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小猴子下山》课件(28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18《小猴子下山》课件(28张幻灯片)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3 15:2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18.小猴子下山一物像人又像狗,
爬杆上树是能手,
爱吃香蕉爱吃桃,
家里没有山里有。
——(打一动物)。
猜一猜
小猴子
猴 结 掰 扛 满 扔
摘 捧 瓜 抱 蹦 追
块 非 常 往 进 空
我会认
扛玉米 捧着
掰玉米 摘桃子
扔垃圾 追兔子
抱孩子 蹦蹦跳跳
我会读
PPT模板:www./moban/ PPT素材:www./sucai/
PPT背景:www./beijing/ PPT图表:www./tubiao/
PPT下载:www./xiazai/ PPT教程: www./powerpoint/
资料下载:www./ziliao/ 范文下载:www./fanwen/
试卷下载:www./shiti/ 教案下载:www./jiaoan/
PPT论坛:www. PPT课件:www./kejian/
语文课件:www./kejian/yuwen/ 数学课件:www./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www./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www./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www./kejian/kexue/ 物理课件:www./kejian/wuli/
化学课件:www./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www./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www./kejian/dili/ 历史课件:www./kejian/lishi/
1、第一遍大声读,标出自然段,遇到难读的地方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第二遍,边读边想:小猴子去了哪些地方,用“——”划出来,小猴子看见了什么,用“~~”划出来。
3、第三遍,读给你的同桌听。
自读提示
小猴子下山的路线图:
( )----( )----( )----( )
玉米地
桃树下
西瓜地
小树林
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我来回答:
1、它来到了哪里?
2、看到了什么?
3、心情怎么样?
4、又是怎么做的呢?
掰(bāi)玉米
扛(káng)着往前走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底下。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走着走着,他看见一只小兔儿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儿。
小兔儿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扔玉米
摘桃子
扔桃子
摘西瓜
扔西瓜
追兔子

空手回家
扛玉米
摘西瓜
摘桃子
追兔子
空手回家
小猴子下山
一只小猴下山来,看见玉米大又多,
掰了玉米扛着走,看见桃子大又红,
扔了玉米摘桃子,看见西瓜大又圆,
扔了桃子去摘瓜,看见兔子蹦又跳,
扔了西瓜去追兔,兔子跑得不见了,
只好空手把家回,只好空手把家回。
我们要一心一意地做好一件事以后才能去做另外的事情,否则一件事也做不好!
小朋友,我们真为小猴子感到惋惜,它为什么只有空着手回家 呢?
一( )玉米地
一( )桃树
一( )瓜地
一( )小白兔



我会填:

一( )鸟 一( )小船
一( )牛 一( )轮船
一( )马 一( )沙滩
一( )汽车 一( )果园








我会说
我会说:ABAC
又( )又( ) 又( )又( )
又( )又( ) 又( )又( )
又( )又( ) 又( )又( )
大 多
大 红
大 圆
细 长
脆 香
松 软
我会积累:
AABB 蹦蹦跳跳 ( )( ) ( )
ABB 慢吞吞 白( ) 活( ) 水( )
绿( ) 亮( ) 金( )
高高兴兴
多多少少
欢欢乐乐
花花
生生
汪汪
油油
晶晶
灿灿
故事大王挑战赛
小猴子回家后,看见妈妈。妈妈问小猴子:“ ?”
小猴子说:“ 。”
妈妈对小猴子说:“ 。”
小猴子 。
大学毕业时,女孩子对男孩子说:我要去北京
 我是九零后,父母是七零后。
  小的时候父母都是外出打工,所以年幼的我记忆里面只有爷爷奶奶的身影。
  那时候最大的困惑在于为什么在这个属于父母的家里面,父母却更像是一个过年才会出现的客人。
  这个家更像是一个短暂的落脚点。少了温情,只是一个住宿的地方。
  因为没有感知到父母的温度,所以并没有很想回家的欲望。
  每每在外面听着自己的小伙伴被妈妈呼唤回家吃饭的时候,心里面的酸楚就一下子涌出来,眼睛就会冒出一些雾气。
  老师说我们是留守儿童,我并不能很清楚的了解这个概念,我只知道留守儿童的童年是没有爸妈的参与的。
  爸妈缺席了我的童年,但我的童年未必是不快乐的,我可以下河抓螃蟹,捞鱼,爬山,在别人的西瓜地里面偷偷尝到了夏天的甜头。
  要是我的爸妈在身边,他们应该是不会允许我这样自由的。
  爸妈在他乡,一周通过电话来了解我的情况。现在我已经忘记了当时我是一个怎样的心情。只记得后来妈妈说打电话给我的时候,说到一半我就没有声音,开始哽咽,说很想他们。后来的我听到这样的话也只是笑笑,也难免会觉得酸楚,到底是心里面缺失了一块。
  时间与距离催生了代沟,也让这个距离变得越来越远。
  我们这代人与上一代人,隔了点岁月,生活观念却有了很大的变化。
  我不否认勤俭节约是好事情,但是过度的“勤俭”对于我来说反而是一种折磨。
  大人总喜欢拿自己以前那个年代的事情来说教,看见我丢了自己不喜欢的衣服的时候,觉得我就是一个最大的罪人。每当我有行为不与他们的思想达成一致的时候,就会听到职业的一段对话。:“我们那个年代,可是没有你们现在这么浪费的行为……”
  我不止一次想扔掉妈妈已经穿了十几年的衣服,上面破损的洞在我的眼里无限被放大。妈妈在我眼前走来走去的时候,那个洞在我的眼里就是一个深渊。每次当妈妈穿起这件衣服对于我而言都是一种内心的折磨。
  妈妈总是反驳我的意见,觉得还能再穿一会儿。而我是最不愿意将就的人,衣服破损了那就丢掉重新买一件便是了。他们总是勤俭节约的生活,生怕浪费了一点一滴。
  明明生活水平上去了,为什么还要这样生活呢?
  一次与爸妈去吃火锅,菜单上来的时候,爸妈看着菜单就开始唏嘘。一盘生菜就要十二块钱?
  妈妈小声的嘀咕,觉得十分的不实惠。妈妈带菜的过程十分的缓慢,心里面的计算机却没有停止盘算。对于他只是把钱赚来放在银行里面的爸妈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折磨。花钱有罪,不花钱内心就安宁。
  我餐桌上的剩菜剩饭永远都不会有失宠的那一天,即使隔天饭桌上有了很新鲜的菜品。
  爸妈也永远是先去吃蔫了吧唧的剩菜。而我是永远不会去把我的筷子涉及到剩菜。
  妈妈从小给我灌输关于钱这个意识的时候用了金钱这个词语。
  “为什么钱会被叫做金钱,因为是跟金子一样珍贵的。”每每买好东西的时候,妈妈便又会把那一套搬出来对我说教,最后还不忘加上一句“你看,这个社会没有钱,哪里都村部难行呢。”骄傲的语气里面,似乎是对自己省吃俭用的一种表彰。
  也许在子女成长的过程之中与父母势必是有一场战争的。也许当我六十岁的时候,在他们的眼里我也还是一个孩子。他们无法接受我很快成长的事实,所以我们的生活会有摩擦。大人试图给子女安排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但是殊不知年轻的人是很骄傲的。对这样的想法只会嗤之以鼻。
  我们彼此都渴望被理解,我们清楚我们是爱着对方。根深蒂固的传统已经让我们很羞于去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爱意。只是通过行动来表达对彼此的爱意。我们所谓的代沟是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障碍,由于沟通未果,没有耐心,最终给出的理由。
  对于这个障碍,是需要彼此一同去努力的。
本文作者文集 我要发表你说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
  可我林深时见雾,海蓝时涌起,梦醒时夜续
  不见鹿,不见鲸,也不见你。
  周日那天去了另一个城市,车在发动那刻我发了条抖音,那是我之前在抖音看到你什么时候去见你超想超想见的人啊?而我发的是,我不去见那个我超想的人了,我在那个我超想念的人来见我,配图是一只口红和身份证还有一瓶上车发的水,一路上我的想的是,很久之前你说有空了带你去你想去的地方,一直等啊,等你有空,等你想起带我去见见这世上最美的事物,并不是真的要去见最美的话事物,而是和你在一起所见的事物都是我认为最美的。
  我才知道我已经很久没有见过你了,我一直觉得遇见是缘分,两个人相遇的概率是那么低,还能在一起,是多么幸运?可是为什么说不爱就不爱了呢?明明那么难才在一起,明明那么说过这辈子都不放过对方,可是为什么就牵着的手说放就放了呢?我理解不了为什么一开始那么好的两个人却从此人生再也不联系了。
  你怎么能把满眼是你,看到你每次都是小跑到你身边因为是见你我觉得用走真的来不及,可是你怎么能把我弄丢了。
  你和我说以后别那么不要信那么信男人的话,可是一开始不也是你说让我信你一次,就一次,这一次是一辈子好不?你常说算命骗你十年八年,而我不一样我要骗你一辈子。
  第一次答应你复合的时候在,你在人来人往的街道抱着我,和我说宝宝我好想你,你陪我走路到江边,听到有人弹唱《陷阱》我不曾爱过你,我自己骗自己,已经给你写的信又给我丢进海里,我说好听,他说你回去学这首歌,一定要弹给我听,一直到分开我都没有听到你为我弹这首歌。
  体会不到一个人待着莫名其妙的哭起来,一个人走着路突然红了眼眶,你是当初怎么进入我的世界的,你怎么可以做到说放手就放手,说走就走,你让我变得更好,你让教我学会很多人情世故,但是你没有教会我怎么离开你啊。
  我以为出去走走回来心情就会变好,闺蜜问起我你最近怎么样了?还想他吗?我摇摇头,笑笑别问。他们都问我最近怎么那么憔悴了,我笑笑没说话,那时候我眼里亮晶晶,嘴角带笑,这些全因为你,现在你抽离了,留下的人该怎么勇敢?曾经我也在人前炫耀过你,现在有人问起我说别问。
  你说人山人海边走边爱,我说人潮汹涌该怎么将就。习惯了周末的时候,坐在电脑前,手机里播放着常听的歌曲,双手在键盘上敲打着心情,当然我不知道这心情是好,还是坏,只是说不上来的感觉,就像飘浮于蓝天中的白云,浮浮沉沉。什么时候,有了这种空洞的心际,什么时候缺少了一份关爱,努力的在过往的岁月里寻觅可以清晰可见的记忆,努力的去寻回原本属于内心欢快的声音,却总是无处可寻。
  习惯了一个人单枪匹马的日子,却也习惯了和友人朝夕相伴的情怀,在这喧嚣红尘中,我曾努力的让自己有一天可以远离这人情深海,却又因为情到深处而跌落,我渴望可以惊天动地,轰轰烈烈,却又同时期待,在平淡如水的日子里,和你从青丝走到白丝,我不求有一天,我们双宿双飞,生死与共,只求这一生自身可为真爱而追寻。
  “雨打梨花深闭门”,我想此时的心情或许正如窗外的夏雨,这场雨,在内心深处不会停息,就像一场梦,沉醉在自己编织的梦里,只要梦被惊醒,一切仿佛又回到了最初,或许,那个时候,丢失了梦的我,再也找不回自己,甚至找不到可以相思的人,其实这样自苦自痴,我又何尝不曾自问值与不值的问题?也许,我不会望断高楼,不会掩帘听雨,可是却会刻骨相思,似乎,从来相思都是等同,无关年轮,无关地域,无关季节。
  有人问爱是什么,我也曾这样问过自己,真的知道什么是爱吗?真的懂得爱吗?真的爱过吗?在岁月里,在红尘恋情中,似乎明白了一点点。爱,真的只是一个人自导自演,盛极狂欢,从来与别人毫不相关,执着如尘,是徒劳的无功而返,唯有放下,才是最好的怀念,待到无常来临,最终我们终将各走各路,归化于虚无。
  身边的友人渐渐地脱单,越来越多的走进婚姻的殿堂,而我依然在殿堂外独自行走,关心自己的人,都在为自己着急,挑选各种各样认为好的女孩,而我却总是无动于衷。我不知道是因为自己对爱情的惧怕,还是对婚姻的恐惧,还是已无力与一个陌生人去从相识开始,也以无心去接受这一切,所以独自逃离的远远地,不提不问不想不念。
  我不知道,未来,谁与我并肩看人间烟火。只是,在内心深处,有一股浓浓的思念萦绕心尖,剪不断,理还乱,或许,是一年,或许,是两年,或许,一辈子。大学快毕业的那一年,他说:“老幺,做我女朋友”,沉默了很久之后,羞涩且带着僵硬的整个人点了点头。
  20岁的我,有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男朋友,在一起之初,因为他领家小妹妹吵过一架,吵过之后,他去了网吧!我呆在宿舍,不哭不闹,整个人失魂落魄。那瞬间很想说,我们分手吧!内心的那一点不舍,导致那一句话始终没有说出口,后来主动跟他说话,我们和好了。现在回头想来,当时的自己有点卑微,如果能穿越时空我一定会穿越回去,毫不犹豫的给当年的自己狠狠的一巴掌,让她清醒。
  在一起四年,最终感情变成了亲情,没了最初的那份激情。多的是生活中一点小事磕磕碰碰。刚毕业、刚工作生活过得比较苦,可是却也没有抱怨。一起四年里,唯一一次一起出去旅游,还是他公司的年度旅游,带家属。一起去了张家界,四年里所有节日都没有收到过任何的礼物,都过的跟平时一样。每个女生都有一个梦,梦里的男朋友在七夕这样的日子会送花……可是在这四年里没收到过一枝花。当时的我们奔着结婚,就连我自己都理所当然的忽略了这些,觉得这些都太物质。现在想来,真想给当年的自己送上一朵大红花,以示感谢。
  某年五一劳动节一起回了他家,叔叔阿姨人很好。可能是家里就一个独子的原因,格外宠爱,一到家就是各种嘘寒问暖,也没有像电视剧里面一样的刁难儿子带回来的女朋友,这是我庆幸的点。当然了,见父母避免不了的就是打听家里情况。好在我家条件还说的过去。第二年某个假期带他回我家,在出发前几天,我就像个复读机一样,一直在重复的对他讲,我们家不像你们家那么爱说话,我们家都不爱讲话,你要主动点,跟他们讲话,我爸妈话都特别少,一家人在家都是坐在一起自己玩自己的,偶尔聊一会儿天。快到家了又重复了一遍,他一直都表示没事,我主动跟你爸妈说话。然而事实总是不尽人意,他并没有多主动找话题聊天,还是我爸妈,奶奶问一句答一句的模式,当然了,问完话了之后,就是尴尬的自己玩自己的,好几次我主动撤个话题他都说两句就没下文了,后面几天,基本吃完饭就在我隔壁哥哥家待着。作为我来说,当时确实很生气,平时在一起的时候,隔壁哥哥找我们玩,他从来不跟他们讲话,这会儿反倒是一个劲的往别人家里凑。终于要收假了,叫了闺蜜一起吃饭,算是带着认识一下,饭桌上他暗戳戳的来了一句:“我以后不会来你家了”。我跟闺蜜相视一笑,碍于他的面子,当场什么都没说。后来上班一时也就忘记这事儿了,但是从那以后他让我去他家,我也没在去过。同年七夕前一个星期在冷战了一个星期之后,向他提了分手。彻底给这一段感情画上了一个句号。分手后最好的朋友之一打电话说,他不适合你,既然现在分手了,那就不要在被他三言两语哄回去。
  昨天跟同学一起吃饭,同学说:“他说,感谢你成就了他”。当时也只是报以微笑回应,分手四年了,这四年里始终单身,不敢在谈爱,我怕会时不时冷战,也怕周末约逛街、景点走一走的时候还没到目的地就已经闹的不开心却还要顾及其他人而强颜欢笑……习惯了单身,是真的会上瘾,这句话一点都没错。这几年我去了很多的地方,走了很多城市,看了很多曾经不曾看过的风景。
  想回到过去,刚在一起的时候,想告诉曾经的自己,这段感情,不会有结果。也想狠狠的骂自己一顿,清醒点,一个不适合自己的人,不要在坚持,所有的一切都是徒劳,不开心的日子会比快乐多,你该现在放手。
  我用青春成就了你,换来了我在也不想触碰爱。
  愿每一个菇凉都不在委曲求全,不适合请潇洒的转身。《故事里的人生》246
    做人,就该诚实,对吗?
  她叫冰冰,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一次语文考试中,她满怀信心地认为自己能进班级前三名。可卷子发到手中一看,她只考了88分,心里凉了半截。她仔细检查试卷,发现那道10分的题她是能做出来的,可不知怎么当时就那么粗心,竟做错了。强烈的虚荣心驱使她拿起橡皮,趁着同桌、邻桌的同学不注意,擦去了错误答案,写上了正确答案。之后,她有些紧张地拿着试卷,到讲台前去找老师加分。
  “老师,您瞧,这道题我做对了,你为什么扣我10分?”她说。
  老师接过卷子,认真地看了一会,又抬头瞅了瞅冰冰和同学们,用手指了指卷面上橡皮擦过的痕迹说:“哦,是我判错了,有错就改吗。做人,就该诚实,对吗?”老师给冰冰加了10分。
  分数加完了,老师把试卷递给冰冰,冰冰回到座位上。
  分数是加上了,冰冰是全班的第二名,但语文老师不紧不慢、柔中有刚的话语却始终撞击着冰冰幼小的心灵,老师的手指和表情告诉她,老师发现了她的作假,但老师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揭穿她。“做人,就该诚实,对吗”那句话,就是一种暗示。
  两三天的思想煎熬让冰冰寝食不安,她为自己的作假感到羞愧,她终于鼓足勇气走进老师办公室,向老师认错。
  看着满面羞红和胆怯的冰冰,老师微笑着说:“知错改了就好,做人,就该诚实,对吧!”
  冰冰点点头,也笑了。
  鲁钝生感言:我们讲这则小故事,是想借此说四点想法:
  想法一:批评人、教育人要讲究艺术,要维护受批评者、受教育者的人格尊严,对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更应如此。试想,如果语文老师当着同学们的面揭穿了冰冰,冰冰立刻就会被同学们鄙视、冷落,甚至会遭到讥笑、讽刺和挖苦,而这一切绝不会“浮云过天不留痕”的瞬间消逝,这件事会长时间地留在师生们的印象中,也会成为冰冰挥之不去的心灵阴影。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能承受这样沉重的打击吗?往日朝气蓬勃、天真活泼的小姑娘恐怕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低着头溜边走路的胆怯畏缩的孤独女孩。说不定,这件事还会毁了冰冰一生。老师给冰冰留了面子,面子就是尊严,就是人格。人有了面子,就能挺起腰板做人,没了面子,就会无地自容,没脸见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也会经常品评人或批评人、教育人,当此时,这位老师的做法就是我们的榜样。
  想法二:暗示性批评有时更具有感召力。这位老师以“无错却认错”的方式,“掩护”了学生的错误,维护了学生尊严,但他没有无视和迁就学生的错误,他的手指、表情和“做人,就该诚实”的忠告,就是一种批评。这种批评是暗示的、委婉的、隐性的,是批评者与被批评者心与心的交流,它让冰冰两三天寝食难安,终于触使她鼓起勇气,承认了错误。由此看来,有的时候,隐性批评比显性批评更具有震撼力、感召力,更容易使犯错者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想法三:这位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师爱的高境界,值得学习和效法。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每位教师都熟知的,但老师对学生的爱,不仅仅是生活上的呵护和学业上的关心,而最突出的表现是老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和维护,最高的境界是在尊重和维护学生人格过程中不留任何痕迹,即大爱无痕。这一点,这位老师做到了。
  想法四:“做人,就该诚实”这句忠告,既是对冰冰“作假”的具体批评,也是对冰冰“做人”的期盼,更是对所有人的提醒。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记住并努力践行这一忠告。这是因为,诚实,是正直美善人格的重要品质之一,也是中国几千年来一直倡导的伦理价值。中国最古老的经典《周易 乾 文言》中说:“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这是孔子对乾卦第三爻爻辞的解释,意思说,检点言行,确立诚实的精神品质,所以才能建立基业。诚实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老老实实做人,永远是做人的第一要义。
  顺便说一句,五百多年前,心学圣哲王阳明也曾以“立诚”忠告过他的学子。事情发生在明正德十年,即公元1515年,王阳明的学子林典卿要返回故里时,去向老师辞行,请教说:“元叙(典卿的字)听闻夫子讲学,受益匪浅,现在要离开了,大胆向夫子再请教通天地古今的为学道理,以为终身教言。”
  阳明先生郑重曰:“立诚。”
  典卿不解,追问道:“为学难道只是如此吗?天地如此广大,星辰如此瑰丽,日月如此明亮,四时不断运行,这些自然现象不可穷尽;人事如此丰富,草木如此繁盛,禽兽各自群居,中国与夷狄的文化各自不同,这些世间的变化都无法穷尽。古时学者花费一生智虑,消耗全部精神,不舍昼夜,穷尽年岁,尚且无法理顺智慧的头绪,就象梳整蚕丝与牛尾,不论如何辛苦,都没有穷究智慧的根本奥义。现在夫子却说‘立诚’,光只是立诚,就能穷尽这全部智慧吗?”
  阳明先生从容答曰:“立诚就能穷尽全部智慧!诚,就是最实在的理。诚,就是星辰如此瑰丽、日月如此明亮、四时不断运行、以及不可穷尽事物生成变化的根本原因。就人来说,或是繁衍生息,或是群居共事,或是文化融合,以及不可穷尽的人事变化等,也都是诚的结果。因此,如果在诚意之外,再去求解各领域的细枝末节,即使殚精竭虑,不舍昼夜与年岁,消耗全部精神,强去梳整蚕丝与牛尾,自然无法获得任何智慧。诚意,只是专一而已,你无法在诚意外再增加什么。再增加什么,就是析离为二,只要有二,就是伪饰,因此我们不可在诚意之外再增加什么。这就是‘至诚无息’。”
  在王阳明看来,“诚”是“心之本体”,人只有“立诚”,才能正心立命,才能“致良知”。所谓“致良知”,就是通过“知行合一”的实践方式,将美善的道德意识推及到人所能达至的一切领域。所以,“诚”的最高境界(至诚),就是万事万物生生不息的蓬勃状态(无息)。
  深推究,细品味,阳明先生说的是至理。作为生命个体,总是内在先有“诚意”,外在才会有“信誉”,在诚信人格品质的建构中,“诚”是先在的精神本体。倘若人人都能“立诚”,天下太平祥和、生机勃勃矣!
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