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科学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名校精选精练
第一章达标检测卷
(100分,90分钟)
班级:
姓名:
考号:
.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 分
得 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成语所描述的情景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丹桂飘香
B.煮豆燃萁
C.激浊扬清
D.草船借箭
2.下列仪器,可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
A.烧杯
B.试管
C.集气瓶
D.胶头滴管
3.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都有化学做出的贡献,下列关于人们的衣食住行是化学做出的贡献的是( )
①地铁的铁轨
②羽绒服的纤维面料
③墙壁的涂料
④酱油、醋等调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4.下列描述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氢气难溶于水
B.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
C.浓氨水易挥发
D.钨丝难熔化
5.在“金属铜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的探究”实验中,一定不会用到的仪器是( )
A.酒精灯
B.试管
C.坩埚钳
D.量筒
6.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或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试管:加热时所盛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2/3
B.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C.酒精灯:熄灭酒精灯可用嘴吹灭
D.玻璃棒:常用于搅拌、过滤、转移液体
7.小文同学在化学课上发现,蜡烛上方的烧杯底部出现大量的黑色物质,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实验现象
B.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
C.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8.绚烂多姿的“冰晕”装点着美丽的天空,它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反射或折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颗粒。“冰晕”和“冰晶”的形成过程发生的变化是( )
A.均为物理变化
B.均为化学变化
C.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D.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9.胆矾(化学式是CuSO4·5H2O)是一种蓝色晶体,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CuSO4;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用到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 )
A.制法
B.物理性质
C.化学性质
D.用途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12.下列叙述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化学性质的是( )
A.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铁制品放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B.植物油可以燃烧;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最后不见了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汽油易燃烧
D.食盐易溶于水;水结成冰
13.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他将量筒摆放平稳,面对刻度线,首先俯视凹液面量取79
mL液体,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70
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 )
A.大于9
mL
B.小于9
mL
C.等于9
mL
D.不能确定
14.下列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则的是( )
A.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可以对着有人的方向
B.为了操作方便,对于没有毒性和腐蚀性的药品,可以用手直接去拿
C.为了节约药品,剩余药品应倒回原试剂瓶,以免浪费
D.为了便于操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15.进行实验探究时,若要使已获得的探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下列做法通常无效的是( )
A.增加自变量的数
B.同一实验者重复实验
C.增加实验样本的数量
D.不同实验者重复实验
二、填空题(32分)
16.(8分)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第16题)
(1)按序号分别写出各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2)用于盛放可燃性固体物质,做燃烧实验的仪器是________;用于收集气体的仪器是________。(填序号)
17.(6分)用数字填空:
(1)在初中化学实验中所用的托盘天平一般精确到________。
(2)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____。
(3)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应使用试管夹,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大约________处,试管里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试管要与桌面成________角,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别人。
(4)取用液体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则应取________mL。
18.(6分)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环保型杀菌消毒剂,在生活中主要用于饮用水的消毒和食品保鲜,用二氧化氯消毒后的水可以直接饮用。
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其熔点为-59
℃,沸点为11.0
℃,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得到酸性溶液。该气体具有强烈腐蚀性,吸入高浓度二氧化氯气体会引起咳嗽和呼吸道黏膜的损伤。
二氧化氯极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发生爆炸性分解,直接造成氯气泄漏而污染环境,所以只有依靠现场制备。工业上用稍潮湿的氯酸钾(KClO3)和草酸(H2C2O4)在60
℃时反应制得。由于制取二氧化氯需要使用的氯酸钾是易爆危险品,所以制备和运输成本很高,因此我国目前还未广泛用其消毒自来水。
请依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介绍了二氧化氯的性质、制法和________等方面的内容。
(2)请写出二氧化氯的两条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氯的化学性质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生二氧化氯泄漏时,紧急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12分)根据所学知识及日常生活常识,简要写出区别以下各组物质的方法。
(1)氧化铜粉末和木炭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厨房的食盐和白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石灰水和食盐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酒和矿泉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6分)
20.(6分)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学习化学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1)倒开水时,要把水瓶的软木塞________(填“倒放”或“正放”)在桌面上,其操作与化学中取____________的操作相似,看到水瓶中有热气冒出,这是水发生了___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厨房里的色拉油用______(填“细”或“广”,下同)口瓶盛装,食盐用______口瓶盛装,与实验室贮存药品相似。
(3)遇到安全事故要及时、正确地处理,比如:不慎打翻酒精灯,酒精洒出,在桌面燃烧,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实验剩余的药品要学会正确处理。下列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倒入水池,用水冲走
B.带回家玩
C.放入实验室指定的容器中
D.放回原瓶中,以免浪费
2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材料二 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材料三 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化学式为O3)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1)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
①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氧气转化为臭氧发生的是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从上述材料中可见臭氧对人类有利有弊。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出其利弊。
四、探究实验题(22分)
22.(10分)甲同学为了探究酒精的性质,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就探究情况填空。
(1)观察酒精灯内酒精的颜色和状态:________________。
(2)闻一闻它的气味:______________。
(3)用滴管吸取一些酒精滴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
(4)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把干而冷的烧杯罩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发现________________,再把烧杯倒过来立即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发现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酒精的物理性质有:在常温常压下,酒精是_______色透明的_______体,有_______香味,_______于水;酒精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2分)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基本途径。请你参与探究金属铜的化学性质:
【观察与问题】将一小块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铜片表面变黑。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是什么呢?
【假设与猜想】
小明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是烟灰;
小亮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可能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小玲认为:铜片表面的黑色固体既有烟灰又有铜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新物质。
【实验与结论】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取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内,然后用________(填仪器名称)夹持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的________部位加热
铜片表面变黑
推知________(填“小明”“小玲”或“小亮”)猜想错误,说明黑色物质的出现可能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有关
实验二:取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中,塞上胶塞,并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的空气,封好胶塞,并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趁热取下胶塞,观察现象
①取下胶塞前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取下胶塞后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亮的猜想正确
【表达与交流】
(1)铜片在空气中加热,实际上是铜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黑色固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然铜片在空气中加热时能发生上述化学反应,联系到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也发生类似的反应,证明了在空气中点燃或加热,金属都可能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发生反应,其他金属也应该相似,例如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铝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
B 2.
D 3.
A 4.
B 5.
D 6.
D 7.
C
8.
A 点拨:
“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颗粒,只是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冰晕”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反射或折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没有新物质生成,也属于物理变化。
9.
A
10.
D 点拨: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以防发生火灾;不能直接凑到试剂瓶口闻药品气味,以防中毒;向试管中加入金属颗粒,试管应先横放;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11.
D 点拨:加热固体,为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引起试管破裂,试管口要稍向下倾斜,A错误;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B错误;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C错误。
12.
C 方法规律:本题运用排除法解答。首先分析前者是化学变化的是C,可排除A、B、D,且其后者属于化学性质。
13.
B 方法规律:本题采用特殊值法解答。首先俯视凹液面量取79
mL液体,由于俯视读数时,读数比实际体积偏大,实际量取的液体不足79
mL,假设为78
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70
mL,由于仰视读数时,读数比实际体积偏小,实际剩余的液体比70
mL多,假设为71
mL,则倒出的液体体积为78
mL-71
mL=7
mL,小于9
mL。
14.
A
15.
A 点拨:对同一个实验探究受多个变量影响,当我们想要研究一些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时,被选定的变量就是自变量,被影响的变量就是因变量,但实验中无法任意增加自变量的个数,故选A。
二、16.
(1)①漏斗 ②烧杯 ③量筒 ④集气瓶
⑤燃烧匙 ⑥坩埚钳
(2)⑤;④
17.
(1)0.
1
g (2)2/3 (3)1/3;1/3;45° (4)1~2
18.
(1)用途
(2)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或通常状况下为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等合理即可)
(3)①能与水反应 ②不稳定(或强烈腐蚀性)
(4)洒水
19.
(1)各取两种物质少量,将燃着的木条分别靠近两种物质,能被点燃的是木炭粉,无变化的是氧化铜粉末
(2)分别品尝味道,有甜味的是白糖,有咸味的是食盐
(3)各取少量液体,用吸管分别向其中吹气,有白色浑浊出现的是石灰水,无明显现象的是食盐水
(4)打开瓶盖,分别闻气味,无气味的是矿泉水,有特殊香味的是白酒
三、20.
(1)倒放;液体药品;物理变化
(2)细;广 (3)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4)C
21.
(1)①臭氧是淡蓝色气体 ②强氧化性 ③可用于杀菌和消毒
(2)化学
(3)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但过多也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开放性问题,只要列举一种具体物质,且指出其中一项有益的用途和一项有害的情况即可)
四、22.
(1)无色液体 (2)有特殊香味
(3)酒精完全溶解
(4)酒精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变浑浊;无;液;特殊;易溶;可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3.
【实验与结论】试管夹;外焰;小明;氧气;
①铜片表面不变黑
②铜片表面变黑
【表达与交流】(1)铜+氧气氧化铜
(2)氧气;铝+氧气氧化铝
点拨:【实验与结论】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要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利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在试管中加热,铜片没有直接接触酒精灯的火焰,不可能是烟灰。【表达与交流】(1)铜片在空气中加热,实际上是铜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黑色固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铜+氧气氧化铜。(2)在空气中点燃或加热,金属都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