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教案
课题:4.2 地球的自转
主备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自转,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2.知道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3.通过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知道从北极上空看和南极上空看旋转方向不一样。
4.能用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5.知道晨昏线(圈)的含义和昼夜交替的周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比较、模拟、游戏等方法去发现事物的周期性变化。
2.发展科学解释和评价的能力,了解科学探究需要运用模拟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树立关爱地球、了解地球、保护地球的信念;
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独立思维能力。
重点: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了解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难点:
????识图判断晨昏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引入
【情境】托勒密的“地心说”——古代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人们看到太阳周而复始地东升西落,好像是太阳在绕地球旋转。你同意吗?
【引入】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地球的自转
【提问】你有证据可以证明是地球在不断转动吗?
【回忆】出示地球仪,回忆赤道,两端分别是南极和北极,穿过地心、南北两极的一条假想的直线叫做地轴。
T:地球的地轴的北端指着什么?
S:北极星。
【图片】图4-11星星的视运动照片——把照相机对着北极星附近的星空进行连续曝光照相,你就会得到一张星星绕北极星运动轨迹的照片。
小结:这可以说明地球是在不断转动的。
【定义】我们把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提问】请问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答:地球以外的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每天都有东升西落现象,也就是说都在自东向西运动。由于运动的相对性,这说明地球在自西向东运动。
【过渡】现在我们在教室里也来证实下由于地球的自转使我们看到太阳在一天中不停地变化。
【活动】演示地球的自转实验。
小结:由于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所以,我们总是从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在西方送走落日的余晖。东边的人们比西边的人们先看到太阳。
【情境】现在,人们可以乘火箭、航天飞机离开地球,从宇宙空间观察地球,看到地球确实在转动。(出示投影片——地球自转。)
【活动】利用地球仪发现——从北极上空看和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旋转的方向是否相同?
小结: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二)昼夜交替
【情境】最近NBA职业篮球赛季在美国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如果在美国下午2时举行,那我们就要在半夜里起来观看这场比赛了。也就是说有些地方处于白昼的同时,有些地方处于黑夜。这是什么原因呢???
自学:P134,思考:
1、地球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
答:原来,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半就是白昼,称之为昼半球;而背着太阳的另一半则太阳照不到,是黑夜,称之为夜半球,这就是昼夜现象。
2、地球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现象?
答: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地球在不停的自转,昼夜也就不断的更替。
自学检测:宇宙中的天体是不是都有昼夜现象?
答:该天体要求不发光不透明,且能自转。
eg:恒星自身会发光发热,所以没有昼夜现象;彗星透明。
【提问】地球每自转一周,白天和黑夜就更替一次,请问自转的周期是多久?
S:地球每自转一周,时间约为24小时。
【介绍】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晨线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昏线是太阳落下的地方。
【读图】《昼半球和夜半球》,哪一条是晨线?哪一条是昏线?你是如何判断的?
【思考与讨论】地球上昼夜交替的周期比较短,对地球上生命的形成和发展有什么有益影响?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上课教师修改:
?
【板书设计】
4.2?地球的自转
一、自转现象
1、定义: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称为自转。
2、方向:自西向东
二、昼夜交替
1、出现昼夜现象的原因:地球不发光、不透明 ?????画图
2、出现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不发光、不透明,且地球自转 ???
?
?
【作业布置】1、课后练习???2、作业本B本P53-54??3、课时特训P89-90
【教学反思】
1、在举例证明地球在运动的环节中,语言拖沓啰嗦,不够简洁。
2、利用星星的视运动证明地球在运动,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陌生与抽象,属于比较被动地接受这个证据。因此学生在接受到这个信息之后云里雾里、迷迷糊糊地学习接下去的内容学习产生负迁移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