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七年级下册《春夜洛城闻笛》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本七年级下册《春夜洛城闻笛》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5 12:32:45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春夜洛城闻笛》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自主阅读,借助注释等理解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积累名句。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学习重点〗
1.熟读成诵,积累名句。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听到笛声所引起的思乡之情。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进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乡愁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永远的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王安石的乡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崔颢的乡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马致远的乡愁;那么“诗仙”李白的乡愁是什么呢?(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什么勾起了他的乡愁?(生:明月)在这首诗中明月能勾起他的乡愁,那么,在李白的其他诗中,还有什么也能勾起他的乡愁?(板书文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二、有关资料
1.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称为“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它的诗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传世。
2.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735年李白客居洛城时所作。洛城,即今天的河南洛阳。在唐代,洛阳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东都。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繁华喧闹了一天的洛阳城已经平静下来。李白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便倚窗伫立而触发思乡之情,故作此诗。
三、预习设计
1.请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填空
⑴____________,见往事耳。
⑵将军百战死,_____________。
⑶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_____________,北市买长鞭。
⑷因曰:“我亦无他,____________。”
3.根据理解填空
⑴王维《竹里馆》诗中抒写自己独坐竹丛,独具雅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王维《竹里馆》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⑴《竹里馆》是组诗《__________》的第十七首,作者_____,字_____,盛唐时期的著名__________诗人,尤以_____诗成就为最,与_______合称“王孟”。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他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他为“______”。
⑵《春夜洛城闻笛》作者_____,字_____,号__________,唐代伟大的__________诗人。被后世称为“_____”,与_____合称“李杜”。
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自jīn(
)
fèn(
)然
家pǔ(
)
金tuò(
)
幽huáng(
)
机杼(
)
长啸(
)
散(
)入
折(
)柳
四、整体感知
朗读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五、疏通诗意
1、解释加点词语
⑴春夜洛城(
)闻笛
⑵谁家玉笛(
)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⑶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
)情。
2、把全诗翻译成现代汉语。
六、赏析诗歌
1.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4.第二句和第四句的艺术手法主要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七、课堂总结
1.主题归纳
2.写作特色
八、拓展延伸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游子们对故乡深深的感情是一致的,请列举一些思乡的诗句。
九、课堂检测
1、理解型默写
⑴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诗歌《春夜洛城闻笛》,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⑴诗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处?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⑵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简单作一下分析。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春夜洛城闻笛》。
2.收集含有“折杨柳”的诗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积累下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春夜洛城闻笛》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自主阅读,借助注释等理解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积累名句。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学习重点〗
1.熟读成诵,积累名句。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听到笛声所引起的思乡之情。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进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乡愁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永远的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王安石的乡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崔颢的乡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马致远的乡愁;那么“诗仙”李白的乡愁是什么呢?(生: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什么勾起了他的乡愁?(生:明月)在这首诗中明月能勾起他的乡愁,那么,在李白的其他诗中,还有什么也能勾起他的乡愁?(板书文题: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二、有关资料
1.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称为“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它的诗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传世。
2.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735年李白客居洛城时所作。洛城,即今天的河南洛阳。在唐代,洛阳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东都。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繁华喧闹了一天的洛阳城已经平静下来。李白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便倚窗伫立而触发思乡之情,故作此诗。
三、预习设计
1.请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填空
⑴____________,见往事耳。
⑵将军百战死,_____________。
⑶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_____________,北市买长鞭。
⑷因曰:“我亦无他,____________。”
3.根据理解填空
⑴王维《竹里馆》诗中抒写自己独坐竹丛,独具雅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王维《竹里馆》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⑴《竹里馆》是组诗《__________》的第十七首,作者_____,字_____,盛唐时期的著名__________诗人,尤以_____诗成就为最,与_______合称“王孟”。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他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他为“______”。
⑵《春夜洛城闻笛》作者_____,字_____,号__________,唐代伟大的__________诗人。被后世称为“_____”,与_____合称“李杜”。
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自jīn(
)
fèn(
)然
家pǔ(
)
金tuò(
)
幽huáng(
)
机杼(
)
长啸(
)
散(
)入
折(
)柳
四、整体感知
朗读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五、疏通诗意
1、解释加点词语
⑴春夜洛城(
)闻笛
⑵谁家玉笛(
)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⑶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
)情。
2、把全诗翻译成现代汉语。
六、赏析诗歌
1.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4.第二句和第四句的艺术手法主要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七、课堂总结
1.主题归纳
2.写作特色
八、拓展延伸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游子们对故乡深深的感情是一致的,请列举一些思乡的诗句。
九、课堂检测
1、理解型默写
⑴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诗歌《春夜洛城闻笛》,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⑴诗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处?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⑵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简单作一下分析。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春夜洛城闻笛》。
2.收集含有“折杨柳”的诗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积累下来。
参考答案
三、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⑴但当涉猎⑵壮士十年归⑶南市买辔头⑷惟手熟尔
3.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⑵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⑶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⑷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4.⑴辋川集
王维
摩诘
山水田园
山水
孟浩然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诗佛⑵李白
太白
青莲居士
浪漫主义
诗仙
杜甫
5.矜
忿



zhù
xiào
sàn
zhé
五、1、⑴洛阳⑵笛子的美称
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⑶即《折杨柳》笛曲,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指故乡,家乡
2、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六、1.在一个春风沉醉(骀荡)的晚上,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忽然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迴呜咽的笛声飘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2.暗: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满:“满”,充满,“满洛城”,笛声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想象和极度夸张。“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同时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被思念笼罩)
3.“折柳”是古代关于惜别的一首名曲,后人在送别中常有折柳的习俗。“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本诗的关键。
4.第二句是夸张,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第四句是反问,表达效果是:加强思想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七、1.这首诗紧扣一个“闻”字,通过对客居洛阳城时夜间闻笛声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
2.⑴运字精炼,巧用夸张
暗: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满:“满”,充满,“满洛城”,夸张地写出笛声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二字及其精炼写出其城之静,表达诗人的思乡心切。
⑵一语双关
“折柳”,二字一语双关,既指名曲《折杨柳》,也暗指诗人的客愁相思。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
⑶反问句式
“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运用反问句式,增强语气,加强思乡的感情。
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长安春望》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
九、1.⑴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⑵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⑴一个“暗”字,一方面表达了喧嚣过后平静夜嘹亮笛声传来的突然性,像是悄然而无痕迹的;另一方面照应了“谁家”,让人产生无限遐想。(2)游子思乡之苦。
⑵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