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促织》 同步测试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促织》 同步测试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3 12:3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促织
基础过关练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宫中尚促织之戏
尚:崇尚,喜好
B.因责常供
责:负责
C.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爽:差失、不合
D.急逐趁之
趁:追逐
2.对下列句子中“然”字的意义进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
②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
③成然之
④然睹促织,隐中胸怀
⑤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
⑥河东凶亦然
⑦芙蕖则不然
⑧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A.①②④/③⑤/⑥⑦/⑧
B.①⑦/②④/③/⑤/⑥⑧
C.①②⑤/③/④/⑥⑦⑧
D.①②④/③/⑤/⑥⑦⑧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靡计不施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
B.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
不终岁,薄产累尽
C.杖至百
乃强起扶杖
D.操童子业,久不售
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成以其小,劣之
以金笼进上
B.昂其直,居为奇货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C.儿涕而去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D.成述其异,宰不信
无出其右者
5.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活用类型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②成以其小,劣之
③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
④细疏其能
⑤成然之
⑥益奇之
⑦自名“蟹壳青”
⑧昂其直,居为奇货
A.①/②⑤⑥/③⑧/④⑦
B.①④/②⑥/③⑤⑧/⑦
C.①⑤⑦/②⑥/③⑧/④
D.①/②④⑤⑥/③⑧/⑦
6.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归以示成
A.试使斗而才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此物故非西产
D.旬余,杖至百
7.下列科举名称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秀才
童生
举人
进士
贡士
B.童生
举人
贡士
进士
秀才
C.童生
秀才
举人
贡士
进士
D.秀才
童生
进士
贡士
举人
8.蒲松龄有一副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请写出对联中包含的典故和蕴含的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生活中有一些标语明白醒目,但缺少了人文关怀,甚至粗俗浅陋。请对下列标语进行改写,使之既清楚明白,又亲切友善。
①在山脚下看到:放火烧山,牢底坐穿。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电厂门口:严禁触摸电线,5万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为下面一段话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从《聊斋志异》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中可以看到,首先,蒲松龄将魏晋风流性情层面的“真”发展为更加执着的“痴”,并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痴男痴女的形象;其次,蒲松龄使魏晋风流自我层面的“狂”具有了浓厚的审美意味,以高扬的自我精神傲视一切不合理的世态人情,并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狂生的形象;最后,对魏晋风流超我层面的旷达自然,蒲松龄又通过笔下的人物为其理想境界加入了和谐浪漫和看似平凡实则超凡的爱情因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实的世界人人都有,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人们通过阅读,不仅能进入不同时空的世界,更为重要的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思考的智慧,从《正气歌》中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鲁迅的书中学得批判的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的书中学得道德的执着。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12.参照示例中的反驳方式,针对材料中的逻辑错误,作出两种恰当的反驳。
(示例)现代社会中,物质诱惑太多,只有通过各种文艺节目才能有效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
反驳:①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的方式有很多,并不是一定要通过文艺节目来有效提升。
②你认为大量低俗的文艺节目能够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吗?
(材料)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那些看似无法达成的目标,在优秀领导人物的带领下,都会轻而易举地实现。
反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面是某公司某产品售后维护流程示意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写作
《聊斋志异》中那些神奇怪异的故事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其中蕴含的神韵和灵气让人只能意会,难以与外人道。请仿照《聊斋志异》中言简意赅的文言文形式,讲述一个你熟悉的童话故事片段或者神话故事片段。250字左右。
阅读提升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大荒见葱茏
路大荒是蒲松龄的同乡。他7岁时入学读书,拜在蒲松龄同族后裔蒲国政门下,后又转投名儒王东生。这两位老师都对蒲松龄怀有极深的敬仰之心,蒲国政多讲《聊斋》渊源,王东生则藏有许多蒲松龄《聊斋后异》和诗集的抄本。少年路大荒浸润在这样的环境之中,不自觉间就奠定了他一生的追求方向。
青年时期,路大荒便立志潜心于聊斋文集诗稿的搜集和研究工作。只要获悉哪里有聊斋文稿,他必定积极谋求。为了搜辑遗稿,他常常奔波于淄川城乡,远访章丘、济南,求亲问友。他节衣缩食,不惜花重金购买蒲松龄的手稿,因此家中拥有的蒲氏著作越来越多。其中以蒲松龄手抄的《祭文》最为珍贵。路大荒初见此书,不由欣喜若狂,立即将所有积蓄取出购买。后来他在文章中回忆道:“然在闻号令角声之中,资斧告罄之时,尚恋之一书,人间尚有我之痴耶乎?然能聊慰自嗜,何顾后人之讪笑也!”后来,由路大荒注释、编辑的《聊斋志异外书(磨难曲)》和《聊斋全集》先后在日本和国内出版,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1937年12月,济南、淄川相继沦陷。日军得知路大荒藏有大量珍贵的蒲氏书稿,欲行抢夺。事先得到消息的路大荒带着蒲氏书稿躲进了深山。日本人一无所获,便放火烧掉了他家的房屋,并在淄川城四处张贴捉拿他的告示。路大荒辗转来到济南,隐居在大明湖边的秋柳园街。秋柳园街比邻曲水亭街,他安寄于此,乐在访书。1938年的一天,他在曲水亭街上的聚古斋书肆发现了一套《聊斋文集》(六册),大喜过望,但因囊中羞涩无力购买,只好设法将书借回家中,连夜在灯下抄录。治学拓荒,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正是这种几十年不改初衷的执着与毅力,成就了路大荒“网罗三百载,集聊斋之大成”的美名。
新中国成立后,先生欣喜万分。政府十分注重文物与文化遗产的整理、抢救和保护工作,这更加激发了路大荒的研究热情。1953年,山东省整理蒲松龄著作编辑委员会成立,路大荒担任副主任。他亲自带领研究人员,或深入淄川在乡间广泛征集蒲松龄的著作版本、手稿、佚文和遗物,修葺整理蒲氏故居;或远赴北京、上海、广州、沈阳等地,查询资料,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1962年,在中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多年支持下,一部更大规模的《蒲松龄集》终于问世。这本由中华书局出版的《蒲松龄集》,凝聚了路大荒的毕生心血,总共收集了聊斋文稿120余万字,奠定了路大荒“聊斋学”研究第一人的学术地位。学界认为,《蒲松龄集》是聊斋学的基石,在聊斋学发展史上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承前启后的里程碑。喜爱蒲松龄小说的人,饰演聊斋剧目的人,还有“聊斋学”研究的后来者,都十分感念路大荒,正是他艰苦卓绝地搜集、研究、整理蒲松龄的著作,读者才得以捧卷饱赏,学者才得以利用钻研。与此同时,路大荒把一生珍爱的蒲氏书稿一并捐献给了国家,其后又出版了《蒲松龄年谱》等著作,在《东岳论坛》上发表了12篇蒲氏遗文,实现了他的“聊斋学”人生。
路大荒天资聪颖,悟性极高,在聊斋学以外的诸多领域也有很深的造诣。如绘画,曾赢得张大千、黄宾虹、陈半丁等名家的赞许。尽管博学,但他始终清醒地知道,该深挖哪口井。他从不认为自己是天才,深知真正厚实博大的学问,必然要经过极大的努力才可获得。为此,他读书、治学、从艺从不敢懈怠,无论是默存自守,还是荣名加身,他都宠辱不惊,专心于学术。在他人生的最后五年,由于患有脑中风后遗症,身体活动受限,经常卧床,但仍然不忘“聊斋学”研究。他曾让孙女打开事先藏好的《蒲松龄集》,告诉她某页某段还有些必须修正的问题要记下来,并叮嘱她,此书以后如能再版,一定要把这些问题改过来。他把学问做到完全忘我的境界,令读书人叹服。
路大荒是中国文化熏陶出来的纯正的人文学者,他的身上闪烁着令我们亲近的精神气质和思想光芒。
(有删改)
相关链接
爷爷青年时期,正值国内军阀混战。当时邓恩铭的叔父邓国瑾是淄川县长,他劝告爷爷说:“人生行为如黄河流水奔泻千里,决之东则东流,决之西则西流,若受制约可流入大海,希望你对事业有所抉择,好自为之。”爷爷深有感悟,从此潜心于聊斋文集诗稿的搜集研究。
(路应和《怀念我的爷爷路大荒》,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路大荒最初对聊斋作品的接触,始于幼年时期的两位老师,蒲国政多讲《聊斋》渊源,王东生则藏有许多蒲松龄的抄本。
B.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非常重视蒲松龄著作的整理、抢救和保护工作,激发了路大荒的研究热情,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之中。
C.《蒲松龄集》在中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多年支持下,终于问世,路大荒凭借此书确立了自己“聊斋学”研究第一人的学术地位。
D.路大荒在绘画领域也有很深的造诣,无论是默存自守,还是荣名加身,他都宠辱不惊,因而赢得了张大千、黄宾虹、陈半丁等名家的赞许。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荒见葱茏”这个标题运用双关、比喻等手法,寓意丰富,形象生动地将传主的姓名、生平及其事业追求结合起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的标题既概括了路大荒历经坎坷最终实现梦想的人生之路,又指聊斋学发展和兴盛的过程,还指路大荒所处的社会环境由黑暗到光明的时代变迁。
C.“资斧告罄之时,尚恋之一书,人间尚有我之痴耶乎”显示出路大荒对金钱的蔑视,对有关资料的痴迷。
D.路大荒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挂念着“聊斋学”研究,由此可见其工作之忘我、做学问从不懈怠。
3.路大荒为什么能成就“网罗三百载,集聊斋之大成”的美名?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武技
李超,字魁五,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
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
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较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
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4.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鄙:粗俗
B.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
要:求取
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易:轻视
D.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
适:到……去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李超武艺不精的一项是(
)
①李请之再四,尼不可
②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③三月,艺颇精,意得甚
④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⑤李舁归,月余始愈
⑥方颉颃间,尼即遽止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憨和尚为了教导李超,在与李超交手时,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离去。
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谦逊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小说中的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C.本文多次通过“笑”来表现憨和尚与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点描写了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众相顾,迄无应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初不言。固诘之,乃以僧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被狐涂鸦;甚者,狼籍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心甚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覆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觇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庠。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缪诸公稿,风雅艳丽,家传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澹,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竟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世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节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①涴:污染,玷污。②狃:习以为常掉以轻心。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缪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B.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缪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C.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缪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D.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缪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读书人的通称。古代称呼他人时既可以直接称其名,也可以称其字、号等,还可以称籍贯、官职。
B.“闱”,古代宫室、宗庙的旁侧小门;科举时代的考场。会试叫“春闱”,乡试叫“秋闱”。
C.“异史氏”,即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在其著作《聊斋志异》中的自称。
D.《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其中都是关于女鬼的故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生家中闹狐狸,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书稿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非常怨恨狐狸。
B.朋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C.叶、缪等人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一个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缪等人的文章并不出色。
D.郭生多次名列前茅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认为狐狸是在胡乱涂抹,于是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书卷锁进箱子里。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促织
基础过关练
1.B责:责令。
2.C
①②⑤为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③为意动用法,认为……是对的;④为连词,表转折,译为“然而”;⑥⑦⑧为代词,这样。
3.B
A.无/倒下,此处译为“败退”。B.意思相同,译为“年”。C.用杖打/拐杖,手杖。D.卖出,这里指考取秀才/买。
4.D
A.介词,因为/介词,用。B.动词,当作/介词,被。C.连词,表状态/代词,你。D.都为代词,指代促织。
5.A①为名词作状语,②⑤⑥为意动用法,③⑧为使动用法,④⑦为名词作动词。
6.A
A项与例句都是省略句。B.定语后置句。C.判断句。D.被动句。
7.C明清两代,没有考秀才或没有考取秀才的读书人,都称为“童生”;府、州、县学的生员,称为“秀才”;考取乡试的人,称为“举人”;会试中录取的人,称为“贡士”;会试考取后,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故选C。
8.答案
典故:上联写项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最终打败秦军的故事;下联写越王勾践战败后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吴国的故事。
寓意:取得辉煌成就,与心怀远大志向和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是分不开的。
解析
理解对联的深刻寓意是基于对对联中典故的准确把握。上联中“破釜沉舟”讲的是项羽在艰难处境下,不给自己留退路,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下联中“卧薪尝胆”讲的是越王勾践在战败后励精图治,最终复国的故事。对联强调了志向、决心、信念是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据此整理成答案即可。
9.答案
(示例)①保护森林,谨防火灾
②高压电线碰不得,生命悬于一线间
解析
解答本题时,结合“标语”的基本要求加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同时注意语言表达的要求,要符合大众的接受习惯。
10.答案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对魏晋风流的继承与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通读语段,了解主要陈述对象和主体事件。语段的主要陈述对象是蒲松龄及《聊斋志异》,主体事件是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对魏晋风流的三个层面的继承和发扬。据此按照“陈述对象+事件”的格式加以概括即可,注意字数限制。
11.答案
①还拥有一个精神世界
②读书可以提升人们的精神世界
③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
解析
①处,根据前文“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和后文内容可知,此处应填写“还拥有一个精神世界”。②处,根据后文“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思考的智慧……从列夫·托尔斯泰的书中学得道德的执着”可知,此处应填写“读书可以提升人们的精神世界”。③处,根据后文“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可知,此处应填写“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
12.答案
①一个目标的实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不是有了优秀领导人物的带领就会轻而易举地实现。
②你认为优秀领导人物能带领一个平庸的团队轻而易举地实现目标吗?
解析
先阅读材料,找出逻辑问题;然后参照示例,作出反驳。
13.答案
(要点)①客户申报故障至公司服务中心,服务中心远程维护;②如故障未能解决,将转至相应分公司维护部,(由维护部)派工程师现场维护;③故障解决后,客户填写维护报告反馈至服务中心存档。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图表是“某公司某产品售后维护流程示意图”,答题时首先要明确图表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箭头指向进行表述即可。
微写作
【写作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能力。写作时注意将白话文中的“着”“地”“的”等结构助词和“于是”“却”等连词替换成相应的文言虚词,将双音节词语替换成相应的单音节词语,同时注意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特殊句式的准确运用。
阅读提升练
1.C
A.“路大荒最初……接触”于文无据。B.“山东省非常重视蒲松龄著作的……保护工作”错,原文是“政府十分注重文物与文化遗产的整理、抢救和保护工作”。D.曲解文意,原文是“路大荒天资聪颖……有很深的造诣。如绘画,曾赢得张大千……赞许”,并不是因“无论是默存自守……宠辱不惊”而赢得名家的赞许的。
2.C
“对金钱的蔑视”无中生有,这只是为了衬托他对相关资料的痴迷。
3.答案
①少年时期,师长的熏陶激发了路大荒对聊斋学的兴趣,奠定了他一生的追求方向。②青年时期,邓国瑾的指点迷津让路大荒深有感悟,坚定了他研究聊斋学的信念。③路大荒是蒲松龄的同乡,具备搜集整理聊斋文献的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④路大荒对事业成功需要付出的艰辛努力有着清醒的主观认识。⑤路大荒默守自存、不计功名、博学多才、执着坚毅,这种德行修养有助于他潜心治学。⑥政府及中外众多专家学者的支持与帮助。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成就路大荒“网罗三百载,集聊斋之大成”的美名的原因,也就是他能够取得成就的原因,主要从传主自身的内部原因和别人的影响等外部原因两个方面分析即可。
4.A鄙:郊野。
5.D“李已仰跌丈余”和“李舁归,月余始愈”直接表明李超武艺不精。“方颉颃间,尼即遽止”实际上是尼僧怕伤到李超。故选D。
6.C
A.“愤而择日告辞离去”于文无据。B.“李超谦逊好学”,尼僧“争强好胜”错。由原文李超“诩诩然骄人而立”“年少喜胜……一日之名”可知,“李超谦逊好学”错误;由原文尼僧“愿拜下风”“即遽止”可知,尼僧“争强好胜”错误。D.“重点描写了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错,应是重点描写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7.答案
(1)李超从此凭借武艺而闻名,游历南北,没有人是他的对手。
(2)众人都相互看着,始终没有响应的人。
(3)李超开始不肯说。尼姑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
解析
(1)以:介词,凭借。罔:没有。(2)相顾:相互看着。迄:终。(3)诘:追问。此处要注意主语的变换,“不言”的主语是“李超”,“固诘之”的主语是“尼僧”,“乃以僧告”的主语又是“李超”。
【参考译文】
李超,字魁五,是淄川西边郊野之人。性情豪放直爽,乐善好施。一次,有个和尚来化缘,李超请他饱餐一顿。和尚非常感激,就说:“我是少林寺出身,会点浅薄的武术,请让我传授给你吧。”李超很高兴,安置和尚在客房中住下,给他丰厚的供给,从早到晚跟随他学习武艺。三个月后,李超的武艺学得很精通了,十分得意。和尚问他:“你进步了吗?”李超说:“进步了,师父所能做到的,我已经完全能够做到了。”和尚笑了,让李超试一试身手。李超于是脱掉衣服,向手心里吐了口唾沫,搓搓手就练了起来,他时而像猿猴一样飞跃,时而像飞鸟那样落下,翻腾跳跃了一阵子,最后夸耀骄傲地站在那里。和尚又笑着说:“可以了,你既然把我的本领都学会了,让我们比个高低吧。”李超欣然同意,随即两人各自拱手,摆出架势。接着在支撑、格斗、抵挡的较量中,李超不断攻击和尚的薄弱之处,和尚忽然飞起一脚,李超已仰面倒在一丈开外。和尚拍着手说:“你还没有完全学会我的本领啊。”李超用手撑在地上,惭愧沮丧地向和尚请教。又过了几天,和尚告辞离开了。
李超从此凭借武艺而闻名,游历南北,没有人是他的对手。一次,李超偶然来到济南,看见一个年轻尼姑,在场上耍武艺,围观的人挤得满满的。尼姑对众人说:“翻来覆去总是我一个人练武艺,实在太冷清了。有爱好武艺的人,不妨下场交手玩玩。”她这样说了几遍,众人都互相看着,始终没有响应的人。李超在旁边,不由得技痒,于是信心十足地走进场内。尼姑就笑着向他合掌致礼。两人刚一交手,尼姑就喊他停下,说:“你这是少林宗派啊。”接着又问:“你的师父是谁?”李超开始不肯说,尼姑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尼姑拱手施礼说:“憨和尚是你的师父啊。这样的话,不必较量了,我甘拜下风。”李超一再请她比试,尼姑都不同意。围观的人极力鼓动他们比试,尼姑才说:“既然你是憨师父的弟子,我们就是同道中人,不妨比试玩玩。但是双方只要意思到了就行了。”李超随口答应了。但是他看到尼姑举止文雅,身体柔弱,因而轻视她;再加上年轻好胜,一心想打败尼姑,来博取一时的名声。两个人正打得不相上下的时候,尼姑忽然停手了。李超问她原因,尼姑笑而不答。李超以为她胆怯了,坚持请她再较量,尼姑才又和他比试起来。不一会儿,李超飞起一脚向尼姑踢去。尼姑并拢五指向他的大腿削去;李超只觉得膝盖以下就像被刀斧砍中一样,跌倒在地不能起来。尼姑笑着道歉说:“我鲁莽了,多有冒犯,请不要责怪!”李超被抬回家去,一个多月后才痊愈。
过了一年多,和尚又来了。李超向他述说了和尼姑比武的事。和尚大吃一惊,说:“你太鲁莽了,为什么要惹她?幸亏你先把我的名字告诉了她,不然你腿已经断了!”
8.D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根据句意可知,画线部分主要讲述的是自满的危害。“遂”译为“于是”,一般位于句首,其前应断开,据此排除A、B两项;“势不至大败涂地”作“不止”的主语,“也”表判断,前后不能断开,据此排除C项。故选D。
9.C“其中都是关于女鬼的故事”错,本文和《促织》写的不是女鬼。
10.C“郭生便明白了叶、缪等人的文章并不出色”错,原文是“于是渐不信狐”。
11.答案
(1)只是用浓墨汁洒成大墨点,墨点铺满书卷。郭生感到奇怪,拿着书卷去告诉王生。
(2)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些鸡黍之类的食物,供狐狸食用。
解析
(1)但:只是,仅仅。异:意动用法,感到奇怪。白:告诉。(2)德:感激,感恩。置:置办。啖:吃。
【参考译文】
郭生,是淄川县的东山人。从小就喜欢读书,但山村中没有可以求教指正的人,二十多岁了,他写字笔画还有很多错误。在此之前,他家中闹狐狸,衣服、食物和器具用品,常常很多都丢失了,郭生很厌恨狐狸。一天晚上郭生读书,将书卷放在书桌上,被狐狸涂抹得一塌糊涂;严重的地方,杂乱不堪连字行都分辨不清了。因此,郭生只好挑选出那些稍微干净的字句集聚起来读,总共只有六七十首。郭生心里十分愤恨,却又不知该怎么办。后来又累积习作二十多篇,准备向名人请教指正。早上起来后,发现那些习作被翻开摊在书桌上,几乎都被浓墨汁涂抹掉了。郭生更加愤恨。
恰逢王生因事来到东山,(王生)素来与郭生交好,(于是)上门拜访,见到被墨汁弄脏的书本,问郭生是怎么回事,郭生把自己苦恼的事详细地告诉了王生,并拿出残存的习作给王生看。王生仔细玩味这些残存的习作,发现那些被涂抹的和保留下来的地方,似乎有褒贬之道;又审视查看那些被弄脏的书卷,大多是多余杂乱可以删掉的。王生惊讶地说:“狐狸好像是有意这样做的。你不但不应为此苦恼,还应该立即拜它为师。”过了几个月,郭生再来看自己之前写的文章,顿时觉得狐狸涂抹得确实很恰当。于是改作了两篇文章,放在书桌上,来观察狐狸新的举动。等到天亮,发现又被狐狸涂抹了。过了一年多,狐狸不再涂抹了;只是用浓墨汁洒成大墨点,墨点铺满书卷。郭生感到奇怪,拿着书卷去告诉王生。王生看了之后说:“狐狸真是你的老师啊,你的好文章可以考中了。”这一年,郭生果然考入了县学。郭生因此感激狐狸,常常置办些鸡黍之类的食物,供狐狸食用。每次买到八股文(科考用)的好文章,自己不挑选,而是让狐狸来决断。因此,郭生在两次考试中都名列前茅,参加乡试,考取了副榜贡生。
当时,叶、缪等诸位先生的文章,风格典雅、文辞华丽,家家户户传习诵读。郭生有他们文章的抄本,非常珍爱。忽然被狐狸倒了约一碗浓墨汁在上面,污染得几乎没剩下什么字,郭生便又拟题写作,自己觉得很满意,却又被任意涂抹了。于是郭生渐渐不相信狐狸。过了不久,叶公因为朝廷整顿文风而被收押入狱,郭生又稍微佩服狐狸有先见之明。然而此后郭生每作一篇文章,都苦心筹划构思,却常常被狐狸涂抹污染。郭生认为自己多次名列前茅,心高气傲,因此更加怀疑狐狸是在胡乱涂抹。于是抄录了以前被狐狸洒上很多墨点的文章来试探它,狐狸又用墨汁把这些文章全部涂抹了。郭生便笑着说:“这真是胡闹!为什么以前认为是好文章的,现在又认为不好了呢?”于是郭生就不再给狐狸安排食物了,并把所读的书卷锁进箱子里。天亮后看见箱子封锁丝毫未动,打开箱子来看,只见书卷上用墨汁涂抹了四道,比手指还要粗,第一章画了五道,第二章也画了五道,后面就没有再画了。从此以后狐狸竟然销声匿迹了。后来郭生考试,考了一次四等,两次五等,这才知道征兆已经寄寓在书卷中画的道道上了。
异史氏说:“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是自然的道理。名气稍稍树立,就认为自己正确,执意于叶、缪等人遗留的风气、习惯,习以为常掉以轻心而不知变通,情势不失败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是不会停止的,自满带来的祸害就是这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