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考语文总复习名著导读专题练习:《朝花夕拾》
1.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
(1)《五猖会》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都有描写读书的情景,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五猖会》中描述了“我”正要兴致勃勃地出门参加五猖会,却因_______________而无奈、紧张、兴味索然的情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述了“我”和私塾同学们上课开小差被先生警告后,为应付先生而_______________的情形。用意在于揭露_______________,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2)《父亲的病》中的名中医们和《藤野先生》中的西医藤野先生有哪些不同?
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正直热情,注重科学实践,对医学具有独到的理解和情怀,确实令人尊敬。《父亲的病》中的名中医们则以_______________的手段,在药物开具上故弄玄虚,在治疗方法上_______________不分,在治疗效果上草菅人命,确实令人_______________。
(3)《二十四孝图》中,作者主要评析了哪几则故事的不合理之处?其写作目的是什么?
《二十四孝图》一文中,作者主要评析“_______________”不合人性,“_______________”不合情理,“老莱娱亲”不合常态等。用意在于揭露_______________。?
2.
名著阅读。
(1)读《朝花夕拾》填空。
《朝花夕拾》的题材是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______,于1928年出版,共收入十篇作品。《朝花夕拾》的“朝”是早上的意思,“夕”是晚上的意思,书名“朝花夕拾”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2)请观察下面的图画,回答问题。
①下面的图画是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_____(文章的名字)的插图,图画中的“女主角”是_______________。
②简述下图画的内容,并说说图画中的“女主角”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
3.
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最初在《莽原》发表时,题为_______________。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_______________散文集,共10篇。
(2)阿长是《朝花夕拾》中一个很典型的妇女形象,请写出她与“我”相关联的一件事以及“我”对她的态度。
?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问题。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这段文字节选自《_______________》(填写书名)中的
《_______________》(填写篇目名),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1)以上文段选自名著《_______________》中的《阿长与〈山海经〉》,作者是_____________。
(2)“深不可测”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4)结合《阿长与〈山海经〉》一文,说说“我”对阿长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6.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中出现了六个主要人物,有质朴善良的、愚昧麻木又勤劳的保姆_______________,治学严谨、平等待人、和蔼可亲又没有民族歧视的恩师藤野严九郎。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正直、倔强与懦弱的朋友_______________,严厉、慈爱的_______________和自私、阴险的邻居_______________及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作者儿时的私塾老师_______________。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个抱在母亲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样地使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呵。他们一手都拿着“摇咕咚”。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北京称为小鼓,盖即鼗也,朱熹曰:“鼗,小鼓,两旁有耳;持其柄而摇之,则旁耳还自击,”咕咚咕咚地响起来。然而这东西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现在这模样,简直是装佯,侮辱了孩子。我没有再看第二回,一到这一叶,便急速地翻过去了。
(1)文段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_______________(篇名)。
读了此文,你对“孝”有什么看法?
(2)你还读过《朝花夕拾》中的哪篇,请写出篇名及作者在文中所涉及到的一个人物。
?
8.
名著阅读。
这些鬼物们,大概都是由粗人和乡下人扮演的。鬼卒和鬼王是红红绿绿的衣裳,赤着脚;蓝脸,上面又画些鱼鳞,也许是龙鳞或别的什么鳞罢,我不大清楚……
他不但活泼而诙谐,单是那浑身雪白这一点,在红红绿绿中就有“鹤立鸡群”之概。只要望见一顶白纸的高帽子和他手里的破芭蕉扇的影子,大家就都有些紧张,而且高兴起来了。
人民之于鬼物,惟独与他最为稔熟,也最为亲密,平时也常常可以遇见他。
(1)选文所出自的文章被收录在_______________的散文集《_______________》中。
(2)请结合原著回答:
①文段中画线的“他”指谁?
②作者认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乙】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1)上面两个片段都出自_______________写的回忆性散文集《_______________》。
(2)【甲】文中的“他”是指_______________,从这片段看出“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3)【乙】文中的“他”是指_______________,造成“他”的悲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10.
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1)上述文字中的“她”所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最能够体现上述文字中描述的“伟大的神力”的一项是(?
?
?
?
)
A.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B.除夕教“我”说吉利的话。
C.不许“我”从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钻过去。
D.给“我”买来梦寐以求的《山海经》。
11.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
(1)“赛会虽然不像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孺们是不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只有游手好闲的闲人,这才跑到庙前或衙门前去看热闹;我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他们的叙述上得来的,并非考据家所贵重的‘眼学’。”选段出自作品_______________。
A.《无常》?
B.《五猖会》?
C.《二十四孝图》
D.《琐记》
(2)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______________。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_______________。?
12.
名著阅读。
(1)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两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选择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对应篇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与图片相关的文章,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
13.
假如让你以学长的身份,对初一新生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①______________;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______________;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③______________。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④______________和⑤______________,令人回味无穷。
(1)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①②③对应的横线上。(每处2个)
A.《狗·猫·鼠》?
?
?
?
B.《阿长与〈山海经〉》?????????C.《二十四孝图》????D.《五猖会》
E.《无常》?????????
?
?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
G.《父亲的病》?
?
?
?H.《琐记》
I.《藤野先生》?
?
?
?
J.《范爱农》
(2)在④⑤两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短语。
?
1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里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1)本段文字节选自_______________(人名)写的《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她”是谁?她还做过什么事,让作者曾以为她是个好人?
?
15.
名著阅读。
(1)阅读《朝花夕拾》梳理鲁迅的求学之路。
篇目
求学历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就读于三味书屋
①_______________
先就读于江南水师学堂(雷电学堂),后因为不满其“乌烟瘴气”,改读矿物铁路学堂。
②_______________
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
③_______________(地名)的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后“看电影事件”和“匿名信事件”使鲁迅深感弱国弱民备受歧视的悲哀,激发了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拯救民族的斗争精神。因而做出人生重大抉择“④_______________”。
(2)选出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一项(?
?
?
?
)
A.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B.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C.指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表现中国农民的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参考答案
1.
【答案】
(1)被父亲强令背诵深奥难懂的古文,人声鼎沸地各自朗读半懂不懂的古文,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2)治学严谨,治病救人为勒索钱财,巫医,憎恶
(3)郭巨埋儿,卧冰求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2.
【答案】
(1)《旧事重提》,早上的花晚上来捡,比喻重拾往事,旧事重提
(2)①《阿长与〈山海经〉》;保姆长妈妈(阿长)。
②内容:阿长寻购赠送“我”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
性格特征: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
3.
【答案】
(1)《旧事重提》,回忆性
(2)示例:阿长给“我”买回《山海经》,“我”对阿长这个劳动妇女从“不大佩服”到充满敬意(感激、歉疚、思念)。
4.
【答案】
朝花夕拾,五猖会,鲁迅
5.
【答案】
(1)朝花夕拾,鲁迅
(2)比喻对阿长的情况捉摸不透
(3)我不惧惮她(什么)?
。
(4)刚开始“我”讨厌阿长的切切察察的毛病;阿长说她能站在墙头上抵抗敌人的进攻,这时“我”敬畏她;当阿长踩死了“我”的隐鼠,“我”对她的敬意消失;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让“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阿长去世后,“我”写文章纪念她,表明“我”对阿长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6.
【答案】
长妈妈,范爱农,父亲,衍太太,寿镜吾
7.
【答案】
(1)《二十四孝图》
示例:“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孝是后辈对长辈的尊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我们能尊重父母、常伴父母、帮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最好的孝。
(2)示例:《范爱农》
人物:范爱农
8.
【答案】
(1)鲁迅,朝花夕拾
(2)①活无常。
②活泼诙谐,爽直(爱发议论)而有人情。
9.
【答案】
(1)①鲁迅?,朝花夕拾
(2)鲁迅的父亲,专制、严厉、不了解儿童心理
(3)范爱农,封建势力复辟的罪恶和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10.
【答案】
(1)长妈妈
(2)D
11.
【答案】
(1)B
(2)阿长(或长妈妈),藤野先生
12.
【答案】
(1)①,②(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无常)
(2)“温馨的回忆”示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五猖会》写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呲呲地吹上两天,享受游戏的快乐。《无常》写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便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
“理性的批判”示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五猖会》写去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无常》写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
13.
【答案】
(1)①A、F,②I、J,③D、E
(2)④深沉的情感,⑤理性的批判
14.
【答案】
(1)鲁迅,琐记
(2)“她”是衍太太;她鼓励孩子们在冬天吃冰。
15.
【答案】
(1)①《琐记》,②《藤野先生》,③日本仙台,④弃医从文(2)D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