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县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三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著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地,称邶国。史书记载“殷民大悦”。后武庚叛
乱被杀,原来属于武庚的封地被一分为二,
一部分封给未参加叛乱的纣王之兄微子启,
国号宋。(见下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A. 强化血缘认同????
B. 加强直接管理????
C. 实现贵族平等????
D. 维护社会稳定
2.《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井田时期,就是以小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尽管土地是公
有,基本的操作单位却是这些独立的小农……这种五口之家,耕田百亩的标准小农户,
无法形成生产者一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商品交换发生极早,非
如此个体小农户无法生存。”作者认为
A.先秦时期就已具备自由经济的特征???? B.小农户作为自然经济的基础
C.个体农户较早就开始进行商品贸易???? D.商品经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3.“同姓不婚”,指同一姓氏的男女不得通婚,始于西周初期,是周代实行族外婚时遗留下
的规定。据此理解,春秋战国时期下列诸侯(王室)之间可以通婚的组合是( )
①秦宋王室 ②鲁宋王室 ③燕鲁王室 ④齐鲁王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孟子》说:“深耕易耨”。《韩非子》说:“耕者且深,耨者熟耘”。《吕氏春秋》说深耕可
使“大草不生,又无螟蜮”,使禾、麦得到好收成。当时“深耕”得以普及的主要条件是
A.农学研究的重大突破???????????????????????????? B.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C.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 D.二牛一人耕作法推广
5.商鞅改革的政治路线图是“尊君”和“平民” 。“尊君”,是以君主为至高无上的权威,
构建一个不容挑战的政治秩序。“平民”,就是推行平民化的社会结构,王权之外的一切
政治权力、经济利益、社会荣誉,对所有的民众开放。下列措施属于后者的是
A.相地而衰征???????? B.焚烧诗书?????????????C.统一度量衡???????? D.按军功授爵
6.东汉末年社会上流行这样一首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
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说明此时的选官制度
A.注重门第不利于寒门子弟入仕???????????? B.在事实上不能选拔出有用之才
C.重才轻德的选拔依据弊端渐显???????????? D.在执行过程中标准背离了初衷
7.关于黄巢起义前藩镇的作用,宋人认为:“世言唐所以亡,由诸候之强,此未极之理。夫
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材料
A.肯定了藩镇对唐统治的积极作用???????? B.认为藩镇是唐衰落灭亡的重要因素
C.基本否定了藩镇对唐统治的作用???????? D.认为藩镇对唐统治有正反双重作用
8.1891年,在检阅北洋海军后,李鸿章在奏折中称:“综核海军战备,尚能日新月异,目前
仅限于饷力(军费不足),未能扩充,但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摇之势。” 这反映了
清廷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获得广泛的认同???????????? B.反侵略战争导致海军军费不足
C.未能全面认识到海洋国防危机???????????? D.政治改革推动军事现代化进程
9.中国现代产业工人1913年约有一百万人,到1919年已增加到二、三百万人。城市小工
业和手工业工人、店员等约有一千多万人,而且他们绝大多数集中在矿山、铁路、轮船、
邮电等几个企业部门。这一状况
A.为民主革命的发展积蓄了力量???????????? B.是共产党开展工人运动的结果
C.表明无产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 D.动摇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根基
10.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蒋介石等人决定扩大台儿庄战果,在徐州地区同日军进行一场决战,夺取决战的胜利。据此可知台儿庄大捷
A.导致轻敌心态有所滋长???????????????????????? B.并非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C.扭转了持久抗战的态势???????????????????????? D.体现了国共合作的成果
11.下表为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在工矿企业、近代交通运输业等领域的平均年增长率的情况。若为该表选取研究主题,最恰当的是
时期 外国资本(%) 官僚资本(%) 民族资本(%)
1894—1911年 15.98 14.36 14.99
1911—1920年 4.66 4.37 11.18
1927—1936年 13.89 11.76 14.28
A.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日益加深????????????????B.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中发展
C.官僚资本因甲午战败而破产????????????????D.民族资本主义成为主导产业
12.1951年毛泽东在给刘少奇的一封信中说:“合理地调整现在的工商业,切实而妥善地改
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领导之下,
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据此可知
A.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成效显著????????????B.我国当时仍在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
C.公有制经济已在中国建立起来????????????D.我国当时社会已经完成工商业改造
13.据不完全统计,1987年5月至1990年底,广东股份制试点企业中有1000多家企业发行
股票、债券,仅筹集资金8.5亿元,大部分都是在企业内部发行,在社会上公开发行的企
业只有50多家,且多是国有小企业、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对社会主义的僵化认识????????????????????????B.对外开放的水平有限
C.民营企业的地位比较低????????????????????????D.经济改革重心的转移
14.古代雅典法律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
举权。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建立了严酷的法律体系????????????????????????B.参与政治是公民的义务
C.党派政治斗争较为激烈????????????????????????D.公民信仰自由受到限制
15.罗马法早期采取“子女身份从母”的原则确定其自由身份,出生时母亲是自由人(包括解
放自由人)的,子女就是自由人;出生时母亲是奴隶的,子女也就是奴隶。帝国时期逐渐
改为,凡胎儿自怀孕至出生,生母曾一度取得自由权的,纵使生母于分娩时仍为奴隶,
出生的婴儿即为自由人。这一变化反映出罗马
A.法律体系逐渐成熟????????????????????????????????B.注重维护公民自由
C.奴隶制度逐渐瓦解????????????????????????????????D.法学观念更加理性
16.1474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保罗·托斯加纳里认为:“从加那利群岛(非洲西北海域)往西
5500公里就能抵达日本,9200公里就能抵达杭州”。他还送给哥伦布一幅加纳利群岛以
西海域的海图。由此可知,托斯加纳里
A.推动了东西方贸易往来????????????????????????B.为新航路开辟指明了方向
C.间接助推了美洲的发现????????????????????????D.不赞成哥伦布横渡大西洋
17.欧洲工人中曾存在着一种自然权利思想:“适当的工作,应获得适当的工资”;但在 1832 年后,部分工人认识到,在现存地主、资产阶级当权的制度下不可能做到这一点,阶级斗争是社会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必要手段。这一变化
A.说明工人主体意识的觉醒????????????????????B.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C.受到英国议会改革的推动????????????????????D.推动了工人运动开始兴起
18.英国学者克拉克认为:“1660—1832年英国社会经历了不断的冲突,最终确立了一个成
功的国家体制,它以最小的冲突将王权与自由、宗教与科学、贸易与土地财富结合起来。”
克拉克强调的是英国
A.务实与妥协的传统????????????????????????????????B.利益分享的公平性
C.理想与现实的冲突????????????????????????????????D.工业革命的进步性
19.有学者指出,在专制王权最保守最反动的路易十四时代(1661—1715年执政)没有爆发革
命,反而当国家开始改革,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的路易十六时代(1774—1792年在位)爆发了
法国大革命。下列各项对此解释比较合理的是
A.路易十四时代封建制度仍处于上升时期
B.普法战争的战败激化了法国社会矛盾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
D.路易十六时代革命群众得到了周边资本主义国家支持
20.美国立国一个显著特点即州先于国,如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的《独立宣言》正式标题为《美
洲十三个联合邦的一致宣言》;1777年11月大陆会议通过《邦联协约》明文规定:组成“美
利坚合众国”的各个州(邦)保持其“主权、自由和独立”。这表明,当时的美国
A.建立邦联制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邦联制弊端影响到国家发展
C.是一个事实上的主权独立国家???????????? D.建立有力中央政府势所必然
21.有学者认为1873—1896年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大萧条时代,从1873—1896年,英国物价下跌22%,美国物价下跌32%,其他国家物价大多跌落超过35%。这种经济现象了
A. 反映了自由贸易走向衰落???????????????????? B. 与西方新一轮技术革新有关
C. 推动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使国家干预经济的时代到来
22.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竞高达90%。1931年,世界机器出口总量的30%销往苏联,1932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50%。这说明
A. 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 B. 苏联国内的工业化建设尚未起步
C. 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帮助???? D. 美英为缓解危机向苏联输出资本
23.钱乘旦认为,美国的创新在于: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
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
力的恰恰是国家!由此可见,美国的创新
A. 有效地防止了资本主义的盲目竞争???? B. 开创了经济发展新模式
C. 强调国家权力在市场中的主导作用???? D. 破坏了分权制衡的体制
24.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 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 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C. 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 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5题13分;26题13;27题14分;28题12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有学者说:中国学生之爱国运动,始于汉,盛于宋,而复兴于近代。
材料一 武帝独尊儒术后,世人争相求学,太学生积极上书言事。西汉后期,政局不安,
司隶校尉鲍宣因秉公执法得罪丞相,被劾以大不敬下狱,太学生王咸“举幡太学下”,“诸生会者千余人”,哀帝迫于舆论压力而赦免鲍宣死刑。桓帝时,太学生积极参与反宦官势力的斗争。北宋年间,经过多次改革,吸纳德才优秀者就读,太学生人数剧增,成为一股重要力量。北宋末年,曾发生过数次太学生救国运动。当时金兵南下,给民众带来深重苦难,太学生陈东多次愤慨上书揭发时弊、力主抗战,要求皇帝斩杀朝中“六贼”;后又发起请愿运动,使主战派官复原职。当徽、钦二帝被金人俘获北去,自发组织起来的太学生积极营救,徐睽只身赴金营,大义凛然,后被金人杖死。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中国的学生运动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五四时期,由于中国巴黎外交失败,北
京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和游行请愿,随后津、沪、穗等地的学生也给予了广泛支持。解放战争时期,在内战爆发前,学生运动的高潮是发生在昆明的以“反内战”“反独裁”“争取自由民主”为基本口号的一二一运动。在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前,国统区的爱国学生掀起了遍布全国几十个主要城市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和以“反饥饿、反内战”为基本口号的“五二0”运动;随后,国统区学生还掀起了一次次的斗争浪潮。在共产党领导下,进步学生从各方面配合解放军接管城市。在斗争实践中,一些进步学生积极学习马列主义,成了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据沙健孙《论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学生运动》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宋时期太学生投身爱国运动的共同背景。(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学生运动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历
史意义。(7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从中汲取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26.(13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启动了工业化步伐,近代中国从封闭
经济向开放经济、从自然经济向半殖民地经济转换,然而农业一直是国家的主要经济命脉。……1884年,投资于轻工业的资本比重为工业总投资的42%,到1933年上升到72.7%;相比之下,投资重工业的资本则呈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70%以上的工业集中于占国土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狭长地带,而沿海工业的,绝大部分又聚集于上海、天津、青岛、广州和辽宁中南部以及江苏南部的少数城市;广大内陆地区虽然资源丰富,但工业产值不到10%。
——摘编自邹晓涓《近代中国产业诂构变动的回眸与反思》
材料二 1842年以后,中外贸易不断扩大,鸦片和棉纺织产品为主要进口品,茶叶、丝
绸、初级矿产品、手工制品等为中国的主要出口品。中国的出口商品科技含量很低,生产规模较小,仍处于自然经济的落后态势中。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辟,鸦片贸易的比重就逐渐减少了,而正常的商品交易则越来越扩大。
——摘编自张易《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工业化步伐”启动的主要因素,指出近
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基本特征。(6分)
(2)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5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制约近代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阻碍对外贸易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2分)
27.(14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过建立“战时共产主义”,将全面战争的概念应用于国内冲突,政府从农民
手中获取粮食,确立定额分配制度,使银行和工业国有化,并要求每一个人都出去工作。到1921年春天,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经赢得了内战,但许多农场变成了废墟,食物供应几乎耗尽。3月,俄国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在重建农业和工业的尝试中实行了某种有限的经济自由。到1926年,工业生产已经超过了1913年的水平,同时农民生产了差不多和战前同样数量的谷物,工农联盟在新的基础上得到了巩固。
——摘编自(美)约翰·巴克勒著《西方社会史》
材料二 柯立芝(1923年8月至1929年3月在任美国总统)说:“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
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利益之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在危机期间,胡佛总统拒绝救济失业者,他认为用政府拔款救济失业者不仅危害了美国人民生活中极其宝贵的品质,而且打击了自治的基础。为了扭转形势,1933年上台的罗斯福总统选择了政府对经济的强力干预,结束美国人最为珍视的自由竞争,为此许多新政法令被最高法院宣布违宪。但到1930年代末,罗斯福还是使总统职位成为了联邦政府的权威中心,国会再不能像新政以前那样独立行使自身权力,且各州政府明显服从联邦政府。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和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三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与美国经济政策变化所体现的国家治理
的异同,并分析其国家治理调整的共同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三在国家治理方面的意义。(2分)
2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现代国家转型的过程中,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演变是一国政治文明水平的显著标
志。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根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其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持与发展,而且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批判性继承与创新。“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古典大一统正是在中国发展的路径依赖和人民的选择之下,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融合,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摘编自韩向臣、李龙《政治制度与政治文明:现代中国的新大一统模式》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
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三历史试题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本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A C C D D D C A A B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A B D C A A C A B A B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3分,第26题13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共52分。
25.(13分)
(1)背景:社会矛盾尖锐,时弊丛生;朝廷重视教育,太学制度不断发展,太学生群体壮大;儒
学忠君爱国和救世情怀的影响。(3分)
(2)特点: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诉求;运动范围更加广泛、规模更大,形成呼应效应;与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紧密配合;有组织的(自觉的)斗争增多,逐步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斗争的阶段性明显。(4分,答其中四点即可)意义:打击了反动政府的统治;传播了马列主义思想;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其蕴含的时代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3分,答其中三点即可)
(3)精神品质:关注现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弘扬家国情怀;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开拓进取。
(3分)
26.(13分)
(1)因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解体;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3分)
特征:经济结构不合理(近代工业兴起,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工业结构投资不平衡(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为辅);产业分布区域不均衡(集中于东南沿海,内陆分布很少)。(3分)
(2)特点:贸易总量不断扩大;进口产品以工业品为主;出口商品主要为科技含量低的农副产品。(3分)影响: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并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强,并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2分)
(3)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2分)
27.(14分)
(1)同:都采用国家干预和自由市场相结合的政策;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国家治理精神或都突破了原有的观念的束缚。(2分)异:苏俄由全面严格控制到实行部分经济自由(国有经济为主、自由经济为辅),找到了符合国情的国家治理方式;美国由自由放任到实行部分国家干预(自由经济为主、国家干预为辅),冲击了原有国家治理体制,行政权扩张。(俄(苏)美各2分,共4分)
共同原因:都面临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单一的国家治理手段都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
要求;都借鉴了国外经济发展经验。(每点2分,共6分)
(2)意义: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或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和形成);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推动了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有利于完善国家治理制度;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评分说明:每点1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28.(12分)
示例一
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发展促进了国家新大一统模式的确立。(2分)
论述: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此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团结各阶级、阶层力量,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建立,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1954年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8分)
结论: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实践形成了新的大一统模式。(2分)
示例二
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持与发展。
论述:(略)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高三历史期中测试题第8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