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祖国的首都——北京
教学设计
课题
6.4
祖国的首都——北京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1、明确北京的位置、范围,并能对北京的地理做出简要评价。
2、能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
3、让学生学会了解一个城市的基本认识方法和思路。
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的教学应该注重图表资料的分析,对于北京的自然环境应抓住其区位优势的分析,正是位置优越才会悠久历史,才会成为首都;对于北京的历史,应抓住悠久历史与今天北京的无数名胜古迹及旅游业之间的关系;对于北京的发展应始终以北京的城市职能为中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合理发展区域的意识
重点
北京的区位优势、悠久历史
难点
北京的城市职能与城市发展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黄土高原是怎样形成的?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哪些?
3、黄土高原包含的行政区域有哪些?
二、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这是哪座城市吗?
北京(Beijing),简称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办公所在地。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复习旧知,准备新知。
倾听,思考。
检测上节课的重点问题,温故而知新。
引出主题,吸引学生思考。
讲授新课
明确目标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北京的位置、范围,并会对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了解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政治文化中心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本目知识点。
请同学们读北京的位置与范围示意图,结合教材,分析以下问题:
请描述北京的位置与范围。
北京市的地理坐标(经度,纬度)。
教师总结:北京市的地理坐标为40°N,116°E。
北京市与哪几个省区相邻?
流经北京的河流有哪几条?
教师总结:北京市的河流属海河水系永定河、温榆河和潮白河是全市三条大河,分别自西北和东北向东南流入天津,汇入海河,最终流入渤海
。
说一说北京的相对位置对北京古城的形成和形成有什么作用?
北京属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北京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春秋短,冬夏长。
(7)根据图说一说几代古都城址,自西向东北方向移动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教师总结:北京是东北、西北、南方之间往来的交通要道在华北的交汇处,促进北京的发展。
(8)请描述北京的地势特点。
教师总结:西部和北部高,东部和南部低,西部、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一片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平原。
(9)综合进行北京市自然地理环境的评价
教师总结:纬度位置优越: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有适合城市发展的气候优势。
海陆位置优越: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交通发达。
战略位置优越:战争年代,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和平年代,东南平坦,适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种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
目标导学二:历史悠久的古城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本目的知识。
2.读北京旧城示意图,结合教材和所学,分析以下问题:
(1)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哪两个朝代?
(2)为什么会这样布局?
教师总结:北京旧城之所以这样布局,将宫城和殿堂放在城市中心体现了“普天之下,惟我独尊”的封建帝王思想;面向南方既有利于避寒采光,又体现了“面南而王”的传统观念。
北京的旧城格局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城市中轴线突出,皇宫位于城市中心中轴线上,东西建筑以中轴线对称展开。方城十字街,大小四合院,环环相扣,层次分明。
(4)分析北京古城城址变迁与水源的关系。
目标导学三:现代化的大都市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本目相关内容。
在教材中读北京城市格局图,结合教材,分析以下问题:
请描述北京新城建设情况。
教师总结: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外围卫星城、新区密布。
请简析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的原因。
教师总结:
请列举北京的文化及金融中心的表现。
教师列举如:金融街是对我国金融业颇具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区,拥有中国人民银行等众多银行和我国最高金融决策和监管机构。
请归纳对城市现代化的理解。
教师总结:
交通发达、生活便利
拥有各种现代化的通讯设施
文化生活丰富
工业布局合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
周围密布卫星城和新区
绿地面积较大,注重环境保护等。
拓展延伸:
教师提示如:观点3是正确的。四合院和胡同是先人馈赠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浓缩了北京的历史、文化,我们应妥善对待,为后代留下回味历史、思索文化的空间。
在古城保护和现代化建设中,应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古城改造中,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注意保持旧城的格局和原有风貌,使现代化建设和历史文化遗产交相辉映,既实现现代文明的崭新面貌,又保护历史文化的风采,使其成为充分适应人们居住的家园。
学生齐读并理解学习目标。
学生朗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本目的知识,初步勾画知识点。
学生读图描述如: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角,西面和北面有山脉环绕
学生读图回答:河北省、天津市。
学生讨论并回答,如:北京是东北、西北、南方之间往来的交通要道在华北的交汇处,促进北京的发展。
学生总结:总的来说其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学生总结如:经济区位优越:西有黄土高原,北有内蒙古牧区,南有华北平原,能源、原材料、食物供应充盈。
学生读教材,结合所学所知,回答如:元、明两朝。
学生分析归纳:旧城格局的特色是皇宫外面有皇城,皇城外面有都城。城市的建筑排列成棋盘状……
学生分析如:东北部水源充足。
学生读教材,根据地图,分析并回答如: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外围卫星城、新区密布。
学生列举如:王府井商业街拥有众多的大型商场,是
具有数百年悠久历史的著名商业区
中央商务区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象征与标志,一般位于城市的黄金地带。北京中央商务区位于朝阳区内,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已成为首都北京最富有活力和最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地区
学生列举如:观点1全部拆除不合理。四合院是文化遗产,应以保护为主,但部分保留价值不搞得可以拆除……
观点2是合理的。对四合院加以整治、改造,从而使居民的生活的条件得到改善,并使四合院得以长久保存。
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设计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使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本目主要内容,便于下面的教学与学。
通过指导学生读北京的位置和范围示意图,使学生直观形象的掌握北京的地理位置、范围及邻省市等,同时提高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通过设置综合题:对北京市自然地理环境进行评价,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我们的首都——北京,同时提高学生归纳综合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北京旧城示意图,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北京旧城布局的原因和特点,从而引出北京古城址变迁与水源的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出示北京交通图,使学生对北京作为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的原因。
通过拓展延伸部分,引出话题:发展与保护?
使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学生进热爱首都,热爱祖国教育。
复习巩固
1.北京及其周围地区的地势特点是(???
)
A.南高北低B.西北高东南低???
C.东高西低D.东北高西南低
2.关于北京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华北平原的中部??
???
B.今后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与河北省、天津市相邻???
D.城市职能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下列有关北京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按地形区划分,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南部
?B.按干湿地区划分,北京属于湿润地区
C.按温度带划分,北京属于暖温带?
D.按城市职能划分,北京主要是一个重工业城市
4.特大国有企业“首钢”迁出北京,说明北京的城市职能不包括(???
)
A.政治中心?B.文化中心
???
C.经济中心?D.国际交往中心
5.首都北京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体现在(
)
①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背靠群山,面向渤海
②名胜古迹众多
③是全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之一
④我国大城市之一?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以组为单位,分析思考问题,并在全班交流汇报,共同完成检测练习。
通过复习巩固环节,检测本节课的教学与内的内容,检查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祖国的首都——北京,知道北京的位置、范围及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等,我们要培养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生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升华。
板
书
知识导图的方式,呈现本节课的知识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