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信息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
七年级信息技术第一课《认识信息》是一节讲授课、理论课,主要介绍丰富多彩的信息,让学生认识信息的重要性以及信息的一般特征,书本上是一些纯文字、纯理论的知识,虽然有许多小活动和例子,学生一般没有耐心去认真读、去理解它。这是一节探究课,目的是探究新教材怎样上才能与学生发展融为一体,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更要加强化学生的活动,通过一些互动的活动,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在教师的引领下一起讨论、感受、体会,不仅要学习知识内容,而且要提高对信息的认识水平。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主要特征,能够说明信息和载体的关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信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事例的分析,使学生体验正确分析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体验认识事物从具体到一般,从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发学生对信息的关注,认识信息的价值,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获取信息的习惯,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信息的定义;2、信息的基本特征。
难点:1、对信息的定义的理解;2、正确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理论多的情况,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激趣法。在导课部分我利用猜谜语小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引入本课的学习。
游戏法。在对信息的认识和信息载体的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心有灵犀”的小活动,在游戏和互动中,使学生了解信息及信息的一些特点。
事例分析法。在信息特征部分的教学环节中,我准备了一些小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在你争我辩和老师的引导下,掌握信息的几个主要特征。
五、教学过程
1、活动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猜一猜下面来个谜语说的是什么?(课件出示猜谜语)
谜语一:它通常在学校中大显身手
它可以有各种颜色
它的形状是圆柱形的
它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
它通常可以在其它物体上留下痕迹。 谜底:粉笔
谜语二:小小绒毛轻又轻,随风飞舞象伞兵。
飞到东来飞到西,到处安家把根生。 谜底:蒲公英
师:同学们是怎样猜到答案的? 学生思考回答
师:同学们根据粉笔和蒲公英的特征信息猜出了答案,也就是说我们根据事物所表现出来的信息达到了对这个事物的认识,从而消除了对事物的不确定性。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信息和信息的特征。
2、活动二:“我来认标志”,进一步感受什么信息
请同学们来认识下面的标志,说一说这些标志都表示什么?(分组活动,按照小组回答情况,进行课堂记录)
这些标志都包含了信息,给我们生活提示,你还能说出别的标志以及所包含的信息吗?
3、举例子,说一说(PPT展示)
师:说一说,你身边的信息都有什么?从早上醒来到现在你都接受到了哪些信息?或者举例子,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信息?
例如:闹铃响起,是信息,告诉你该起床啦。
上课铃声,告诉你该进教室上课啦。
冰河解冻,百花开放是信息,传达着气候的变化,冬春的更替。
?????? 小孩换牙是信息,传达着孩子身体已经开始发育。
(学生按照小组回答,根据回答情况记录得分情况)
信息是通过符号(文字、图像)、信号(某种含义的动作、光电信号等)等具体形式表现 出来的内容。
4、活动三:做游戏“心有灵犀”
心有灵犀游戏规则:
1)将所有人员分成5组,各组选出较默契的两位来完成,分别为表演者和猜词者。
2)由现场大屏幕给出词汇。
3) 表演者留在前面解说或者比划动作,比划动作时不能用语言。解说时不能说出涉及的字,不能谐音,不能使用外语或者地方语言直接解说词语,否则猜的这个词作废。
4)组内的其他人不允许提示,否则猜的这个词作废。
游戏总结:
1、通过这个小游戏,我们可以说信息通过表演者的动作或者语言传达给猜词者。即信息的定义。
2、我们做游戏的时候,表演者同学通过动作或者语言表达信息,那么,也就是说信息依附于语言或者动作,传达给猜词者。(板书:依附、传达)
3、表演者表演的时候,如果表述准确,详细,那么猜词者就容易猜出来,他传达的信息就是有价值的;如果表演者表述不当,或者猜词者对于该词汇没有理解,那就猜不出来,也就是没有价值的表述。(板书:价值)。
5、举例子,说一说,信息的特征(PPT展示)
(1)可承载性和可传递性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身边的信息有依附于哪些载体而存在?信息是怎么传递给你的?
例如:1、人的心情依附于他的表情、言行举止以及他的文章等等
2、学生上课获得知识依附于老师的声音、课件、课本、同学交流等等。
(2)价值性
有两家鞋厂分别派了一位推销员到一个岛上推销鞋,他们上岛后发现岛上居民一年四季都光着脚。一家鞋厂的推销员失望的给公司拍电报:“岛上无人穿鞋,没有市场。”然后他就回去了。而另一家鞋厂的推销员则心中大喜,他也给公司拍了一份电报:“岛上无人穿鞋,市场潜力很大,请速寄100双鞋来。”他把凉鞋送给了岛上的居民,岛上的居民穿上之后都觉得很舒服,不愿再脱下来,他为公司赢得了市场。
结论:信息是有价值的,但是要以积极开拓的心态去使用信息,才能发挥信息的价值。还有,信息只有被人利用,才是有价值的。
对于我们人生也是一样的,你要实现人生的价值,必须以积极上进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3)时效性
师:我这里有一张麦当劳的优惠券,请同学们帮我分析一下,我现在可以用它去麦当劳消费吗?
学生:不行,过期了
师:已经过期了,这说明信息具有时效性,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有能力识别信息,能够判定哪些是最新的信息,哪些是过期的信息。大家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信息是有“保质期”的?
例如:1、“老黄历看不得” 2、天气预报 3、食品保质期
(4)共享性
典型实例:萧伯纳名言。
萧伯纳:“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一下,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
分析:苹果代表的是物质,交换之后不会再生,而思想代表的是信息,交换之后可以同时存在,甚至产生出更多的信息。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
师:再问同学们一个问题,老师讲课的声音只是一位同学听到吗?电视上的节目只有一个观众可以看到吗?
学生:不是。
师:由此可见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
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哪些信息是不可以被共享的?
生:隐私、商业秘密、身份证复印等等。
6、练一练,课堂小结
“口说无凭”指的是说过的话无据可查,在进行重大交易时,往往需要签订书面协议。(载体依附性)
通过卫星信号,我们可以安座在家中观看北京奥运会的精彩比赛(传递性和共享性)
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价值性)
找路时,使用旧的交通地图往往会误事(时效性)
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信息的定义,共同学习了信息的一些特征:价值性、共享性、时效性、可承载性和可传递性等。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们就要学会正确获取信息、高效处理信息、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在本学期以后的课程中,我们将共同走进信息的魅力空间,学习和感受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