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分析及各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分析及各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2-11 19:37:3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华罗庚实验学校
一、单元总体分析和教学思路
童年是金色的,是美好的,是难忘的;而童年的生活和感受,则是铭刻在我们心中的宝藏,是生命长河不竭的源泉,是心灵中最温柔的港湾。让我们走进本单元的四篇作品,追随作者的思绪,去了解他们多彩的童年生活,去体会他们童年的酸甜苦辣,我想,走出作品,你一定会思绪飞扬,那童年的一点一滴,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文章共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课文由“我的乐园”领起百草园,写了百草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和美女蛇的传说。 百草园的传说,用成人的眼光看来并不新鲜,但在儿童眼里,一切都新奇,确是儿童的乐园。而儿童是喜欢听故事的,这个神乎其神的故事又给百草园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更丰富了百草园“乐园”的情趣。写三味书屋时,作者选取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和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刻画了一位严厉而又可敬、可亲、有趣的老师。
《月迹》是一篇充满了童心与童趣的散文。整个构思都是从孩子的灵心慧眼去发现月迹,感受月迹的角度,以孩童盼月,寻月,问月和关于月的联想、想象为线索来建构文本的。在跌落反转的过程展示中,写出孩子的一种由期待--惊喜--惬意--满意,到紧张--遗憾--失望的心理历程真切的心理历程。作者先从平静处起笔,很快推进到情绪高扬处--中秋节的夜晚,早早地就坐在院子里盼月亮。月亮进来了,特别惊喜,“都屏气不敢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从痴情的期待,到专注的神态,凸现出孩子们沉浸于美妙的月色之中的那种纯真与童趣,从而写出孩童对月、对美的渴望与追求。
《三颗枸杞豆》是一则运用倒叙的手法,叙述了“我”童年时候怎样受三颗枸杞豆的启示,从而懂得了生命的意义,转而勤奋好学的故事。课文的前半部分对小山沟、小树林、阳光、蝴蝶、太阳等自然环境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尤其是捉金巴牛、追大花蝴蝶的动作描写更是富有感染力,都很符合儿童的心态,充满了童趣。在行文语言上,事物描绘得生动、形象,特别是用三幅画来比喻三叔失败了的三个理想,用三个“○”来比喻三叔的一事无成,给人以启迪、教育。当然,“我”以后成为植物学家与小时候的“乐园”和爱好是有着潜在的联系的。文章生动而又富有启迪。
《我们家的男子汉》是一篇成年人写孩子趣事的文章。文章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在组织上,按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材料分成几个方面,再加上小标题,文章就条理清楚,眉目分明。当然,最富有童趣的,莫过于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如写“男子汉”吃青菜:“他不愿死,似乎是深感活的乐趣的。”写“他”买橘子:“他买橘子水日益熟练起来,情绪日益高涨,最终成了一种可怕的狂热。”等等,使人忍俊不禁。品读文章,你会发现,童年竟是那么的可爱。
《柳叶儿》也是一篇写童年趣事的叙事散文。但通读全文后,我们可以体会出一种浓浓的苦中带涩的感情基调。在那样的童年时代,在那样严重饥荒的岁月,上树爬高、抢柳叶儿、吃柳叶儿,这些本来都是极苦的事,可正因为少年不识愁滋味,还不懂得生活的艰难,全家面临的处境,童年的“我”仍然是感到了无穷的乐趣。细心的你品读后会发现,这“乐”中的滋味又是多么苦涩啊!
五篇讲读课文,教师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段的目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定精读、略读篇目。学习本单元,应该重视朗读,在朗读中品味、学习散文优美而含蓄的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从而引起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共鸣。  
诵读欣赏安排了一篇短小文言文和一篇微型小说。对这篇文言文的教学,可让学生多读,在读的基础上弄清全文大意,进而让学生展开讨论:从这则故事可以引申出什么道理。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微型小说的教学,先引导其认识什么是微型小说,进而品读文章,努力去发掘文章的内涵和寓意。
本单元写作,要求理清写人记事的线索,扩展课外阅读,写出自己童年生活的趣事。线索犹如缝制衣服的线,它能将精彩的材料组织起来成为华丽的美文。教学中,可从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记叙线索有几种入手,让学生明确线索必须和所写的内容紧密相关,必须有利于记叙情节的展开,必须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中心意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放飞想象,写出叙事清晰、真情实感的文章。
本单元“口语交际”部分要求学生学会“劝告”。“劝告”是人际交往中一种由心理置换到心理相容的说服过程。“口语交际”活动课上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注意劝告的对象和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表达技巧和方法的热情中激发起与人友好交流的信心。切实地使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
二、单元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抓住文章的线索,明确“爬山式”的构思艺术。
2.朗读体会本单元散文优美、含蓄的语言,从语言文字中体味出作品内含的情、理、意、味;
3.在名家名篇的启迪下,回忆自己美好的童年生活,并能够结合所写内容,合理安排线索,组织材料。
4.学会抓住对方的心理特点说话和用婉转的话语打动对方的方法。
三、单元课时安排:(共计15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课时)
《月迹》 (1课时)
《三颗枸杞豆》 (2课时)
《我们家的男子汉》 (1课时)
《柳叶儿》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 作 (2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参 考 教 学 案 例 个性化备课
学习目标:1.整理行文思路及构思艺术;2.品位文中的“乐园”及趣事;3.赏析作品的精彩语段;4.归结行文主旨。重点难点:1.对私塾先生的理解;2.对主旨的解读。教学过程:一、简介鲁迅,导入新课 在《一面》中,我们结识了一位热爱、关心青年人成长的鲁迅,那是成年的鲁迅。那么少年时代的鲁迅是什么样子的,都做了些什么事呢?让我们读课文,捕捉少年鲁迅的童年生活。二、朗读课文,梳理思路(一)介绍一种读书方法:牵一发而动全身1.以“乐园”为切点,理读课文2-8段的主要内容。 2.以“趣事”为切点,理读课文10-24段的主要内容。(二)归结行文思路及构思特点。全文前半部分写“乐”,后半部分记“趣”,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前后内容在结构上形成比照,结构井然,程序明确。(三)朗读1、9段,说说他们的作用。1.交代乐园的来源 2.揣测去书屋的缘由三、品读精段,揣摩作者描写乐园,记述趣事多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一)朗读课文2-8段,看作者怎样写出乐园的趣味。 A.三季美景1.先找文段的偏正短语碧绿的菜畦 紫红的桑椹 (色)光滑的石井栏 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感)高大的皂荚树 诽谤的黄峰 短短的泥墙根 (状)轻捷的叫天子 臃肿的根 (状)2.从不同角度把本段的意象分类,从中捕捉行文技法。植物: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何首乌、木莲、覆盆子动物:鸣蝉、黄蜂、油蛉、蟋蟀、蜈蚣、斑蝥动态:长吟、伏在、直窜、低唱、弹琴、喷出静态:菜畦、皂荚树、何首乌根、木莲、覆盆子
视觉:触觉、味觉、听觉季节:春天、夏天、秋天 行文技法:多角度多侧面描写“乐园”。3.分组朗读,读出层次,读出情感:乐。B.神秘美女蛇1.精段3-6段,揣摩作者怎样写美女蛇,它给人的启示是什么?插叙这个故事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小结:增添神秘色彩;不要跟陌生人讲话。C.雪地捕鸟1.读出雪地捕鸟的过程 ;2.说说雪地捕鸟带给我的教益。(二)研读9-24段1.寿镜吾老师怎样对待“我”的提问?2.在休息时间,我们在后园做些什么?3.朗读师生读书的场景,说说鲁迅为何对此记忆犹新!4.上课时孩子们做游戏、画画儿、说明了什么?5.结合文章内容(评价、戒尺、罚跪),来说说寿镜吾老师的品性。参考:严肃、方正、博学、可爱而又具有人文关怀意识。(三)探究:1.在乐园、书屋中,作者分别得到什么教益?参考:情趣的培养、做人的修养、性子要稳重、读书要投入。2.你认为三味书屋对于少年鲁迅未来的发展,有怎样的关联?它给少年鲁迅提供了文化学习的最好的时机,给他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功底;为未来鲁迅先生选择文学道路奠下基础。四、总结全文1.前后对照又不断攀升(爬山式)的构思;2.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描写,展现了少年鲁迅的成长经历;3.启示:孩子是在游戏中成长的。
板书设计 从 百草园 到 三味书屋 乐 园 趣 事 状 色 音 味 读书 习字 对课 全貌 植 动 局部 比照 戒尺 罚跪 瞪眼(不必说) 物 物 (单是) 折腊梅花 寻蝉蜕 美女蛇的故事 过渡 做游戏 画画儿 冬天雪地捕鸟
附录:《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另一种上法——采访鲁迅(口语交际)。
■课堂实录——
(说明:鲁迅和记者都由学生来进行,当然,事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读书要到位,思考要全面、深刻。)
师:百草园是少年鲁迅的乐园、自由的天地、知识的宝库;三味书屋也留给他深深的记忆。让我们一同走近鲁迅、走进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与鲁迅先生作一次心灵的对话、精神的交流。
记:鲁迅先生,很高兴有今天的“一面”之交,更高兴与你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据说你把自己的一些回忆性散文收录在《旧事重提》中,为何又改名为《朝花夕拾》呢?
鲁:《旧事重提》收录的都是我童年及少年时代生活情形。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只能来个“朝花夕拾”。
记:《朝花夕拾》共多少篇?分别是什么篇名?
鲁:10篇,分别是《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记:看来你对童年生活有着深刻的记忆!我想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篇向你探讨几个问题。
鲁:行!
记:你把百草园比作“乐园”,它“乐”在何处?
鲁:它曾给我带来丰富的动植物知识、观赏之乐、口舌之娱!
记:前天,我读了《梦回“百草园”,梦回“三味书屋”》,您自己在一开头时也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一个只有野草的园子,何足以乐?
鲁:你的问题很有价值,它又勾起我对往事不尽的记忆。是的,百草园中多的是野草,然而,在少年时代,百草园是我唯一的、也是最自由的嬉戏场所。在此,我饱览了缤纷的菜蔬;品尝过紫红的桑葚,更有探险猎齐心理的满足——那就是按住斑蝥的脊梁让它喷出烟雾;徒手掘出何首乌,考证它是否像人形,是否吃了能使人成仙。这些都是我童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但其中也不乏我在成人之后,在面临现实的复杂、沉重、压抑中对过往生活的一种美妙幻想,也许真正的百草园没有我描绘得那么美,可能是“距离产生美感”吧,也或许是人性的本然。总之,“百草园”是我永远神往的精神家园。
记:百草园中还有别的趣事值得你回味吗?
鲁:那一定是冬天捕鸟了!
记:你曾经捕到过鸟吗?
鲁:也捕到过几只,但终究捕获不多,至今还是一种遗憾!(笑)
记:你遗憾的是什么?
鲁:润土父亲在教我捕鸟的同时也教给我实际的技能,并教导我做事要耐心、细心。而我却常常因为操之过急,导致收获很少,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记:做事要耐心细心,也是我们必须培养的品质,谢谢你提醒我们。(笑)然而,百草园如此美丽又富有乐趣,却也有凶险的地方——美女蛇的出没,你怎样看待美女蛇的故事?
鲁:对美女蛇的故事,有许多人认为是一种迷信,而我却是宁肯信其有的。美女蛇当然是不可能遇到的,但像美女蛇这样的人却是常常会遇到的。“美女蛇”的故事,自然是长妈妈希望“我”对待类似这类凶险之人时,要有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美女蛇的故事”教给我最初的人生经验。
记:后来,你不得不离开百草园了,你当时的心情如何呢?
鲁:我希望大家和我一起来体验当时的心情,朗读第9段。
记:(朗读第9段)
记:你能描绘一下你的私塾先生的模样吗?
鲁:他长得高而瘦,须发花白,戴着大眼镜。
记:先生都让你们做些什么事?
鲁:读书、习字、对课。
记:先生教给你们的书都懂吗?
鲁:大部分不懂,唯有对对子,方能引起我的注意。我从对对子中习得了不少知识,寿先生也因此而比较喜欢我了。
记:对你提问“怪哉”一事,寿先生没有给予回答,你认为是他不会回答,还是不愿意回答?
鲁:应该是不愿意回答吧!过去的教育,都是让我们读经、史、子、集之类被视作是正规的书,对“怪哉”这类旁门左道的问题,先生是拒绝回答的。
记:你刚才提到“教育”,那么你怎样看待你的先生,怎样看待当时的教育制度?
鲁:寿镜吾先生是一个宿儒,对他我还是相当敬重的,在他那儿,我学得了不少书本知识,这为我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他还很和蔼,这从他有戒尺而不用,有罚跪的规矩而不使上可以看得出来。至于当时的教育制度,它只顾传授书本知识而不考虑儿童身心发展及生活体验,严重束缚了孩童富于想像的头脑和心灵。它用时也束缚了授课老师的手脚,使他们连“怪哉”之类的问题也不敢作答。对当时的教育制度我是不满意的,这从百草园自由生活与三味书屋乏味生活的比照中也是可以看出来的。
记:你说得太好了。我们可否这样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要来揭示旧的教育制度的弊端,进而表达您儿时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情?
鲁:可以这样理解。甚至可以说,“百草园”不仅是我儿童时代的游戏场所,更是我成年之后,回首遥望家园时的一种精神寄托。百草园,永远是我一个美妙而神奇的梦想,在那儿,我可以自由的玩耍、嬉戏、猎奇、生存;百草园永远是我心弛神往的精神乐园,在那儿,我可以在游戏中体验到成长与成熟的快感!
记:鲁迅先生,你说得太好了!你诗化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一个充满灵气而又富有纯美人性的你!那么,从文章本身来看,你最得意,最拿手的是哪一段,为什么?
鲁:不敢谈得意,许多人都来信询问我对文章第2段的写法,你们的课本上也注明要背诵这一段,我就谈谈这一段吧。(1)从表达上看,描写与议论相结合;(2)从表现手法上看,我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来描写百草园春、夏、秋三季景色,其中“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这一议论句,由面而点,打开了百草园的生物世界之门。我还调用了读者的多种感官(视、听、嗅、味、触觉),让大家跟我一起体验童年生活的美好神奇。(3)从语言上看,我尽力调用描写色彩的词汇;句式长短交错;读来音韵和谐。你们可以尝试着与我一起来朗诵第2段!
教学反思
七、月 迹
参 考 教 学 案 例 个性化备课
学习目标:1.初读理清行文轨迹;2.质疑品赏文章意蕴;3.精读体悟语言特色。重点难点:1.月迹的真正内涵;2.月亮的象征意义;3.奶奶在文中的作用。一、观赏视频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听过八十只蚂蚁小跑的声音吗?你看过玫瑰花开放的过程吗?你寻找过月亮的踪迹吗?让我们来看课文《月迹》,跟着贾平凹,去寻找月儿的踪迹,感受月儿的美丽,并尝试去体验成长的滋味吧!二、初读理清行文踪迹(一)默读全文,寻找文章行文踪迹。 1.文章的标题是“月迹”,那么就让我们抓住“迹”来寻找文章的踪迹吧!默读课文,用最精炼的词语归纳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2.交流:盼月→观月→寻月→“喝”月→找月→拥月。(二)浏览全文,寻找月亮的踪迹。1.文章的踪迹找到了,月亮的踪迹在何处呢?浏览课文,争取用三字来解答。2.浏览、交流:没有月→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心中月。(三)跳读课文,看怎样找到月迹的?1.跳读奶奶的语言,理解奶奶在文中的作用:穿针引线,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2.再读带“了”“呢”“哩”的语言,看奶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童心无限,爱心无限,明白孩子们是在游戏中成长的!三、质疑品赏文章意蕴(一)质疑解疑。 1.读了文章,看了板书,你有什么疑问吗?请提出富有挑战的,能难倒老师的问题来。2.同桌合作找问题。3.师生合作解答疑问,作适当点评。4.小结:两次寻月,层次有所不同,前一次是找大自然之月,后一次是找心中之月。“喝月”,乃是刻意而为之,“拥月”则是在心中真正地拥有。所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就是这个道理。心怀明月,你便有月了,这是一种境界!
(二)探究: 在你的心中,月亮是个什么?1.个人想象,小组交流。2.学生代表交流回答。3.文中的兄妹三人认为月亮是什么?弟弟说:“月亮是我所要的。”妹妹说:“月亮是个好”“我”说:“月亮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小结:月亮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对于充满童心的孩子来说,它就是幸福、美丽、爱的符号或标志。在找月的过程中,我们先是找到大自然之月,再找到无处不在的月,最后找到心中之月,心灵也由“不满足”走向“满足”。奶奶就像是我们生命中的一根拐杖,引领我们从单纯走向睿智,从幼稚走向成熟,心灵也慢慢成长、成熟起来。与其说,文章是在描写月迹,莫如说是在展示我们心灵成长的轨迹—在找月的游戏中,我们悄然成长着。四、品读体悟语言特色。成长的道理,奶奶是不是板起脸来,用政治说教的方式灌输给我们?没有,那么,奶奶用什么方式?用语言—亲切的语言。1.再读奶奶的语言。2.不仅奶奶的语言亲切,行文语言本身也是亲切,柔和的(不经意的)。挑读你认为写得优美、亲切的语段,反复读读,体味深蕴其中的美感及使语言亲切起来的原因。3.精段欣赏,想象画面。五、总结收束、布置作业画面美不美?美!美的原因是作者的语言亲切,唤起了我们的童心,使我们仿佛也来到那个中秋之夜,伴着作者一起体验童年的乐趣。在你的童年生活中,一定也有一个像文中的奶奶,我的爷爷一样的“重要他人”,带领我们去发现月儿在悄悄中留下的脚步,心儿在成长中悄悄留下的痕迹,在不经意中引领你悄悄成长。课后,请你也尝试用亲切的语言,把你成长的轨迹记下来,写在日记本上。 六、总结:全文按照“盼月亮”——“寻月亮”——“议月亮”的顺序展开;作为全文重点部分的“寻月亮”又按照“中堂里”——“院内”——“院外”的顺序来写;在寻月亮和议月亮的过程中又有着孩童“失望”——“嫉妒”、“争执”——“越发奇了”——“都觉得满足”的心理情绪发展变化的顺序。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全文还贯穿了童心想象力发展的线索:“月亮是长了腿的” ——“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只要你愿意,它
就有了哩” ——“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这童心想象力发展的线索,似是从月亮“外在与我”到“内在与我”,再到成了“我”的创造和标记,似乎月亮因“我”而生,顺随“我”的意思而存在了!文章所写的月迹既是月亮运行之迹,也是孩童心理变化之迹。
板书设计 心中拥月 满足沙滩议月 月迹 眼瞳见月 河中寻月杯中“饮月”院中望月 不满足
教学反思
八、三颗枸杞豆
参 考 教 学 案 例 个性化备课
学习目标:1.诵读欣赏课文,体会课文生动、细致的描写。  2.深入探究三叔的语言,理解其深刻的含义。3.合作学习,领会珍惜时间、抓住生命的重要性。重点难点: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  2.领会珍惜时间、抓住生命的重要性。  3.探究三叔的话,理解其深刻的含义。教学过程:  简介作者导入:现代作家程海的小说代表作《三颗枸杞豆》,它曾获得延河第二届文学奖。作品以其深邃的哲思、多元的主旨、形象的描摹、优美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童年好奇、顽皮、成长的生命画卷,可读性极佳。 一、抓切点理读课文1.淘气鬼:捉金巴牛——捣鬼——逃学——遇三叔——观野豆角花——再遇三叔—— 被赠枸杞—— 获得启示—— 不再淘气。2.植物学家 小山村——小树林——乐园——春光四溢—— 大花蝴蝶—— 在林中遇见三叔—— 跟三叔观野豆角花—— 捉太阳——三颗枸杞豆—— 成为植物学家。3.乐园 4.谜语 5.太阳 6.〇二、根据上面的分析,归结文章的构思艺术(爬山式,见板书。)三、赏读细节,解读多元主旨(一)赏读初遇、再与、回避三叔的三个部分的细节,分析三叔的人物个性。1.三叔三幅画的含义是什么?  2.三叔两次说“时间已经不多了”,“太迟了”,你能揣摩出三叔的内心活动吗?  3.我把西沉的太阳看作“一个红色的车轮”,三叔“枯瘦的手向前伸去,仿佛要捉住他似的”?“捉住太阳”是什么意思?4.小时候,我是个淘气鬼,爸爸的拳头没有征服我,但三叔的一席话却使我发生了变化,为什么?
(二)由此,我们得到底启示是什么? 1.珍惜时间是完成工作的最佳方式。 2.目标明确,矢志不渝。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板书设计 三颗枸杞豆(爬山式构思)人生启示接受枸杞回避三叔再遇三叔 乐园(小树林)初遇三叔逃学树林
教学反思
附录:《迷人的美景,精神的家园——赏三颗枸杞豆》
一、用一组巧设的悬念勾连一篇动人的文章
《三颗枸杞豆》描绘的是“我”童年时代的生活,文章却从“我”是一个植物学家写起,这个植物学家小时是一个出名的“淘气鬼”。一个“淘气鬼”而能成为一个出色的植物学家,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是文章设置的第一个悬念。因为“我”的淘气、逃学,“我”在小树林子里邂逅了三叔。三叔一声声的唉叹:“时间不多了,太迟了,太迟了——”让“我”百思不得其解,这是第二个悬念。“我”带着乏味回到家中,父母为“我”解开了“太迟了”的谜底。而后第三个悬念又陡然而起:“我”再次见到三叔时,他在地板上画了“一屋歪歪斜斜的塔”,“一堆堆松松散散的书”,“一株弯弯扭扭的树”,这“塔”、“书”、“树”是第三个悬念,他们代表了什么?第四个悬念是在这三幅画下,分别画了三个圆圆的“〇”,这又是一个怎样的谜语啊!三叔用最简洁的语言向我介绍了他的落寞的一生:“塔”是他的建筑理想;“书”是他的作家之梦;“树”是他的生物学家幻想!三个“〇”则是他三个理想的失败,一生平庸的成绩。第五个悬念是三叔捉太阳的情景。“太阳”怎能捉住?捉住“我”的脸蛋也说:“也是太阳?这也是太阳。”这个悬念留给大家无尽的思索。最后,三叔离大家而去,留给我一份贵重的赠礼——三颗红色的枸杞豆,谁又能猜出这三颗拘杞豆的秘密呢?而“我”终于用心灵读懂了它的谜底:三颗枸杞豆,是三个句号,它是生命告终的句号;它又是三个遗憾的零分;它是三叔一世无成的告白;它也是一切事物的起点,万事从0开始。这正是第六个悬念带给“我”的启示——生命的意义正在于从小树立理想,并为此而执着奋斗、努力上进以达成目标。六个悬念像一个个圆环,环环相扣,悬念叠起,勾连成一篇动人的文章。
二、用一个凄美的故事铺写一曲人生的赞歌
作者写三叔的一生,无处不染上“凄美”的情调。看,他从那春光四溢的树林走来,却是“柱着桦木削成的棍子,微风吹着他颤颤摇摇的身体……嘴唇发紫,像紫红的桑葚”。如此瘦弱、有病的身子与烂漫的春光是这样不协调。可就是这样一个瘦弱的老人,却对大自然充满着热爱之情!乃至于对一朵花,一枝叶也观察得那么仔细!“时间不多了,时间不够了;太迟了,太迟了……”的声声叹息,流露出他对时光的流逝的慨叹,对一生无成的懊悔,对年青生命的关爱——用数小花蕊的根数和叶子的叶脉对“我”进行观察技能的教育,引导我珍惜时间,热爱生命。后来我终于知道,这样一个瘦弱的老人他正患着癌症。小树林中再次相遇,三叔又用他一生的理想,终身的失败经历,言传身教,引领“我”莫要浪费美好时光,要从小立志,目标单一,矢志不渝,方能走向成功!捉太阳的情景,再一次感染了我。一个行将就木之人对生之留恋是那样强烈而又无助。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一生无成的老人,却在生命终了之时,幡然醒悟过去的怠惰给自己带来的损失,造成的失败!可是谁又能反对,三叔的失败何尝不是他的成功?而我的逃学何尝不是一次大大的收获!我童年的小树林带给我的永远不仅止与那些动植知识,更多的源自于三叔给我的生活启示、生活教益。也许,对于我来说,小树林才是我最理想的校园!最具“凄美”之笔的是结尾处三叔留给我的“三颗红色的枸杞豆”。红色仿佛是三叔的一是颗闪耀的红心,枸杞豆则象征着他的生命的结束,也寓含了对三叔的赞美之情:过去的三叔是失败的三叔,而在生命终结前一刻,他却成就了最光辉的事业,用一生的失败的教训来促动逃学的孩子,重返校园、捡回自信、培养兴趣、走向成功!他完成了生命传承的伟大使命。“我”正是在这“三颗红色枸杞豆”的鼓舞下一步步成长、成熟并最终成为植物学家的。三叔的一生是悲凄的一生,可因为他最后的一举,使他的一生都笼上了理想的光环,闪现出美丽的光泽!三叔,一个“凄美”的名字!
三、借一支生花的妙笔勾画一幅迷人的美景
如果说三叔的故事对“我”有着是思想启迪的话,那么小树林自然的美景则更吸引着“我”把它变成乐园。去那儿,小山沟给“我”开了个动物园:松鼠找食,兔子欢蹦,蚱蜢猛扑……金巴牛园鼓鼓的硬壳,黄色的花绞及被“我”提住后“嗡嗡”的哀啼,足见出作者描写的功力,仿佛把读者也带了的一个真实的动物园。小树林则仿佛成了“我”的植物园,那儿有一绺一绺的阳光四泻,那儿有一丝一丝的花儿开放,更有那溢出来的春光,引诱着“我”这个迷恋着大自然的少年!在此,我身心愉悦,既学到动植物知识,又得到猎奇心理的满足。此番迷人的美景是要令那“死读书”的学校相形见拙的。
后文还对秋天西沉的红日进行了精心的描摹。秋阳也许不比春阳之暖,更不比夏阳之壮,但它仍然独具特色:它是人生收获的标志,也是万物之始的开始。秋,是一个含蓄的季节,秋阳也总是躲藏在小树林中,等待着大家去的慢慢发掘。这一处自然加上理想化的景物描写,再次把读者带到小树林子,去体验那富含人生不尽的哲理:好时光易过,好东西很多,但它们总不会赤裸裸地显现,而需要你用特别锐利的目光和特别敏感的心灵去寻找、发现、捕捉!
好一支生花的妙笔,好一幅迷人的美景,好一处童年的乐园啊!
四、凭一串优美的语言缀连一篇可读的美文
如诗的语言加上深刻的哲理使小说读来犹如一篇美文,令人百读不厌。对于“我”来说,小树林是“我”的乐园、宝藏;对于读者来说,《三颗枸杞豆》本文何尝又不是一座语言的宝藏呢?在此,多种修辞手法的装饰,使本就诗化的语言别其丰姿,如用比喻摹写金巴牛的黄色硬壳,像“一个金质的盾牌”;描绘三叔的眼晴像“开得大大的窗户”;嘴唇发紫像“成熟的桑葚”;三个理想的失败像“三个圆圆的0”……比喻,使文章文采斐然,又使描写对象形象可感,别具感染力。另有,对大自然美景的描摹,调用了丰富的词汇,长短交错的句式,使人有如临宝藏琳琅满目、应接不暇之感!“太迟了,太迟了”;“它是生命告终的句号!”“但“0”也是一切事物的起点”“他的拳头只能伤及我的皮肉,真正征服我的,是那三颗启示生命意义的枸杞豆。”等富于哲思的语句,如钻石般发出熠熠的光辉,让人读后如余味在口、余香在手。
“大自然是丰厚而无私的,它不仅是人类家园物质生活的依存者,还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孕育者。”这也许正是《三颗枸杞豆》留给我们的启示。
九、我们家的男子汉
参 考 教 学 案 例 个性化备课
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2.捕捉细节,分析人物;3.揣摩感情,归结内涵。重点难点:1.研究内涵,推测“男子汉”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激疑导入新课当代女作家王安忆的文学世界往往独特、新鲜,而又充溢着文学本质的魅力,让读者在文学中享受艺术化的生活,进入愉悦的精神佳境。《我们家的男子汉》就是这样一篇大快朵颐的美文。在文章的开头,出现了三个名词:男孩、男人、男子汉。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说说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参考:男孩 男人 男子汉让我们一起来读这篇课文,看这三者究竟是什么关系?二、整体感知,梳理思路(一)高声朗读课文,看文章围绕“男子汉”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参考:主要内容见小标题。(二)根据课文的内容,尝试把“他的眼泪”“对生活挑战的沉着”改成与其他标题一致的语言形式!参考:他对眼泪的处理 他对生活的挑战(板书五个小标题)(三)看着板书,说说本文的构思艺术。参考:照片式构思艺术。(四)这五张照片能不能互换顺序?为什么?我们通过捕捉文中的细节来推断这个问题的答案。三、精读细节,研读“男子汉”的真实内涵。(一)每人自找两处细节,说说你对此处细节的理解与赏析。参考:1.“他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说明成长不是一帆风顺,它总会遭遇挫折、失败、困苦。2.“我把他抱了起来,他勇敢地抓住……”突现了男子汉的抉择,刚毅、果断及力量(阳刚之气)。(二)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组织语言赏析这些细节的张力。细节展现了男孩的性格特征:食欲之大、精神崇拜、生存需求、情感丰富、意志坚强。(板书)(三)由此可见,这五张照片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由表及里、优柔变刚(见板书)。
四、捕捉感情脉络,归结主旨。1.读开头部分(1-3),结尾(10),说说贯穿于全文的核心事情及中心感情是什么?参考:事:男孩的成长经历 身体的变化 精神的成长 情:由衷的赞美 欣喜之情 赏识之情2.成长是悄悄地。成长总是在人们不经意是悄然发生。作者正是凭着女性独有的灵敏与细腻、捕捉了这些细节,向我们展示一个男孩的成长。五、讨论“男子汉”的真正内涵,总结全文。(一)男子汉的内涵。1.没有男人的世界是不堪设想的。 物质:生存繁衍 精神:气息传承。2.一条男子汉3.这是一个男子汉,这是一个男人!由衷地赞美。4.这就是我们家的男子汉,点题。5.让男子汉们自己好好儿成长吧!谁也阻挡不了男人的成长。(二)“男子汉”的作用小小男子汉,就已经具备了成人男子(男子汉)的某些素质,为后天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精神条件。六、总结收束童年时人生最高的境界。历史总是螺旋式地上升。一个人的很多美好的品质,素养,都在此时奠定。
板书设计 我们家的男子汉 (意志)他对生活的挑战 里(精神) 男子汉 照片式 (情感)他对眼泪的处理 爬山式 (生存)他对独立的要求 成长轨迹 男 人构思 (精神)他对父亲的崇拜 (食欲)他对是食物的兴趣 表(身体)男 孩
教学反思
十、柳叶儿
参 考 教 学 案 例 个性化备课
学习目标:1.学会由浅入深逐层鉴赏文章主旨。2.学习运用多种方法来积累语言、方法、技能。重点难点:审苦与审乐的辨证结合。教学过程:一、积累式阅读(一)方法积累A.阅读方法积累——在整体阅读感知中捕捉重要信息。1.教师范读,学生仔细倾听后说基本感受。(感受)2.用最少的词语说说刚才听过的感受。(说说——乐)3.“乐”在何处?(爬高、抢摘、品尝;满足三种欲望。见板书设计。)4.判断一下开头、结尾写些什么?5.整理行文思路(现实→回忆→现实)。B.写作技能积累——在写作艺术欣赏中鉴赏主旨。1.引导:阅读就像旅游,除了去观览沿途美景,还要探究其美在何处,为什么美。欣赏一篇美文,我们除了像上步一样去捕捉表层的信息,还应从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等多个角度去进行品赏!2.示范:让我们尝试从描写和语言运用的角度来品析本文的写作艺术,并进一步鉴赏主旨。如:“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三个“吃光了”反复强调,显示饥饿的程度,揭示抢摘柳叶儿的原因。“又抢”二字证明摘柳叶乃是无奈之下的选择。3.分成四人小组,合作找出你认为描写优秀或精彩的句、段,先动情地读一读,再赏一赏,最后说说它“好”在何处?4.学生合作查找,品析后交流。(生本、生生对话)。答案要点:(1)第8段中,写爬高的一连串动词:“甩、飞、爬、抱、摇、摆、溜”写出“我”的陶气,也为了下文爬高摘柳叶打下基础。(2)第10段中用“湿润、清凉、朦胧、宁静”四个词展现周围环境的静谧,富有诗情画意,为抢摘柳叶增添乐趣。而“冰凉、咯嘣嘣、凉飕飕、滴进、阴凉”等词则写出了抢摘柳叶了的苦涩滋味。
(3)第10段中,把一个太阳比作“一个大樱桃,去年鲜红鲜红的。”写出极端饥饿,流露出苦涩之味。(4)第12段中,描写品尝柳叶儿的情形:“抓上一小把黑豆,喝上几口粥,吃到了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用夸张的笔法写出了“柳叶儿”的美好滋味,可见当时生活是多么艰难。(5)第13段说“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那纸一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淌出来。”极言其饿,侧写生活的苦涩。5.小结;文章明在写品“柳叶儿”之乐,实质不断点染生活之苦。也许没有这种苦,反倒体会不出其中的乐。正因为生活极苦,才有了尝柳叶儿之乐,苦乐相依,折射出作者对“乐”的辩证思考,即审苦与审乐完美结合。而以苦写乐,正是我们常见的衬托手法。(点出主题思想及主要写作方法)6.反复朗读自己喜爱的语段。体会文中苦乐相伴的复杂感情。(二)思维积累——在迁移比较中提升主旨。1.设疑:你怎样看待“苦”与“乐”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2.学生畅所欲言。提示:一切“乐”的品得均建立在“苦”的基础之上。(三)、语言积累——在探究阅读中升华主旨。1.“柳叶儿”在宋学孟的眼中首先是救命粮,但在更多的古代文人心目中,它还有更丰富的含义,你能背诵一些咏柳名句吗?2.学生背诵。答案要点:(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2)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4)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5)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6)……3.设疑:这些咏柳名句中,“柳”是多姿多情的代表,柳常与一个字相谐音?(留)柳,留相谐,你能在《柳叶儿》中找到它们的结合点吗?1.文章中,也是柳、留相依的。课文第二段中“每当看到那一片片打着细卷儿,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儿时,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慢慢品尝那苦中带些涩的滋味儿。”一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悬念:为什么苦中的带些涩还要去品尝?结语说:“我却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嚼一嚼。而且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解开了开头的悬念,表达了对“柳叶儿”作为救命粮的留念之情。2.小结:苦、乐相伴,柳留相依,正是本文作者要借“柳叶儿”传达给我们的深切体悟。
二、总结收获(一)阅读方法:倾听、浏览、概括、判断、品析、表达。(二)写作方法:首尾呼应、苦乐相衬、描写细腻。(三)思维方法:品味、体验、领悟、探究、哲思。三、布置作业(一)知识积累:摘录本课佳词、佳句到“资料夹”中,了解“柳”文化。(二)语言积累:记诵咏柳名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诵读欣赏
参 考 教 学 案 例 个性化备课
学习目标:1.能识记常用古汉语字、词、句解释。2.能从《两小儿辩日》中体会人无完人的道理。3.能学会分析《黄纱巾》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抚慰的温馨之情。教学过程:一、《两小儿辩日》1.导入:关于太阳的大小以及它和我们地球间的距离这一问题,古代就有人曾经讨论过。我们来听听孔子和两个小孩的看法。2. 朗读课文,弄清字、词、句的意思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3. 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字、词句的意思方面互相质疑、解答。4. 引发争论,把握课文的寓意。文章结尾,孔子无法判定谁的说法正确,因而遭到两个小孩的嘲笑。那么究竟谁的说法正确呢?文章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二、《黄纱巾》1. 导入:人与人之间互相沟通,互相理解,有了温馨的抚慰,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一条黄纱巾有关的动人故事,感受人间真情。2. 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并思考故事情节是怎样构建起来的?3. 开始时两人的心理怎样,后来有什么不同?4. 合作探究,领悟作品主旨明确:正是在这两个人之间所展开的极富戏剧性的心理活动过程中,作者让我们看到了两颗美好了心灵无声的契合的象征,使人们感到一种人与人之间互相理解、互相抚慰的温馨之情。
教学反思
写作教学
参 考 教 学 案 例 个性化备课
写作目标:能在写人记事性的文章中把握文章线索组织材料,按照爬山式的构思艺术来写作。教学过程:1.学习《记事写人线索清楚》,提取创作要点。2.以贾平凹《天上的星星》为例,明确: 行文线索要精选;爬山构思要精准;人物描写要精细。 3.口头训练:自选一个人或一件事,用以上三个要求选材、构思、立意。 4.布置要求:课后把口头构思的片段,组合成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劝告
参 考 教 学 案 例 个性化备课
学习目标:能在说话中抓住对方的心理特点,或正面引导,或直话曲说,用婉转的话语打动对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相传明朝初年,有一天,告老还乡的李尚书接到一圣旨:皇帝要他进贡公鸡蛋。李尚书在朝时得罪过的几个小人,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说李家的公鸡会下蛋。李尚书非常着急,他的一个学生解(xiè)缙说:“老师不要为难,我替你去进贡公鸡蛋。” 李尚书无法,只好让他前往。(此处省略解缙和皇帝的对话,接着出示材料)皇帝听了解缙的一番劝说,进贡公鸡蛋的想法只好取消了。同学们想想看,解缙到底向皇帝说了一番什么话呢?参考:也许解缙编了一串话,让皇帝放过了李尚书。解缙向皇帝说道:“李尚书在家生孩子呢!” 既然男人不会生孩子,公鸡又怎么能下蛋呢?师:同学们的视眼开阔,见多识广,平时一定看了不少的课外书。解缙正是说到:“李尚书在家生孩子呢!”,他运用“归谬法”进行劝说,救了李尚书一家的性命,可见正确独特的劝告在生活中是何等的重要!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口语交际活动——劝告,来领略“劝告”这种说话艺术的魅力。二、知识传授1.什么是劝告?——劝告是一种常见的口语交际形式。它是一种由心理置换到心理相容的说服过程。劝告的关键在于双方要处于平等地位,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以达到告之以理、导之以行的目的。切忌以势压人、以理压人;要心理相容,让对方心服口服。2.劝告常见的技巧有哪些?——劝告常见的技巧有:(1)正面劝告,有理有节。这种方法要求对被劝告者直陈道理,注意因势利导,层层深入。(2)直话曲说,借例言理。这种方法通过曲折含蓄的语言旁敲侧击,以达到劝告目的。(3)运用“归谬法”,迂回包抄。这种方法针对对方认识上的缺陷,分析出其自相矛盾的判断,让对方认识到其中的谬误。(4)运用“激将法”,因势利导。这种方法主要是用言语激将,“请君入瓮”。(5)巧用譬喻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注意:每一种技巧,都要设计或举出一定的简单例子)
三、互动教学想想看,下列情况下,他们各会怎样劝告?1.有一次,唐太宗回到后宫,满脸怒容,咬牙切齿地说:“早晚要杀了这个乡巴佬。”皇后长孙氏忙问发生了什么事。太宗说:“魏征经常在朝廷上当众羞辱我。”长孙皇后听完,马上退回内室换了一身朝服出来表示祝贺。太宗很惊奇,长孙皇后对他说:“ ”太宗于是转怒为喜,对魏征更加尊重。(提示:从正面劝告。)参考:我听说主明臣直,魏征敢于直言,是因为陛下是明君,我怎能不祝贺呢?2.战国时,公输般替楚国监造云梯,准备用它来攻打宋国。墨子赶到楚国的郢(yǐng)都见公输般,劝说他不要为楚国造云梯攻打宋国。见面后,公输般问:“先生有何见教?”墨子故意说:“现在北方有人想侮辱我,我想借你的力量杀了他,事成之后,我送你一千两黄金。”公输般很不高兴,断然拒绝道:“我是讲仁义的不能随便杀人。”墨子见公输般口称“仁义”,正中下怀,他立即借题发挥,慷慨激昂地说:“请允许我向您进言。 ”。公输般被墨子说得无言以对。(提示:直话曲说,借例言理)参考: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要去攻打宋国,但是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本来就地广人稀,却拼命在战争中葬送自己本来就不足的人民,去争夺自己已经很多的土地,不能算是聪明;宋国没有罪而楚国却要攻打它,不能算仁爱;懂得这个道理,却不身体力行,以理抗争,不能算是忠臣;抗争不达目的,不能算是坚强;杀了一个人认为不义,却去杀很多人,不能算是会类推事理。3.赤壁之战的前夕,诸葛亮对孙权说:“将军,如果您认为吴、越之众能与曹操相抗衡,就应该和他断绝一切联系,下定决心抗击曹军;如果您认为无力和曹军对抗,那就不如放下武器,解甲投降,向他称臣。现在将军您表面上假装服从他,向他投降,而内心又迟疑不定,事情已经如此紧迫,但您还不做出决定,这样祸患马上就要来临了!”孙权反问:“如果像你所说的那样,兵微将寡的刘备为何不向曹操北面称臣呢?”诸葛亮说:“从前有个田横,他只是齐国的一个壮士,尚且不肯对汉高祖称臣;何况刘皇叔是 ”参考:何况刘皇叔是汉室后裔,英才盖世,天下仰慕,怎么会向曹操称臣呢?(效果:诸葛亮一席话,正中孙权痛处,孙权一向以英雄自居,而今若投降曹操,还算什么英雄?连势力不如他的刘备都不投降,保持英雄本色,叫他投降是万万不能接受的。因此诸葛亮话一出,孙权就被激得热血上涌,当即表态,与刘备联合起来抗击曹军。)(评析:有时,“请将”不如“激将”,这种方法是针对被劝告者的本性、品质,用言语激怒他,“请君入瓮”。)
4.1942年,中央警卫团划归军委,由叶剑英分管。警卫团成员大多是从部队抽调来的经过长征的同志。他们普遍不安心在警卫团工作,希望到前线去。叶剑英同志便到警卫团团部召开会议。他说:“警卫团应该改名,不叫警卫团,叫‘钢盔团’。”大家被说懵了。叶剑英解释说:“钢盔是干什么的?钢盔是保护脑袋的!中央警卫团是保护全党的脑袋——党中央,所以应该‘钢盔团’。你们都是英雄好汉,到前方去可以杀千百个鬼子,但是没有党中央的领导,怎能把鬼子打出去?”从此,再没有人要求离开警卫团。思考:叶剑英劝告为什么能取得好效果?参考:叶剑英劝告警卫团同志安心工作,没有以势压人,而是巧用譬喻,以平等的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四、实弹演练1.小红的父亲吸烟成瘾,如果你是小红,该怎样劝告父亲?以下的答案好不好,为什么?答案一:说过多少次了,不要再抽烟了,吸烟有害健康的!答案二:爸,自从你吸烟以来,家里就像“天宫”一样,“烟雾弥漫”,我和妈妈的身体都受到了“熏陶”。答案三:吸烟是很浪费钱的。答案四:既然我劝了你,你却不听,那我也抽,让我们共同来享受一下抽烟的乐趣。答案五:你抽我也抽,你不抽我也不抽。2.某班两个同学课间喜欢追逐打闹,如果你是班长,该如何劝告他们?3.某校一名学生迷恋上网打游戏,延误了学业,如果你是班干部,该如何劝告他?4.李明要参加义务鲜血活动,可他爸爸不同意,认为鲜血会影响自己的健康。请你帮李明想个办法,怎样劝告他父亲?参考一:生物书上写道,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输血200-400ml是不会影响身体的。如果他一次献掉这些血,身体组织会及时补给的。参考二:可以通过讲道理,作为一个公民有义务鲜血。参考三:可以让李明作一个假设:自己急需输血,而医院血库里没有相匹配的血型可以提供,如果都像父亲那样,那么李明的生命就有可能危在旦夕。通过这种方式来触动亲子、爱子之心。
五、拓展实践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劝告,一定要注意场合、对象,当然最好能了解被劝告者的性格、特点、爱好等。通过学习,我们一定学到了许多劝告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向周围的同学发出你内心真诚的劝告。如甲:我想劝告有些同学,要爱护环境,搞好班级卫生工作,如果大家都糟蹋环境,我们的校园将垃圾成堆,臭气熏天。乙:我想劝告那些喜欢抄袭作业的同学,抄袭他人作业的人是寄生虫,寄生虫是最令人讨厌的,是找不到知心的朋友的。丙:我想劝告那些乱吃零食的同学,吃零食有害健康,那些油炸食品既不卫生也没有营养,有的杂志上报道,经常吃零食的人患肠道溃疡的机率大大多于正常饮食的人,因此,请同学们不要吃零食了。总结:这是真情的告白,尽管我们这节课要接近尾声了,但我们的生活还继续需要这样真诚的劝告。留心身边的事,留心身边的人,我们会发现,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劝告就会如同这明媚的春光一样,受大家欢迎。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