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厨房中物质的混合现象
一、教学内容: 36、37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将不同的物质混合。
2.了解有的物质与水混合后仍保持原来的模样,有的物质与水混合后就看不见了。
过程和方法
能根据两种物质混合后的结果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交流中能够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2.养成查看食品、药品外包装及说明书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发现两种物质混合后不同的结果。
教学难点:能根据两种物质混合后的结果进行分类。
四、活动设计:
活动一“交流”:生活中的混合现象。
活动目标: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将不同的物质混合。
活动器材:相关视频或图片。
活动二“观察”:将物质混合,并根据结果分类。
活动目标:1. 了解有的物质与水混合后仍保持原来的模样,有的物质与水混合后就看不见了。
2. 能根据两种物质混合后的结果进行分类。
3. 在交流中能够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活动器材:水、洗洁精、生粉、盐、油、味精、黄豆、大米、水杯。
活动三“交流”:认识生活中的混合物。
活动目标:养成查看食品、药品外包装及说明书的习惯。
活动器材:相关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生活中的混合现象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 讨论:在制作食物时为何要将盐、糖等物质混合到食物当中? 2. 讨论: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师可以直接出示制作食物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一个做食物的视频引发学生关注。
2.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注意发散学生的思维。
活动二:将物质混合,并根据结果分类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 讨论:将物质进行混合后,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预测:讨论将“大米与黄豆”、“洗洁精与水”、“生粉与水”、“味精与水”、“油与水”、“盐与水”混合在一起,有什么不一样。
交流。
实验并观察:将上述物质混合在一起,观察结果。
讨论:根据混合后的结果,进行分类。
交流:各自分类的结果 1. 可以根据学生刚才所举的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讨论
预测时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引起争议。
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有些物质混合后保持不变,有些与水混合和则看不见了。
注意分类中使用的分类标准
在充分表述的基础,引出溶解的概念。
活动三:认识生活中的混合物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观察:生活中的混合物。
2. 观察:食品和药品中的说明书和外包装。 1. 组织学生进一步讨论例举生活中的混合物。并根据刚才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2. 引导学生发现食品和药品中的物质组成我们可以通过说明书或外包装了解。明确说明书及外包装上信息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