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学年高一(下)期中模拟试卷03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24小题,共48分)
1.有关俄罗斯帝国兴起历程中的大事,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伊凡四世强化中央集权
②基辅罗斯为蒙古征服
③俄罗斯将疆域推进到太平洋
④莫斯科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
A.③①②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2.古希腊的体育竞技始终都是以个人项目为主,不论是“裸体竞技”还是“马赛”,城邦的自由公民都是以个人身份参加比赛,且普遍是一对一的比拼,集体项目只出现在一些地方赛会的非常设项目中。这说明古代希腊体育竞技活动( )
A.不可避免走向衰落 B.受到尚武精神强烈影响
C.赛会制度不尽完善 D.“平等”观念受到重视
3.斯巴达面积达8 400平方千米,人口约40万;雅典领土约2 550平方千米,人口最多时约20~30万;古希腊有很多人口不过一两万人的小邦。以上材料反映了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 )
A.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B.无等级差别,无贵贱之分
C.范围只局限在城市
D.实行联邦制
4.梭伦在执政一年后期满卸任,梭伦之友庇西特拉图在雅典建立了僭主政治,他继续执行梭伦的立法,帮助农民发展生产,为了削弱贵族对地方司法的干扰设立乡村法庭。时人曾言庇西特拉图的僭主政治犹如黄金时代。由此可见,庇西特拉图的僭主政治( )
A.客观上推动了民主进程
B.努力实现决策的公正与合理
C.保证雅典民众在公共事务中的公平
D.赢得了雅典人对僭主政治的支持
5.梭伦改革前,雅典立法权掌握在元老院,司法权掌握在贵族法庭,梭伦改革后,公民大会掌握立法权,四百人议事会为常设机构,公民陪审法庭掌握司法权。下列对梭伦改革评价正确的是( )
A.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B.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C.改革导致了贵族与平民矛盾加剧
D.打击并推毁贵族的世袭特权
6.非利普?内莫在评论雅典的一次改革时说:“它广泛地破坏了古代氏族关系残存的社会根基,使抽象的个人即公民凸现了出来。”据此可知,这一改革( )
A.使雅典人参政权空前扩大
B.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的特权
C.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基础
D.使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7.2019年,英国著名考古学家乔安?弗莱彻的著作《埃及三千年》在中国翻译出版,并一度畅销。你认为书中所涉及的地理区域是( )
A.
B.
C.
D.
8.754?816年,阿拉伯帝国存在着一个专门的翻译机关﹣﹣“智慧宫”,该翻译机关搜集翻译了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的大量文献,介绍了亚里士多德、托勒密、欧几里得等人的科学成就。可见,此时期的阿拉伯人( )
A.在文化上缺乏创造性
B.继承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
C.充满强烈的求知欲望
D.将东西方文化融合为一体
9.“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这一仪式应出现于( )
A.梭伦改革后的希腊 B.中世纪西欧
C.幕府统治时的日本 D.拜占庭帝国
10.如图为17世纪宗教改革形势图,据图可以得出( )
①宗教改革砸烂了中世纪以来天主教在西欧的一统江山
②宗教改革局部改变了欧洲社会的政治格局
③宗教改革推动了西欧各国的联合
④宗教改革促进了世俗民族国家的兴起。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西方文明史》写道:“近代世界的特征﹣﹣人文主义、经济开发、科学研究﹣﹣于1725年已在伦敦、阿姆斯特丹、日内瓦这样的西欧城市里显现出来,新教的企业家和知识分子成为经济和创造性生活方面当时最先进形式的代表。”这说明宗教改革有利于( )
A.社会经济的发展 B.欧洲社会的发展
C.科学的不断进步 D.学术思想的传播
12.公元646年正月,日本开始了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废除部民制,将贵族奴隶主私有的屯仓、田庄统统收归国家所有,对大夫以上官员按职级赐予俸禄。这表明当时日本( )
A.树立了天皇的绝对权威 B.借助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C.全面照搬唐朝政治制度 D.谋求与中国的对等关系
13.研究者指出:“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世界历史是在这两根主轴的推动下产生、发展、演变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各种历史现象和各个重大历史事件,归根结底,都是围绕这两根主轴展开的。”依据这种观点,对下列哪个事件评价最高( )
A.丝绸之路 B.新航路开辟
C.闭关锁国 D.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14.如表材料节选自一封书信,其中标注①的是( )
耗时三十三天从加那利群岛驶抵西印度群岛。沿途发现许多人口众多的岛屿……替二位陛下一一占领……第三座命名为“费尔南迪纳”(西班牙国王),第四座命名为“伊莎贝拉”(西班牙女王)……我抵达①时,沿着北海岸向西行驶,发现它的面积如此之大,我认定自己到达中国境内。 随时为您效劳的远征军司令
1493年2月25日
A.英国 B.好望角 C.土耳其 D.古巴
15.1474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保罗?托斯加纳里认为:“从加那利群岛(非洲西北海域)往西5500公里就能抵达日本,9200公里就能抵达杭州”。他还送给哥伦布一幅加纳利群岛以西海域的海图。由此可知,托斯加纳里
( )
A.推动了东西方贸易往来
B.为新航路开辟指明了方向
C.间接助推了美洲的发现
D.不赞成哥伦布横渡大西洋
16.下列引文,能从侧面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的是( )
A.“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
B.“闽、广多种木棉,纺织为布,名曰吉贝。”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D.“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7.学者张箭指出:哥伦布等人把原产欧洲的包括小麦、大麦、葡萄、柠檬、甘蔗等作物,马、牛、羊、驴等动物带到美洲,又把美洲的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和南瓜等带到欧洲,并流向世界各地。据统计,当今世界的植物食品中,约有的品种源自美洲。这种世界范围内的物种交流主要得益于( )
A.新航路开辟引发的人口迁徙
B.世界贸易中心的大转移
C.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D.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扩张
18.如表是1550~1650年欧洲食品价格指数和工人工资指数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欧洲( )
年份 食品价格指数 工人工资指数
熟练工人 非熟练工人
1550 100 100 100
1600 244 160 114
1650 316 266 171
A.工人生活未能得到改善 B.经济形态转型趋势加强
C.金银流入刺激工业发展 D.社会贫富差距明显拉大
19.工厂在英国广泛建立后,工厂主仍然把学徒当做廉价劳动力,依靠传统的手工学艺方式来就技术力量,19世纪70年代以来,英国上层统治集团普通认为教育与科学是个人之事而非国家事业,国家的任何干预都是有害的。上述现象对英国的主要影响是( )
A.阻碍了新技术力量的成长
B.加重了英国工人阶级的苦难
C.为教育的普及扫除了障碍
D.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的成本
20.有学者估计,1688年英格兰有10000名商人,10000名神职人员,大小官员各5000名。10000名律师,16000名从事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人。到了工业革命前的1730年,专业技术人员已增至5500~60000名。这一变化( )
A.说明工业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B.推动了英国民主政治的确立
C.表明专业技术人员地位提升
D.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人才支持
21.19世纪英国政府对中等教育进行改革。1806年通过议案,就学校教育应教授的基本科学知识作出规定,认为“当我们的产品如此依赖于清晰的理解和某种程度的数学和机械知识时,应该首先获得本条例所提出的基本知识。”这表明,改革的显著特点是( )
A.世俗化 B.专业性 C.大众化 D.实用性
22.如表反映了德国在1820﹣1870年、1870﹣1913年、1913﹣1950年、1950﹣1973年四个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其中,反映1870﹣1913年经济增长情况的是( )
时期 增长率(%)
甲 2.83
乙 5.68
丙 0.30
丁 2.01
A.甲 B.乙 C.丙 D.丁
2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提高军费,军费在国家总支出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如表(注:德国不包括“特殊的临时支出”)。据表可知,当时( )
四国军费在全国总支出中的比重(单位:%)
国家 1875年 1908年
英国 38.6 48.6
法国 29.0 37.0
德国 28.5 28.3
美国 33.5 56.9
A.帝国主义国家间战争频繁
B.军事工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
C.美国取得了世界工厂地位
D.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外扩张
24.如表是1870﹣1900年的铁路里程(单位:千公里),由此可以推知( )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年 210 105 93 8 2 2
1880年 373 169 175 16 5 8
1890年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年 790 284 402 60 20 24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世界一体化进程在逐步加强
C.欧美国家的水陆运输网络初步形成
D.铁路成为国家准入市场的必备要件
二.材料题(共4小题第25题14分,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
25.(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早在阿拉伯国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此后,历代统治者都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阿拉伯的统治者一方面积极网罗各种人才为帝国服务,一方面组织力量大力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经过长期的努力,帝国境内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传统文化逐渐融合起来,形成一种崭新的阿拉伯文化。
﹣﹣摘编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三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王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
(1)材料一中的①②③④是世界代表性的文明古国。其中,以水生植物晒干制作成“纸草”的古文明区域是 ;在泥板上刻写文字的古代人主要生活在 。用众生平等、轮回报应来揭示人生真谛的宗教产生于 ;提倡用儒家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的学派产生于 。(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阿拉伯人在对古代文化继承和发展后,形成的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做的贡献及影响。(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说明中古时期朝鲜是如何从中国“吸取营养”的。(2分)
2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埃及文明反映了埃及人及其自然环境所独有的特点,因而有它自己的特色。尼罗河就象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地区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它促进了整个流域地区在约公元前3100年时的统一。尼罗河每年的泛滥可以预知、趋势平缓,从而助长了埃及人的自信和乐观,埃及人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它的到来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神。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述尼罗河对埃及文明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指出与隋朝相比元朝航运线路的变化,并简析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8世纪末一个寒冬的下午,在英国工业城市曼彻斯特的一家酒吧里,服务员给疲劳的纺织工人端上一杯热茶,并开玩笑道:“小伙子,干了这杯来自四大洲的能量!”在21世纪喝茶人士看来,这句话纯属赞美。然而,对于曼彻斯特工人以及当时他们在英国、西欧工业城市的成百万同行而言,他们确实需要这来自四大洲的综合能量,以继续完成漫长的工作。“跨越大陆的一杯茶”,即将东印度公司从中国或锡兰运回的亚洲毛尖茶泡在荷兰或英国生产的欧洲瓷杯中,再添加几勺南美产的糖。而这些糖是由非洲奴隶在西印度地区生产的。这杯茶不仅给18世纪末曼彻斯特的工人带来片刻放松,而且最重要的是为他们补充能量,让其保持清醒,因为糖和茶分别能够为他们提供热量与咖啡因,使之能够经受住平均每天14个小时的劳动量。人们常说,“跨越大陆的一杯茶”加快了18世纪中叶英国和西欧的工业革命进程,此话并非毫无根据。
﹣﹣摘编自黄英俊《从“跨越大陆的一杯茶”窥探17﹣﹣18世纪“全球大众消费”》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跨越大陆的一杯茶”加快了18世纪中叶英国和西欧的工业革命进程?(6分)
(2)依据材料中茶的价值和所学知识,评述“跨越大陆的一杯茶”折射出的工业文明影响。(6分)
28.(12分)西方法律制度
17到19世纪“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建设历程表
国家 相关事件
英国 1689年《权利法案》
1701年《王位继承法》
法国 1789年《人权宣言》
1791年宪法
1804年《法国民法典》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德国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1896年《德国民法典》
美国 1776年《独立宣言》
1787年宪法
依据材料和所学,对西方两个法律体系建设的过程进行历史解释。
要求:结合背景,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满分48分)
1.【分析】本题考查俄罗斯帝国演变情况。关键词是:先后排列。主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①.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为”沙皇“,自留里克王朝起首都为莫斯科;
②.基辅罗斯为蒙古征服是在1240年。@公元15世纪末,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中央集权制非斯科大公国;
③.经过1700﹣1721的北方战争,俄罗斯从瑞典王国得到了通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使俄罗斯从内陆国变为濒海国;
④.公元15世纪末,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中央集权制非斯科大公国。
故选:D。
2.【分析】本题考查古希腊文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都是以个人项目为主”“都是以个人身份参加比赛,且普遍是一对一的比拼”。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城邦实力差别很大,题干中的“都是以个人项目为主”“都是以个人身份参加比赛,且普遍是一对一的比拼”,是为了避免不同实力的城邦介入到体育竞技,造成不平等的现象,所以只设了个人项目。这体现了“平等”观念受到重视,故D正确。
结合现代奥运会发源于古希腊可知,A项说法错误,故排除。
尚武精神强烈是以斯巴达为代表的个别城邦,故排除B。
C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故选:D。
3.【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希腊的城邦制度,古代代希腊由于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和小国寡民的城邦制,产生了独特的民主政治体现。
【解答】根据材料,联系所学,古代希腊存在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形式,并且各邦各自独立,故A项正确;
古代希腊城邦制下是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排除;
C项错误,城邦指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的乡村,故C项排除;
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故选:A。
4.【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梭伦之友庇西特拉图在雅典建立了僭主政治,他继续执行梭伦的立法,帮助农民发展生产,为了削弱贵族对地方司法的干扰设立乡村法庭”。
【解答】材料表述庇西特拉图时期实行了一些列民主政策,其客观上推动了民主进程,故A正确;
材料并未提及决策问题,B排除;
施行民主政策并不足以保证雅典民众在公共事务中的公平,C排除;
雅典人只是对庇西特拉图的僭主政治有好感,不代表其支持僭主政治的政治形式,D排除。
故选:A。
5.【分析】本题考查梭伦改革,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梭伦改革后,公民大会掌握立法权,四百人议事会为常设机构,公民陪审法庭掌握司法权”。
【解答】由材料可知,梭伦改革提高了民主机构的权力,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故B正确;
A是克利斯提尼改革,排除;
梭伦改革缓和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故C错误;
梭伦改革并未推毁贵族的世袭特权,故D错误。
故选:B。
6.【分析】本题考查克利斯提尼改革,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广泛地破坏了古代氏族谱系残存的社会根基“。
【解答】由材料“广泛地破坏了古代氏族谱系残存的社会根基“,可知这一改革是克里斯提尼改革,故D项正确;
克里斯提尼改革使公民的参政权空前扩大,而雅典人的范围过于广泛,故A项错误;
B、C两项都是梭伦改革的结果,故B、C两项错误。
故选:D。
7.【分析】本题考查四大文明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图的识记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解答】从材料中可得知本题考查学生古埃及的相关知识,古埃及文明产生于尼罗河流域,故A选项正确。
印度河、恒河是古印度,排除B。
地中海沿岸产生了古希腊文明,排除C。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产生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排除D。
故选:A。
8.【分析】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该翻译机关搜集翻译了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的大量文献等。
【解答】八世纪中期开始,阿拉伯帝国设立专门机关,搜集和翻译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的文献,介绍亚里士多德等人的科学成就,体现出阿拉伯人强烈的求知欲望,故C项正确。
阿拉伯人在文化上并不缺乏创造性,故A项错误。
阿拉伯帝国并没有征服中国、罗马和希腊等地,故B项错误。
材料不能说明阿拉伯人将“东西方文化融合为一体”,故D项错误。
故选:C。
9.【分析】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
【解答】根据材料中的“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体现了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所以A、C、D项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10.【分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使罗马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受到严重的威胁。面对这种情况,天主教会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严厉抨击教会内部的腐败,称各种邪恶和弊端就像从特洛伊木马中涌出的士兵一样从教会中涌出,他们纷纷倡议实行改革。就在欧洲各国宗教改革轰轰烈烈地展开的同时,天主教会内部也开始了改革。
【解答】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宗教改革中诞生了许多新教派,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故①正确;
宗教改革中有的国家排斥了罗马教权对王权的干预,加强了本国君主的权力,有利于促进世俗民族国家的兴起,局部改变了欧洲社会的政治格局,故②④正确;
③无从体现,故③错误。
故选:A。
11.【分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近代世界的特征﹣﹣人文主义、经济开发、科学研究﹣﹣于1725年已在伦敦、阿姆斯特丹、日内瓦这样的西欧城市里显现出来,新教的企业家和知识分子成为经济和创造性生活方面当时最先进形式的代表”。
【解答】“近代世界的特征﹣﹣人文主义、经济开发、科学研究﹣﹣于1725年已在伦敦、阿姆斯特丹、日内瓦这样的西欧城市里显现出来,新教的企业家和知识分子成为经济和创造性生活方面当时最先进形式的代表”表明宗教改革有利于欧洲社会的发展,故B正确;
ACD比较片面,排除。
故选:B。
12.【分析】本题考查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解题的关键是“废除部民制,将贵族奴隶主私有的屯仓、田庄统统收归国家所有,对大夫以上官员按职级赐予俸禄”。
【解答】“废除部民制,将贵族奴隶主私有的屯仓、田庄统统收归国家所有,对大夫以上官员按职级赐予俸禄”表明当时日本借助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13.【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关键信息有: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基础上新航路开辟,推动力世界历史的发展。据此依据材料“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可知B正确。
“丝绸之路”与“新航路开辟”相比,后者更合题意,排除A。
“闭关锁国”与题干“世界交往的发展”不符,排除C。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发展,排除D。
故选:B。
14.【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第三座命名为“费尔南迪纳”(西班牙国王)、1493年2月25日。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助下,最终到达美洲,发现“新大陆”;据此依据材料“第三座命名为‘费尔南迪纳’(西班牙国王)、1493年2月25日。”等可知题干涉及的发现美洲,选项中只有“古巴”位于美洲,故D正确。
AC明显错误,排除。
好望角有迪亚士最先发现并命名,排除B。
故选:D。
15.【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结合题干“从加那利群岛(非洲西北海域)往西5500公里就能抵达日本,9200公里就能抵达杭州…送给哥伦布一幅加纳利群岛以西海域的海图”进行分析。
【解答】根据题干可知,天文学家保罗?托斯加纳认为自加那利群岛向西能到达通往中国的商路,并送给哥伦布海图,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提供了有利方向,故C项符合题意。
A项,哥伦布到达美洲,并未到达东方,排除。
B项,保罗?托斯加纳所指方向并不是航海家们寻求通往东方的商路,排除。
D项,题干表明保罗?托斯加纳鼓励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寻找商路,排除。
故选:C。
1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新航路的开辟,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
【解答】A.甘薯是美洲的农作物,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传入中国,故A项正确;
B.棉花早在宋时从西域传入,不是新航路开辟的产物,B错误;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江南地区,与新航路开辟没有关系,C错误;
D.“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由明末清初的黄宗羲提出的观点,与新航路开辟没有关系,D错误。
故选:A。
17.【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依据材料“哥伦布等人把原产欧洲的包括小麦、大麦、葡萄、柠檬、甘蔗等作物,马、牛、羊、驴等动物带到美洲”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往来推动了人口的迁移。人口大迁移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动植物的大交流,故A正确。
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北大西洋沿岸,这与物种交流无直接逻辑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B。
商业革命是指西欧商业经济领域产生的一次重大变革,促进了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的增多、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价格革命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也促进了欧洲国家阶级关系的变化,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二者与物种交流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排除C。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只是在客观上有助于物种交流,不是物种交流的主要原因,排除D。
故选:A。
1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新航路的开辟。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
【解答】A、从材料看 1550~1650年工人工资增长1倍到2倍,说明工人的生活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故排除A项;
B、经济形态转型趋势加强不符合材料核心信息逻辑,故排除B项;
C、信息与材料核心信息无关,故排除;
D、表格的核心信息是社会阶层的变化,显性信息是工人工资缓慢增长,隐性信息是 1550~1650 年间从事食品加工和贸易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者获利2到3倍,由此推知,社会阶层朝两极分化发展,故D项正确。
故选:D。
19.【分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依据材料“工厂在英国广泛建立后,工厂主仍然把学徒当做廉价劳动力”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
【解答】工业革命开始后工厂主仍然依靠传统方式培养技术力量,政府不热衷于教育普及,这些现象都不利于工人阶级文化素质的提高,从而限制了新技术力量的成长,故A正确;
题干现象只是不利于工人阶级文化素质的提高,并没有再进一步加重工人阶级的苦难,排除B;
材料措施不利于工人阶级文化素质的提高,并没有为教育的普及扫除了障碍,故排除C;
这些现象不利于培养新技术力量,实际上不利于降低企业经营的成本,排除D。
故选:A。
2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从材料分析可知,本题通过英国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的迅速增加来说明人才对工业革命的重要性。
【解答】A、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B、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故B项错误;
C、材料未提及专业技术人员地位的提升,故C项错误;
D、根据材料“1688年英格兰有……1600名从事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人。到了工业革命前的1730年,专业技术人员已增至55000000”可知,专业技术人员的增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条件,故D项正确。
故选:D。
21.【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当我们的产品如此依赖于清晰的理解和某种程度的数学和机械知识时,应该首先获得本条例所提出的基本知识”。
【解答】根据“当我们的产品如此依赖于清晰的理解和某种程度的数学和机械知识时,应该首先获得本条例所提出的基本知识”可以看出,英国的相关的教育改革要与工业生产的发展有关,体现的是实用的特点,D项正确;
AB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故选:D。
22.【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以来德国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是解题的关键,需要扎实掌握影响德国发展的历史事件。
【解答】由于政治不统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德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进展不大,1820年﹣1870年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偏低,较符合丁;
从俾斯麦1871年统一德国后,一定程度促进德国经济大战,德国的GDP年平均增长率为2.83%,符合甲;
德国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出现经融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变成一片废墟和萧条,与丙吻合;
1950﹣1973德国成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经济高速增长,符合乙。
故选:A。
23.【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四国军费在全国总支出中的比重”。
【解答】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各国在军费方面都加大了投入,结合材料的时间可以看出,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因此军费增加,D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战争频繁,排除A;
材料没有比较不能得出军事工业是支柱,排除B;
美国军费多,并不代表其是世界工厂,排除C。
故选:D。
2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答】A.到1900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基本形成,排除A;
B.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从1870至1900年,世界铁路里程不断增长,说明各地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也说明世界一体化进程在逐步加强,故选B;
C.表格中只有铁路交通,没有水路交通,排除C;
D.说法过于绝对,无法体现,排除。
故选:B。
二.材料题(共4小题第25题14分,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
25.【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亚非文明古国和人类文明交流。第(1)题,世界代表性的文明古国,考生主要结合所学知识来填写。第(2)题,阿拉伯统治者在文化领域采取的主要措施,考生主要根据材料二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概括。阿拉伯人在对古代文化继承和发展后形成的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以及阿拉伯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所做的贡献及影响,考生主要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第(3)题,中古时期朝鲜从中国“吸取营养”的实例,考生可根据材料三中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列举。
【解答】(1)结合所学可知,以水生植物晒干制作成“纸草”的古文明区域为古埃及;在泥板上刻写文字的古代人主要生活在古巴比伦。用众生平等、轮回报应来揭示人生真谛的宗教为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提倡用儒家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的学派产生于古代中国。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比较注重先进文化的摄取……网罗各种人才……翻译和研究古代希腊、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与著作”进行概括阐述;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天方夜谭》汇集了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是其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第三小问,结合所学从阿拉伯对东西方文化传播的内容及作用进行阐述即可。
(3)结合新罗及高丽王朝向中国学习的内容进行阐述即可。
故答案为:
(1)①、②、③、④。
(2)主要措施:重视人才;翻译、研究、摄取东西方文化;融合东西方文化。文学作品:《天方夜谭》。贡献:将东方的胡椒、肉桂等调味品和珠宝、丝绸等奢侈品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欧;将中国的指南针、造纸术、火药等技术,印度的糖、稻米、棉花等作物,也传到欧洲,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及伊斯兰文化。影响:阿拉伯处在传统东西方贸易交往的交通要道上,它把中国古代的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先进知识和宗教文化,它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3)7世纪末,新罗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10世纪初,高丽王朝仿效中国唐朝制度,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26.【分析】本题考查埃及的尼罗河和中国的京杭大运河。第(1)题,尼罗河对埃及文明的影响,考生可根据材料一中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2)题,与隋朝相比元朝航运线路的变化,考生可根据材料二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来概括指出;变化的主要原因,则主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1)第一小问要求概述尼罗河对埃及文明的影响,依据材料“尼罗河就象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地区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它促进了整个流域地区在约公元前3100年时的统一”概括得出尼罗河成为埃及统一的纽带;依据材料“尼罗河每年的泛滥可以预知,趋势平缓,从而助长了埃及人的自信和乐观”概括得出助长了埃及人的自信和乐观;除此之外还可以从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影响埃及的历法、尼罗河的特产莎草被加工成莎草纸等方面综合回答。
(2)第一小问要求回答元朝运河比隋朝运河航运线路的变化,读《隋朝运河线路图》《元朝运河、海运路线图》并结合所学回答,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了隋朝时期迂回曲折的路线,缩短了航程;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第二小问要求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可以从元朝政治中心的变化、经济重心南移、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南方财赋北运等方面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
(1)影响:成为埃及统一的纽带;助长了埃及人的自信和乐观;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影响埃及的历法;尼罗河的特产莎草被加工成莎草纸。
(2)变化:改变了隋朝大运河迂回曲折的线路,缩短了航程;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原因:政治中心由长安、洛阳转运到大都(今天的北京);经济重心南移,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如写出南方的财赋、粮食北运也可)。
27.【分析】(1)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本小问,依据材料时间和相关信息,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分析。(2)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本小问,依据材料相关信息,结合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
【解答】(1)本小问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时间和关键信息“跨越大陆的一杯茶”、“来自四大洲的能量”可知,“跨越大陆的一杯茶”实际上强调是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奠定基础。即新航路的开辟建立了各洲之间的联系,加强了贸易往来,推动了交通运输进步,促进了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进一步推动工业革命的到来。
(2)本小问的评述,根据材料“这杯茶不仅给18世纪末曼彻斯特的工人带来片刻放松,而且最重要的是为他们补充能量,让其保持清醒,因为糖和茶分别能够为他们提供热量与咖啡因,使之能够经受住平均每天14个小时的劳动量”,结合工业革命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
故答案为:
(1)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彼此隔绝孤立的现象被打破,殖民扩张进一步渐进了彼此之间的联系,英国曼彻斯特酒吧中的一杯茶,可以享受到世界四大洲的能量,体现了四大洲之间的往来更加频繁,世界市场正在逐步形成中,这推动了世界工业革命的到来。
(2)社会生产力提升;洲际联系加强;阶级矛盾激化;贫富差距拉大。
2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解答】材料中表格信息分别反映了近代英、法、美、德四国代议制确立和发展的过程、确立方式、具体制度以及与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在阅读理解上述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四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特征”为中心,概括总结出一个主题性观点,或英、法、美、德民主制度具有多样性,或法律在英、法、美、德民主制度的建立、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或各国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相互促进的关系,或各国制度创新与国情关系等;联系近代四国代议制民主制度、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分析阐释,并表述成文。本题是历史小论文类型的试题,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层次清晰等,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故答案为:
示例一:
论题:英、法、美、德民主制度具有多样性。
阐述:近代英、法、美、德四国先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但是具体制度各不相同。英国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度,法国最终确立了民主共和制,美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制,德国则是君主立宪制度。即使都是君主立宪制度,英德也有不同:英国的议会居于权力中心,国王逐渐统而不治;德国则是皇帝掌握国家最高权力。这种不同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四国的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例如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德国较低。各国的阶级力量对比不同,例如德国的容克地主力量强大,资产阶级力量较弱。各国的历史传统不同,英国很早就有限制王权的传统,德国则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美国是英国的殖民地,没有经历封建社会。
总之,英、法、美、德国情不同,这就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政治制度,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示例二:
论题:法律在英、法、美、德民主制度的建立、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阐述: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通过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则发展了君主立宪制。
法国通过大革命暴力推翻封建统治,颁布《人权宣言》,随后又经历了激烈的国内政治斗争,于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美利坚合众国,1787年颁布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建立民主共和制,后又不断通过宪法修正案巩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建立了德意志帝国,颁布了《1871年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总之,英、法、美、德国情不同,走上民主政治的道路不同,但法律都在其民主政治的确立和完善中起了重要作用,从而保证了政治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