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欣赏 沂蒙山小调 课件(17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欣赏 沂蒙山小调 课件(17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4-05 22:2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
----小调集萃
沂蒙山好风光
创作背景
1940年,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最为艰巨的时刻,由袁成隆带领的抗大一分校文工团来到了费县开展工作,文工团员李林(现为上海歌剧院顾问)、阮若珊(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就在这时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沂蒙山小调》。这首歌曲一经传出,很快就传遍了各地根据地,受到了广大军民的喜爱。建国后,经过群众的不断加工修改,保留了这首歌的曲调和前两段歌词,又增加了歌唱党的领导,歌唱新生活的内容,便成了今天广为流传的《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小调》唱红了沂蒙山区,唱红了齐鲁大地,唱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联合国亚太地区教科文组织评为优秀民歌。2003年2月,中共临沂市委、临沂市人民政府将《沂蒙山小调》定为临沂市的市歌。
民歌概念
通过人们口头传唱,而慢慢流传下来的民间音乐。后来经过作曲家作曲采风而记录下来的谱子经。如:江苏《茉莉花》,山东《沂蒙山小调》。
民歌体裁分类
山歌:劳动时或休息演唱或隔山岗传达信。
特点:声音具有穿透力,清脆,嘹亮。如《太阳出来喜洋洋》,《山歌好比春江水》
劳动号子:在人们劳动时一起发力时演唱的。
特点:一领众和,铿锵有力。如《军民大生产》,《船工号子》
小调:“里巷之音”,“巷”指城镇大街小巷。人们休息时娱乐所演唱的。
特点:旋侓婉转,优美。如《茉莉花》《沂蒙山小调》
1,歌词中的“那个”有没有实际意义?
2,歌词中有哪些“儿化音”?
3,歌曲中最后一个字演唱有什么特点?
是民歌中的衬词,没有实际的意义。
地儿,谷子儿
拖腔——“哎”。



鱼咬尾是指前一句旋侓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侓的第一个音相同的结构,也叫衔尾式,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就像下一条鱼的嘴咬着上一条鱼的尾巴似的,类似于“顶真”的修辞方法,比如像《木兰诗》中的“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PPT模板下载:www./moban/
行业PPT模板:www./hangye/
节日PPT模板:www./jieri/
PPT素材下载:www./sucai/
PPT背景图片:www./beijing/
PPT图表下载:www./tubiao/
优秀PPT下载:www./xiazai/
PPT教程:
www./powerpoint/
Word教程:
www./word/
Excel教程:www./excel/
资料下载:www./ziliao/
PPT课件下载:www./kejian/
范文下载:www./fanwen/
试卷下载:www./shiti/
教案下载:www./jiaoan/
唱一唱
比一比
分小组练习,注意歌曲的情绪,有表情的演唱。
比一比的标准:曲调演唱是否准确
声音是否洪亮
演唱情绪是否符合歌曲要求
我是小小作词家
根据歌曲《沂蒙山小调》的旋律自创歌词,向大家介绍你的家乡,歌唱自己的家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提示:陕西风光
秦岭风光
家乡风光
校园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