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关卷】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过关卷】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5 13:3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单元过关卷(3)
题号



总分
得分
(时间:120
满分:120)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下面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选项。(第1—4题每句1分,第5题每小题5分,第6—7题每小题2分)
1.关关雎鸠,

《诗经·关雎》)
2.
蒹葭萋萋,

《诗经·蒹葭》)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的诗句是:“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是:

!”
5.
请欣赏颜真卿书法作品,依据图片中方框内的句子回答问题。
(1)关于书法字体,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篆书
B.
隶书
C.
楷书
D.
行书
(2)将方框内的字的简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下来。(3分)
(3)《桃花源记》中有一句话与方框内诗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2分)
6.
下面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这学期我读了不少诗歌、小说、散文和文学作品。
7.?为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选择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五千年盛世欣太平今日
?B.?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C.
九万里中华创锦绣未来?
D.
十三亿尧舜建古国文明
二、阅读(47分)
(一)古诗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8-12题。(10分)
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客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8.本文选自?《
》,作者
,字子敬,明末嘉善人。(1分)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八分有奇??
(2)佛印绝类弥勒
10.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是表现人物特点和相互关系的?(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1.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2分)
12.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3分)
(乙)(改编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5题。(5分)
张自新传
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①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②者。性方简,无文饰。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③,若老师然。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减)
【注释】①屹屹:勤奋不懈的样子。②了;明白,了解。③切责:严词斥责。
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1)自新随口而应
?(2)见之者莫不讪笑?
14.阅读选文,说说张自新“敏慧绝出”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5.结合选文说一说除了“敏慧绝出”,张自新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分)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16分)
活着
沙爽
①台风将至的那天下午,我原本与客栈的老板娘约定,要搭她的车去海鲜市场,但是到银滩走了一圈回来,我突然改了主意,决定先去市区逛逛。
②烈日当空,灼热的空气纠缠成一个巨大的、白光闪闪的线团,把海滩、街道、路旁的海鲜大排档、高高低低的建筑物,一股脑地裹在里面它在燃烧,闷声不响,让空气几近微呛。我在客栈后面的小卖部里买了一瓶矿泉水,顺便打听一下去市区的公交车路线。按照店主的指点,我斜斜穿过马路,打算去对面的站点等车。
③马路正中的绿化带里稀稀落落种了些行道树——或者说是灌木,因为这条路显然是新建的,移植来的植物还未长成气候。接近十字路口,有一棵树倒是长得高大,而且居然还在开花。我看了一眼,又看了一眼。嗯?怎么可能?我踏上石阶,捏住一枚尖尖的树叶。那灰绿色的叶片像极了柳叶,但是既厚又硬,接近蜡质,而背面几乎是银灰的。
④竟然是,一棵夹竹桃。
⑤我停在那里仰头看它,一时间简直喘不过气。天太热了。在十一月,这异乡的阳光和街道恍如幻觉。睽违多年,你怎么会在这里?你桃红的花朵吐出我多少年前就无比熟悉的粉黛香气。旁边枝上的那一小簇刚刚开败花瓣的边缘变成了枯褐色,但靠近花心的地方还是红的,像灰烬里包裹着一颗跳荡的心。
⑥夹竹桃,我祖母偏爱的花。许多年里,我们家一直养着几棵。它们似乎很容易成活,至少繁殖相当简易——在空酒瓶中注入清水,剪下筷子长的一截枝条插入瓶中,瓶口用湿泥封住。如此静置一两个月,枝条下方会生出雪白的长根,入春便可移进花盆。祖母和母亲常持此瓶馈赠邻里和亲友,如对方欣悦收下,她们便满面春风,谆授以养殖之法,仿佛热心得过分的送子观音。在我看来,这种花寻常得近乎贫贱,花的香味也像一个土气村姑,为什么她们如此热衷于让它芳泽远播、香火绵延?
⑦总的来说,这种叫夹竹桃的植物喜欢活着,喜欢繁衍,像被切成两段的蚯蚓,不仅不会死去,反而执意要以双倍生还——原始的生物本性往往是泼辣的,反衬出人类的矫情。当年我不太喜欢这花,但是也说不上讨厌;我只是觉得麻烦——活着就是一件麻烦的事。
⑧事实是,我在二十岁上罹患抑郁症而不自知。有一天我和父亲拌了几句嘴,一转身,听见旁边的房间里,祖母低声责备我父亲:“孩子上次差点救不回来了,你不记得?”我想,大概没有人比祖母更害怕我会死去,虽然她从来不曾问起。
⑨后来我慢慢忘了想死这件事,也许是体内的血清素和多巴胺趋于正常,如同植物茎管里流淌的隐秘汁液——造物在其中加入了何种成分,用以催生花朵或删除落叶?为什么夹竹桃执意在身体里暗藏毒汁,仍不能阻止娇嫩的花苞被蚜虫啃啮?这世界只呈现它的物理表象,却很少暴露它幕后的主使者。
⑩再后来祖母住的老房子拆迁,那时冬天已近,祖母问我要不要那棵夹竹桃,它已经长到了两米多高。相比于这个高度,它脚下的粗陶花盆实在太小,还不知何时磕掉了半只手掌大的一块,浇水时总会有一半水淌到外面。它看上去相当营养不良,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见我犹豫着没有答腔,祖母叹口气,说:“没人要就只能扔了。”
?其实我不喜欢这花还有一个原因:它冬季也不落叶,必须移入室内。那么多个冬天,房间里虽然生着炉子,仍能看得见口中呵出的白气。我眼见它的叶子落满厚厚的灰尘,谁能一枚一枚地擦洗它们?这些积灰的叶子开始自暴自弃,先是变得枯干,然后卷翘起来,但是仍然并不肯脱落,就那样用千百只枯干的指头戳住你,让你知道,有这样一种活着。祖母盼望她回迁的新居可以铺上地暖,脚踩在上面,整个人都暖洋洋的。人老了,骨头深处蚀开深广的空洞,怕冷,怕风,怕前后左右的沟坎和凄清。但那片回迁楼整整建了六年,内中的曲折千回百转,之后又因资金缺欠,迟迟不能交付使用。我的祖母,终是没有等来她的新居。
?那棵她希望可以托付给我的夹竹桃呢?祖母故去,许多事情再也无从问起。
16.
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4分)
17.
请分别从夹竹桃、祖母和“我”的角度,谈谈你对文题“活着”的理解。(4分)
18.
第2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及作用?(4分)
19.
阅读第6段中画线的句子,从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
(乙)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11分)
让记忆力“搬家”
颜士州
①父母死了,儿女们可以继承遗产。那么,科学家死了,青年人是否可以继承他的学识?这似乎是新奇、美妙的科学幻想。
②在20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得克萨斯州州立大学有一位年轻的心理学家詹姆斯·麦康内尔,提出了一个学说,认为生物的记忆力是可以转移的。他特地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捉来许多水生涡虫,先训练它们触电避光,待有了记忆后,便把它们杀死,再研制成浆液,喂给另一批涡虫吃。结果,这一批涡虫,只被训练了一会儿,便有了触电避光的反应。于是,麦康内尔认为:第一批涡虫的记忆力转移给了第二批涡虫。
③无独有偶。20世纪八十年代初,西德伦琴大学动物系的科学家对蜜蜂做了记忆力移植实验,也获得了成功。他们先训练一只蜜蜂,让它寻找一碗糖水。一周后,这只蜜蜂已经能很熟练地找到糖水碗,说明它已经有了记忆力。于是,他们把这只蜜蜂的记忆系统切取下来,移植到另一只蜜蜂上,中间也没有什么神经相连。结果,得到记忆系统的蜜蜂不必“再教育”,便可以找到糖水碗,记忆力就这样被继承了。
④于是,有人开玩笑,将来一个科学家死了,他的记忆力和知识可以不随棺材带走,而是把记忆系统割下来,移植到年轻的继承人身上。这位年轻人,便可以接受他的“知识遗产”,不必再从头学起。这也许不是妄想吧!
⑤记忆力究竟是什么?科学家已经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世界著名的神经化学家乔治·昂加尔的看法是:记忆力不是一种不可捉摸的精神现象,它是一种化学物质的特性。这种化学物质是由细小的蛋白质分子——多肽组成的。多肽是由一系列氧基酸分子有序排列组合而成的复杂生物大分子,每一种排列次序和组合结构代表着一种记忆力。只要把这种化学物质转移,记忆力便也随着转移了。为此,昂加尔先训练大白鼠受电击恐怖,使之有记忆力,然后解剖大白鼠的脑细胞。他发现其核糖酸含量比不受电击训练的大白鼠的脑细胞高出12%,这种物质被称为恐怖记忆素,把它注射给另一只大白鼠,结果,这只大白鼠不经训练便有了电击的恐怖记忆。也就是说,记忆力转移了。
⑥后来,荷兰药理学家戴维德分离出类似的多肚记忆素,并和瑞士的一家药厂合作,合成了这类药物。他们还给平均年龄为59岁的12位老人注射,三天后,老人记忆力大为好转;给国车祸患脑震荡失去了记忆力的人鼻喷施治两周,使这个本来连妻女也认不出的人,恢复了识间能力,而且还记起了结婚年月和工作简历。这种药物,目前已取得专利权,正处于实验到实的过渡阶段。
⑦记忆力之谜,正在逐渐被揭开,也许到了21世纪末,继承“知识遗产”的幻想也会变现实。
20.?本文为什么以“让记忆力‘搬家’”为题目?(2分)
21.?选文第②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22.?选文第⑦段中加点词语“也许”有何作用?(3分)
23.?如果人类的记忆力能够移植,你希望移植什么样的记忆?为什么?(3分)
(三)名著阅读(5分)
24.?(1)下面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1分)
A.?1920年,保尔在一次作战中头部、腹部多次受伤,右眼失去80%的视力;1927年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完全失去了活动能力。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写国内战争,第二部分描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
C.?保尔的英勇表现在他驰骋疆场,骁勇善战,屡立战功上。
D.?保尔曾经说过的一段名言,是在娃莲墓地上的内心独白。
(2)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虽然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迁腐,不至于惹你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大错。
①为什么说“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②选段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分析,说说它何以能表达出这种感情。(2分)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8分)
(一)综合性学习(8分)
25.目前,中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此,某校八年级(3)班举行“正确使用手机,争做守纪学生”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简要写出本次主题班会的意义。(2分)
(2)请针对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3分)
(3)你的同桌小明上课时玩手机,老师及时发现并加以制止,小明对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对此你将如何劝说?(3分)
二)写作(50分)
26.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1)题目:母爱的温度
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漆黑的夜晚,一个官人打着灯笼走在路上。禅师便上前问道:“你是言人,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盲人说:“夜晚没有灯光,怕互相碰撞,所以打着灯笼。”禅师感叹:“原来你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别人!”盲人答:“不,为我自己!”点灯照亮别人的同时,更照亮了自己,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
作文要求: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4)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
(5)文中不得出现本人姓名以及学校名。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单元过关卷(3)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在河之洲
2.
白露未晞
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1)C(2)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6.
解析:语病:
分类不当。修改:
这学期我读了不少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7.
B
二、阅读
8.
虞初新志、魏学洢。
9.
(1)零数、余数(2)像
10.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11.
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地描述它们,足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
12.
因为中间船舱的位置和对联的颜色非常醒目,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舟的背景和主题。先写船舱,不仅可以增强浓厚的艺术情趣,而且也极其自然地引出下文中船头三人情态的描述。
13.
(1)回答(2)讥笑
14.
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
15.
他性格方正诚实,勤奋刻苦,对偷懒不爱学习的同舍生严肃批评。
16.
夹竹桃。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线索。这一问比较简单,根据全文来看,主要围绕“夹竹桃”展开写作。
17.
(1)
从夹竹桃来说,不论处于何种恶劣环境,都能够呈现一种顽强的生命力。(2)从祖母来说,祖母一直极力呵护着“我”,希望“我”像夹竹桃一样好好地活下去。(3)从“我”来说,由夹竹桃身上受到生命的启发,同时,更充满对祖母关爱我活下去的感激、怀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根据第③段、第⑤段、第⑥段以及第⑦段“执意要以双倍生还”内容来看,不论是在新建的绿化带,还是被剪下枝条插在清水瓶中,它都生长的茂盛蓬勃,突出了它活得“顽强”;第⑧段中“祖母低声责备我父亲”“大概没有人比祖母更害怕我会死去”和第⑩段“祖母问我要不要那棵夹竹桃,它已经长到了两米多高”,可以看出祖母十分关心爱护“我”,并希望我继续养活“夹竹桃”,并寄托美好的寓意;根据“我”对新建绿化带以及插在清水瓶中的夹竹桃的惊叹,以及祖母未等来新居落成而故去等内容,可推知既有对夹竹桃顽强活着的赞美之情,也有对祖母关心自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18.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天气的极端炎热状态,交代了夹竹桃恶劣的生存环境,为下文夹竹桃的出现作铺垫。
【解析】本题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及其作用。从使用的修辞手法以及在内容、结构上作用的角度入手。根据第②段画线句“灼热的空气纠缠成一个巨大的、白光闪闪的线团”可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作用特点为“生动形象”;在内容上,结合“烈日当空、灼热、燃烧、让空气几近微呛”等来看,表现了天气炎热、环境恶劣的特点;在结构上,为下文写夹竹桃在这种恶劣环境下出现作铺垫。
19.
运用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祖母和母亲对邻里与亲朋欣然接受夹竹桃时的激动与喜悦,表现了祖母和母亲对夹竹桃的偏爱。
【解析】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其作用。根据第⑥段中画线句子“持、馈赠、收下、谆授”“欣悦、满面春风”等内容来看,主要使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可结合具体内容,运用“角度+作用+情感”的格式作答。
20.
题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记忆力是可以转移的,揭示了本文的说明内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本题考查题目的作用。首先分析题目的句式特点,再从题目所表达的内容入手抓住“搬家”二字。
21.
举例子。通过具体事例说明了生物记忆力是可以转移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及其作用。第2)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举第一批涡虫的记忆可以转移给第二批涡虫的例子,从而说明生物记忆力是可以转移的。
22.
“也许”表估计,有猜测之意,此词表明记忆力之谜被揭开的具体时间还不能确定,体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本题作答时先理解加点词语“也许”的含义,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用,最后点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23.
示例:假如记忆力可以转移,我希望移植童年的记忆。因为童年无忧无虑,充满了简单快乐。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学生可合理发挥,要做到观点明确,语言精当。
24.(1)C(2)①儿子变成了朋友。②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愉悦之情。第一个句子运用了村托的修辞方法,反复强调语气,说明了内心的兴奋之情。第二句子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语言朴实亲切,真实地说明了内心的幸福感。
25.(1)引导初中生正确使用手机,使之成为学习的助手。(2)示例:1.学生不带手机进校园;2.如果带手机,交给老师保管;3.把手机当作学习工具,帮助提高成绩。(答出两点即可)(3)示例:小明,上课玩手机多耽误听课呀,老师收了你的手机也是为你好,你为什么要生气呢?如果老师看到你玩手机都无动于衷,那岂不说明你都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了!
26.写作(50分)
例文:
母爱的温度
小时候,母亲的怀抱是我的避风港,每当依偎在她怀抱,总会感到无限温暖。一眨眼工夫,我已经是一名中学生,每天房里的灯都要亮到十点多。学习的艰辛,就好似一杯浓浓的咖啡,尝起来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入冬后,天气显得很冷。那天晚上,我顶着萧瑟透骨的寒风,疲惫地骑着车回到家。爸爸一人在厨房里收拾东西,妈妈还没有下班。我没多问什么就钻进自己的书房,打开灯,惊奇地发现,床边不知什么时候放了一双毛绒狗造型的棉鞋,狗的样子很可爱,胖胖的,憨憨的,一双圆溜溜的眼睛炯炯有神。有了这小家伙,冷寂的房间顿时多出几分生机,心头也顿感温暖。我急忙去问爸爸。爸爸说:“你妈下午买的,说怕你晚上写作业冷。”听了这话,我的脚步缓慢起来,脑海想起昨晚一幕。
夜深了,窗外的风吹着摇摇欲坠的枯叶。我房间的灯还亮着,父母房间也透着一丝亮光,这些亮光很容易被人忽略。面对那烦人的数学题,我沮丧到了极点,终于写完。我耗尽最后一点力站起来,可刚要起身,双脚已冻得麻木。可能是听到我的声音,妈妈从房里走出来,对我嘘寒问暖。“妈,我好冷。”妈妈摸了摸我的脚说:“呀,你看你,冻成这样也不说一声。”随后她赶紧打来一盆热水,蹲下身,捧起我冰凉的双脚,轻轻放入热气腾腾的水盆中,一股暖流顿时从脚涌上心头。我没有说什么,只是呆呆望着妈妈皱纹渐多的额头。
这就是母爱的温度,一盆热水的温度,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温度,却伴我度过暖暖的一晚。我忽然想起电视上的一则广告:一个男孩看见妈妈给奶奶洗脚,于是也为妈妈洗脚。对,我应该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下次,我也要为她洗一次脚,让这股暖流变成“涌动的暖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