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透镜和视觉》教案(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6《透镜和视觉》教案(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4-02 15:41:30

文档简介

2.6.1《透镜和视觉》指导教学书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a、80%学生能分辨凸透镜和凹透镜
b、75%学生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C、65%学生会画两种透镜的光线图
U币额
重点:分辨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难点:画两种透镜的光线图
教学手段
多媒体、小黑板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
一、情感调节
摸一摸眼镜,感受凹透镜的特点
二、目标展示
三、新课学习
(一)自学
自学提示:
1、举出生活中使用过透镜例子。
2、透镜分哪两大类?分别有什么结构特点?
?
知者加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二)活动
(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的最小、最亮。
(2)换凹透镜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不能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
思考:以上两个实验分别说明凸透镜和凹透镜分别具有什么性质?
?知者加速:给你一个透镜,你能用那些方法去判断他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三)自学二
目标:
自学提示:
1、说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的概念。
?
知者加速:解释用冰和阳光取火的原因。
(四)画图
凸透镜:
①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透镜后方向不变;
②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
③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
凹透镜:
①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透镜后方向不变;
②跟主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
③射向焦点的光线,折射后跟主轴平行。
四、当堂检测
画图练习
五、知识建网
??心说:闭目1分钟思考,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互说:1、2号结对;3、4号结对;5、6号结对,先单号说。
??竞说:用最简洁的话或关键词说出来(组内选两人说)。
??2.6.3《透镜和视觉》指导教学书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a、70%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
b、75%学生知道近视和远视的原因以及矫正
U币额
重点:近视和远视的原因以及矫正
难点:近视和远视的原因以及矫正
教学手段
多媒体、小黑板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
一、情感调节
照相机原理
二、目标展示
三、新课学习
(一)自学
自学提示:
1、找出眼睛的各部分结构、功能。
2、用箭头和文字表示视觉的形成过程,
3、知道看远处和近处时眼睛的变化。
知者加速:
??眼球中的折光系统哪几部分构成?
(三)释疑
眼球的折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四)自学
学提示:
1、找出盲点的定义。
2、找出近视和远视的原因,并知道矫正的办法。
3、知道什么是色盲。
知者加速:
为什么色盲者不可以担任机动车驾驶员?
(五)释疑
近视和远视的原因以及矫正
四、当堂检测
五、知识建网
??心说:闭目1分钟思考,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互说:1、2号结对;3、4号结对;5、6号结对,先单号说。
??竞说:用最简洁的话或关键词说出来(组内选两人说)。
?
眼眼[外腰:角膜、巩膜


结璧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内膜:视网膜
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眼球的附属结构:眼睑、睫毛、泪腺管等
光线
物体一角膜—瞳孔
晶状体
玻璃体—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
视觉神经
大脑一定区域2.6.2《透镜和视觉》指导教学书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a、70%学生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b、75%学生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重难点
重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难点: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教学手段
多媒体、小黑板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
一、情感调节
演示凸透镜成像
二、目标展示
三、新课学习
(一)自学
自学提示:
1、划出实像、物距、像距的概念
2、阅读“探究”凸透镜成像探究实验的步骤。
?
知者加速:
①为什么要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②能说出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二)活动
凸透镜成像实验视频
小组内讨论,探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填写P77的第六题
?
(三)释疑
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像和虚像如何鉴别?
像是否有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能否成像在光屛上
2、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
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为什么?
使像成在光屏中心
?
(四)画图
自学提示:
1、说出放大镜、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知者加速:
?举例说明在生活中凸透镜还有那些用处?
四、当堂检测
五、知识建网
??心说:闭目1分钟思考,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互说:1、2号结对;3、4号结对;5、6号结对,先单号说。
??竞说:用最简洁的话或关键词说出来(组内选两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