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单元课题2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课时练习
1.使1乙烯与氯气先发生加成反应,然后使该加成反应的产物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则两个过程中消耗的氯气总的物质的量最多是(
)
A.3
B.4
C.5
D.6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
A.棉花
B.羊毛
C.天然橡胶
D.塑料
3.下列关于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碳原子成键情况的不同,可将烃分为饱和烃与不饱和烃
B.根据碳骨架的不同,可将烃分为链状烃和环状烃
C.烯烃、炔烃和芳香烃都属于不饱和烃
D.烷烃的通式为CnH2n
4.乙烯和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均属于烃
B.均能燃烧生成和
C.均能发生加成反应
D.均能使的溶液褪色
5.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下列有关乙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乙烯的结构式为
B.乙烯的空间填充模型为
C.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D.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6.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结构简式(CH3)2CHCH3既可以表示正丁烷,也可以表示异丁烷
B.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C.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D.乙烷分子的电子式: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合成高分子材料没有固定的熔点
B.烃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可分为饱和烃和不饱和烃
C.塑料是聚乙烯、聚氯乙烯、酚醛树脂等合成树脂的总称
D.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是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8.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聚乙烯和苯分子均含有碳碳双键
B.苯和溴水在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可以制取溴苯
C.只用溴水就能将苯、己烯、四氯化碳、淀粉碘化钾溶液区分开
D.乙炔能使溴的CCl4溶液、酸性KMnO4溶液都褪色,且反应原理相同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质量的乙烯和乙烷完全燃烧后产生的H2O的质量不相同
B.乙烯能使Br2的CCl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二者褪色的原理相同
C.Br2的CCl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都能鉴别乙烷和乙烯,都能除去乙烷中的乙烯
D.乙烯和乙烷均可与Cl2反应制取纯净的氯乙烷
10.下列有关超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分子是如蛋白质一样的大分子
B.超分子是由小分子通过聚合得到的高分子
C.超分子是由高分子通过非化学键作用形成的分子聚集体
D.超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分子聚集体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烯和甲烷的混合气体可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分离
B.乙烯是无色略带气味的气体,可作水果催熟剂
C.一定条件下,乙烯通过聚合反应可得到聚乙烯化合物
D.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溶液褪色
1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
A.次氯酸的电子式为
B.离子核外有a个电子,b个中子,M原子符号为
C.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为
D.的结构示意图:
13.能证明乙烯分子里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事实是(
)
A.乙烯分子里碳氢个数比为1∶2
B.乙烯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相等
C.乙烯容易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且1mol乙烯完全加成需要消耗1mol溴
D.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除去乙烷中的少量乙烯,可加入氢气除去
B.光照下1molCH4最多和4mol氯气发生取代反应,产物中可能CH3Cl最多
C.甲烷、乙烯、乙炔可用燃烧法区分
D.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
15.下列对有机反应类型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Cl2+HCl;取代反应
B.CH2=CH2+Br2→CH2Br-CH2Br;加成反应
C.2CH3CH2OH+O22CH3CHO+2H2O;取代反应
D.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
16.下图为实验室制乙炔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液漏斗中可以装饱和食盐水
B.制出的乙炔常有臭味
C.洗气瓶中的溴水褪色
D.发生装置也可换成启普发生器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B.苯能使溴水褪色说明苯环含有碳碳双键
C.间二甲苯只有一种证明苯环不具有碳碳单键和双键的交替结构
D.邻二甲苯只有一种证明苯环不具有碳碳单键和双键的交替结构
18.聚苯乙烯是一种无毒、无臭的热塑性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电器绝缘外壳、光学仪器以及日用产品等。工业以苯和乙烯为原料制备聚苯乙烯的流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程①生成乙苯,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B.过程②生成苯乙烯,苯乙烯分子中最多有16个原子共平面
C.过程③原子利用率为100%,反应类型为加聚反应
D.上述流程中涉及的五种有机物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9.科学家研究发现月球形成时可能存在稀薄的原始大气层,主要由氖、氢、氦、氩等气体组成,不含甲烷等碳氢化合物。下列关于碳氢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碳氢化合物的通式为
B.完全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合物一定是碳氢化合物
C.碳原子间以单键相连的烃一定是链状烷烃
D.碳氢化合物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是偶数
20.下图是制备和研究乙炔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蒸馏水替代a中饱和食盐水可使产生的乙炔更为纯净
B.c中溶液的作用是除去H2S、PH3
C.d、e中溶液褪色的原理不同
D.f处产生明亮、伴有浓烟的火焰
21.下列高分子化合物是由两种单体通过加聚反应而制得的是(
)
A.
B.
C.
D.
22.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A.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6个质子8个中子的碳元素的核素符号:12C
C.氯化镁的电子式:
D.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
23.橡胶树是热带植物,在我国海南已大面积种植。从橡胶树的胶乳中可提取天然橡胶,天然橡胶的主要成分是聚异戊二烯,其结构简式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橡胶加入适量的硫进行硫化后,发生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聚异戊二烯的单体是一种无色液体,将该无色液体加入溴水中,溴水______
(填“能”或“不能”)褪色。
24.在炽热条件下,将石蜡油分解产生的乙烯通入下列各试管里,装置如图所示。
根据上述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C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已知:1,2-二溴乙烷的密度比水的大,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
预测:A装置中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装置中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D装置中溶液由紫色变无色,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类型为
____________
。教材中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替代溴水与乙烯反应,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为
____________
。E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时能验证E装置功能。
(5)做乙烯燃烧实验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丙烯()与乙烯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写结构简式)。
①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产物为
_____________
。
②在一定条件下丙烯与的加成产物可能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5.聚丙烯腈纤维是合成纤维中的主要品种之一,其产量仅次于聚酰胺纤维和聚酯纤维。它的商品名叫腈纶,由于它的性质与羊毛性质相似,故又称它为“人造羊毛”。聚丙烯腈的单体是丙烯腈(),其合成方法很多,如以乙炔为原料,其合成过程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H≡CH(乙炔)+HCN(氢氰酸)CH2=CHCN(丙烯腈)
②nCH2=CHCN(聚丙烯腈)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制备丙烯腈的反应类型是______。
(2)聚丙烯腈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6.某烃A是有机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A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
(3)除去B中混有的少量杂质A,所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
27.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请回答:
(1)乙烯的结构式是___________。
(2)写出乙烯在一定条件下生成聚乙烯塑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能与水反应生成有机物A,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填“取代”或“加成”)反应。
(4)下列化学反应原理相同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③使品红溶液和滴有酚酞的溶液褪色
28.乙烯是重要化工原料,其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请回答:
(1)在一定条件下,乙烷和乙烯都能制备氯乙烷()。
①用乙烷制备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_。
②用乙烯制备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_。
比较上述两种方法,第___________种方法更好。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此外,乙烯大量用来生产环氧乙烷,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
[工艺一]
[工艺二]
原子利用率是被利用的原子数比上总原子数,原子利用率决定了化学生产中反应物的使用程度。根据绿色化学的原则,理想的生产工艺是原子经济性好的反应,工艺一的原子利用率___________(填“<”“=”或“>”)100%;工艺二的原子利用率___________(填“<”“=”或“>”)100%,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采用工艺___________更环保,更经济。
29.CH3CH=CHCH3存在以下转化关系:
(1)正丁烷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2)写出框图中反应①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CH3CH=CHCH3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二者褪色的原理相同吗?说明原因。_______。
(4)烯烃A是CH3CH=CHCH3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反应的产物不是正丁烷,则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A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子个数为___________。
(5)反应②的产物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种。
30.感光性高分子材料又称为“光敏性高分子材料”,是一种在彩电荧光屏及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中应用较广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定条件下,该高聚物可发生的反应有________(填序号)。
①加成反应
②氧化反应
③卤代反应
④酯化反应
(2)该高聚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水解后得到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产物A,则:
①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
②A在一定条件下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31.乙烯与乙烷混合气体共a
mol,与b
mol的氧气共存于一密闭容器中,点燃后充分反应,乙烯和乙烷全部消耗完,得到CO和CO2的混合气体和45
g水。试求:
(1)
当a=1时,乙烯和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n(C2H4):n(C2H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当a=1时,且反应后CO和C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反应前氧气的2/3时,则b=_________,得到的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n(CO):n(CO2)=______________。
(3)
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用如所示A、B、C三种装置都可制取溴苯,请仔细分析三套装置,并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三个装置中都发生的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写出B的试管中还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
(2)装置A、C的长导管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B、C装置已连接好,并进行了气密性检验,也装入了合适的药品,要使反应开始,对B应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C应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A中存在加装药品和及时密封的矛盾,因而在实验中易造成的不良后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B中采用了双球吸收管,其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后双球吸收管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球吸收管内液体不能太多,原因是
_____________
。
33.某同学采用下列实验装置模拟工业制乙烯,并探究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已知烃类不与碱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制乙烯的实验原理是烷烃(液态)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不饱和烃。例如,石油分馏产物之一的十六烷烃发生反应:,,则甲的分子式为______,乙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2)装置中的实验现象可能是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其反应类型是______。
(3)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
(4)查阅资料知,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根据本实验中装置______(填装置序号)中的实验现象可判断该资料是否真实。
(5)通过上述实验探究,检验甲烷和乙烯的方法是______(填序号,下同);除去甲烷中乙烯的方法是______。
A.气体通入水中
B.气体通过盛溴水的洗气瓶
C.气体通过盛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
D.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34.实验室用苯和浓硝酸、浓硫酸发生反应制取硝基苯的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需在50~60℃下进行,图中给反应物加热的方法是_________,优点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在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液时应将_________加入_________中。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装置的缺陷,该实验可能会导致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___。
(5)反应完毕后,除去硝酸和硫酸,所得粗产品用如下操作精制:
①蒸馏
②水洗
③用干燥剂干燥
④10%溶液洗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填标号)。
A.①②
B.②④②③①
C.④②③①②
D.②④①②③
35.为探究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用乙醇和浓硫酸为原料制取乙烯,将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推测在制得的乙烯中还可能含有少量浓硫酸的还原产物气体,由此他提出必须先除去之,再与溴水反应。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l)乙同学推测此乙烯中必定含有的一种杂质气体,它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在验证过程中必须全部除去,为此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①
I、Ⅱ、Ⅲ、Ⅳ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I______;Ⅱ______;Ⅲ______;Ⅳ______;(选填序号)。
A.品红溶液
B.NaOH溶液
C.浓硫酸
D.酸性KMnO4溶液
②
乙设计的实验中能确定生成了乙烯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2)为验证乙烯与溴的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丙同学提出可将上述乙除杂后的气体通入溴水中,用pH试纸测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你认为是否合理______(填合理、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挫伤或扭伤时,队医随即对准球员的受伤部位喷射药剂氯乙烷(沸点12.27℃),进行局部冷冻麻醉应急处理。要得到较纯净的氯乙烷应采用的制取方法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_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反应。决定氯乙烷能用于冷冻麻醉应急处理的具体性质______________。
36.常温常压下,一定量的乙烯(C2H4)与某烷烃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测得其生成物中气体的质量是反应前混合烃质量的2.86倍,试通过计算确定该气态烷烃的分子式以及它在该混合气体中所占的物质的量的分数_____________。
37.(1)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其中,与高锰酸钾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下同);与溴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乙烯还能发生________反应,生成聚乙烯。
(2)一种能使溴水褪色的气态烃,标准状况下5.6
L的质量为10.5
g,10.5
g该烃完全燃烧时生成16
.8
L二氧化碳和13.5
g水。则该烃的分子式为________。
38.甲、乙、丙、丁分别是乙烷、乙烯、乙炔、苯中的一种;
①甲、乙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乙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甲,甲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丙。
②丙既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③丁能使溴水褪色的原因与甲能使溴水褪色的原因不同,丁也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但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相同条件下,丁蒸气的密度是乙密度的3倍。
据以上叙述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甲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乙的结构式____________、丙分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_;
(2)写出丁与液溴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甲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单元课题2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课时练习
1.使1乙烯与氯气先发生加成反应,然后使该加成反应的产物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则两个过程中消耗的氯气总的物质的量最多是(
)
A.3
B.4
C.5
D.6
【来源】(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3章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第2节
从化石燃料中获取有机化合物
第2课时
石油裂解与乙烯
【答案】C
【详解】
,所以1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需要氯气1;,所以1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最多需要4氯气,这两部分之和为,本题答案是C。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
A.棉花
B.羊毛
C.天然橡胶
D.塑料
【来源】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
第二节
第2课时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D
【详解】
棉花、羊毛、天然橡胶聚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D项错误,故答案选D。
3.下列关于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碳原子成键情况的不同,可将烃分为饱和烃与不饱和烃
B.根据碳骨架的不同,可将烃分为链状烃和环状烃
C.烯烃、炔烃和芳香烃都属于不饱和烃
D.烷烃的通式为CnH2n
【来源】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
第二节
第1课时乙烯烃
【答案】D
【详解】
A.碳原子间全部以碳碳单键形式结合的烃为饱和烃,含有碳碳双键或三键或苯环的烃为不饱和烃,A正确;
B.碳骨架呈链状的烃称为链状烃,含有碳环的烃称为环状烃,B正确;
C.烯烃、炔烃、芳香烃分子中碳原子的价键没有全部被氢原子“饱和”,因此都属于不饱和烃,C正确;
D.烷烃的通式为CnH2n+2,D错误;
故选:D。
4.乙烯和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均属于烃
B.均能燃烧生成和
C.均能发生加成反应
D.均能使的溶液褪色
【来源】(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
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D
【详解】
A.乙烯和苯都是仅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属于烃,故A正确;
B.两者均只含C、H两种元素,均能燃烧生成和,故B正确;
C.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均能发生加成反应,故C正确;
D.苯不能使的溶液褪色,故D错误;
故选:D。
5.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下列有关乙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乙烯的结构式为
B.乙烯的空间填充模型为
C.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D.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来源】鲁科版(2019)高一必修第二册
第3章
简单有机化合物
第1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教材帮
【答案】C
【详解】
A.乙烯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两个碳原子之间通过共用2对电子形成一个碳碳双键,碳碳键与碳氢键之间夹角120度,为平面型结构,结构式为:,故A正确;
B.乙烯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两个碳原子之间通过共用2对电子形成一个碳碳双键,碳碳键与碳氢键之间夹角120度,为平面型结构,碳原子的半径大于氢原子,所以空间填充模型为,故B正确;
C.书写乙烯的结构简式时,碳碳双键不能省略,乙烯的结构简式为H2C=CH2,故C错误;
D.乙烯含有碳碳双键,为平面形结构,所以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共平面,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6.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结构简式(CH3)2CHCH3既可以表示正丁烷,也可以表示异丁烷
B.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C.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D.乙烷分子的电子式:
【来源】高一必修第二册(人教2019版)第七章
第一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答案】D
【详解】
A.(CH3)2CHCH3代表异丁烷,正丁烷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3,A错误;
B.丙烷的该模型,原子与原子之间用一根棍子表示共用电子对,为球棍模型,B错误;
C.甲烷的该模型,原子紧密连起的,反映原子相对大小,为比例模型,C错误;
D.乙烷中C原子和C原子间,C原子和H原子之间均为单键,共用一对电子对,其电子式为,D正确。
答案选D。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合成高分子材料没有固定的熔点
B.烃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可分为饱和烃和不饱和烃
C.塑料是聚乙烯、聚氯乙烯、酚醛树脂等合成树脂的总称
D.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是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来源】(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
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C
【详解】
A.合成高分子材料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点,A正确;
B.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根据烃分子中碳原子间成键方式的不同,烃可分为饱和烃和不饱和烃,B正确;
C.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此外,还含有添加剂,C不正确;
D.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是人工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D正确。
答案选C。
8.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聚乙烯和苯分子均含有碳碳双键
B.苯和溴水在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可以制取溴苯
C.只用溴水就能将苯、己烯、四氯化碳、淀粉碘化钾溶液区分开
D.乙炔能使溴的CCl4溶液、酸性KMnO4溶液都褪色,且反应原理相同
【来源】2.3
芳香烃(C级检测练)-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章节分层检测ABC(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答案】C
【详解】
A.
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聚乙烯和苯分子中均不含有碳碳双键,A错误;
B.
苯和液溴在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可以制取溴苯,B错误;
C.
苯能萃取溴水中的溴,出现分层,下层橙红色;己烯能通过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之褪色,四氯化碳能萃取溴水中的溴,出现分层,上层橙红色;溴能和碘化钾溶液发生置换、生成的碘单质能使淀粉变蓝,则只用溴水就能将苯、己烯、四氯化碳、淀粉碘化钾溶液区分开,C正确;
D.
乙炔能使溴的CCl4溶液、酸性KMnO4溶液都褪色,但反应原理不相同,前者是加成反应,后者是氧化反应,D错误;
答案选C。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同质量的乙烯和乙烷完全燃烧后产生的H2O的质量不相同
B.乙烯能使Br2的CCl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二者褪色的原理相同
C.Br2的CCl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都能鉴别乙烷和乙烯,都能除去乙烷中的乙烯
D.乙烯和乙烷均可与Cl2反应制取纯净的氯乙烷
【来源】8.1.2
石油炼制
乙烯
练习-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同步精品课堂(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答案】A
【详解】
A.由乙烯与乙烷的结构简式分别为、可知,相同质量的乙烯所含H比相同质量的乙烷少,所以相同质量的乙烯和乙烷完全燃烧后产生的H2O的质量不相同,故选A;
B.乙烯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为加成反应,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为氧化反应,故B错;
C.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因为乙烯被氧化为CO2,引入新的杂质气体,故C错;
D.可以应用乙烯与氯化氢通过加成反应制备纯净的氯乙烷,而不用乙烷与氯气通过取代反应制备,故D错。
答案选D
10.下列有关超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分子是如蛋白质一样的大分子
B.超分子是由小分子通过聚合得到的高分子
C.超分子是由高分子通过非化学键作用形成的分子聚集体
D.超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分子聚集体
【来源】(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3章
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与性质
第3节
液晶、纳米材料与超分子
【答案】D
【详解】
超分子不同于蛋白质、淀粉等大分子,也不是由小分子通过聚合得到的高分子,超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分子相互“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聚集体,综上所述,故选D。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烯和甲烷的混合气体可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分离
B.乙烯是无色略带气味的气体,可作水果催熟剂
C.一定条件下,乙烯通过聚合反应可得到聚乙烯化合物
D.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溶液褪色
【来源】(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
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B
【详解】
A.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而被除去,最终得不到乙烯,A项错误;
B.乙烯可作水果催熟剂,B项正确;
C.聚合物都是混合物,C项错误;
D.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而使其褪色,D项错误。
故选:B。
1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
A.次氯酸的电子式为
B.离子核外有a个电子,b个中子,M原子符号为
C.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为
D.的结构示意图:
【来源】(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规律
第1节
化学键与物质构成
第2课时
共价键
共价化合物
【答案】B
【详解】
A.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A错误;
B.离子核外有a个电子,M原子核外有个电子,M的质子数为,质量数为,M的原子符号为,B正确;
C.氯化镁是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为,C错误;
D.的结构示意图为,D错误;
故选B。
13.能证明乙烯分子里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事实是(
)
A.乙烯分子里碳氢个数比为1∶2
B.乙烯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相等
C.乙烯容易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且1mol乙烯完全加成需要消耗1mol溴
D.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来源】8.1.2
石油炼制
乙烯
练习-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化学同步精品课堂(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答案】C
【详解】
A.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是对乙烯的组成分析,而不能证明碳碳双键存在的事实,A不选;
B.根据生成的CO2和水的物质的量相等,也只能推断出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B不选;
C.加成反应是不饱和烃的特征性质,1?mol乙烯完全加成需要消耗1?mol?Br2,说明乙烯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C符合题意;
D.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不饱和烃的特征,并不能说明一定含有碳碳双键,也不能定量地说明乙烯分子的结构中只含有一个碳碳双键,D不选;
故选C。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除去乙烷中的少量乙烯,可加入氢气除去
B.光照下1molCH4最多和4mol氯气发生取代反应,产物中可能CH3Cl最多
C.甲烷、乙烯、乙炔可用燃烧法区分
D.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
【来源】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
第二节
第1课时乙烯烃
【答案】C
【详解】
A.乙烯的量不能确定,易引入新杂质,且操作困难,可将混合气体通入溴水除杂即可,故A错误;
B.光照下1molCH4最多和4mol氯气发生取代反应,但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时生成多种氯代烃,同时生成氯化氢,产物中物质的量最多的是氯化氢,故B错误;
C.甲烷、乙烯、乙炔的含碳量不等,燃烧时甲烷产生蓝色火焰,乙烯火焰明亮、并有少量黑烟,而乙炔火焰明亮、并有浓厚的黑烟,利用燃烧可鉴别,故C正确;
D.苯分子中不含有碳碳双键,但可以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5.下列对有机反应类型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Cl2+HCl;取代反应
B.CH2=CH2+Br2→CH2Br-CH2Br;加成反应
C.2CH3CH2OH+O22CH3CHO+2H2O;取代反应
D.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
【来源】2020年春高一化学新人教版第二册课后同步:7.3.2
乙酸
【答案】C
【详解】
A.苯中H被Cl原子取代,该反应为取代反应,A选项正确;
B.碳碳双键断裂,每个C原子上各加1个溴原子,属于烯烃的加成反应,B选项正确;
C.该反应中乙醇失去2个H,为醇的催化氧化反应,C选项错误;
D.乙酸中的-OH被CH3CH2O-取代,为酯化反应,也为取代反应,D选项正确;
答案选C。
16.下图为实验室制乙炔的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液漏斗中可以装饱和食盐水
B.制出的乙炔常有臭味
C.洗气瓶中的溴水褪色
D.发生装置也可换成启普发生器
【来源】2.2.2
炔烃-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课时同步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答案】D
【详解】
A.用饱和食盐水代替纯水能减缓反应速率,从而可以得到较平缓的乙炔气流,故分液漏斗中可以装饱和食盐水,A正确;
B.制出的乙炔常含有PH3和H2S等杂质气体,故有臭味,B正确;
C.生成的乙炔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洗气瓶中的溴水褪色,C正确;
D.制备乙炔不能用启普发生器,原因有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且反应太剧烈,无法控制,D错误;
故选D。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B.苯能使溴水褪色说明苯环含有碳碳双键
C.间二甲苯只有一种证明苯环不具有碳碳单键和双键的交替结构
D.邻二甲苯只有一种证明苯环不具有碳碳单键和双键的交替结构
【来源】(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3章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学科素养提升
【答案】D
【详解】
A.乙烯的结构简式为,碳碳双键不能省略,A错误;
B.苯使溴水褪色是萃取过程,不是反应褪色,无法证明苯环中含有碳碳双键,B错误;
C.无论苯的结构中是否有碳碳双键和碳碳单键,苯的间位二元取代物都无同分异构体,所以不能说明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C错误;
D.若苯的结构中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有两种,但实际上无同分异构体,所以能说明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D正确;
故选D。
18.聚苯乙烯是一种无毒、无臭的热塑性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电器绝缘外壳、光学仪器以及日用产品等。工业以苯和乙烯为原料制备聚苯乙烯的流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程①生成乙苯,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B.过程②生成苯乙烯,苯乙烯分子中最多有16个原子共平面
C.过程③原子利用率为100%,反应类型为加聚反应
D.上述流程中涉及的五种有机物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来源】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
第二节
第2课时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D
【详解】
A.过程①中苯分子断裂C—H键,乙烯分子断裂碳碳双键中的较活泼的键,然后二者结合生成乙苯,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A正确;
B.苯乙烯可看作苯分子中的1个氢原子被取代产生的物质,由于苯分子、乙烯分子都是平面结构,和之间的单键可以通过旋转使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所以最多有16个原子共平面,B正确;
C.过程③为苯乙烯加聚生成聚苯乙烯,C正确;
D.在题述流程涉及的物质中,苯、聚苯乙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错误;
故选D。
19.科学家研究发现月球形成时可能存在稀薄的原始大气层,主要由氖、氢、氦、氩等气体组成,不含甲烷等碳氢化合物。下列关于碳氢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碳氢化合物的通式为
B.完全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合物一定是碳氢化合物
C.碳原子间以单键相连的烃一定是链状烷烃
D.碳氢化合物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是偶数
【来源】(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
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D
【详解】
A.碳氢化合物即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又称为烃,不同类别的烃,结构不同,分子通式也不同,如烷烃的通式是,烯烃的通式是,A项错误;
B.完全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合物可能是碳氢化合物,也可能是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有机物,如乙醇()等,B项错误;
C.碳原子间以单键相连的烃,可以呈链状,也可以呈环状,C项错误;
D.根据碳原子成键特点及碳氢化合物分子结构特点(或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的通式),可推断出烃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是偶数,D项正确;
故选:D。
20.下图是制备和研究乙炔性质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蒸馏水替代a中饱和食盐水可使产生的乙炔更为纯净
B.c中溶液的作用是除去H2S、PH3
C.d、e中溶液褪色的原理不同
D.f处产生明亮、伴有浓烟的火焰
【来源】2.2.2
炔烃-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课时同步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答案】A
【详解】
A.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与电石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乙炔气体,若用蒸馏水代替饱和食盐水会使反应速率加快,反应不容易控制,会有大量泡沫随乙炔气体逸出,故A错误;
B.电石中混有硫化钙和磷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乙炔气体中混有的硫化氢和磷化氢,装置c中硫酸铜溶液能除去乙炔气体中混有的硫化氢和磷化氢,防止对后续实验的影响,故B正确;
C.装置d中溴水与乙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1,1,2,2-四溴乙烷,使溴水褪色,装置e中乙炔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溶液褪色的反应原理不同,故C正确;
D.乙炔的含碳量高,在f处燃烧时会产生明亮、伴有浓烟的火焰,故D正确;
故选A。
21.下列高分子化合物是由两种单体通过加聚反应而制得的是(
)
A.
B.
C.
D.
【来源】第三单元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A学习区
夯实基础一遍过(苏教版必修2)
【答案】B
【详解】
A.
主链链节上有4个碳原子,且有一个碳碳双键,可知它的单体是一种二烯烃,A项不符合题意;
B.
主链链节上有4个碳原子,但碳与碳之间都以单键结合,所以它的单体是两种单烯烃,且通过加聚反应制得,B项符合题意;
C.
主链链节上只有2个碳原子,它的单体肯定只有一种,C项不符合题意;
D.
主链上有,D是由两种氨基酸单体缩合而成的,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点睛】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高聚物单体的推断方法,推断单体时,一定要先判断是加聚产物还是缩聚产物,并找准分离处。
(1)加聚产物单体判断:加聚产物的主链一般全为碳原子,按“凡双键,四个碳;无双键,两个碳”的规律画线断键,然后半键闭合、单双键互换。
(2)缩聚产物单体判断
22.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A.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6个质子8个中子的碳元素的核素符号:12C
C.氯化镁的电子式:
D.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
【来源】4.3.1
离子键-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同步课堂帮帮帮(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答案】C
【详解】
A.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A错误;
B.6个质子8个中子的碳元素的核素符号为,B错误;
C.氯化镁是含有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C正确;
D.氯化氢是含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则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为,D错误;
答案选C。
23.橡胶树是热带植物,在我国海南已大面积种植。从橡胶树的胶乳中可提取天然橡胶,天然橡胶的主要成分是聚异戊二烯,其结构简式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天然橡胶加入适量的硫进行硫化后,发生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聚异戊二烯的单体是一种无色液体,将该无色液体加入溴水中,溴水______
(填“能”或“不能”)褪色。
【来源】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
第二节
第2课时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化学变化
能
【详解】
(1)天然橡胶硫化后,引入的硫原子可通过形成共价键使高分子链发生交联,形成网状结构,故发生化学变化;
(2)聚异戊二烯的单体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能使溴水褪色。
24.在炽热条件下,将石蜡油分解产生的乙烯通入下列各试管里,装置如图所示。
根据上述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C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已知:1,2-二溴乙烷的密度比水的大,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
预测:A装置中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装置中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D装置中溶液由紫色变无色,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类型为
____________
。教材中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替代溴水与乙烯反应,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为
____________
。E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时能验证E装置功能。
(5)做乙烯燃烧实验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丙烯()与乙烯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写结构简式)。
①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产物为
_____________
。
②在一定条件下丙烯与的加成产物可能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来源】(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
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检验B装置中是否有溴挥发出来
红棕色褪去,液体不分层
橙黄色褪去,液体分层
氧化反应
避免溴与水反应的产物对实验产生干扰
加成反应
检验乙烯与酸性溶液反应的产物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检验乙烯的纯度
产生明亮火焰并伴有黑烟
、
【详解】
(1)溴易挥发且溴与溶液反应会生成淡黄色,用溶液检验溴是否挥发。
(2)四氯化碳为有机溶剂,能溶解1,2-二溴乙烷,故A中的现象为:红棕色褪去,液体不分层,1,2-二溴乙烷密度比水的大,难溶于水,故B中的现象为:橙黄色褪去,液体分层。
(3)乙烯与酸性溶液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溴与四氯化碳不反应,而溴水中发生反应:
,产物可能干扰实验。
(4)
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E装置的作用是:检验乙烯与酸性溶液反应的产物二氧化碳,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能验证E装置功能。
(5)点燃乙烯之前,要检验乙烯的纯度。
(6)与
的加成产物只有1种:;与的加成产物有2种:、。
25.聚丙烯腈纤维是合成纤维中的主要品种之一,其产量仅次于聚酰胺纤维和聚酯纤维。它的商品名叫腈纶,由于它的性质与羊毛性质相似,故又称它为“人造羊毛”。聚丙烯腈的单体是丙烯腈(),其合成方法很多,如以乙炔为原料,其合成过程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H≡CH(乙炔)+HCN(氢氰酸)CH2=CHCN(丙烯腈)
②nCH2=CHCN(聚丙烯腈)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制备丙烯腈的反应类型是______。
(2)聚丙烯腈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来源】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
第二节
第2课时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加成反应
26.4%
【详解】
(1)乙炔中的三键断裂,与HCN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丙烯腈,故该反应为加成反应;
(2)聚丙烯腈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26.某烃A是有机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其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A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
(3)除去B中混有的少量杂质A,所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
【来源】(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
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
加成反应
溴水
【详解】
(1)烃A为乙烯,根据题给转化关系知,B为乙烷,C为氯乙烷,D为乙醇,E为聚乙烯,乙烯的电子式为,E的结构简式为。
(2)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3)乙烯能与溴水反应生成溴乙烷,而乙烷与溴水不反应,所以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杂质,可以选用溴水。
27.乙烯的产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请回答:
(1)乙烯的结构式是___________。
(2)写出乙烯在一定条件下生成聚乙烯塑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能与水反应生成有机物A,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填“取代”或“加成”)反应。
(4)下列化学反应原理相同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③使品红溶液和滴有酚酞的溶液褪色
【来源】(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3章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第2节
从化石燃料中获取有机化合物
第2课时
石油裂解与乙烯
【答案】
加成
②
【详解】
(1)乙烯分子式是,两个C原子之间形成碳碳双键,每个C原子再与2个H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从而使每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结构式为。
(2)乙烯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乙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能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有机物A,A是乙醇,结构简式是。
(4)①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溶液褪色,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由于发生氧化反应,二者褪色原理不相同;
②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由于具有还原性,褪色原理相同;
③使品红溶液褪色是由于具有漂白性,使滴有酚酞的溶液褪色是由于是酸性氧化物,水溶液显酸性,与溶液中的发生中和反应,使酚酞溶液变为无色,二者褪色原理不相同。
合理选项是②。
28.乙烯是重要化工原料,其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请回答:
(1)在一定条件下,乙烷和乙烯都能制备氯乙烷()。
①用乙烷制备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_。
②用乙烯制备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___。
比较上述两种方法,第___________种方法更好。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此外,乙烯大量用来生产环氧乙烷,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
[工艺一]
[工艺二]
原子利用率是被利用的原子数比上总原子数,原子利用率决定了化学生产中反应物的使用程度。根据绿色化学的原则,理想的生产工艺是原子经济性好的反应,工艺一的原子利用率___________(填“<”“=”或“>”)100%;工艺二的原子利用率___________(填“<”“=”或“>”)100%,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采用工艺___________更环保,更经济。
【来源】(鲁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3章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第2节
从化石燃料中获取有机化合物
第2课时
石油裂解与乙烯
【答案】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②
该种方法制备出的氯乙烷副产物少,产物较纯净,原子利用率高
<
=
二
【详解】
(1)①因烷烃与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得到卤代烃,所以用乙烷制备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是。
故答案为:;取代反应。
②因烯烃与氯化氢能发生加成反应得到卤代烃,所以用乙烯制备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为,由乙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得到的产物有多种,产物不唯一,而乙烯和氯化氢能发生加成反应得到氯乙烷,产物只有一种。
故答案为:;加成反应。
②方法更好,该种方法制备出的氯乙烷副产物少,产物较纯净,原子利用率高。
故答案为:②;该种方法制备出的氯乙烷副产物少,产物较纯净,原子利用率高。
(2)工艺一中除生成环氧乙烷外还有和生成,副产物多,原子利用率低;工艺二乙烯和氧气反应全部生成了环氧乙烷,原子利用率为100%,原子利用率高;工艺二中乙烯和氧气反应全部生成了环氧乙烷,原子利用率为100%,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故选工艺二。
故答案为:<;=;二。
29.CH3CH=CHCH3存在以下转化关系:
(1)正丁烷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2)写出框图中反应①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CH3CH=CHCH3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二者褪色的原理相同吗?说明原因。_______。
(4)烯烃A是CH3CH=CHCH3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氢气反应的产物不是正丁烷,则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A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子个数为___________。
(5)反应②的产物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种。
【来源】必修第二册RJ第7章第二节
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课时1
乙烯
烃的分类
【答案】(CH3)3CH
CH3CH=CHCH3+H2CH3CH2CH2CH3
不同,使溴水褪色是发生了加成反应,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发生了氧化反应
CH2=C(CH3)2
4
3
【详解】
(1)正丁烷CH3CH2CH2CH3存在碳链异构,同分异构体是异丁烷CH(CH3)3。
(2)CH3CH=CHCH3和氢气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CH2CH3,反应方程式是CH3CH=CHCH3+H2CH3CH2CH2CH3;
(3)CH3CH=CHCH3使溴水褪色是发生了加成反应,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发生了氧化反应,二者褪色的原理不同。
(4)CH3CH=CHCH3的同分异构体有CH2=CHCH2CH3、CH2=C(CH3)2,前者与氢气加成的产物是正丁烷,因此A为CH2=C(CH3)2;A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与碳碳双键中的碳原子直接相连的原子及碳碳双键中的两个碳原子,共6个原子肯定共平面,故A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子个数为4。
(5)反应②的产物的同分异构体有CH3CH2CH2CH2Br、(CH3)2CHCH2Br、(CH3)3CBr,共3种。
30.感光性高分子材料又称为“光敏性高分子材料”,是一种在彩电荧光屏及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中应用较广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定条件下,该高聚物可发生的反应有________(填序号)。
①加成反应
②氧化反应
③卤代反应
④酯化反应
(2)该高聚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水解后得到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产物A,则:
①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
②A在一定条件下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来源】高一必修第二册(人教2019版)第七章
第二节
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课时2
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①②③
【详解】
(1)该高聚物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因此能够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该高聚物分子结构中含有苯环,因此能够发生卤代反应;该高聚物分子结构中既不含羧基也不含羟基,因此不能发生酯化反应,答案选①②③;
(2)①该高聚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水解后得到和,可见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产物A为,则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②在一定条件下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31.乙烯与乙烷混合气体共a
mol,与b
mol的氧气共存于一密闭容器中,点燃后充分反应,乙烯和乙烷全部消耗完,得到CO和CO2的混合气体和45
g水。试求:
(1)
当a=1时,乙烯和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n(C2H4):n(C2H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当a=1时,且反应后CO和CO2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反应前氧气的2/3时,则b=_________,得到的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n(CO):n(CO2)=______________。
(3)
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b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2年沪科版高中化学11.2石油化工的龙头-乙烯练习卷
【答案】1∶1
3
1∶3
【解析】
【详解】
(1)设乙烯和乙烷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和y,则x+y=1、2x+3y=45÷18=2.5,解得x=y=0.5,所以乙烯和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n
(C2H4)∶n
(C2H6)=1∶1。
(2)设CO和CO2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和y,则根据碳原子守恒可知x+y=2。根据氧原子守恒可知(x+2y+2.5)÷2即是反应前氧气的物质的量,所以有x+y=(x+2y+2.5)÷3。解得x=0.5mol、y=1.5mol,则得到的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n
(CO)∶n
(CO2)=1∶3。所以b=(x+2y+2.5)÷2=3mol。
(3)由于水是2.5mol,所以如果全部是乙烯生成的,则a=;如果全部是乙烷生成的,则a=,因此a的取值范围是。
(4)根据(3)可知,如果全部是乙烯生成的,则a=,则需要氧气的物质的量是;如果全部是乙烷生成的,则a=,则需要氧气的物质的量是,因此b的取值范围是。
32.用如所示A、B、C三种装置都可制取溴苯,请仔细分析三套装置,并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三个装置中都发生的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写出B的试管中还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
(2)装置A、C的长导管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B、C装置已连接好,并进行了气密性检验,也装入了合适的药品,要使反应开始,对B应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C应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A中存在加装药品和及时密封的矛盾,因而在实验中易造成的不良后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B中采用了双球吸收管,其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后双球吸收管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球吸收管内液体不能太多,原因是
_____________
。
【来源】(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
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
导气(导出)兼冷凝(冷凝苯和溴蒸气)
打开分液漏斗上端塞子,旋开分液漏斗活塞,使溴和苯的混合液滴到铁粉上
托起软橡胶袋使铁粉沿导管落入溴和苯的混合液中
和苯的蒸气逸出,污染环境
吸收反应中随气体逸出的和苯蒸气
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易被气体压入试管中
【分析】
苯与液溴在作用下剧烈反应生成和气体,导出的气体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苯和溴,因此应用长导管进行冷凝回流。比较三个装置可知,只有B未采用长导管进行冷凝回流,但B用双球吸收管中的吸收了随逸出的苯和溴,未被吸收的进入溶液,发生反应,此处需注意,双球吸收管中的液体不能装得太多,否则易被导出的气体压入试管中。
【详解】
(1)
三个装置中都发生的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的试管中还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装置A、C的长导管的作用是:导气(导出)兼冷凝(冷凝苯和溴蒸气);
(3)
反应开始,对B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分液漏斗上端塞子,旋开分液漏斗活塞,使溴和苯的混合液滴到铁粉上,对C应进行的操作是:托起软橡胶袋使铁粉沿导管落入溴和苯的混合液中;
(4)
A若不及时密封,易造成的不良后果是:和苯的蒸气逸出,污染环境;
(5)
的作用是:吸收反应中随气体逸出的和苯蒸气,反应后双球吸收管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双球吸收管内液体不能太多,原因是:易被气体压入试管中。
33.某同学采用下列实验装置模拟工业制乙烯,并探究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已知烃类不与碱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制乙烯的实验原理是烷烃(液态)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不饱和烃。例如,石油分馏产物之一的十六烷烃发生反应:,,则甲的分子式为______,乙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2)装置中的实验现象可能是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其反应类型是______。
(3)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
(4)查阅资料知,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根据本实验中装置______(填装置序号)中的实验现象可判断该资料是否真实。
(5)通过上述实验探究,检验甲烷和乙烯的方法是______(填序号,下同);除去甲烷中乙烯的方法是______。
A.气体通入水中
B.气体通过盛溴水的洗气瓶
C.气体通过盛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
D.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来源】专题二
烯烃
炔烃-2020-2021学年高二《新题速递?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3月刊
(同步课堂必刷题)
【答案】
橙色(或橙黄色)褪去
加成反应
紫色(或紫红色)褪去
氧化反应
【分析】
探究工业制乙烯的原理和乙烯的主要化学性质,由实验装置可知,A中烷烃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不饱和烃,B中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C中乙烯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D中检验C中生成的二氧化碳,E中利用排水法收集乙烯。
【详解】
(1)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得到甲的分子式为C8H16;1mol
C8H16分别的得到4mol乙,则乙分子式为C2H4,其结构简式为CH2=CH2;
(2)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够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所以B装置中的实验现象可能是橙色(或橙黄色)褪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3)C装置中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其实验现象是紫色褪去,其中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是氧化反应;
(4)查阅资料知,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根据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是否有沉淀生成来分析,因此根据本实验中装置D中的实验现象可判断该资料是否真实;
(5)通过题述实验探究可知,检验甲烷和乙烯的方法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或溴水反应,现象都为溶液褪色,因此为BC;由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够把乙烯氧化为二氧化碳,溴水与乙烯发生加成生成液态油状物,所以除去甲烷中乙烯的方法是用溴水,因此为B。
34.实验室用苯和浓硝酸、浓硫酸发生反应制取硝基苯的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需在50~60℃下进行,图中给反应物加热的方法是_________,优点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在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液时应将_________加入_________中。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装置的缺陷,该实验可能会导致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___。
(5)反应完毕后,除去硝酸和硫酸,所得粗产品用如下操作精制:
①蒸馏
②水洗
③用干燥剂干燥
④10%溶液洗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填标号)。
A.①②
B.②④②③①
C.④②③①②
D.②④①②③
【来源】(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第二节
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答案】水浴加热
便于控制温度
受热均匀
浓硫酸
浓硝酸
苯、硝酸等挥发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B
【详解】
(1)苯与浓硝酸在浓硫酸做催化剂条件下反应,需要控制温度在50~60℃下进行,应采用水浴加热的方式,采用水浴加热便于控制温度范围,同时可以使受热均匀,故答案为:水浴加热;便于控制温度;受热均匀;
(2)配制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液时应将密度大的浓硫酸加入密度小的浓硝酸中,故答案为:浓硫酸;浓硝酸;
(3)苯和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产生硝基苯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故答案为:;
(4)由于苯和浓硝酸都是易挥发且有毒的物质,设计实验装置时应该考虑它们可能产生的污染和由挥发导致的利用率降低;故答案为:苯、硝酸等挥发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5)产生的粗产品中可能还混有少量酸,若直接用溶液洗则太浪费,因此应在用溶液洗之前先用水洗,碱洗后进行干燥除水,最后分馏得到产品,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④②③①,故答案为:B;
35.为探究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用乙醇和浓硫酸为原料制取乙烯,将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推测在制得的乙烯中还可能含有少量浓硫酸的还原产物气体,由此他提出必须先除去之,再与溴水反应。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l)乙同学推测此乙烯中必定含有的一种杂质气体,它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在验证过程中必须全部除去,为此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①
I、Ⅱ、Ⅲ、Ⅳ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I______;Ⅱ______;Ⅲ______;Ⅳ______;(选填序号)。
A.品红溶液
B.NaOH溶液
C.浓硫酸
D.酸性KMnO4溶液
②
乙设计的实验中能确定生成了乙烯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2)为验证乙烯与溴的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丙同学提出可将上述乙除杂后的气体通入溴水中,用pH试纸测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你认为是否合理______(填合理、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挫伤或扭伤时,队医随即对准球员的受伤部位喷射药剂氯乙烷(沸点12.27℃),进行局部冷冻麻醉应急处理。要得到较纯净的氯乙烷应采用的制取方法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_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反应。决定氯乙烷能用于冷冻麻醉应急处理的具体性质______________。
【来源】高一必修第二册(人教2019版)第七章
第二节
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课时1
乙烯
【答案】SO2
+Br2
+
2H2O
=
H2SO4+2HBr
A
B
A
D
III
中品红溶液不褪色,
IV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合理
若发生取代反应,必生成
HBr,使溶液明显呈酸性。
CH2=CH2+HCl→
CH3CH2Cl
加成反应
沸点低,易气化吸热
【详解】
(1)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把乙醇碳化,然后利用浓硫酸的氧化性,与碳发生反应C+2H2SO4=CO2↑+2SO2↑+H2O,SO2能使溴水褪色,发生SO2+Br2+2H2O=H2SO4+2HBr;①验证SO2的存在,一般用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含有SO2,因为SO2是酸性氧化物,用NaOH溶液除去,然后再用品红溶液验证SO2是否除尽,最后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因此所加试剂的顺序是A、B、A、D;②现象是III
中品红溶液不褪色,
IV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如果发生取代反应,生成HBr,HBr的水溶液显酸性,加成反应只生成CH2Br-CH2Br,因此丙同学提出的是合理的;
(3)制取纯净氯乙烷,不能用乙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因为生成氯乙烷中杂质较多,应用CH2=CH2与HCl发生加成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H2=CH2+HCl→CH3CH2Cl,氯乙烷的沸点是12.27℃,沸点较低,液体转化成气体,需要从外界吸收能量,因此达到冷冻麻醉的效果。
【点睛】
回答生成乙烯的现象是易错点,装置III的作用是验证SO2是否被完全吸收,因此回答时,应是III红色不褪色,然后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才能说明存在乙烯,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36.常温常压下,一定量的乙烯(C2H4)与某烷烃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测得其生成物中气体的质量是反应前混合烃质量的2.86倍,试通过计算确定该气态烷烃的分子式以及它在该混合气体中所占的物质的量的分数_____________。
【来源】必修第二册RJ第7章易错疑难集训(一)
【答案】CH4;81.8%
【详解】
由反应知,,可判断某烷烃燃烧生成的与烷烃的质量比一定小于2.86。依据烷烃燃烧通式:,若,则n<1.44,即混合气体中某烷烃分子中C原子数为1,则该烷烃一定是甲烷。设混合气体中C2H4和CH4共1mol,其中CH4为x
mol,由题意知:,解得x=0.818,即混合气体中CH4所占的物质的量分数为81.8%;故答案为:CH4;81.8%。
37.(1)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其中,与高锰酸钾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下同);与溴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乙烯还能发生________反应,生成聚乙烯。
(2)一种能使溴水褪色的气态烃,标准状况下5.6
L的质量为10.5
g,10.5
g该烃完全燃烧时生成16
.8
L二氧化碳和13.5
g水。则该烃的分子式为________。
【来源】2012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3.2来自石油和煤的化工原料练习卷
【答案】氧化
加成
相互加成(或加聚)
C3H6
【解析】
【详解】
(1)乙烯分子中的碳碳双键的其中一个易断裂,因此它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乙烯之间还能相互加成生成聚乙烯。
(2)设烃的分子式为CxHy
则x=3,y=6
该烃的分子式为C3H6。
38.甲、乙、丙、丁分别是乙烷、乙烯、乙炔、苯中的一种;
①甲、乙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乙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甲,甲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丙。
②丙既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③丁能使溴水褪色的原因与甲能使溴水褪色的原因不同,丁也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但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相同条件下,丁蒸气的密度是乙密度的3倍。
据以上叙述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甲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乙的结构式____________、丙分子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___;
(2)写出丁与液溴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甲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专题8
第一单元
第3课时
煤的综合利用
苯-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苏教版2019
【答案】CH2=CH2
共价键
CH2===CH2+Br2→CH2Br-CH2Br
【分析】
甲、乙、丙、丁分别是乙烷、乙烯、乙炔、苯中的一种;①甲、乙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乙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甲,甲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丙,则乙为乙炔,甲为乙烯,丙为乙烷;②丙中不含双键、三键,为饱和烃,既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③丁能使溴水褪色的原因与甲能使溴水褪色的原因不同,丁也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但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相同条件下,丁蒸气的密度是乙密度的3倍,丁为苯。
【详解】
(1)由上述分析可知,甲的结构简式为CH2=CH2;乙的结构式为H-C≡C-H,丙为乙烷,含C-C、C-H共价键,故答案为CH2=CH2;H-C≡C-H;共价键;
(2)丁与液溴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的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甲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故答案为CH2═CH2+Br2→CH2Br-CH2Br。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