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探究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理解掌握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会用它来判断与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
过程与方法:经历了定理发现,证明,应用过程,获得学会证两个三角形相似方法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养成发现、验证、求证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定理的发生和证明过程。
教学难点 定理的证明过程。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组织―交流”
教学用具 课件、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㈠引课形成命题 已知在△和△中,有则△和△是何种关系?为什么?思考1:如果去掉一个比,你需要加什么条件才能保持结论不变?思考2:这个角加在图形什么位置,结论才能成立?自己构图,如果不行请举反例说明;如果行请加以证明。 小组讨论
㈡命题证明的探索过程 一、探求定理证明已知,,求证思考:1、证相似的方法 (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2、由于待证的两个三角形与学过的判定中三角形位置不同,所以必须把小三角形放到大三角形中去,自己思考如何构造图形。3、类比构造图形的方法(1)构造平行(思考在哪一点做平行)证全等,证全等在现有的条件下,又缺少什么条件呢?学生思考找另外一角或者找这两边的夹角。哪种可行呢?二、证明定理过程(略)三、定理内容以及本定理同前两个的定理区别。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教师启发诱导 学生构图探求
㈢巩固定理 反例加强书46页学生看书思考。即对于如果这两个三角形一定相似吗?试着画画看。二、判定证明 1.依据下列条件,判定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1) (2) (3)2.如图1,某陶瓷厂的检验员准备检测花瓶内径,但用直尺无法直接测量,检验员用一个交叉卡钳去量,已知=2,且量得CD=6cm,求内径AB的长度是多少?3.已知上一点,连结CP,当P在AB何种位置时, 4. 已知上一点,连结CP,请添加一个条件,使 5.如图,已知AB=4,AC=2,AC1=1,P是AB上一动点,当P在AB何种位置时, 6.如图,在正三角形格点图中,画一个格点三角形(顶点都在小正三角形格点上)与相似。 7.如图,画一个格点三角形(顶点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与相似。 第5题 第6题 教师启发诱导巡视并讲评 学生思考探求
㈣学 生小 结 1.本节课经历了什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什么、会了什么?体会最深的是什么?
㈤课外作业 ⑴课本第55页复习巩固:2,3⑵课本第56页综合应用:8,10(3)课本第57页拓广探索:15
㈥板书设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因为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