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
与妻书
(45分钟,47分)
一、基础达标(27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几家能彀
B.河海不择细流
C.藉寇兵而赍盗粮
D.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
【解析】选D。A.“彀”同“够”。B.“择”同“释”,舍弃。C.“藉”,同“借”。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宝:宝贝
B.遂散六国之从
从:同“纵”,合纵
C.此非所以跨海内
所以:用来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形容词用作动词,敬爱
【解析】选A。宝,名词作动词,珍爱,珍视。
3.下列“以”的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A.且以汝之有身也
B.今逐客以资敌国
C.民以殷盛
D.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解析】选D。D项和例句的“以”都是介词,用。A.介词,因为;B.连词,来;C.介词,
因此。
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是吾不是处 B.东得百里奚于宛
C.迎蹇叔于宋
D.此五子者,不产于秦
【解析】选A。A.是判断句,其他三句是状语后置。
5.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一样的一项是
( )
A.汝可以模拟得之
B.吾充吾爱汝之心
C.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D.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解析】选D。A.模拟,古义:想象,揣摩。今义:模仿。B.充,古义:扩充。今义:满,足;冒充。C.第,古义:但,但是。今义:常用在整数的数词前面,表示次序。
6.在《谏逐客书》中,李斯用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都出自外国,来证明驱逐客卿是错误的,这种论证方法是
( )
A.例证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解析】选C。秦王喜欢珍宝美色不是出自秦国的,客卿也不是秦国的,却要驱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7.下列对《谏逐客书》文意的理解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
A.文章列举了秦国历史上穆、孝、惠、昭四代国君任用客卿而国富兵强的史实,用充足的事例说明客卿对秦国帝业的建立是有功的,从而证明了驱逐客卿是错误的这一中心论点。
B.作者在最后一段中说“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意在表明逐客不仅会导致本国人口减少,造成内部空虚,还会使敌国人力增加,而且宾客被驱逐出外必投奔其他诸侯,从而构成新怨。
C.本文在论证的逻辑上步步推进,层层深化。时间上由远及近,先言古代,次论现实,再言及未来。在论逐客的危害时,程度由轻及重:如果没有客卿,秦国就不会富利强大;不仅不能统一天下,还有亡国的危险。
D.文章重笔浓墨,铺张排比,列举出秦王所喜爱的珍宝、美色、音乐等大量的生活享用,目的是批评秦王快意当前、耽于物质享受、骄奢淫逸的生活作风。
【解析】选D。D项,目的是同秦王对待客卿的态度进行比较,指出秦王用物跟用人态度的矛盾。
8.分餐制的一种主要形式是就餐者使用公筷、公勺等公用餐具分取菜品,再用各自餐具进食。请你写一份倡议书,倡导你的家人、亲戚或朋友树立分餐意识,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要求:语言简明得体,有号召力。(6分)
答:
????????????????????????????????????????????????????????????????????????????????????????????????????????????????????????????????????
【解析】本题要求写的是“分餐制”倡议书。倡议书,作为日常应用写作中的一种常用文体,是为倡议、发起某项活动而写的号召性的公开提议性的专用书信,考生写作时要注意格式要求。内容上,首先写明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如“分餐制”倡议书是在提倡用餐健康、卫生、文明背景下,目的是切断餐桌引起的疾病传播;然后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如具体什么用餐环境,倡导使用公筷、公勺等;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
答案(示例):
“分餐制”倡议书
各位亲朋好友:
举止非小事,一勺一筷见文明。为做好复工复产及疫情防控工作,切断餐桌引起的疾病传播,倡导健康、卫生、文明的用餐方式,用“小餐桌”带动大文明,使用公筷公勺展示文明、卫生的良好用餐氛围与形象,我发出倡议:
家庭用餐鼓励分餐制、公勺公筷制。在家用餐尽量采用分餐制,或者实行一菜一筷、一汤一勺,养成用餐夹菜用公筷,取食汤品用公勺,餐饮用具消毒不能少的良好意识和习惯。
在外用餐倡导分餐制、公勺公筷制。在酒店、餐馆、单位食堂、学校食堂等公共场所用餐时,自觉使用公勺公筷、双勺双筷制,具备条件的提倡分餐。
使用公勺公筷,倡导文明风尚。希望大家积极配合,分餐礼仪做起来,疾病不再从口入。
倡议人:×××
××年××月××日
【一点即通】
倡议书的写法
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
(一)标题:倡议书标题一般由文种名单独组成,即在第一行正中用较大的字体写“倡议书”三个字。
另外,标题还可以由倡议内容和文种名共同组成。如“把遗体交给医学界利用的倡议书”。
(二)称呼:倡议书的称呼可依据倡议的对象而选用适当的称呼。如“广大的青少年朋友们”、“广大的妇女同胞们”等。有的倡议书也可不用称呼,而在正文中指出。
(三)正文:倡议书的内容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写倡议书的背景、原因和目的:倡议书的发出贵在引起广泛的响应,只有交代清楚倡议活动的原因,以及当时的各种背景事实,并申明发布倡议的目的,人们才会理解和信服,才会自觉行动。
这些因素交代不清就会使人觉得莫名其妙,难以响应。2.写明倡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这是正文的重点部分。倡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化。开展怎样的活动,都做哪些事情,具体要求是什么,它的价值和意义都有哪些,均需一一写明。
倡议的具体内容一般是分条开列的,这样写往往清晰明确,一目了然。
(四)结尾:结尾要表示倡议者的决心和希望或者写出某种建议。倡议书一般不在结尾写表示敬意或祝愿的话。
(五)落款:落款即在右下方写明倡议者单位、集体或个人的名称或姓名,署上发倡议的日期。
二、阅读拓展(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20分)
廉希宪,字善甫。幼魁伟,举止异凡儿。岁甲寅,世祖以京兆分地命希宪为宣抚使。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藩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暇日从名儒若许衡、姚枢辈咨访治道,首请用衡提举京兆学校,教育人材,为根本计。国制,为士者无隶奴籍,京兆多豪强,废令不行。希宪至,悉令著籍为儒。
至元元年,丁母忧,率亲族行古丧礼,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则呕血,不能起,寝卧草土,庐于墓傍。宰执以忧制未定,欲极力起之,相与诣庐,闻号痛声,竟不忍言。未几,有诏夺情起复,希宪虽不敢违旨,然出则素服从事,入必缞绖。及丧父,亦如之。
奸臣阿合马专总财赋,会其党相攻击,帝命中书推覆,众畏其权,莫敢问。希宪穷治其事,以状闻,杖阿合马,罢所领归有司。帝谕希宪曰:“吏废法而贪,民失业而逃,工不给用,财不赡费,先朝患此久矣。自卿等为相,朕无此忧。”对曰:“陛下圣犹尧、舜,臣等未能以皋陶、稷、契之道,赞辅治化,以致太平,怀愧多矣。今日小治,未足多也。”因论及魏徵,对曰:“忠臣良臣,何代无之?顾人主用不用尔。”
方士请炼大丹,敕中书给所需,希宪具以秦、汉故事奏,且曰:“尧、舜得寿,不因大丹也。”帝曰:“然。”遂却之。时方尊礼国师,帝命希宪受戒,对曰:“臣受孔子戒矣。”帝曰:“孔子亦有戒耶?”对曰:“为臣当忠,为子当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
十六年春,赐钞万贯,诏复入中书,希宪称疾笃。皇太子遣侍臣问疾,因问治道,希宪曰:“君天下在用人,用君子则治,用小人则乱。臣病虽剧,委之于天。所甚忧者,大奸专政,群小阿附,误国害民,病之大者。殿下宜开圣意,急为屏除。”
十七年十一月十九夜,希宪卒,年五十。大德八年,赠忠清粹德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追封魏国公,谥文正。
(选自《元史·廉希宪传》,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藩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
B.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藩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
C.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藩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
D.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藩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
【解析】选C。“分布”的宾语是“左右”,不能分开,所以排除A和D,“讲求”的意思是“重视”,重视民生疾苦,所以,“讲求民病”不能分开。断句为:京兆控制陇蜀,诸王贵藩分布左右,民杂羌戎,尤号难治。希宪讲求民病,抑强扶弱。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甲寅,干支之一。古代把天干、地支按照顺序相配,以六十年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用来纪年,被称为干支纪年法。
B.庐,古人在家人或亲戚死后,为守丧而在墓旁构筑居住的屋舍。文中廉希宪“庐于墓傍”体现了对去世母亲的孝敬。
C.尧,又称唐尧,是传说中的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仁德爱民,晚年禅位于舜,被后人视为理想的君主、圣王。
D.受戒,指佛教徒通过一定的宗教仪式接受戒律,或受训戒,以便更好地修行。皇帝命廉希宪受戒,但是遭到反对。
【解析】选B。“庐”指古人在父母或老师死后,为守丧而在墓旁构筑居住的屋舍。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廉希宪重视教育,坚信儒学。他首请任用名儒许衡掌管京兆地区的学校,把培育人才作为根本大计,改变归属奴籍士人的身份为儒籍,坚守孔子的忠孝观念。
B.廉希宪孝心深笃,忠孝两全。父母去世时,他遵循古代丧礼,悲痛至极,以致呕血,不能站立;在被要求弃丧礼复职之后,他虽然奉旨处理政务,但仍然为母服丧。
C.廉希宪敢于谏言,规劝皇帝。借助谈论魏徵的时机,他向皇帝举荐忠正贤良之臣;当皇帝允许方士炼制丹药时,他上书表示反对,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D.廉希宪深谋远虑,心系国家。虽然身患重病,但是仍然借太子侍臣问候之机,向太子传递治国之道,提出治国的关键在于用人,主张开启圣心,屏除奸佞。
【解析】选C。由原文“忠臣良臣,何代无之?顾人主用不用尔”可见,廉希宪是说任何一个朝代都会有忠臣良臣,只是君主用或不用罢了,并未举荐任何人。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希宪穷治其事,以状闻,杖阿合马,罢所领归有司。(4分)
译文:??????????????????????????????????????????????????????????????
??????????????????????????????????????????????????????????????????
(2)臣病虽剧,委之于天。所甚忧者,大奸专政,群小阿附,误国害民,病之大者。(4分)
译文:???????????????????????????????????????????????????????????????
?????????????????????????????????????????????????????????????????
答案:(1)廉希宪彻底查办阿合马的事情,把他的情况上报,杖责阿合马,革去了他所统领的职权并归还给主管该事务的官员。(“穷治”“以状闻”“所领”各1分,句意1分)
(2)臣的病虽然严重,但是我把命交给了上天。我最担心的是大奸之人独揽政事,众多小人阿谀归附,耽误国家,危害百姓,这是最大的病啊。(“委”“专政”“病之大者”各1分,句意1分)
13.廉希宪不仅尊崇儒学,多有政绩,而且在品德修养上也堪称封建时代士大夫的典范。请简要概括他品格方面的特点。(3分)
答:???????????????????????????????????????????????????????????????????????????????????????????????????????????????????????????????????
答案:①忠诚为国,善理政事,能够直言进谏;②富有孝心,为父母服丧,极尽孝道;③刚直不阿,秉公执法,敢于严惩不法权贵。(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附【译文】
廉希宪,字善甫。幼年时身材魁梧,举止与一般儿童不一样。甲寅年,世祖皇帝因为京兆地区分封土地而任命希宪为宣抚使。京兆地区能够控制陇蜀一带,各王及贵族的封地分布在附近,当地百姓与羌、戎杂居在一起,尤其被称为难治之地。廉希宪重视民众疾苦,抑制豪强,帮扶贫弱。闲暇时候,跟从名儒像许衡、姚枢等人咨询治理之道,首先请求朝廷任用许衡掌管京兆地区的学校,培养人才,作为根本大计。朝廷制度规定,士人不能归属奴籍,(但是)京兆地区有很多豪门大族,他们废止了这项制度,没有推行。廉希宪到任之后,命令把这些士人的身份全部改为儒籍。
至元元年,为母亲守丧,(廉希宪)带领亲戚家人行古代的丧礼,三天不吃不喝,痛哭不止以致吐血,不能起身,睡觉时就躺在草席上,在坟墓旁建造屋舍守丧。官员们认为服丧制度还没有确定,想要极力劝他复职,于是一起来到庐墓,但是听到他号哭的声音,最终没有忍心劝阻。不久,皇帝下令让廉希宪弃丧礼恢复官职做事,希宪虽然不敢违抗旨意,然而出门做事时身穿素服,回家之后就一定穿上丧服。等到父亲去世时,他也是像这样遵守丧礼。
奸臣阿合马专门总管财赋,适逢他的同党之间互相攻击,皇帝命令中书省重新审查此案,众人畏惧阿合马的权势,没有人敢过问。廉希宪彻底查办阿合马的事情,把他的情况上报,杖责阿合马,革去了他所统领的职权并归还给主管该事务的官员。皇帝告诉廉希宪:“官员枉法贪污,百姓失业逃生,工匠不能提供足够使用的物品,财政不能供给充足的费用,先朝时对这种情况忧心很久了。自从你做丞相,朕就没有这些忧虑了。”(廉希宪)回答说:“陛下像尧、舜一样圣明,臣等却没能用皋陶、稷、契等人的方法来辅佐您治理国家,教化人民,以使天下太平,心中多有愧疚。现在略有政绩,不值得您称赞。”于是谈论到魏徵,廉希宪回答说:“忠臣良臣,哪一个朝代没有呢?只不过是君主用或不用罢了。”
方士请求炼制丹药,皇帝下令中书省提供所需的东西,廉希宪详细地把秦汉时期的旧事上奏皇帝,并且说:“尧、舜得以长寿,不是因为丹药。”皇帝说:“对。”于是停止了炼丹。当时正尊崇礼待国师,皇帝命令廉希宪也接受佛教戒律,(希宪)回答说:“臣已经接受孔子的戒律了。”皇帝问:“孔子也有戒律吗?”希宪回答说:“做臣子的应当忠诚,做儿女的应当孝顺,孔子的戒律,就像这些罢了。”
至元十六年春,皇帝赐给廉希宪万贯钱钞,下令让他再进入中书省任职,希宪说自己病重。皇太子派遣侍臣探视,趁机询问治国之道,廉希宪说:“统治天下的关键在于用人,重用君子国家就会治平,重用小人国家就会混乱。臣的病虽然严重,但是我把命交给了上天。我最担心的是大奸之人独揽政事,众多小人阿谀归附,耽误国家,危害百姓,这是最大的病啊。殿下应当开启圣心,赶快(为皇上)消除祸患。”
至元十七年十一月十九日夜,廉希宪去世,终年五十岁。大德八年,赠忠清粹德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追封为魏国公,谥号文正。
PAGE
-
7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40分钟,39分)
一、基础达标(1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
A.请您放心,我一定尽快玉成此事,确保贵校的教工食堂能够顺利开张。
B.余自河东负箧而来,蒙恩师不弃,忝列门下,亲聆教诲,倏忽二十载矣!
C.衷心祝愿你们夫妻二人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恩恩爱爱,相敬如宾,永结秦晋之好。
D.家君七十寿辰恰逢重阳佳节,贤弟于菜根香酒店略备薄酒,恭请兄长驾临。
【解析】选B。A项,“玉成”,是指别人成全自己。C项,“秦晋之好”是结成婚姻,此句中夫妻已结成婚姻。D项,“贤弟”是对别人的称呼。
(2020·临沂高一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11分)
夏日傍晚微感闷热,我步出宾馆,独自走向黑石礁。海声,哗哗复哗哗,好似在( )着什么。更有螺号的呜咽,从远处隐约传来。海,十分辽阔地展现出她全部的金色光芒,像鳞片,闪闪烁烁地推向天际。这座古老而新颖的水城,一下子摁亮它无数个灯盏,使天空布满了橙红色。无疑,这是一座梦幻般的城市。它所( )的人间故事,一网又一网地撒向大海。
目及处,夕阳真是无限唯美。怪不得有人,①____________。那人,乍看像一尊紫铜雕像,立在暮色中,一动不动。我想斯时,无尽的浪花,已尽收于他的一望里了。渔火几点,也已在他苍老的眸子里燃烧,虽然朦胧了一些,但也算清晰可辨。这时,我听见他长咳了几声。他的咳声,在夜风中扩散得很远。后来听说,他是来自南方的一位年迈诗翁。我是远远地( )着他的,他那一头苍苍白发,具有风云特有的( )。白发缭乱着,像草原上的一丛白草,在随风飘逸,像一首婉约诗。?
时隔三十余年,又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在北戴河的望海亭里,也来凭栏远眺。海声依旧,渔火依旧,帆影亦依旧,朦胧在水波里。当一股湿湿的海风,掠过耳际时,我猛然想起,那个蓝色的大连湾,想起黑石礁,②____________
。或许,我现在的远眺里,已经有了他那时的内容与所感。所不同的是,对身后的夕阳,我没有了那种淡淡的感伤。既不惧怕独自凭栏,也不惧怕身后站着夕阳。这或许是岁月之钙,将这一身老骨强化了的缘故吧??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倾诉
编写
注视
韵律
B.诉说
编写
凝视
韵致
C.倾诉
编织
凝视
韵致
D.诉说
编织
注视
韵律
【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时注意要从词语意义轻重、意义侧重点、感彩和语境等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倾诉:把想要说的话全部说出来。诉说:告诉,陈述。“倾诉”带有更明显的感彩。这里选用“倾诉”更符合文章的抒彩。编写:就现成的材料整理成书。编织:把细长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引申为酝酿思想、组织材料、构思意境等思维活动。这里与“一网又一网”相照应,用“编织”更好。凝视:着重指带着某种神情,长时间地聚精会神地看某一点,对象是人或具体的静止的东西。注视:着重指集中注意力和精神看,也指从侧面或暗中注意观察。句中是指“我”长时间地看着那个人,选用“凝视”。韵律: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引申为音响的节奏规律。韵致:指风度韵味;情致。这里修饰“风云”,选用“韵致”。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从句式、用词、修辞等角度加以赏析。(4分)
答:
????????????????????????????????????????????????????????????????????????????????????????????????????????????????????????????????????????????????????????????????????????????????????????????????????????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题干已经明确了答题的角度,作答时按照提供的角度赏析即可。从句式的角度看,这是一个问句,具有启发读者思考的作用;从用词的角度看,可以抓住关联词“既……也……”和“或许”分析;从修辞的角度看,“站着夕阳”将“夕阳”拟人化,生动形象。
答案:①“既……也……”构成并列关系的复句,结构整齐,表意上具有强调意味。②“或许”表示揣测,表意更加严密。③运用问句,委婉而富有情趣,引发读者的思考,留有余韵。④运用拟人手法。“站着夕阳”将“夕阳”拟人化,具有了人的感情,显得生动形象,更能体现“我”的真实情感。
4.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答:???????????????????????????????????????????????????????????????????????????????????????????????????????????????????????????????????
【解析】第①处,根据后文语境“那人,乍看像一尊紫铜雕像,立在暮色中,一动不动”可知,他应该是独自一人,在远眺沉思,所以可以补写为:独自在久久凭栏远眺;第②处根据前文语境“我猛然想起,那个蓝色的大连湾,想起黑石礁”,这里应该也想起了上次见到的那个人,再结合前文“后来听说,他是来自南方的一位年迈诗翁”以及第①处补写的句子,可以补写为:想起凭栏远眺的那位诗翁。
答案:①独自在久久凭栏远眺 ②想起凭栏远眺的那位诗翁
二、阅读拓展(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
大学励志演讲
俞敏洪
每一位同学在大学的时候,要做四件事情,第一就是要学到很必要的知识,第二要学会交到很好的朋友,第三如果可能的话,体验一下爱情,第四要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现在中国的大学生,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的特别多,我给大家一个建议,不管怎么样,你都得先工作,哪怕先打扫卫生都可以,毕竟你开始工作了,开始工作了,你就有了开始往前走的基础。
我每年都要面试几百个本科生,坦率地说,大部分人都是眼高手低,恨不得上来就当总经理,上来就给他一份全世界工资最高的工作。
有的时候,我会试一下,我说:“同学,所有你想要的工作这都没有了,但是我现在有两个卫生间没人打扫,你愿不愿干?”几乎不会有学生说,那我扫吧。实际上,他在拒绝打扫两个卫生间的时候,丢失了一个非常重大的机会。我让一个大学毕业生去打扫两个厕所,很明显是对你的考验,你在打扫卫生间的时候,我绝对会关注你的一举一动,当你真的把两个卫生间打扫得好,你想,我能让你一辈子打扫卫生间吗?至少我给你增加工资,我再让你打扫两个卫生间,当你把四个卫生间都打扫干净以后,我肯定不会让你打扫八个卫生间了,我会考虑是不是把所有打扫卫生间的后勤人员都给你管理,你不是很自然地变成管理者了吗?当你把这些打扫卫生间的人员管理得井井有条时,整个公司的环境因为你的管理变得赏心悦目。你想,我不把你提到后勤主任这个位置上,我提谁?如果你又干得雷厉风行,非常出色的话,我不把你送到哈佛大学去读MBA,我送谁?当我把你送到哈佛大学读完了MBA,你回来,你不当新东方的总裁,谁当?
我刚开始办新东方的时候很难为情,为什么呢?穿着破军大衣,到北大校园去贴广告,那是一副什么悲惨样儿?而我自己,原来我是西装革履,风度翩翩走进教室给北大学生上课的。但是,我要没有经历过那样一个关口,我就没有创业的心态,我就不会把北大老师的面子拿掉。
你不能忍受的事情,但是你不得不忍受,而不忍受就不能成功,我们未来生活最重要的一个能力,叫作忍辱负重的能力。你不能忍受的事情,但是你不得不忍受,而不忍受就不可能成功。当我们自己的生命要想为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奋斗的时候,你必须排除你生命中一切琐碎的干扰。你设想一个场景,假如你在路上被一辆自行车轧了一下,你奋起反击,结果一不小心,你的鼻梁骨被打断了,最后在医院躺了一个月,你的生命就被医院消灭了一个月。但是如果倒过来说,这是小事,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呢,你就告诉他对不起把路给你挡了,对方再蛮横无理,他还能揍你吗?还能打你吗?他马上就会说是我不好,对不起,于是生命中的一件小事就化解掉了。韩信就是因为钻人家的裤裆,最后才帮刘邦打下了天下。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你只有忍辱负重才能发展,你得为自己争取时间,争取未来,而争取时间空间未来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你有理想,在此基础上你要敢于忍受生活中出现的一切对你的不公平或者是一切你认为受不了的事情。
我们现在这一代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面临找不到工作的考验的时候,心里会有很多失落感,我想告诉大家几个要点,第一个就是苦难让人成就自己,第二个就是得失,你失去某个东西的同时,另外一件事情一定在得到。
我建议大家,不管你现在的生命是怎么样的,一定要有水的精神。我有一个比喻,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曲线,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奔向大海。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管是冲过去还是绕过去,只要我们能过去就行,我希望大家能使自己的生命向梦想流过去,像长江黄河一样,能流到自己梦想的尽头,进入宽阔的海洋,使自己的视野变得开阔,但是并不是说你想流就能流过去的,其实这里面要具备一种精神,这就是水的精神。我们的生命有的时候会是泥沙,尽管你也跟着水一样往前流,但是由于你个性的缺陷,面对困难的时候退步或者胆怯,你可能慢慢地就像泥沙一样,沉淀下去了,一旦你沉淀下去了,也许上面的泥沙会不断地把你压住,最后你会暗无天日,所以我会建议大家,不管你现在的生命是怎么样的,一定要有水的精神,哪怕被污染了也能洗净自己,像水一样不断地积蓄自己的力量,不断地冲破障碍。当你发现时机不到的时候,把自己的厚度积累起来,当有一天时机来临的时候,你就能够奔腾入海成就自己的生命。
(有删改)
5.下列有关演讲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现在中国的大学生,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的特别多,所以只要有工作就去做,从打扫卫生开始,这样你就能够走向成功了。
B.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大部分人都是眼高手低,工资待遇低的不愿做,职位差的不愿做,恨不得上来就有一份全世界工资最高的工作,上来就当总经理。
C.当我们自己的生命要想为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奋斗的时候,就要学会忍受,忍辱负重是我们未来生活最重要的一个能力。
D.作者认为,在这个世界上,你只有忍辱负重才能发展,你得为自己争取时间,争取未来,所以你要敢于忍受生活中出现的一切对你的不公平或者是一切你认为受不了的事情。
E.这篇演讲,有的放矢,观点鲜明,深入浅出,在朴实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中,寄寓着作者对大学毕业生的深切厚望,让人们感受到作者的良苦用心。
【解析】选AD。A项,过于绝对,作者说的“打扫卫生”是代指最基础的、最低微的工作,并非就是打扫卫生;另外,从打扫卫生开始,也未必就能够走向成功。
D项,忽略了“争取未来,而争取时间空间未来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你有理想”。
6.作者说人一定要有水的精神,请概括水的精神具体指什么。(8分)
答:?????????????????????????????????????????????????????????????????????????????????????????????????????????????????????????????????????
答案:①有远大的理想。②不畏艰险,知难而进,冲破障碍。③不断积蓄能量,持之以恒,等待时机。④能及时洗净自己,扔掉泥沙,奔向海洋。
7.第四段作者讲述自己开始创办新东方的经历有什么作用?
(6分)
答:???????????????????????????????????????????????????????????????????????????????????????????????????????????????????????????????????
答案:①证明人不能眼高手低,要勇于从最基本的做起,踏踏实实,不畏艰辛,逐步走向成功。②为下文阐述要学会忍受做铺垫,更进一步阐述实现理想,还要放下所谓的面子,学会忍受。③自身的经历使观点更加真实可信,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8.从这篇演讲中,你能看出俞敏洪是怎样的一个人?(6分)
答:???????????????????????????????????????????????????????????????????????????????????????????????????????????????????????????????????
答案:俞敏洪是一个有追求、肯付出、善忍受的人,他敢于面对困难,不畏艰辛,脚踏实地,不达目的不回头。
PAGE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