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7.1《短歌行》教案+ 课件2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7.1《短歌行》教案+ 课件2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3 21:55:11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人教统编版
必修
上册
第三单元
演讲人
2021-04-02
01.
02.
03.
04.
05.
目录
短歌行/曹操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布置作业
短歌行/曹操
教学设计
01
短歌行/曹操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02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
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
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03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所流露的情感和人生态度,正确评价诗人。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04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01
题目解说
04
写作背景
02
层次结构
05
作者介绍
03
全文分析
06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说到曹操,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毁誉参半。易中天是这样评价曹操的:可爱的“奸雄”: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妍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01
曹操到底是怎样的人呢?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短歌行》来认识曹操。
02
写作背景
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斗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赤壁,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广为传唱。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01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02
题目解说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短歌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原作共两首,课文选的是第一首,是曹操的传世名篇之一。
教学过程
层次结构
全诗可分为四层:前八句为第一层,诗人慨叹人生有限,抒拨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次八句为第二层,通过思念贤才、宴饮嘉宾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求才若渴的心情;再次八句为第三层,写对贤才的仰慕,想象贤士到来,畅抒情谊;最后八句为第四层,写贤才择主和自己希望搜揽人才以完成统一事业的宏伟抱负。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全文分析
01
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那么诗人的心中究竟在“忧”什么?请用意象或原文诗句回答
02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那么诗人的心中究竟在“忧”什么?请用意象或原文诗句回答
明确:(1)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这几句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那么“朝露”和“明明”的本体是什么?由此可看出“忧”
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1)作者把人生比作“朝露”,忧的内容是人生短暂、时光易逝。
“朝露”:早上的露水,太阳升起,便转瞬即逝,所以用此意象来表达人生短暂之情。
作者用高高明月,不可掇,来比喻人才难求。忧的内容是“人才难求”。
作者要找什么样的人才呢?又将以何种态度对待人才呢?用原文诗句回答
明确:(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用典,借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句,原指姑娘思念情人,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用典,引用《诗经
小雅
鹿鸣》中诗句,凝练生动地描写出对待人才的态度。
用典作用:(1)委婉表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
诚少语辞之繁累。
充实内容、美化词句。
使立论有根据。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验证作者之理论。
布置作业
05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短歌行》。
课后练笔:《我眼中的曹操》。
布置作业
感谢聆听人教统编版
必修
上册
第三单元
7.1短歌行/曹操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全诗。
2、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
3、教育学生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志向。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所流露的情感和人生态度,正确评价诗人。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说到曹操,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毁誉参半。易中天是这样评价曹操的:可爱的“奸雄”: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妍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曹操到底是怎样的人呢?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短歌行》来认识曹操。
2、写作背景
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锁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斗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赤壁,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广为传唱。
3、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4、题目解说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短歌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原作共两首,课文选的是第一首,是曹操的传世名篇之一。
5、层次结构
全诗可分为四层:前八句为第一层,诗人慨叹人生有限,抒拨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次八句为第二层,通过思念贤才、宴饮嘉宾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求才若渴的心情;再次八句为第三层,写对贤才的仰慕,想象贤士到来,畅抒情谊;最后八句为第四层,写贤才择主和自己希望搜揽人才以完成统一事业的宏伟抱负。
6、全文分析
1、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那么诗人的心中究竟在“忧”什么?请用意象或原文诗句回答
明确:(1)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这几句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那么“朝露”和“明明”的本体是什么?由此可看出“忧”
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1)作者把人生比作“朝露”,忧的内容是人生短暂、时光易逝。
“朝露”:早上的露水,太阳升起,便转瞬即逝,所以用此意象来表达人生短暂之情。
(2)作者用高高明月,不可掇,来比喻人才难求。忧的内容是“人才难求”。
3、作者要找什么样的人才呢?又将以何种态度对待人才呢?用原文诗句回答
明确:(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用典,借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句,原指姑娘思念情人,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2)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用典,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诗句,凝练生动地描写出对待人才的态度。
用典作用:(1)委婉表意。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
(2)诚少语辞之繁累。
(3)充实内容、美化词句。
(4)使立论有根据。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验证作者之理论。
四、布置作业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短歌行》。
2、课后练笔:《我眼中的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