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第12课
课标要求: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01
02
03
目录
概念解析
民族国家:是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其成员效忠对象是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
国际法:指适用主权国家之间以及其他具有国际人格的实体之间的法律规则的总体。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中世纪的二元制结构——王权&教权
封君:大土地所有者。
封臣:获得土地,对封君效忠,承担义务。
特征:各级封建主依次从属,每个封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封臣,不能管辖封臣的封臣,即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影响:国王只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整个社会处于政治分裂和权力分散中。
封君封臣制
洗礼、圣餐礼、接受礼、忏悔礼等,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否则即为异端。基督徒从出生到死亡都要接受教会的指导,甚至国王的加冕,也需获得教会的认可。拉丁文是教会钦定的神圣语言,是欧洲唯一的书面语言。
国王接受加冕
教会控制意识形态,影响力超越疆界,普世的而非民族的基督教世界一统天下。
专制王权国家形成
①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削弱,中央集权加强;
②宗教改革运动使各国的世俗权力得到强化,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
(1)背景
(2)表现
①1534年英国颁布《至尊法案》,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
②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王权达到顶峰
(3)特点
国王往往就是国家,国家版图常常因为国王的婚姻或者继承关系发生改变
(一)民族国家建立的背景
材料: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Nation)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在封建主义表层下形成着的一切革命因素都倾向王权,正像王权倾向着它们一样。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思考:强大的王权在民族国家形成中的作用?
结束封建割据,维护国家统一
是新兴城市(经济)的保护者
是早期民族国家的象征和情感纽带
我的国王我的国
王权不断加强
(一)民族国家建立的背景
2.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3.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的增强
5.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
4.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国家在人们意识中越来越重要。
1.王权的扩张与政治统一的加强,促进专制王权国家形成,为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基础
1、特征
(1)民族国家有的由单一民族组成,更多的则是包括了多个民族。
(2)民族国家主权独立,人民有共同的价值、历史、文化、语言或体制。
(二)民族国家的建立
民族国家与专制王权国家的不同点
专制王权国家
民族国家
(3)人民有共同的价值、历史、
文化、语言或体制
(2)主权独立
(1)由单一族群或多个族群组成
国王往往就是国家,
国家的版图常常因为国王的婚姻或继承关系发生改变
2.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 (1)冲击了中世纪神权一统的局面,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 (3)民族国家成了欧洲政治的基础,启动了现代世界和现代国际关系形成的进程。 (4)通过国家政策制造了一个统一的民族文化。
了解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一)国际法的形成
(1)民族国家的形成,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
利益纷争加剧;
(2)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关系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
(3)文艺复兴等思想运动打破了神学观念
(4)古罗马自然法精神的历史渊源
(5)地理大发现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与交往
1.原因
(一)国际法的形成
2.过程
(1)奠定国际法的基础:
1625年荷兰人格劳秀斯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
核心思想: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
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
意义:
(2)奠定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
(3)维也纳体系建立后国际法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各国签订了许多国际公约、制定了一系列的战争法规,充实国际法。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对国际法有什么贡献?
①奠定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
②开创了用国际会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
③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签订背景
1618年德意志内战爆发,为了争夺领土、王位和霸权,欧洲各国纷纷卷入其中。
1815年建立维也纳体系,即建立起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
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派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二)外交制度的建立及发展
(1)建立
(2)发展
发展历程
外交通常是指主权国家为了实现国家利益,与他国或者多国的交往活动。外交自古有之,近现代外交一般认为源自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
17-19世纪国际法形成与外教制度建立的作用
积极: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
局限: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为了谋求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了一战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1、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历程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时期
发展历程
一战期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际法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十月革命后
苏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一战后
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国联,1928年签订《非战公约》
二战期间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活动使国际法再次遭到极大破坏
1945年6月签署《联合国宪章》
二战后
1946年成立国际法院
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国际法领域扩大
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简称国联,是《凡尔赛条约》签订后组成的国际组织。总部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成立于1920年1月10日 ,解散于1946年4月。1934年9月28日至1935年2月23日处于高峰时期,曾拥有58个成员国。
评价:国联被英国和法国控制,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它规定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之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
性质: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
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旧金山签订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
意义: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力量,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P70【思考点】谈谈你对《非战公约》的认识
《非战公约》是帝国主义在维护和平口号下进行争夺的产物,但具有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积极意义,具有一定的反战号召力。由于帝国主义持有各国持有保留条件,公约本身又未规定对违犯者的制裁拌饭,它并不能防止战争。
《非战公约》
主要内容: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P71【思考点】二战后国际法的影响
积极方面:二战后国际法数量不断增多,领域大大扩展,对世界和平与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不足之处:一些大国为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进行制裁或发动战争,严重威胁着国际和平。
国际法发展的特点
(1)注重对缔约国的约束。
(2)解决国家争端的方式多样化。
(3)渐进式发展。
(4)领域和范围扩大
国际法的发展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1)国际法是国家之间为建立正常的国际秩序而进行自我约束和相互约束的一种法律规范。
(2)国际法是国家之间在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中为自己确立各种具体的国家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依据。
(3)国际法是衡量和裁判国际行为是非对错的法律标准。对一切国家都具有拘束力。
(4)国际法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减少战争行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了解
小结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
专制王权国家
近代民族国家
国际法与近代外交
历史背景
形成及发展
评价
形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发展:维也纳体系
新阶段:20世纪后
1.意大利文艺复兴代表人物但丁(1265-1321年)强烈主张通过政教分离实现意大利的统一与繁荣。这反映了 A.文艺复兴时期对民主的追求 B.宗教改革家强调“教权高于王权” C.世俗统治者对权力的渴望 D.人文主义者要求建立主权民族国家
D
2.马丁?路德把《圣经》翻译成德文,使得被方言分开的德意志各邦可以用同一种声音与上帝交流。对德国来说,路德最大的意义在于他是最早找到“德意志”的人。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 A.马丁?路德的译书推动德意志国家的统一 B.马丁?路德的译书推动德意志宗教改革 C.宗教改革促进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萌发 D.宗教改革使德意志实现了民族国家的独立
C
3.马丁?路德认为:政府必须掌握在世俗统治者手里,家庭必须对政府负责,人世间的教会作为一种世俗组织,也要归世俗政府管理。这一观点( ) A.否定了神学对人们的精神控制 B.有利于加强世俗君主的权力 C.使德意志建立起统一的国家 D.得到欧洲贵族的普遍支持
B
4.《欧洲与法国政府》指出:“路易十六的法国还只能算作一个朝代国家,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才是一个民族国家。很多法国人跟随着拿破仑,因为他们每个人都自认为是组织中之一部分,生命荣辱与共。”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路易十六是法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君主 B.《民法典》维护了公民私有财产权 C.《人权宣言》颁布激发了民众革命热情 D.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民族主义发展
D
5.列宁在1916年指出,“民族自决权只是一种政治意义上的独立权”“它只是反对任何民族压迫的斗争的彻底表现”;“社会主义者不但应当要求无条件地、无代价地立即解放殖民地,这个要求在政治上的表现正是承认自决权”。可见“民族自决”( ) A.反映了当时欧美工人阶级的共同性认识 B.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斗争高潮阶段到来 C.意味着近代被欺凌的民族国家的自决权 D.表明了半殖民地革命应由无产阶级领导
C
6.某学者在1919年撰文称,“若是自己站不起来,单想靠国际联盟当保镖,可是做梦哩!虽然如此,我们却不能将国际联盟这件事看得毫无价值,还要尽自己的力量,促他的进步。这回国际联盟总算世界主义和国家主义调和的产物”。该文旨在( ) A.说明列强环伺的隐患使中国外交依然被动 B.希翼中国应当认清国际时势主动有所作为 C.揭示国联的存在并没有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 D.强调国联盟约为中国争取外交平等提供了契机
B
7.国际联盟和联合国是20世纪人类建立的两个重要的国际组织。关于二者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实行“五大国一致”原则 B.总部都设在美国 C.都曾经受到大国操纵干扰国际法实施 D.都一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