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含大题中选择题)
命题区间六
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化学反应速率是定量描述化学反应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
注意:①化学反应速率指某段时间的平均速率。
②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化学反应速率之比。
③单位的书写。
高考必备知识
2.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特别提醒 (1)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方向是一致的,但影响程度不一定相同。
如升高温度,v正和v逆都增大,但吸热反应方向的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大;降低温度反之。
(2)密闭容器中充入惰性气体
①恒容条件,充入惰性气体,反应速率不变。
②恒压条件下,充入惰性气体,相当于扩大容器体积,反应速率减小。
二、化学平衡的建立与平衡移动
1.化学平衡的判断
(1)等——“逆向相等”
①同一物质:v正=v逆。
(2)定——“变量不变”:如果一个量是随反应进行而改变的(即变量),当其“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即“变量”不变→平衡状态;反应前后始终不变的量不能作为判据。
2.化学平衡常数
(1)对于可逆反应mA(g)+nB(g) pC(g)+qD(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
(2)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对于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对于吸热反应,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
(3)平衡常数与方程式的关系
①同一可逆反应中,K正·K逆=1。
②同一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等倍扩大或缩小n倍,则新平衡常数K′与原平衡常数K间的关系是K′=Kn或K′= 。
③几个可逆反应方程式相加,得总方程式,则总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各分步反应平衡常数之积。
3.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
(1)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判断。
(2)根据浓度商(Q)规则判断:若某温度下Q<K,则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Q>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4.催化剂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
(1)在给定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主反应”和多个“副反应”时,理想的催化剂能够大幅度提高目标产物的产率,即催化剂的选择性。
(2)催化剂能提高单位时间内生成物的产量,但对平衡转化率无影响。
1.[2020·浙江7月选考,29(1)②]研究CO2氧化C2H6制C2H4对资源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
相关的主要化学反应有:
Ⅰ.C2H6(g) C2H4(g)+H2(g) ΔH1=136 kJ·mol-1
Ⅱ.C2H6(g)+CO2(g) C2H4(g)+H2O(g)+CO(g) ΔH2=177 kJ·mol-1
Ⅲ.C2H6(g)+2CO2(g) 4CO(g)+3H2(g) ΔH3
Ⅳ.CO2(g)+H2(g) CO(g)+H2O(g) ΔH4=41 kJ·mol-1
1
2
3
4
重练高考真题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升高温度反应Ⅰ的平衡常数增大
B.加压有利于反应Ⅰ、Ⅱ的平衡正向移动
C.反应Ⅲ有助于乙烷脱氢,有利于乙烯生成
D.恒温恒压下通水蒸气,反应Ⅳ的平衡逆向移动
1
2
3
4
AD
解析 A对,反应Ⅰ为吸热反应,升温平衡正向移动,K增大;
B错,加压,反应Ⅰ和反应Ⅱ平衡均会逆向移动;
C错,反应Ⅲ有利于乙烷脱氢,生成氢气,当氢气浓度增大时,会使反应Ⅰ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乙烯生成;
D对,恒温恒压下通水蒸气使反应Ⅳ的平衡逆向移动。
1
2
3
4
2.(2018·全国Ⅰ,28)对于反应2N2O5(g)―→4NO2(g)+O2(g),R.A.Ogg提出如下反应历程:
第一步 N2O5 NO2+NO3 快速平衡
第二步 NO2+NO3―→NO+NO2+O2 慢反应
第三步 NO+NO3―→2NO2 快反应
其中可近似认为第二步反应不影响第一步的平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_____(填标号)。
A.v(第一步的逆反应)>v(第二步反应)
B.反应的中间产物只有NO3
C.第二步中NO2与NO3的碰撞仅部分有效
D.第三步反应活化能较高
1
2
3
4
AC
解析 第一步反应快速平衡,说明正、逆反应速率很大,极短时间内即可达到平衡,A项正确;
第二步反应慢,说明有效碰撞次数少,C项正确;
由题给三步反应可知,反应的中间产物有NO3和NO,B项错误;
反应快,说明反应的活化能较低,D项错误。
1
2
3
4
1
2
3
4
3.[2018·全国卷Ⅱ,27(2)改编]反应中催化剂活性会因积碳反应而降低,同时存在的消碳反应则使积碳量减少。相关数据如下表:
反应
积碳反应
CH4(g)===C(s)+2H2(g)
消碳反应
CO2(g)+C(s)===2CO(g)
ΔH/kJ·mol-1
75
172
活化能
/kJ·mol-1
催化剂X
33
91
催化剂Y
43
72
1
2
3
4
在反应进料气组成、压强及反应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某催化剂表面的积碳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升高温度时,下列关于积碳反应、消碳反应的平衡常数(K)和速率(v)的叙述正确
的是_____(填字母)。
A.K积、K消均增加
B.v积减小、v消增加
C.K积减小、K消增加
D.v消增加的倍数比v积增加的倍数大
AD
1
2
3
4
解析 由表格可知积碳反应、消碳反应都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右移,K积、K消均增加,反应速率均增大,从图像上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催化剂表面的积碳量先增大后减小的,所以v消增加的倍数要比v积增加的倍数大。
4.[2019·全国卷Ⅱ,27(3)]环戊二烯容易发生聚合生成二聚体,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同温度下,溶液中环戊二烯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标号)。
A.T1>T2
B.a点的反应速率小于c点的反应速率
C.a点的正反应速率小于b点的逆反应速率
D.b点时二聚体的浓度为0.45 mol·L-1
1
2
3
4
D
解析 由相同时间内,环戊二烯浓度减小量
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可知,T1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和环戊二烯的浓
度等,a点时温度较低,但环戊二烯浓度较大,
c点时温度较高,但环戊二烯浓度较小,故无
法比较a点和c点的反应速率大小,B项错误;
a点和b点温度相同,a点时环戊二烯的浓度大于b点时环戊二烯的浓度,即a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b点的正反应速率,因为b点时反应未达到平衡,b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故a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b点的逆反应速率,C项错误;
1
2
3
4
b点时,环戊二烯的浓度减小0.9 mol·L-1,结合生成的二聚体浓度为环戊二烯浓度变化量的 ,可知二聚体的浓度为0.45 mol·L-1,D项正确。
1
2
3
4
1
2
3
4
5
6
7
8
题组一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1.已知:CaCO3+2HCl===CaCl2+CO2↑+H2O ΔH<0。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A.其他条件不变,适当增大盐酸的浓度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其他条件不变,适当增加CaCO3的用量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反应过程中,化学反应速率将先增大后减小
D.一定条件下反应速率改变,ΔH不变
√
精练预测押题
1
2
3
4
5
6
7
8
解析 盐酸浓度增大,H+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A项正确;
由于CaCO3是固体,若只增大其用量,而不增大其与盐酸的接触面积,化学反应速率将不变,B项错误;
由于反应放热,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反应速率会变快,但随着盐酸浓度的减小,反应速率会逐渐变慢,C项正确;
反应焓变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和化学计量数有关,与反应快慢无关,D项正确。
2.Boderlscens研究反应:H2(g)+I2(g) 2HI(g) ΔH<0,温度为T时,在两个体积均为1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测得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w(HI)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
1
2
3
4
5
6
7
8
容器编号
起始物质
t/min
0
20
40
60
80
100
Ⅰ
0.5 mol I2、0.5 mol H2
w(HI)/%
0
50
68
76
80
80
Ⅱ
x mol HI
w(HI)/%
100
91
84
81
80
80
研究发现上述反应中v正=ka·w(H2)·w(I2),v逆=kb·w2(HI),其中ka、kb为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为T时,该反应的
B.容器Ⅰ中前20 min的平均速率v(HI)=0.012 5 mol·L-1·min-1
C.若起始时,向容器Ⅰ中加入物质的量均为0.1 mol的H2、I2、HI,反应
逆向进行
D.若两容器中,ka(Ⅰ)=ka(Ⅱ),且kb(Ⅰ)=kb(Ⅱ),则x的值一定为1
1
2
3
4
5
6
7
8
√
容器Ⅰ中第20 min时w(HI)=50%,则物质的量为0.5 mol,故平均速率v(HI)
1
2
3
4
5
6
7
8
容器Ⅰ平衡时H2、I2、HI浓度分别为0.1 mol·L-1、0.1 mol·L-1、0.8 mol·L-1,
K= =64,若起始时,向容器Ⅰ中加入物质的量均为0.1 mol的H2、
I2、HI,Q= =1<64,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正向进
行,C项错误;
若两容器中,ka(Ⅰ)=ka(Ⅱ),且kb(Ⅰ)=kb(Ⅱ),则为恒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则x的值一定为1,D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题组二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3.将FeCl3溶液和KI溶液混合,发生反应:2Fe3+(aq)+2I-(aq) 2Fe2+(aq)+I2(aq)。下列各项能判断上述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溶液颜色不再变化
B.c(K+)不再变化
C.c(Fe3+)与c(Fe2+)之和不再变化
D.v正(I-)=2v正(I2)
1
2
3
4
5
6
7
8
√
1
2
3
4
5
6
7
8
解析 A项,溶液颜色不再变化,说明Fe3+、Fe2+及I2的浓度不再变化,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项,钾离子浓度始终不变,因此c(K+)不变不能用于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C项,由铁元素守恒知,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浓度之和始终不变,因此c(Fe3+)与c(Fe2+)之和不变不能用于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D项,v正(I-)和v正(I2)同为正反应速率,v正(I-)=2v正(I2)不能用于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4.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密闭真空恒容容器中(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
+CO2(g) ΔH=a kJ·mol-1(a>0)。然后在恒定温度下缩小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2v(NH3)=v(CO2),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两次平衡时,后一次平衡时CO2的浓度大
C.重新达到平衡,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D.若开始时向容器中加入2 mol NH3和1 mol CO2,则达到平衡时放出a kJ
热量
1
2
3
4
5
6
7
8
√
解析 温度不变,K=c2(NH3)·c(CO2)的值不变,前后两次为等效平衡,两次平衡时c(CO2)相等,B项错误,C项正确;
因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反应彻底,故若开始时向容器中加入2 mol NH3和1 mol CO2,则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小于a kJ,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题组三 平衡移动及转化率的判断
5.(2018·天津理综,5)室温下,向圆底烧瓶中加入1 mol C2H5OH和含1 mol
HBr的氢溴酸,溶液中发生反应:C2H5OH+HBr C2H5Br+H2O,充分反应后达到平衡。已知常压下,C2H5Br和C2H5OH的沸点分别为38.4 ℃和78.5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加入NaOH,可增大乙醇的物质的量
B.增大HBr浓度,有利于生成C2H5Br
C.若反应物均增大至2 mol,则两种反应物平衡转化率之比不变
D.若起始温度提高至60 ℃,可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1
2
3
4
5
6
7
8
√
1
2
3
4
5
6
7
8
解析 D错:温度提高至60 ℃,化学反应速率虽然加快,但溴乙烷的沸点较低,会挥发出大量的溴乙烷,导致逆反应速率减小,故无法判断达到平衡的时间;
A对:加入NaOH,消耗HBr,平衡左移,乙醇的物质的量增大;
B对:增大HBr浓度,平衡右移,有利于生成溴乙烷;
C对:原反应物按物质的量之比1∶1加入,又因二者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两者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若将反应物均增大至2 mol,其平衡转化率之比仍为1∶1。
6.在恒压、NO和O2的起始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催化反应相同时间,测得不同温度下NO转化为NO2的转化率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虚线表示相同条件下N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2NO(g)+O2(g)===2NO2(g)的ΔH>0
B.图中X点所示条件下,延长反应时间能提
高NO转化率
C.图中Y点所示条件下,增加O2的浓度不能
提高NO转化率
D.380 ℃下,c起始(O2)=5.0×10-4 mol·L-1,NO平衡转化率为50%,则平
衡常数K<2 000
√
1
2
3
4
5
6
7
8
解析 A项,实线表示不同温度下相同时间内NO的转化率,虚线表示相同条件下NO的平衡转化率,由题图知,随着温度升高,NO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即温度升高,反应2NO+O2 2NO2的平衡逆向移动,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ΔH<0,错误;
B项,X点对应NO的转化率低于该温度下
NO的平衡转化率,所以反应没有达到平衡
状态,延长反应时间,可以提高NO的转化
率,正确;
C项,Y点时反应已达平衡状态,增加O2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NO的转化率会提高,错误;
1
2
3
4
5
6
7
8
D项,设起始时c(NO)=a mol·L-1,则:
2NO +O2 2NO2
起始/mol·L-1 a 5.0×10-4 0
转化/mol·L-1 0.5a 0.25a 0.5a
平衡/mol·L-1 0.5a 5.0×10-4-0.25a 0.5a
K= ,当0.25a=0时,
K=2 000,但0.25a>0,所以K>2 000,错误。
1
2
3
4
5
6
7
8
7.已知:2CH3COCH3(l) CH3COCH2COH(CH3)2(l)。取等量CH3COCH3
分别在0 ℃和20 ℃下反应,测得其转化率(α)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Ⅱ表示20 ℃时的转化反应
B.升高温度能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C.在a点时,曲线Ⅰ和Ⅱ表示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相等
D.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顺序为:d>b>c
1
2
3
4
5
6
7
8
√
解析 曲线Ⅰ斜率大,反应速率大,是温度较高的情况,A错误;
由图像可知曲线Ⅰ对应的平衡转化率明显比曲线Ⅱ小,因而B、C均错;
d点对应的温度和反应物的浓度最大,b点与d点的温度相同但反应物的浓度小,b点与c点反应物的浓度相同,但温度高于c点,故D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8.(2020·宁波适应性测试)一定压强下,向10 L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S2Cl2和1 mol Cl2,发生反应S2Cl2(g)+Cl2(g) 2SCl2(g)。Cl2与SCl2的消耗速率(v)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B.达到平衡后再加热,平衡向逆反应方
向移动
C.A、B、C、D四点对应状态下,达到
平衡状态的为B、D
D.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重新达
到平衡后,Cl2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1
2
3
4
5
6
7
8
√
解析 正反应的活化能减去逆反应的活化能等于总反应的焓变,由分析可知ΔH<0,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
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故A错误;
由分析可知ΔH<0,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加热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B正确;
根据反应S2Cl2 (g) +Cl2 (g) 2SCl2 (g)可知,用氯气的消耗速率表示正反应速率和用SCl2的消耗速率表示逆反应速率,二者之比为1∶2时转化为用同一种物质表示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由图像可知B、D点时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为1∶2,达到平衡状态;B、D点为平衡点,故C正确;
1
2
3
4
5
6
7
8
1
2
3
4
5
6
7
8
根据反应S2Cl2 (g) +Cl2 (g) 2SCl2 (g)反应物和产物都是气体,且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计量数相等,所以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缩小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衡后,Cl2的平衡转化率不变,故D正确。
1
2
3
4
5
6
7
8
练后反思
解答速率平衡综合判断题的一般思路
(1)紧扣反应特点——解题的依据
看清各物质的状态(有无固体、液体),明确气体分子数的变化(变大、变小、不变),正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
(2)识别图像特点——正确识图找准解题的突破口
①认清坐标系,弄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有关原理相结合。
②看清起点,分清反应物、生成物。浓度减小的是反应物,浓度增大的是生成物,生成物一般以原点为起点。
③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注意渐变和突变,分清正、逆反应,从而判断反应特点。
④注意终点。例如,在浓度—时间图像上,一定要看清终点时反应物的消耗量、生成物的增加量,并结合有关原理进行推理判断。
1
2
3
4
5
6
7
8
(3)明确破题方法——分析图像中隐含的信息,找出数据之间的关联点
①先拐先平数值大。在含量(转化率)—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则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对应反应的反应速率更快,表示温度较高、有催化剂、压强较大等。
②定一议二。当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有时还需要作辅助线。
1
2
3
4
5
6
7
8
(4)掌握分析的方法——三步分析法
一看反应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二看v正、v逆相对大小;三看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5)想规律做判断——对照选项得结论
联想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规律,将图表与原理结合,对照得出结论。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