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力》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是
A.正在进站的火车
B.随自动扶梯匀速上行的货物
C.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
D.绕地球转动的“北斗”卫星
2.下图中有关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甲图是模拟引力的实验,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B.乙图中穿旱冰鞋的小女孩推墙反被墙推回来,说明墙对人的力大于小女孩对墙的推力
C.丙图中安全气囊在突发事件时弹出,可以减小人的惯性,从而减小伤害
D.丁图中,举重运动员手里涂了白色粉末可以增大摩擦力
3.如图,手拉着木块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面上做加速运动,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保持不变
D.总是等于拉力的大小
4.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B.物体受到平衡力时处于静止状态
C.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5.自行车是“绿色”出行的交通工具。下列关于自行车的实例中,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是( )
A.自行车轮胎表面有槽纹
B.自行车的齿轮间加入润滑油
C.自行车轴承内部装有滚珠
D.自行车的链条要张紧
6.如图,是运动场上的一些场景,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时慢慢停下来,是因为足球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张红百米冲线后没有立即停下来,是因为一切物体都要受到惯性的作用
C.李宁正在跳高,当他腾跃到最高点时处于平衡状态
D.刘强在做引体向上,当他在单杠上静止不动时,单杠对他的力和他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7.我们虽然看不到空气,但可以通过它运动产生的效应一一树叶的摆动“观察”到它的存在。这种通过其效应对看不到的事物进行研究,是物理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实例中用到了这种方法的是
A.利用扩散现象研究分子运动
B.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到牛顿第一定律
C.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D.研究物体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时,保持质量不变
8.如图l所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块,受水平拉力F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从t=0开始,小兵每隔2s记录的物块位置和时刻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4s内,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4N
B.8~l0s内,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6N
C.t=l0s时,物块的速度一定小于5m/s
D.若16s时撤去F,物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9.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
B.绳拉牛的力小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
C.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D.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10.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随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假设小车无限长,其它阻力不计。若小车突然停止运动,则两小球:
(
)
A.若m1>m2,则一定相碰
B.若m1C.不论m1和m2的大小关系如何,两球一定相碰
D.不论m1和m2的大小关系如何,两球一定不相碰
11.以下所给出的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
A.熟透的苹果掉向地面
B.地球围绕太阳转动
C.公交车到站后减速
D.人乘热气球匀速上升
二、多选题
12.下列运动场上常见的现象中,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短跑运动员跑到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
B.跳远运动员要助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C.跳高运动员跳过杆后会落向地面
D.投掷铅球时,铅球离开手后最终落在地面上
13.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不仅要食用传统食物元宵,还要打灯笼、猜灯谜,因此这一天也被称为灯节.如图所示,挂在绳子下端的灯笼处于静止状态,下列的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A.灯笼受到的重力和绳子对灯笼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灯笼受到的重力和灯笼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灯笼对绳子的拉力和绳子对灯笼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灯笼对绳子的拉力和绳子对灯笼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4.体育课上,小明匀速爬杆,小刚匀速爬绳。有关他们受到的摩擦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爬杆时手握杆的压力大,所以小明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B.因为绳子粗糙,所以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C.若小明和小刚体重相等,则小明和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相等
D.若小明的体重大,则他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15.如图所示的押加是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之一,又称为大象拔河。比赛中,甲、乙双方通过腿、腰、肩和颈用“力”拖动布带互拉,以决胜负。以下关于比赛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拖动布带的两个力始终大小相等
B.在僵持状态下,甲拉布带的力与乙拉布带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C.甲获胜是因为甲拖动布带拉乙的力大于乙拖动布带拉甲的力
D.在僵持状态下,甲对布带的拉力与乙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16.为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小明将一块长方形硬纸板在对角的顶点附近各开一个小孔,用细线系住,细线的另一端绕过桌边的滑轮各悬挂一个托盘,盘中各放两个钩码,如图所示。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是硬纸板
B.为使实验效果明显,应选用质量较大的硬纸板
C.调整两边的所挂钩码的数量,可以改变作用在硬纸板上两个力的大小
D.将硬纸板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可以使作用在硬纸板上的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
三、填空题
17.如图一个重为20N的木块被30N的水平压力F压在竖直墙壁上保持静止,木块所受摩擦力为______N,方向______。若增大水平压力F,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将______(增大/不变/减小)。
18.如图甲所示是一种新型拖把——“真好拖”,包含拖把与脱水装置,图乙是其结构图.在使用时只需将拖把浸湿,然后放在脱水槽中,用脚踩动踏板,脱水槽会转动,拖把上的水就会从小孔被甩到容器内.脱水装置的脚踏板、提手上都有凹凸的花纹,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脚踩踏板时,脱水槽带动拖把转动,拖把上的水由于________被甩入容器内,拖把的运动状态__________(选填“没发生”或“发生”)改变。
四、实验题
19.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
a、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b、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
c、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操作中错误的一次是______(选填“a”、“b”或“c”);
(2)对比两次正确实验操作能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______;
(3)纠正错误后,多次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在水平面上滑行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______运动;
(4)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到达底端水平面时______;
(5)在水平面滑行的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______(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
(6)上述所有探究实验中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有______(只要求写出一种即可);
(7)在大量类似实验基础上,牛顿概括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架运输机参加某次抗震救灾时,在沿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间隔相同时间先后从飞机上静止释放三个相同的物资。若不计空气阻力,且地面水平。那么,在地面上看,能正确表示物资在空中的排列情况和着地位置的图示组合是______。
A.①⑥
B.②⑤
C.③④
D.①④
五、计算题
20.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走进了我们家庭,小飞的爸爸最近也购买了一辆轿车。
(1)若轿车以96kW的恒定功率启动做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不变,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0﹣3s时间内,轿车发动机做功多少?
(2)轿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多大?
21.质量为60kg的物体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地面对它的摩擦力是它本身重力的0.2倍,求:
(1)水平拉力F的大小
(2)如果置于更粗糙的地面上,摩擦阻力变为本身重力的0.3倍,而人的拉力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合力是多大?方向如何?(g=10N/kg)
六、作图题
22.某人站在水平面上用力把物体A踢出,物体A沿斜面向上运动,最后停下来静止,请画出物体A沿斜面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力。
(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D
3.C
4.D
5.A
6.D
7.A
8.C
9.D
10.D
11.D
12.AB
13.AD
14.CD
15.AB
16.ACD
17.20
竖直向上
不变
18.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
惯性
发生
19.b
远
匀速直线
速度相同
不是
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科学推理法)
A
20.(1)2.88×105J;(2)3.2×103N。
21.(1)120
N;(2)60
N,方向水平向右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