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陶罐和铁罐》 表格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6、《陶罐和铁罐》 表格式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3 22:4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认识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傲慢、懦弱、朴素、无影无踪”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懂得不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学着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物。
能够比较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点,从而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懂得不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学着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物。
2、能够比较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点,从而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物。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引出新课 1、师:同学们读过寓言故事吗?什么是寓言呢?今天老师带领大家来学习新的一篇寓言故事《陶罐和铁罐》(PPT)
2、师:你们知道陶罐和铁罐分别是什么做的吗?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3、这两只罐子都生活在国王的御厨里,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打开语文书第24课。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可以出声读,要注意读准字音,开始。

以学生读过什么寓言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以引出寓言这一体裁,为引出后面寓言的特点做铺垫。
自由诵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大致了解,老师可以在诵读过程中检查预习情况。
二、深入对话,品读课文
1、同学们读的非常认真,老师这里有一些词语,你们看看会读吗?(PPT)齐读,开火车读。
2、在课文的阅读中我们发现课文有非常多的对话,本文就是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的,讲述了陶罐和铁罐的故事,请同学们再次速读课文1-9自然段,勾画出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反复诵读,体会对话中铁罐和陶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提示:在读的过程中注意铁罐和陶罐对彼此的称呼、语气。(PPT)
3、你找到了什么不同点呢?(理解傲慢、谦虚的含义)还有其他的不同吗?(分析陶罐子、铁罐兄弟称呼的不同)
4、还有什么不同呢?勾画出表现陶罐和铁罐不同品质的词句。(分析争辩、愤怒等词)
5、同桌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选取学生范读,第二组要求带上动作和表情。让学生反复读、读中比较,并处理(傲慢)
6、“住嘴”师范读,分析省略号的作用,体会陶罐的无礼。
通过词语诵读,将文中易读错的字词出示出来,帮助学生通读课文,同时这些词语也是文中需要着重理解的词语,再次诵读可以加深印象,便于学生理解课文。
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部分,读懂对话也就能掌握故事的寓意,通过问题引导加方法引导的方式能够让学生通过比较陶罐铁罐的语气和称呼分析出陶罐和铁罐品性的差异。从而教给孩子们比较阅读的方法。
在对话教学中融入对“傲慢、懦弱、轻蔑”等词语的教学,准确的理解词语意思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陶罐和铁罐的品质。
通过同桌互读、自由读、师范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并加上动作和表情,能更好帮助学生读出感情,融入的情境之中。
三、概括结局,明晰哲理 1、那么傲慢的铁罐和谦虚的陶罐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快速浏览课文10-17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铁罐为什么会消失不见?
3、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上,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这一部分在对话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概括,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让学生自己在阅读感悟中试着抽象出寓意,这一部分对学生略有难度,但是学生必须要经历的过程,锻炼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四、拓展探究,回归生活 1、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如何看待身边的人,如何看待自己。
五、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自读阅读链接部分,感受北风与铁罐的相似之处。
通过本篇寓言学习的道理,最终要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明白在学习中、与人相处上应该怎么做。
既解决了课后习题第四题,也为了训练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将相似文章进行对比阅读的意识。
四、教学板书
陶罐和铁罐 陶罐 易碎 谦虚不懦弱
铁罐 坚硬 骄傲自大
正视自己的短处,欣赏别人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