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5 生物的变异
学习目标
1.理解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掌握探究实验的操作方法,学会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
3.掌握生物变异的内外因素。
4.举例说明运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课堂引入
千姿百态的菊花
不同品种的玉米果穗
课堂引入
达尔文记载的安康羊(中)
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
那么这些差别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来自变异
1
探究一种变异现象
探究的问题:
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材料:
两个品种的花生、纸、笔、尺
采用的方法:
通过观察两种不同花生的特点,测量两种不同花生果实的数据得出结论
(1)材料用具
两种花生、尺、笔、坐标纸(或白纸)
(2)实施过程及测量数据
选取了大花生30粒,小花生30粒
测量大花生的数据
测量小花生的数据
根据所测数据绘制坐标图(或直方图)
制定计划
记录数据
第一种花生的数据
第二种花生的数据
看看所测量的两种花生的长度范围,大花生中最小的长度,小花生中最大的长度,以及大小花生长度的平均值。
分析探究结果
a.大花生里面有比较小的花生,小花生中有较大的花生
b.大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 >小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
样品数量要足够多,取样要随机,保证探究结果的真实。
不同种花生果实长度差异主要是遗传物质的差异引起的;同一种花生果实之间长度的差异是环境引起的,但环境引起的变异程度是有限的,所以大、小花生的果实大小总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讨论问题
(1)把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结出的果实小,把小花生种在肥沃的土壤中,结出的果实大,这种差异是什么引起的?
环境引起的。
(2)如果把结出的这两个果实再种到相同的土壤中,它们结出的果实又会怎样呢?
相同,因为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变异的分类
11
可遗传的变异:
不可遗传的变异:
遗传物质的变化能够传给后代的变异。
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能够传给后代的变异。
“南橘北枳”所描述的变异,其形成原因是( )
A.气温的差别
B.染色体畸变
C.基因突变
D.人为因素
巩固理解
A
培养优良的动物品种
人工选择产奶量高的奶牛(含有控制高产奶量的遗传物质),通过繁育,再从中选择、繁育,数代后奶牛不但能够保持高产奶量,甚至会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2
人类运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②选育优良的植物品种,如杂交水稻。
通过杂交,低产抗倒伏小麦的基因和高产不抗倒伏小麦的基因重新组合,产生了高产抗倒伏的小麦。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研究杂交水稻的创始人,他用九年时间实现了三系配套,并选育了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小拓展
太空椒
普通椒
太空椒是在太空条件下(环境改变),引起基因发生改变而培育成的新品种。
有那些方法可以引起遗传物质改变呢?
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
人工选择培育;诱导基因突变;杂交;诱导染色体变异。
1.从产奶量不同的奶牛中培育出高产奶牛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 )
A.人工选择 B.自然突变
C.改良饲料 D.改善环境
A
巩固理解
2、一块玉米地里出现了几株白化苗,不久它们就死掉了,这是因为( )
A.幼苗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B.幼苗生长的地方缺少无机盐
C.幼苗生长的地方缺少水分和无机盐
D.幼苗生长的地方光照不足
A
巩固理解
3. 农业上用射线或药物处理农作物种子,获得新品种的原理是射线或药物(? )
A.直接改变了农作物的某些性状???????
B.改变了农作物种子中的营养成分
C.淘汰了农作物的某些不良性状???????
D.使种子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
巩固理解
小结
一、引起变异的原因
环境
遗传物质
不能遗传
能够遗传
二、遗传物质改变的因素:
染色体改变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