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7.4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 7.4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4-05 15:3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4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教学设计
课题
7.4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学科
地理
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图简要说出台湾省的范围及位置。
2.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台湾省是祖国的神圣领土,不可分割。
过程与方法:1.能够利用图文资料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特征,理解“宝岛”美誉由来。
2.学会利用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特征,理解“外向型经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图片资料了解我国台湾省的部分自然人文景观,创设生活情境来理解归纳,分析地图和图片资料来总结完善。小组合作探讨来总结反思
重点
理解“外向型经济”
难点
了解台湾省是祖国的神圣领土,不可分割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1、请分别介绍香港和澳门的发达经济产业。
2、香港和澳门人多地狭,针对这些特点,其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3、请简述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二、导入新课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诗歌描述的是哪里?造成乡愁的原因是什么?国家对该地区采取的政策是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第七章第四节。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复习旧知,准备新知。
倾听,思考。
检测上节课的重点问题,温故而知新。
引出主题,吸引学生思考。
讲授新课
明确目标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掌握台湾省的位置、组成、地形及气候特征。
2、学会分析地形、气候对台湾森林、农产品分布的影响。
3、理解台湾被称为“宝岛”的原因,记住台湾众多的美称。
4、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台湾经济发展的特点、工业分布特点及原因。
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本目知识点。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的台湾位置范围图,结合教材,分析以下问题:
请描述台湾省的范围。
请描述台湾省的位置。
教师提示: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角度来介绍。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___部,大部分位于___带,少部分位于___带
东临:___________
西隔:
海峡与____
省相望。
南临:__________
北临:___________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资料拓展:
请列举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证据。
教师提示补充:目前,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他们主要是明清以来福建、广东两省移民的后代,大部分人还保留着乡音。——血缘关系
台湾,在我国史书记载中曾称夷州,明代始称台湾,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外来侵略。1661年郑成功率兵赶走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1885年清政府正式设台湾省建创。1895年台湾被日本侵略者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回归祖国。——历史关系
目标导学二:美丽富饶的宝岛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初步掌握本目的知识。
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台湾物产图,结合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1)台湾为什么被称为名珠?
教师补充:台湾不仅有“水果之乡”、“森林之海”的美誉,还被称为“海上米仓”·“东方甜岛”;
你能说出本节中下列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吗?
请列举台湾的气候。
气温:
夏季
;冬季

降水:
。气候:
属于
气候
请简介自然环境影响人口分布
教师总结:人口:2200多万
民族:汉族(97%)
少数民族以高山族为主。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高山族
(5)请介绍台湾大城市主要分布情况。
教师总结: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台北、高雄、台南;高雄是最大的港口城市
(6)请简介祖国东南盐仓。
教师总结:台湾西部沿海,沙滩平布,地势平坦,干湿季明显,全年日照长,气温高,蒸发快,发展晒盐业十分便利。这里的海盐产量高,而且成本低,色泽纯白,品质优良,是东南亚著名的盐仓。台湾的盐场面积约有四千多公顷,年产量达五十万顿。
(7)探究:美丽富饶的宝岛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分析台湾物产丰富(热带、亚热带水果,稻米等)的自然原因。
台湾岛被誉为“植物王国”,有“亚洲天然植物园”的美誉(结合气候,地形考虑)?
目标导学三:外向型经济
指导教师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初步感知本目内容。
请同学们读台湾省出口导向型经济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为什么台湾工业经济要发展成“出口导向型”?
教师总结:号称“台湾硅谷”的新竹科学园,世界IT业的亮点,面积605公顷。2000年区内的制造业总产值达280亿美元,约占全台湾的10%,园区全年进出口贸易额超过290亿美元,占全台湾的13.1%
。在台湾,新竹科学园已成了“高科技、高收入”的代名词。
请对台湾著名城市简介。
教师提示补充如:
台北------是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台湾省最大的城市
台南------是台湾最早兴起的城市,也是重要的食品工业基地,赤嵌楼始建于1653年,为台湾的著名的古迹。
(3)请介绍台湾经济发展历程和特点:
(4)台湾发展出口型经济具备哪些优势条件?
教师总结:我们盼望台湾与祖国早日统一
学生齐读并理解学习目标。
学生朗读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本目的知识,初步勾画知识点。
学生读图,回答: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80多个岛屿。
学生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列举如:约在几百万年以前,由于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了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成为岛屿。——地缘关系
台湾和福建等省许多居民都共同尊奉妈祖,都喜欢喝功夫茶,同属
闽方言语系。——文化关系
学生列举如:因其是重要的海盐产区所以被称为“东南盐库”
台湾是“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学生讨论分析,如:全岛2/3为山地;多火山地震;山脉纵贯南北,为东北—西南走向;平原分布在西部;地势东高西低;中国东部最高峰——玉山
学生分析回答如:台湾岛人口主要分布在:靠近西部沿海的狭长的平原地带,中东部人口稀少。
学生介绍:人口密度大,633人/平方千米(2006年底)
学生分析并回答如: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气候,水热资源充沛,土壤肥沃。
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终年湿热,植物数量大;山地垂直分异明显,树种多。
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如:芯片制造厂的“无尘室”及穿着“无尘衣”连身工作服的工作人员
学生列举如:高雄------第二大城市,
全省最大的港口,南部最大工业中心,也是新兴的重化工业基地。
学生列举如:1.丰富的高素质劳动力;2.多优良港口3.积极吸收国外资金……
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设计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使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本目主要内容,便于下面的教学与学。
教师通过设置台湾省的范围填空题,使学生对台湾省范围有明确的了解。
通过拓展资料,使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追溯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即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表格,清晰的归纳台湾的物产丰富,使学生条理清晰的归纳总结,从而得出台湾被称为名珠的原因,使知识系统化。
通过提示方式,归纳台湾的气候类型,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通过材料分析,使学生形象的感受到祖国东南盐仓的原因。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对台湾名城的简介,使学生对台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通过表格,归纳台湾经济发展的历程和特点,进一步分析台湾发展出口型经济的合优势。
复习巩固
1.台湾岛东、西两侧濒临的海域分别是(

A.大西洋、琼州海峡
B.太平洋、琼州海峡
C.大西洋、台湾海峡
D.太平洋、台湾海峡
2.受地形影响,台湾岛气温分布的总体特点是(

A.从低纬向高纬升高
B.从北向南递减
C.从周围向中部升高
D.从周围向中部降低
3.台湾素有“水果之乡”的美称,盛产的热带、亚热带水果有(

①甜菜
②香蕉
③菠萝
④苹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下列关于台湾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
B.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C.有“东南盐仓”和“温带水果之乡”的美称
D.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加工—进口—出口型经济
5.下列关于台湾的叙述,符合事实的是(

A.河流短小,因此水能资源贫乏
B.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
C.居民以高山族为主
D.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以组为单位,分析思考问题,并在全班交流汇报,共同完成检测练习。
通过复习巩固环节,检测本节课的教学与内的内容,检查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知道台湾省的范围和位置,了解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我们要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学生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升华。


知识导图的方式,呈现本节课的知识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