古就是我获著名的“鱼米之乡”。
板书:(二)区域优势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形: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河湖:河网密集、湖泊众多。
土壤:肥沃
2. 结合教材图7.13,引导学生读图找出“江”、“海”,从而进一步理解标题中的“江海交汇之地”的含义,知道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师总结并板书:
(三)江海交汇之地:
长江中下游(联系内陆地区)
濒临黄海、东海(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
3.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教材51页活动题第1.第2题。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时引导。

(三)江海交汇之地:
长江中下游(联系内陆地区)
濒临黄海、东海(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
二、河流与区域发展
【探究一】
结合学过的有关长江的知识,说说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发言展示、师生点评补充。
(教师根据课堂需要适时引导提示)
小结:
利:塑造肥沃的平原、提供充足的水源、便利的水路交通、发展水产养殖等。
弊:洪涝灾害、水体污染等等。
(转)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能够认识到河流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了吗?下面就来试一试吧。
【探究二】读下列两则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
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像一把扇子平铺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原来岷江上游流经地势陡峻的万山丛中,一到成都平原,水速突然减慢,因而夹带的大量泥沙和岩石随即沉积下来,淤塞了河道。每年雨季到来时,岷江和其它支流水势骤涨,往往泛滥成灾;雨水不足时,又会造成干旱。
战国时期秦国郡守李冰组织当地人民,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灌县,建成了都江堰。李冰采用中流作堰的方法,在岷江内用石块砌成一个分水的工程,叫都江鱼嘴。鱼嘴把岷江水流一分为二。东边的叫内江,供灌溉渠用水;西边的叫外江,是岷江的正流。又在灌县城附近的岷江南岸开凿山岩筑成离堆。离堆夹在内外江之间,东侧是内江的水口,称宝瓶口,具有节制水流的功用。夏季岷江水涨,都江鱼嘴淹没了,离堆就成为第二道分水处。内江自宝瓶口以下进入密布于川西平原之上的灌溉系统, “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保证了大约300万亩良田的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旱涝保收的天府之国。
材料二:都江堰灌区示意图、都江堰示意图(如下)
1.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与弊。
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学生独立完成、发言展示、师生点评补充。
答案:
利:冲积平原、提供灌溉、水产养殖、水运交通等;弊:洪涝灾害等。
2.有效分流岷江水量,保障灌溉,避免水患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长江三角洲地地理范围以及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等,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此外我们需要分析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一、江海交汇之地
(一)地理范围:上海、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二)区域优势: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形: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河湖:河网密集、湖泊众多。
土壤:肥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