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4节 月相
一、选择题
1.关于月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视形状
B.“月有阴晴圆缺”是由于周围气候在变化才产生月相变化
C.月相的变化与月球、地球的运动无关
D.月相变化是月球形状在变化
2.2020年5月12日(农历四月二十)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图中的( )
图46-K-1
3.小马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的晚上看到的月亮应该是图中的( )
图46-K-2
4.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两个最重要的近邻。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位置如图46-K-3所示时,地球上当晚可以看见的月相最接近( )
图46-K-3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5.2019·湖州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之后月球车开始在月球“背面”的A处巡视探测,如图46-K-4所示。月球在绕地球一周的过程中,月球车要经历强光照射的高温考验时段,该时段为农历( )
图46-K-4
A.初一前后
B.初七前后
C.十五前后
D.二十二前后
6.下列能表示一次完整月相过程的是( )
图46-K-5
A.A→B→C→D→E→F→G→H→A
B.E→A→G→B→F→C→H→D→E
C.F→A→G→B→F→C→H→D→F
D.E→D→H→C→F→B→G→A→E
7.下列诗词所描述的月相出现在农历相同日期的是( )
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②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④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8.“钱江潮水,天下奇观。”每逢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钱塘江即使在无风的情况下也会有几米高的浪涛。关于潮水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与月球的形状有关
B.与月球上的环形山有关
C.与月球对地球的吸引力有关
D.与月球上无水有关
二、填空题
9.读图46-K-6,回答下列问题。
图46-K-6
(1)A表示________月,发生在农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每月时间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月相为C、D时,日、地、月三者__________。月相变化规律即从新月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到新月,周而复始。我国农历中的月份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确定的。
10.2019·绍兴
如图46-K-7为太阳、地球和月球运行关系示意图,图中圆弧实线表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圆形虚线表示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
图46-K-7
(1)当地球和月球运行到图示位置时,地球上人们看到的月相是________。
(2)据目前所知,太阳系内只有地球上有高级智慧生命。地球生命得以存在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11.2020·温州
如图46-K-8表示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其中数字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时的不同位置。
图46-K-8
(1)中秋节月球出现在图中________(填相应数字)位置。
(2)月球在1位置时,地球上有的区域在白天可能会发生看不到太阳的现象,这是由于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球挡住了太阳光。
(3)月球表面有许多环形山,它主要由小天体撞击形成,这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________。
12.“嫦娥”任务是我国重要的绕月探月工程,据此回答:
(1)月球表面地形复杂,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________,即月坑。
(2)“玉兔号”的腿部是六个轮状的移动装置,目的是通过____________来减小对月面的压强,适合在松软的月球表面行驶。
(3)2018年5月21日(农历四月初七),“鹊桥号”中继卫星发射升空,当天晚上的月相接近________。
13.2019·温州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①大约在公元140年,托勒密完善了地心说理论,并认为行星绕地球运行的轨道是圆的。
②1543年,哥白尼通过观察和测量提出了日心说理论,并认为行星绕日运行的轨道是圆的。由于缺乏证据,日心说无法被大多数人接受。
③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通过对部分天体的“相”与月相进行比较研究,为日心说提供了证据。随着证据的增多,日心说逐渐被人们接受。
④开普勒通过对大量观测到的数据进行计算,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从而修正了“行星沿圆形轨道运行”的理论。
图46-K-9
(1)图46-K-9中甲为伽利略绘制的系列月相图中的一幅,其对应的月相是________。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2)节气的划分与地球绕日公转有关。图乙中,“夏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________。
(3)分析上述科学史料,判断下列观点正确的有________。(可多选)
A.当前被人们认同的理论今后可能会被另一种理论取代
B.科学理论的发现往往需要借助观察、测量等科学方法
C.只有完全正确的理论才是科学理论
D.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无法开展科学研究
E.技术的进步会促进科学的发展
1.A [解析]
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视形状,月球形状并没有发生变化,月相的变化与月球、地球的运动有关。
2.D [解析]
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作月相。月相是依照农历划分的,农历四月二十,属于下弦月。
3.A [解析]
小马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的晚上看到的月亮是下弦月,而且下弦月出现在下半夜,亮面朝东,在东边天空,故A符合题意。
4.C
5.A [解析]
月球车在月球“背面”A处巡视时,月球车被强光照射,此时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没有阳光,则在地球上看不到月亮,因此该时段为农历初一前后。
6.B 7.B
8.C [解析]
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阳(主要是月亮)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中秋节前后,是一年中二者离地球最近的时候,所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秋潮都比较大。
9.(1)下弦 二十二、二十三
(2)C—B—D—A—C
(3)成一直线 上弦月、满月、下弦月
月相变化周期(朔望月)
[解析]
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方向与地球至太阳的方向垂直时,如果我们看到月面西(右)半部亮,则为上弦月,日期为农历初七、初八;如果我们看到月面东(左)半部亮则为下弦月,日期为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当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时,我们就看不到月亮了(即新月),日期是农历月初或月末。当月球运行到地球至太阳的反方向时,我们就会看到一轮满月,日期是农历十五、十六。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我国农历中的月份就是根据月相变化周期(朔望月)确定的。
10.(1)新月
(2)地球表面有大气或液态水或温度适宜等
[解析]
(1)当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中间时,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无法反射到地球上,所以这时候是新月。(2)地球能够出现生命的条件之一是水,水是生命之源;大气层对地表生物的保护、地球的昼夜温差不大等也是地球生命得以存在的条件。
11.(1)3
(2)沿直线传播
(3)大气
[解析]
(1)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此时月相为满月,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地球在中间,所以是图中的3位置。
(2)月球在位置1时地球上有的区域在白天可能会发生看不到太阳的现象,主要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在地球表面出现了阴影,这是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造成的。
(3)月球表面有许多环形山,它主要由小天体撞击形成,这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大气。
12.(1)环形山
(2)增大受力面积
(3)上弦月
[解析]
(1)月球表面地形复杂,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环形山,即月坑。
(2)“玉兔号”的腿部是六个轮状的移动装置,目的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月面的压强,适合在松软的月球表面行驶。
(3)2018年5月21日(农历四月初七),月相接近上弦月。
13.(1)D (2)B
(3)ABE
[解析]
(1)由甲图可知,伽利略观察的月相是下弦月。(2)北半球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即图B。(3)任何一种理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可能被替代掉,故A正确;科学理论的发展需要借助高科技的观察和测量等手段,故B正确;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不能确定完全正确,故C错误;科学研究时刻都可以进行,不一定都要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故D错误;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促进科学的进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故E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