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一中2020-2021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
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021.3.31 先秦和秦汉时期
(满分:100分,测试时间: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距今约 5000 年左右的良渚文化遗址,在空间上分为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部分。古城还有祭坛、贵族墓地、手工业作坊等处。良渚先民创造出一套包括玉璧、玉琮、玉钺在内的玉礼器系统。据此可知,当时可能
A.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B .氏族制度不复存在
C.形成规范的礼乐制度 D.青铜铸造技术成熟
2.“九鼎”是夏王朝奠定的政治正统的象征物。周公摄政,选择在洛邑一带营建王都成周,也是因为这里曾是夏王朝“居九鼎”的故地。周公此举可印证
A.早期政治弥漫神权色彩?????????????? B.统治集团建立绝对权力
C.政治传统的认同与继承?????????????? D.西周王室维护礼乐制度
3. 周代遇重大事情需解决时会举行国人(指城邑及其四郊的居民)会议,甚至某些时候可定夺国君的废立,如《左传·僖公十八年》中记载狄人伐卫,卫侯以国让父兄子弟,众不可。这反映国人会议
A. 确保了民众参政的权利 B. 破坏了正常的分封体制
C. 制约了周代贵族的权力 D. 巩固了周代的封建统治
4. 有学者认为,西周通过“封建”与各地存留的氏族势力分享政治权利、经济利益,通过怀柔政策实现与地缘的整合。这反映出
A. 宗法观念使国家长盛不衰 B. 血缘政治的时代特点
C. 贵族特殊的政治地位 D. 分封制加强了对全国控制
5.政治制度是实现和维护权力与利益的重要工具。图中关于先秦时期各项制度的排列,正确的是
499110196215
A. ①王位世袭制②礼乐制度③分封制④井田制
B. ①王位世袭制②井田制③礼乐制度④分封制
C. ①分封制②王位世袭制③礼乐制度④井田制
D. ①王位世袭制②分封制③礼乐制度④井田制
6.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下列事件符合此结论的是
A.百家争鸣——诸侯争霸???????????????????????? B.铁犁牛耕推广——商鞅变法
C.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 D.封建自然经济——闭关锁国
7.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存在以村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的现象。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社区管理的主要办法。这表明
A. 专制皇权加强对基层治理 B. 小农经济在各国普遍确立
C. 宗法血缘关系进一步强化 D. 土地兼并现象被有效遏制
8.“渠约长120公里,其走向大致与渭水平行,在渭水之北,它自咸阳之北往东北伸向黄河支流洛水。……据说是为了诱使秦将其物质和精力耗费在建造一条灌溉河渠上。”此渠位于
11271250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下表为战国时期墓葬出土的铁器清单
地点
铁器清单
河南辉县固围村
179件,其中犁4件,镢4件,锄36件,铲10件,镰1件。
河北易县燕下都22号墓
65件,其中镢6件,锄1件,铲1件,镰1件。
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
80件,其中镢60件,锄2件,镰2件,镐1件。
而同时期出土的石器、骨器、蚌器农具较少。这说明
北方部分地区生产力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B.北方地区已经全面推广铁犁牛耕的技术
C.北方冶炼技术超过南方
D.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10.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无为而治”,墨子主张“兼爱”(即无差别的爱)、“非攻”和“尚贤”,这些学派的共同之处是
A. 都注重探讨社会秩序维护 B. 都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C. 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 D. 都主张“礼”、“法”并用
11.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画,能浓淡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彩骈臻,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下列思想主张与该创作精神相符的是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C.“兼相爱,交相利”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12.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列信息,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甲骨文, 玉蚕, 宗法制
②
铁业官营, 司隶校尉, 五经博士
③
稷下学宫, 郡县制, 商君书
④
奉常, 灭学之祸, 隶书
①②④③ B. ①③④②
C. ③②①④ D. ③④②①
13.有学者认为,秦始皇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每郡置守,掌民政;置尉,掌兵事;置监御史,掌监察,“这种制度是仿效中央政府的”。据此可知,在秦朝
A. 君主专制制度创立 B. 三省彼此牵制监督
C. “三公”分工明确 D. 地方自主权力过大
14.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
A.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 B.肯定了三公九卿制度
C.肯定了统一货币的制度 D.肯定了秦统一文字的政策
15.秦汉发行铸币的基本情况如下表
发行时间
名称
重量
币面文字
是否垄断发行
自秦延续
秦半两
半两
半两
否
文帝五年(前175年)
四铢钱
四铢
半两
否
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
三铢钱
三铢
三铢
不准私铸
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
郡国五铢
五铢
五铢
由郡国垄断
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
赤侧五铢
五铢
五铢(带红色镶边)
由中央垄断
表中铸币变化反映出
A.汉承秦制,但有损益?????????????????????? B.王国问题的日趋严重
C.经济集权主义的发展??????????????????????? D.古代铸币制度的完善
16.在出土秦简中管理经济的基层官吏“啬夫”有十几种之多,数量也很庞大。秦国对经济的控制,涉及农业、田猎、道路、仓储、畜牧、建筑工程和手工业等各生产领域。这反映了秦国
A. 农业经济发达 B. 经济结构健全
C. 政治机构完善 D. 经济管理严密
17.春秋到汉初的学术发展,从“百家争鸣”历经“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基本特点是
A. 平民地位提升 B. 学术独立自由
C. 文化多元发展 D. 思想趋向统一
18.汉初奉行黄老之学,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但也出现了“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的现象。这说明
A.无为而治顺应时代发展 B.土地兼并激化了社会矛盾
C.藏富于民不利于社会稳定 D.施政方略也需要因时而变
19.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认为:“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能印证此观点的史实
A. 三公九卿制 B. 内外朝制度
C. 三省六部制 D. 一省制
20.下列选项中,能反映汉朝农耕生产的是
A.殷墟戴刑具陶俑???????????????????????????????????? B.曲辕犁
C.耧车???????????????????????????????????????????????????????? D.高转筒车
21.有学者根据已有文献和出土的汉简对西汉拥有六十亩土地的中等自耕农家庭收支进行了估算,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年收入
粮食
120石
7200钱
总收入:
11200钱
副业
无统计
纺织
10匹布
4000钱
年支出
生活
口粮80石、食盐1.8石、衣着5匹
7700钱
总支出:
10386钱
生产
留种6石、饲料10石、农具7石
1380钱
租税
田租4石、赋敛11石
946钱
其他
祭祀、交往等6石
360钱
A.自耕农生产技术较为落后 B.农业扩大再生产能力有限
C.政府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 D.土地兼并得到了有效遏制
22. 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23.如图是东汉纺织画像石拓片,展示了汉代纺织的集体劳作:右边女子在用络车进行“调丝”,中间女子在用纬车进行“摇纬”,左边是用织机制成绢帛。这块画像石反映的是
A.家庭手工业技术先进 B.民营手工业市场扩大
C.官营手工业管理规范 D.庄园手工业分工协作
24.下表是某学者对汉武帝“独尊儒术”原因的分析。由此可见,“独尊儒术”
序号
原因分析
一
原来的宗法社会并没有被完全破坏,汉初的平民乐于使用昔日贵族的礼教制度。
二
汉完成统一之后,制定各种新制度,离不开儒家学者的帮助,在这方面其他学派远不能与儒家相比。
三
儒家六艺兼容并包,儒家独尊后,其他学说仍可在六艺的大帽子下,改头换面,保持存在。
A. 促进了社会稳定和文化繁荣 B. 适应了贵族政治需要
C. 使诸子百家实现了充分融合 D. 具有深厚的社会土壤
25.魏晋之前,无论钟鼎铭文还是篆、隶皆板正规矩,而汉末魏晋短短一二百年就形成了楷、行、草三种汉字主要书体,书法艺术迎来第一个发展高峰。促使这一时期书体书艺发展的客观因素是
A. 文人阶层的精神觉醒 B. 公文书写的日益频繁
C. 书写材料的重大变化 D. 书法大家的艺术探索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6题20分,27题12分,28题18分,共50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20分)
材料一:1975年在湖北云梦出土的竹简,第一次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律文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秦律规定“盗徙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律文中所见到的刑名计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趾、黥、劓(割鼻)城旦舂(男子输边筑城,女子舂米,均为四年以上徒刑)等。
----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在《田律》《徭律》《仓律》《关市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赋税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都有明确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林剑鸣《秦史稿》
材料三: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秦律经过汉朝的损益成为唐以前历代法律的蓝本。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秦汉史》
材料四: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躬操文墨,尽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而奸邪并生,赭衣(刑徒)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悉怨,溃而叛之。
----《汉书?刑法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析《秦律》担负着哪些职能?(10分)
(2)据以上材料总结《秦律》的作用是什么?(10分)
27.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有理)(12分)?
材料 墨子 (思想)之所以会灭绝,其实正是儒法结合的结果,儒家满口仁义道德,法家讲究阴谋、阳谋控制术。这些东西都与墨家思想格格不入。无论政治思想、制度设置、核心价值观,还是研究的范围,墨家的思想都远远超出了当时的诸子百家。老子的《道德经》虽然玄之又玄,高深莫测,但是仅限于少数极有智慧的人之间高谈阔论之用,形成不了制度,更无法与社会现实结合,产生实效。墨子是真正哲学中的逻辑学与认识论的创始人,也是中国科学技术的始祖,他的思想是中国宗教的萌芽,也是中国最早的民主政治的开端。如果不是因为西汉汉武帝、董仲舒之间搞官学勾结,弄出一个摧毁中华文明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墨家不可能在自由竞争中失败。
——摘编自许锡良《墨家的灭绝及中国千年的悲剧》
28.纺织业的发展,一定程度是时代发展的风向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桑,《说文》:“桑,蚕所食叶。”在甲骨文中可释为桑的字如,从甲骨文中桑字诸形反映出,殷人对桑树的树形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丝,《说文》:“丝,蚕所吐也,从二,凡丝之属皆以丝。”……甲骨文中反映出殷人已懂得练丝。甲骨文中有字,象原始织机之形。经过对殷代丝绸实物的研究,殷代确已开始使用简单的提花装置的织机……从甲骨文我们还可以看出,商代可能也有管理丝织业的官吏。
??? ——罗存康《试论商代的蚕丝业》
材料二 汉代是我国古代丝织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丝织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件精致丝织品的生产,与缫丝、织机、印染、刺绣四种工艺密切相关。丝织品品种有锦、绣、罗、纱、缦等二十余种,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蜀锦……家庭纺织业是汉代普通编户民的一项重要副业,所谓“男耕女绩,天下之大业也”,在小农家庭中已是“女有余布,男有余粟”……小农家庭还有一定量的剩余丝织品流入市场,为家庭创收。
——摘编自吴方浪《丝织品消费与汉代城市经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商代蚕丝业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述纺织业在商代经济生产中的地位。(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代丝织业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代丝织品的外销情况。(10分)
沧州一中2020—2021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
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
C
C
D
D
B
B
B
A
A
A
B
C
A
C
D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D
B
C
B
B
D
D
C
26.(1)秦律的职能: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保护私有财产;保证贵族对农民的剥削;重农抑商;规范社会经济活动;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等。(10分,任答五点即可)
(2)作用:从法律上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2分),为中国封建社会前期法律制度的完备奠定了基础(2分)。但秦律过于严厉(2分),又会破坏社会生产力(2分),激化阶级矛盾,成为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2分)。
27.观点:中国的皇权政治与儒家文化勾结,扼杀了墨家思想。(1分)
论证:
墨子代表了战国时期新兴的手工业者等阶层,他提出将兼爱、尚贤、非攻、尚同、节用作为治国方法,在战国时期影响很大,成为显学。(3分)
战国是我国封建制度形成时期,秦汉时期我国封建社会迅速发展,并且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原有的墨家思想已逐渐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3分)
秦汉时期统治者分别以法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通过“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了思想。到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把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提出了“大一统”“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得到统治者赏识并付诸实践。(3分,任举一例即可)
因此,汉代以来儒、法思想的结合以及政府对儒学的重用,最终扼杀了墨家思想的传播与发展。(2分)
28. (1)状况:商代蚕桑业已经比较发达(2分);商代已经掌握了缫丝、织造等技术(2分);可能出现了管理蚕丝业的专门官吏。(2分)
地位: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2分)
(2)发展状况:工艺水平提高;花色品种多;家庭纺织业地位重要;自给自足;还有一部分流入市场。(8分,任答四点即可)
外销情况: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