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和太阳系
太阳
太阳给地球送来光明与温暖,万物生长靠太阳。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会有生命吗?
Hello!大家好啊,我是你们的小伙伴--太阳,我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质量的99.87%都集中在我的身上,太阳系中的其它成员都围绕着我运行,人们把它称为公转。
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太阳系天体集体照
先看看地球有多大
八大行星中,谁的体积最大呢?
庞大的太阳系:
太阳系由太阳和围绕它旋转的一群天体组成。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发光发热的恒星,它以巨大的质量,吸引着其他成员按照一定的轨道,环绕自己运动。
太阳
太阳处于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系的主宰。
它的质量是太阳系所有行星质量总和的745倍。所以,她有足够强大的吸引力,带领它大大小小的家族成员围着自己不停地旋转。
水星
水星 (Mercury ),中国古代称为辰星。是太阳系中的类地行星,其主要由石质和铁质构成,密度较高。自转周期很长为58.65天,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相同,水星在88个地球日里就能绕太阳一周,平均速度47.89千米,是太阳系中运动最快的行星。无卫星环绕。它是八大行星中是最小的行星,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金星
金星(Venus),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是第二颗。它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中国古代称之为长庚、启明、太白或太白金星。公转周期是224.71地球日。夜空中亮度仅次于月球,排第二,金星要在日出稍前或者日落稍后才能达到亮度最大。它有时黎明前出现在东方天空,被称为“启明”;有时黄昏后出现在西方天空,被称为“长庚”。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它也经常被称作世界。英语的地球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地球已有44~46亿岁,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以27.32天的周期旋转,而地球以近24小时的周期自转并且以一年的周期绕太阳公转。
小伙伴们每天都居住在这里哦!
火星
火星(Mars)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公转一周约为地球公转时间的两倍。在西方称为“战神玛尔斯”,中国则称为“荧惑”。橘红色外表是因为地表的赤铁矿(氧化铁)。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火星两极皆有水冰与干冰组成的极冠,会随着季节消长。
木星
木星,距太阳(由近及远)顺序为第五,亦为太阳系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木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中心温度估计高达30,500℃。古代中国称之岁星,取其绕行天球一周为12年,与地支相同之故。西方语言一般称之朱比特(拉丁语:Jupiter),源自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
土星
土星,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至太阳距离(由近到远)位于第六、体积则仅次于木星。并与木星、天王星及海王星同属气体(类木)巨星。古代中国亦称之镇星或填星。
天王星
天王星是太阳向外的第七颗行星,在太阳系的体积是第三大(比海王星大),质量排名第四(比海王星轻)。他的名称来自古希腊神话中的天空之神乌拉诺斯是克洛诺斯(农神)的父亲,宙斯(朱比特)的祖父。天王星是第一颗在现代发现的行星,虽然它的光度与五颗传统行星一样,亮度是肉眼可见的,但由于较为黯淡而未被古代的观测者发现。威廉·赫歇耳爵士在1781年3月13日宣布他的发现,在太阳系的现代史上首度扩展了已知的界限。这也是第一颗使用望远镜发现的行星。
海王星
海王星(Neptune)是环绕太阳运行的第八颗行星,是围绕太阳公转的第四大天体(直径上)。海王星在直径上小于天王星,但质量比它大。海王星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7倍,而类似双胞胎的天王星因密度较低,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4倍。海王星以罗马神话中的尼普顿(Neptunus),因为尼普顿是海神,所以中文译为海王星。天文学的符号,是希腊神话的海神波塞冬使用的三叉戟。
主要分布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围绕太阳旋转的为数众多的小天体。目前有永久编号的小行星已达3000多颗。照相巡天观测发现的小行星有50万颗.绝大多数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内。小行星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小行星
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
小行
星带
冥王星
冥王星是 1930 年发现的,地面观察显示,冥王星的表面覆盖着固体的甲烷,它有一层薄薄的大气。随着冥王星渐渐远离太阳,这层薄薄的气体将逐渐在地表凝固。由于还没有宇宙飞船访问过冥王星,因此它至今还是一颗神秘的星球。因为冥王星与太阳的距离是如此遥远,致使它表面的温度几乎接近零下 240 摄氏度。在冥王星上,太阳看上去不过是一颗明亮的星星。
冥王星与它的卫星
冥王星为什么会被“降级”?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2006年8月24日投票决定,不再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冥王星因何被“降级”?大会通过的决议规定,“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在太阳系传统的“九大行星”中,只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符合这些要求。冥王星由于其轨道与海王星的轨道相交,不符合新的行星定义,因此被自动降级为“矮行星”。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
彗星:
彗星是在扁长轨道(极少数在近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云雾状小天体。一般彗星由彗头和彗尾组成。彗星的体形庞大,由于彗星是由冰冻着的各种杂质、尘埃组成的,在靠近太阳时,因凝固体的蒸发、气化、膨胀、喷发,它就产生了彗尾。彗尾体积极大,可长达上亿千米。且越靠近太阳彗尾就越长。宇宙中彗星的数量极大,但目前观测到的仅约有1600颗。
哈雷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