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考试题型归纳:(必须用好草稿纸)
(一)规范书写、卷面,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低级失误绝对不能犯)在规定位置答题。
1.按题号答题,写错、写串、写反答题区域不得分
2.在答题区域作答,超过答题区域不得分
(二)认真审题,必须圈划关键词,有做题痕迹,抓好基础增分点,基础必须满分。
(1)审清题干中关键词、易错词,用笔勾划。选项正确与否也标记出来。
关键词举例:“不正确”“错误”“不符合的选项”等词语
将所选的选项,统一写在题号的左侧,做完全部客观题后立即准确涂卡。
(2)勾画题目中的关键词,确定答题思路,有几问就要有几答。
(3)看分列点,标好序号①②③
语文答题规范
(一)书写规范
(二)审题规范
(三)答题规范
(1)二卷答题纸按要求填涂完整。-不许空题
(2)使用黑色签字笔,不能使用铅笔、彩色笔书写。—默写、字音不能用粗笔写
(3)书写要认真要有条理性,看分列点,
分条罗列。
(4)规范答题用语,杜绝答题口语化。
(5)关键词书写准确,不得有错别字。
语文考试时间:用好草稿纸!
7:25——9:25
1.拿到答题卡,关注答题卡是否和平时的有区别,关注题号顺序。
2.选择题做完,写在题号左侧,立即涂在卡上。
考试题型如下:
????基础部分!!!
1.理解性默写
★考试题型:⑴挖空填诗
⑵理解性默写
★答题窍门:
①熟背古诗,看清楚人家问的是哪一首古诗!!!
②认真审题找关键词
③草稿纸打好样再抄到答题区域
④不允许在答题区域勾画
⑤一笔一划写(复杂的字放大写)
⑥
必须一个字都不能错,少字、错字、多字、串诗一律不给分!
2.字音字形
★考试题型:⑴考字音书写⑵考字形书写(3)文段中找错别字或者改词
★答题方法:
①字音:
书写准确(不多、不漏拼音;不写英文)、音调标识准确(āáǎà)、声调标在字母正上方
②字形:抓好自己没掌握的、验收常出错、限训常出错、课上常强调的字词,反复记,自己做好总结
3.成语(以课本为基础,课下注释成语必须背过意思)
如:花枝招展(特定对象,女)、趋之若鹜(贬)★常考题型:①望文生义②对象误用③语义重复④褒贬不当⑤不合语境
4.病句
★常考题型:①选择②写出修改意见③改对后的句子
★答题方法:读一读,熟记几大语病①语序不当②搭配不当③语句杂糅④成分残缺⑤表意不明⑥不和逻辑⑦语义重复⑧两面对一面(×),两面对两面(√)
1.找主谓宾是否全
2.看到通使莫走眼
2.找动词是否搭配
3.找判断“是”一致
4.找避免防止不再
5.找余逾大约左右
6.看连词“和”顿、并
7.看关联词搭配
8.看两面对一面
4.排序——★常考题型:①直接选
②对应填空排序
★答题方法:①先看选项找首句
②如果不确定,通读选项找主语
③确定主语和关键衔接词,找出顺序
④结尾多是总结句,选完一定带入原文看是否通顺。
5.综合性学习
(在理解特定问题情境的基础上,围绕中心,多角度切入,进行有创意的设计和表达。(要读大题干)
①概括题型:(拟写新闻标题、概括事件)
看字数限制
对象+事件+结果,
②劝说词、建议词、倡议书、采访,
必注意:称呼语+问候语+内容+语气委婉
③开放性题型必须分条作答——结合自身实际
类型:1.图表题分析题
2.漫画题
3.主题标语对联宣传语4.应用文
3.漫画(描绘画面内容[确定漫画主体,按照一定顺序客观陈述,把画面所有要素都介绍出来,包括标题,文字等细节]、寓意、启示)
4.图表(注意审要求、表头[了解表格内容]、注解、局部比较数据【①横比纵比;②增减程度;③发展趋势。?略低、渐增(减)、锐减、?大幅度上升、?随xx而变化、?逐年呈xx样的趋势】,如果有多行多列的表格要纵向、横向多向比较探究数字的变化规律和趋势;注意显性结论、隐形结论)不要出现具体数字
不要少写,三行的写两行我会和班主任一起找你
分条!分条
5.主题标语,对联宣传语
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对联内容要有关联。
6.应用文(有特别明显的语序不当、措辞不当)
寻物启事(写详细)、招领启事(简单写)
题目要居中,题目要和内容一致
通知类的(开会)时间、地点要具体到几点,哪个屋子。
征文启事要有主题、字数限制,
注明姓名和班级,截稿日期、交到相应的地点
书名的话要有书名号
署名在上,日期在下
称呼要顶格写,倡议书要写明倡议的原因。
请假条要写明请几天,语气要委婉,请您批准。
此致空两格格、敬礼不用(向比你高一级的写就要加上,征文不用)
收据借据
数字要大写,标清楚币种【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萬、亿、圆、角、分、零、整】
?????阅读理解
6.古诗赏析
★题型:
(1)选择:作者、作品、主旨、表达方式、修辞、古诗内容理解、课下注释等
(2)赏析:
①角度(字、修辞、表现手法)+翻译(画面)+情感
②画面
③景物描写作用
7.文言文阅读
①解词【课内迁移、通假字、使动、意动、被动、方位词、组词】
②重点实虚词整理
之\而\乃\以
不要每次遇到这些题就心慌(把最确定的排除,再去多读文章理解选择)
③划分节奏(一般都是长句子断句,注意有无对偶!认真读文章理解)不难
④翻译句子(逐字翻译)
⑤人物形象(看分答题,每段分层概括,看是否需要分析)
⑥课文情感
⑦开放题型,一定要分条多写!
8.阅读题
记叙文
六、概括类试题: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考点: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文中围绕主人公写了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3.本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4.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方框内分别写出主要的故事情节。
☆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概括文章中心或段落大意。
把握六要素技巧,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
2.概括:如何概括全文内容、情节或场面
时间+人物+事件的经过+结果★(六要素必须写完整)
★答题模板:1.“六要素”综合法2.课题扩充法。3.段意合并法。4.关键语句提炼法
七、概括文章的中心、主旨题
思路:本文记述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表现了......的思想(性格、精神)
八、如何解答重要词语的意思?
答题模式:”
”一词原指......(本义),这里指......(句中义),表现了
(人或物)....的特点。
十四、⒈标题有什么含义?
1.表层含义:标题字面意思,它可以是文章的主要写作对象,或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深层含义:或者是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或者是作品中人(物)的精神品质(情感),或者是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
2.如何分析题目的作用?(概点一、线穿推、设奠吸、修辞)
1.内容上: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揭示文章中心,深化文章主旨,点明主题,3.揭示文章的写作对象
2.结构上:行文线索、贯穿全文
3.形式上:1.分析所用修辞(比喻、设问、双关等)及表现手法,增添文采2.设悬吸读
3.题目的好处/妙处?
答题模式:作用+含义
十五、1.记叙文的开头句、段的作用(观察是否是环境描写)
结构上的作用:开篇点题,开门见山;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内容上的作用:点明中心,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交代环境背景,渲染气氛。
2.记叙文中间句、段的作用
内容:看是否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了上文....内容,引出下文......的内容。
结构:照应上文,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与后文......相互照应、对比)
处于段末:起总起上文,引出下文的作用。
3.记叙文结尾句、段的作用
结构上的作用: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照应前文,开头、或照应标题,使文章结构紧凑。
内容上的作用: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抒发了......情感,引人深思,给人启迪,令人回味。
十六、分析人物形象题(是否结合原文)
1.人物形象,由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两部分组成。
外在形象包括人物外貌的突出特点、身份、地位、生活背景。
内在特征包括人物的性格、精神品质、能力、喜好。
2.⑴小人物性格:
平凡、善良、勤奋、淳朴、谦卑、诚恳、真诚、热情、、俭朴、吃苦耐劳、懂得包容。
⑵如何对待:
同(同情)、关(关爱)、尊(尊重)、平(平等)、理(理解)
⑶父亲:慈爱、严慈并济、教子有方、重视教育、勤劳肯吃苦、言传身教
⑷描写方式体现人物性格:
运用……描写方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人物……性格特征(精神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十七、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或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
2.渲染环境气氛
3.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形象
4.为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
5.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6.深化文章主旨
(感情)、暗示社会环境。
7.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8.与上文形成对比。
社会环境描写作用
1、交代人物的生活环境、社会关系、故事发生的背景
2、渲染环境气氛
3、烘托人物心情
4、推动情节发展
5、揭示社会本质,点明主题。
十八、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1.)插叙的作用?
内容上:1、补充交代了.......内容,2、解释了……的原因,,3、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
4、突出人物性格(形象)
5、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更完整6、突出......主题
结构上:1、照应上文,与……形成鲜明对比;2、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者埋下伏笔。
3、使情节的行文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2.)倒叙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造成悬念,激发堵着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3.引出下文
4.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
(3.)顺叙的作用?
1、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2、文章层次井然有序,脉络分明。
(4)补叙作用?
1、补充说明了......解释了......的原因
2、进一步突出......中心,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行文更严谨。
4、解开悬念,叙事波澜
5、更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十九:★★★★★赏析=作用(表达效果)
1.字/词:本义+(修辞)+文中义+情感
2.句:修辞+内容+情感
二十:人称
第一人称:1、使文章更具真实性
2、叙述亲切自然3、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第二人称:1、增加亲切感
2、利与交流思想感情,便于抒情。
第三人称:1、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2、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应形式比较灵活自由,便于叙述和议论。
二十一:语言风格
1、口语化,通俗易懂
2、幽默诙谐
3、朴实,用语朴素,不夸张——(反)华丽
4、文字典雅,含蓄深沉
5、犀利深刻
6、辛辣讽刺
7、简洁明快、生动形象
8、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
二十二:选材特点
1、运用第一人称(叙事增强文章真实性)
2、选材典型性
突出......3、多角度,使选材丰富,突出人物......的形象
4、通俗易懂
5、选材新颖
6、围绕中心选材
二十三:语言特色
修辞:比喻、拟人、夸张......
词语运用:叠词、拟声词、炼字、口语、方言、文言用语
句式: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整句(排比句、对偶、反复、四字句)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语言风格:看二十一
二十四:引用诗句的作用
增添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增添文章的诗情画意;展示作者的文采;(看是否为环境,是的话,渲染什么氛围)
二十五:赏析
描写角度入手,赏析:
正侧面去考虑
答题
描写方法赏析:语言、动作
、神态......
十二、“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类试题答题技巧。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十三、“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类试题解答技巧
不能。①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如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②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③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说明文
★二、指出划线句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引用、画图表。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说明方法+效果词+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特征)
①举例子:通过列举……的事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②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而准确地说明××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③打比方: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④作比较:通过……和……的对比,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⑤引用:通过引用……,说明了××的什么特点,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⑥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的××特点。(对××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直观形象地说明的××的××特点。
⑧下定义: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⑨作诠释: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⑩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使文章具有可读性。
★三:分析文章的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一般都有明确的时间标志。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2、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一般都有常用方位词。例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3、逻辑顺序: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
★十:分析说明文题目有什么妙处/作用/好处?
⑴点明本文说明对象或说明内容。
⑵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⑶从修辞入手。一般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作用是生动形象,简洁凝练,具有新意。
⑷吸引读者。
二十二:开头段作用:引出说明对象;交代说明对象......特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开启下文
中间段:承上启下
结尾段:强调......;总结全文;呼应开头(题目,前面)使文章结构严谨。
★十一、结合文意,给本文加个标题。
(1)要点明说明对象;(2)要点明说明对象的特征:(3)要生动形象,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十二:本文所介绍的说明对象有什么特征∕优点∕危害等?/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依次介绍说明对象的?
(1)可能在开头一段的尾句总说:(2)可能在中间每个大段的开头一句:(3)可能需要自己根据每段段意概括。
★十三:文章的第×段到第×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第一种:(注意顺序)答:不能,因为第几段到第几段是按照××顺序说明的,调换顺序之后就打乱了,不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所以不能调换。
第二种:(注意前后照应)答:不能,因为第几段到第几段照应第几段的……,调换顺序后就不照应了,所以不能调换。
★六: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答:①××一词的意思是……,②在文中的意思是……,③××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七: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1)不可以。(必须得写,不是得分点,但是不写扣分)
(2)原词在句中的意思是,
(3)换成××词后就成了……意思,不符合实际。
(4)××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八:××词语能否删去?
答:(1)不能删去。
(2)该词的意思是……
(3)若删去,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十四:选择题:请选择出与原文意思不相符或意思相符的一项。
答题注意,还原到相关段落或句子认真阅读,仔细找出细微差距,注意一些限制性的词语,如“一般、个别、很难、大约”等。
★二十:13、本文语言风格是准确/生动。请结合某某句简析。
准确的答题格式是:⑴该句中某某词语有……的意思,在程度/数量/范围/语气等上起了限制作用,表明了……,符合事实;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生动的答题格式是:(1)该句中某某词语使用了拟人修辞/该句使用了打比方(或引用:多指引诗文名句、谜语、俗语等)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2)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议论文
二、论点的特征: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找、拟)
内容上:具有判断性,能够明确地表示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观点、态度。(包括肯定和否定)
找准文章的论点:1、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2、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判断句或祈使句)。3、找论点的方法:一看标题,二看开头、结尾、中间,三看论据(看论据用来证明什么观点),四看分论点(将几个分论点合并、提炼、分析并归纳)。4、注意语言提示,文中有提示文章论点的词语,提示词语一般是“总之”“因此”“总而言之”“由此可见”等。开头:“我认为”“我们要”“我们应该”“可见”“由此可见”;结尾:“总之”“综上所述”等。
三、论据:
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是论点赖以成立的基础,是文章的主体。
1、论据的类型: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
事实论据:典型事例、史实、统计数字;(小说中的不可以)
道理论据:一般都是经过验证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3、如何补充事实论据:人物+事件+结果
(1)列举所掌握的名人事例;
(2)巧改有联系的名人事例(同一事例从不同角度叙述可证明不同的观点);学课文的分析方法
(3)论据间关系:几个论据共同论证一个论点时,要注意其顺序:或时间,或空间,或主次,或数据的大小。
4、论据能否删去
答题格式:不能删去,此句使用了……论据,论证
了……的论点,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使论证更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更有说服力。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使论证更鲜明,更有说服力。
五、论证思路
(1)首先引用......名言或举了......例子,引出论点(论题);(2)其次/然后运用......论证方法;举了......事例;引用......名言,从正反面论证论点;(3)最后得出……的结论;得出/深化/强调......论点;号召人们......;提出希望或建议;补充论证了......。
六、开头段作用
结构上: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论题)。
内容上:
开头讲故事或引用事例作用:1:引出中心论点(论题)2:引用......事例充当事实论据,论证中心论点3:增强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开头引用名言诗词,谚语等作用:1:引出中心论点(论题)2:引用......名言充当道理论据,论证中心论点3:增强文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比喻或类比开头:1:比喻(类比)论证,把......比作......生动形象,2:引出并证明论点(论题)3:增强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七、中间段作用
1:本段列举......事例,论述了什么观点;是对上文论述的补充;使论证更全面,增强文章说服力。
2:本段反面论述了......观点;与上文形成对比论证;使论证更全面,增强文章说服力。
3:承上启下
八、议论文结尾的作用:
1、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照应标题
2、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3、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
4、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启发人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
5、强调……的中心论点
6、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九、段落能否调换
1、不能调换。第几段论述的是.......,第几段论述的是.........(段意),两段(分别)照应的是第几段(找上下文的段落),调换破坏了议论文的严谨性。
2、不能调换。第几段论述的是.......,第几段论述的是.........(段意),两段之间是递进(逻辑)关系(总分/分总),调换后不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破坏了议论文的严谨性。
3、不能调换。第几段论述的是.......,第几段论述的是.........(段意),两段存在着时间上的先后关系,调换后不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破坏了议论文的严谨性。
十、结合生活阅历和自身实际评价作者观点,或谈谈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启迪和感悟。
(1)论点。正如文中所说,★★★★(中心论点或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或题中指定的话)(2)结合文段阐述论点的由来。在我生活中,★★★★(生活中的事例现象)(3)联系实际(用上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我认为,★★★★(对上面两点谈看法)。(4)发出号召。
十二、选文在事实论据的选择与使用上有什么特点?
(选材特点?)
真实性、新颖性、典型性、多角度(时间不同、国别不同、职业不同、身份)
1、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1)?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性,严密性,程度性(只,仅)。
?(2)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
(3)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性、形象性和感彩。?
9.名著
《朝花夕拾》鲁迅——10篇回忆性散文【怀念师长故人、讽刺批评旧道德、回忆儿时生活】中考帮261书名、作者、人物形象、标志性事件……
《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西游记》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浪漫主义小说
启示:人生要有追求,为了理想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困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中考帮262
人物别名、性格。武器、技能、主要情节。
孙悟空---如意金箍棒
猪八戒---九齿钉耙
沙悟净---降妖宝杖
唐僧---九环锡杖
三打白骨精
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骨精的白虎岭前。白骨精为了吃到唐僧肉,先后变作迷惑唐僧,但是全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把村姑、妇人的假身统统都打死了。
但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悟空大肆行凶,连伤了母女两命,违反了戒律。第三次白骨精又变成满头白发的老者,又被孙悟空识破。于是唐僧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三借芭蕉扇
孙悟空第一次向铁扇公主借扇,铁扇公主一扇子扇飞孙悟空,孙悟空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子折腾,铁扇公主给了一把假扇;
孙悟空第二次变成牛魔王骗走真扇,牛魔王变成猪八戒骗回真扇;
孙悟空第三次大战牛魔王,铁扇公主借出芭蕉扇,孙悟空扇灭火焰山,唐僧师徒向西赶路。
孙悟空三次离开取经团队及其变化
第一次孙悟空刚拜唐僧为师的时候,因为他杀了六个妖精化身的强盗,唐僧误会他杀死的是无辜老百姓,所以便与孙悟空断绝师徒关系,孙悟空一气之下便离开了,最后还是被东海龙王劝回唐僧身边。
任性急躁
第二次是三打白骨精,唐僧误以为白骨精是好人,加上猪八戒的挑唆,唐僧再次与孙悟空断绝师徒关系。
成熟稳重
第三次是到了一老汉家中借宿,悟空又杀了老汉的儿子——漏网的强盗。结果再次被贬走了,悟空走了,六耳猕猴来了。他就是悟空的“恶心”,他是来为自己讨回公道的。抢走了行李,打伤了唐僧,他要自己去西天取经了。真假美猴王,真孙悟空与假孙悟空同时出现在唐僧面前,唐僧将真孙悟空赶走,最后假孙悟空被如来佛祖识破,唐僧与孙悟空才算是和好如初。
理性处理问题
3.《水浒传》
施耐庵,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人物别名、性格。武器、主要情节。
三打祝家庄
宋江带兵一打祝家庄,命石秀、杨林去探庄。杨林被擒,石秀遇钟离老人,得知盘陀路走法。祝家庄伏兵齐出,梁山人马迷路,幸亏石秀赶到说出暗记,花荣射落号灯,人马才得安全退出。
宋江二打祝家庄,仍然失利,但活捉了祝家庄的同盟军扈家庄的女将扈三娘,剪去了祝家一翼。
三打祝家庄,利用新来投寨入伙的孙立与祝家庄教师栾廷玉是师兄弟的关系,骗得祝家相信,孙立和家人亲戚打入祝家庄作内应。梁山人马与他们里应外合,最后攻破祝家庄,得胜回山。
杨志三起三落
一起:做到殿司制使官
一落:失陷花石纲,怒杀牛二,被刺配北京大名府。
二起:押送生辰纲
二落:二龙山落草
三起:梁山聚义后颇有战功
三落:征讨方腊时患病寄留而病逝。
4.《骆驼祥子》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中国现代作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三起三落:
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骗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祥子的(形象)精神变化: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祥子:(起初)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
(最后)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甘堕落.
5.《红岩》
罗广斌、杨益言
江雪琴、许云峰、刘思扬、成岗、华子良、双枪老太婆、小萝卜头、甫志高、
6.《格列佛游记》
英国
乔纳森·斯威夫特
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
7.《简爱》
英国
夏洛蒂·勃朗特
,现实主义文学。
简·爱、罗切斯特(简·爱、伯莎·梅森、英格拉姆小姐)、海伦·彭斯、谭波儿、
人物形象:1、自尊自主、叛逆反抗、重视自我
2、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平等
3、感情炽烈,敢于追求真正意义上、完整的爱情
4、意志坚强,智慧过人
简述女主人公的两个基本动机。
答: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念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主人公在四个主要地方的生活。
答:这四个主要地方是:舅妈家里、罗沃德学校、桑菲尔德庄园、圣约翰家。
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保尔(冬妮娅、丽达、达雅)、朱赫来、阿尔焦姆、
10.作文---50分
审题立意
一个精彩成功的开头,一个精美靓丽的片段,一个生动感人的细节;一个完美丰厚的结尾,对作文至关重要。而在形式上,书写整齐规范,段落层次分明,过渡自然流畅。时间分配合理,检查到位很关键。到点一定写作文,可以列提纲不能打草稿。
1.错字不允许划!!!这是死命令
2.题目必须写,半命题作文把题目补充完整,作文框内再补一个题目(忘了也不要勾画)
3.最左边一列不允许出现标点符号
4.字数,600字加五行
5.分段,五到七段
6.每段扣题
书写!书写!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