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15)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 弹簧与弹性-玩偶盒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2015)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 弹簧与弹性-玩偶盒子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4-02 22:2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玩偶盒子
年段:三年级第一学期
单元:第四单元
弹簧与弹性
教学目标:
初步学会利用弹簧的弹性制作会跳的玩偶。
了解弹簧的外形及其作用。
在制作玩偶过程中掌握连接、固定的方法与技能
在活动中提高动手制作的能力,乐于观察与思考。
教学重点:制作会跳的玩偶。
教学难点:制作合适的纸弹簧、玩偶各部分的连接。
教学准备:
Ppt、一个做成的玩偶、学生自带几个弹簧
材料
小纸盒:1个/人;小丑面具:1个/人;乒乓球1个/人;
折叠纸弹簧的纸条:1条/人;
3、工具
剪刀、双面胶、细线。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设计:
活动一
观察与交流:弹簧的外形及作用
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交流和实践,了解弹簧的外形及其作用。
在活动中乐于交流,并树立安全操作的意识。
活动器材:各种不同的弹簧
活动二
设计与制作:会跳的玩偶
活动目标:
根据弹簧的弹性,制作纸弹簧,体会弹性。
利用纸弹簧制作会跳的玩偶。
3、
在制作玩偶过程中掌握连接、固定的方法与技能。
4、
在活动中提高动手制作的能力,乐于观察与思考。
活动器材:玩偶盒子范作、玩偶盒子套材、细绳、双面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观察与交流:弹簧的外形及作用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思考:如何使玩偶从盒中跳出来?。
观察:弹簧的外形及作用。
交流:弹簧的外形及作用。
谈话引入思考:如何使玩偶从盒子中跳出来?
师:出示ppt1,这是一个玩偶盒子,如何使玩偶从盒子中跳出来呢?(弹簧)
观察弹簧的外形及作用
出示ppt弹簧:仔细观察,弹簧的外形有何特点?
拿出自己带来的弹簧,玩一玩,想一想:弹簧有何特点?
出示要点,演示理解
在一定范围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其受到外力的大小有关,受到外力越大,弹簧伸长的长度越大。
活动二
设计与制作:会跳的玩偶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观察:会跳的玩偶制作流程图。
制作:纸弹簧
制作会跳的玩偶
展评:展示作业相互评价。
一、观察会跳的玩偶盒子制作流程图,明白制作流程
1.
过渡: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做一做玩偶盒子。
(1)出示制作成的玩偶盒子
师:这是老师制作的玩偶盒子,仔细观察,想一想,要做成这个玩偶盒子,需要哪些材料?交流后板书:玩偶、盒子、弹簧
(2)做成这个玩偶又需要那些材料?
板书:乒乓球、小丑面具
(3)还需要哪些工具?(剪刀、双面胶)
2.
仔细观察玩偶盒子,想一想制作的流程大概是怎样的?
交流后板书制作顺序
3.
出示书本上玩偶盒子的制作流程,说一说,教师结合材料演示。
二、明白制作纸弹簧的方法
1.
师:玩偶盒子的制作流程大家都清楚了,请大家打开老师下发的盒子,查看一下材料,有什么疑问?
(没有弹簧,多了两张纸条)
2.如何用这张纸条做成纸弹簧呢?如何做?(学生畅所欲言)
3.师演示折叠纸条,制作成纸弹簧。
4.学生制作纸弹簧
三、制作“玩偶盒子”
1.学生制作“玩偶盒子”。
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作品展评
板书设计:
玩偶盒子
材料:
玩偶
+
纸弹簧
+
盒子
(细绳)
(乒乓球+面具)
工具:剪刀、双面胶、固体胶
教后反思:
这个学期开始,上《科学与技术》课。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从假期里初步的接触教材,到一节一节课的具体实践,才慢慢明白小学三年级的《科学与技术》课是怎么一回事,该如何来上,教学的重点应该如何把握。
下面我就结合这学期的家长开放日所上的课来谈谈我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这一次的家长开放日活动,我上了《玩偶盒子》这一课。从前期的上课准备,到最后的课堂实践,还是需要花费一定的心思的,主要是琢磨如何上好这一堂课。
第一,研究教材,把握目标
《玩偶盒子》是《科学与技术》第五册第四单元“弹簧与弹性”第一课的教学内容。
“弹簧与弹性”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由“玩偶盒子”“物体的弹性”“弹簧秤”“用弹簧秤称重”这四部分组成,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让孩子们认识弹簧,知道弹性,明白弹簧秤的制作原理,学习正确使用弹簧秤。
单元目标明确之后,确定课时目标,
“玩偶盒子”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就是指导学生制作一个“玩偶盒子”,在制作过程中认识弹簧,感受弹性。
第二,根据教学目标备课,做好课前准备
教学目标明确之后,我就开始备课,根据备课制作玩偶盒子,等我把整个玩偶盒子做完,盒子做得很精致,但感觉不好。第一感觉这不像一堂科学课,更像一堂手工制作课,而且费时不短。第二,似乎“弹簧”并没有突出,只是在做完之后的几分钟时间里才有一些涉及,怎么办呢?
脑子里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在办公室里说,碰到徐立东和他说关于“玩偶盒子”这一课。随意的谈话间,“纸弹簧”三个字给了我启发,我何不调整一下教学内容,将弹簧换成纸弹簧,将制作纸弹簧作为一个教学重点内容不就解决了我的困惑了吗?主意拿定,我就开始捉摸纸弹簧的事,不同的纸质、厚薄,多少长短、宽窄合适。折折折,始终感觉不行,立不起来,不像弹簧,没有弹簧那样的弹性。怎么办?请教忻纪元、徐立东、王校长,言谈中,他们都说很简单,根据他们说的,再去折纸弹簧。也许是我悟性太差,起色不大,无法体会他们所说的简单。
最后还是徐立东帮了我的大忙,他给了我一叠裁剪好的纸条,我用这纸条终于折出了我所需要的纸弹簧。我也终于琢磨出了我所需要的纸弹簧必须具备的条件:第一,纸张的要求。有一定的厚度,密度要大,有韧性,这样弹性较大;第二,纸张的宽度。根据玩偶盒子的宽度,确定纸条的宽度,略比盒子窄一点;折的宽度也要根据盒子的宽度来定,也是略窄一点;因为这样,弹簧才能借助盒子,保持平衡;第三,折的时候,不要太用力,折得太死弹性就不足了。很快,我做成了一只我心目中的“玩偶盒子”。
第三,根据课前准备,调整教学内容
由于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显然要在一堂课里完成是不可能的,我就将这一课分成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制作盒子。出示制作要求,明确注意点后,就让学生独立完成。关注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启发,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折纸弹簧;完成“玩偶盒子”的制作;玩一玩“玩偶盒子”。课时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通过折一折,玩一玩,认识弹簧,了解弹性。
第四,心中有谱,坦然应对
因为事先准备充分,心中有谱,因此课堂上遇到问题就淡定许多。上了几节科学课,明显感觉一点就是,科学与技术学科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学生的,而是通过老师设计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感悟到的。学生是在提出问题,动脑经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白懂得一些知识和科学原理的。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玩偶盒子”制作之前,只讲制作要求,学生根据要求完成制作。同样,在制作的过程中折纸弹簧出现了一些问题:折得太窄,支撑不住;折得太死,没有弹性;小丑的头黏贴的位置不对,头竖不起来。因为事先有了充分的准备,因此课堂上引导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