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一个人的遭遇》(苏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2.1.1《一个人的遭遇》(苏教版必修2)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2-12 16:2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苏联】肖洛霍夫
1926年,肖洛霍夫
开始构思长篇小说《静
静的顿河》,花了14年
时间创作完成。
1941年卫国战争爆
发,肖洛霍夫作为随军
记者立刻投入战斗。先
后创作了《在顿河上》、
《一个人的遭遇》等小
说。
1965年,获得诺贝
尔文学奖。
1941年6月22日拂晓, 德国法西斯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动用了190个师的兵力、近5000架飞机和3410辆坦克,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妄想在三个月内征服苏联。苏联人民奋起自卫,反对法西斯德国的伟大卫国战争开始了。
关于苏联卫国战争
学习目标:
通过对小说情节、人物、环境的分析领悟小说的主题。
1、索科洛夫的遭遇有哪些?给了他怎样的打击?
2、除遭遇外,他还有哪些经历?这些又给索科洛夫带来什么?
3、试着用简短的文字概括他的每段经历和遭遇及当时的心情。(最好用原文词语,不超过六个字)
成功逃亡
妻女炸死
找到儿子
儿子牺牲
领养凡尼亚
车祸撞牛
兴奋激动
重燃希望
穿心的悲痛
埋葬最后欢乐
心就轻松变软
悲愁的心
从以上经历与遭遇中,我们看出索科洛夫在性格中有哪些闪光点?
找出在小说中能体现这些闪光点的细节描写并体会。
小说中与索科洛夫遭遇相似的还有哪些人?
凡尼亚 索科洛夫的朋友
坚毅:遭遇凄苦仍顽强活下去
温情:对儿子及凡尼亚的爱
奔赴前线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兵临列宁格勒城下,开始了长达900天的围困。城内饿死近70万人。
青年被法西斯枪杀
遭法西斯空袭后的尼卡拉耶夫市区
战场上
战争的本质就是破坏,对一切的破坏。
累累尸骨
城市和村庄毁于一旦
  
 斯大林在1946年说,卫国战争中苏联损失700万人。此后不久,苏联官方又宣布损失1500万人。赫鲁晓夫公布的数字为2000万人。1990年苏联在卫国战争中损失的军民总数为2700万——2800万人。
 
在废墟中哭泣
1100万人死于集中营
为何有如此多的人与索科洛夫的遭遇相似而作者仍以“一个人的遭遇”为题?
索科洛夫的泪水浓缩了民族的苦难,他的坚毅与温情也是俄罗斯千千万万人民的民族性格,迎来战争后的春天,勇敢面对失去亲人后的生活,他是一群人的代表,是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
以“一个人的遭遇”为题,是因为这个人的遭遇和他的性格具有代表性。
反对战争维护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