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羚飞渡教学设计1
沈石溪
【教学设想】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动物小说,斑羚在面临群体灭绝的关键时刻,能凛然大义,出现高度组织化的献身行为,这是令人从心灵底层感到极为震惊的。这也是本文值得学生学习探究的方面,通过体验斑羚经历的生死选择,反思人类的捕猎行为,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务实的环境观念。
设计A抓住飞渡这一重点情节和镰刀头羊这一重点形象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故事的意义,反思人类的捕猎行为。本文不太适合于朗读,建议以默读的形式为主,在读中深入体验思考。
课文较长,但文字浅显,设计B以“换位”和“体验”为设计原点,让学生进入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换位思考体验,运用故事中角色的心理和语言进行“讲述”,特别是在对比性的角色讲述的内容的反差中,真正完成同文本的对话,形成对学生心理与思维上的冲击,让学生在认识的冲击中反思、重构,形成科学的人与动物、人与环境的观念。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复述把握故事基本框架。
2、能品读飞渡前的组织和飞渡时的片段,感受斑羚飞渡震撼人心的精神和力量,表达自己的见解。
3、能分析镰刀头羊的形象。
4、能理解彩虹和狩猎队员的反应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步骤:
导入:《动物世界》栏目的拍摄者金 沃尔哈特曾经说过:“所有的动物都有它们的尊严……”可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何曾给予了动物以尊严?我们甚至在忽视、草菅动物们的生命,让我们沉入《斑羚飞渡》的故事中,来目击那震撼人心的一幕吧。
一、整体阅读感知
快速默读全文,整体把握故事:
1、抓住动词“飞渡”,概括出故事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教师提示:面临绝境;组织飞渡;成功飞渡;头羊献身。)
2、抓住上述几个阶段,小组内进行复述,推荐代表全班复述。学生、教师点评。
3、根据点评的情况,修正自己没有抓住的主要情节,没有突出的重点情节,对课文故事进行概括,以200字左右的文字写出来,相互交流,看看有没有抓住重点。
二、片段品读体味
在上述故事的几个阶段中,飞渡是本文的主体内容,请找到描写飞渡的相关段落(以第6、7、8、9、10节为主),带着下列问题反复默读体味完成,之后交流明确:
1、飞渡前的组织工作复杂烦琐吗?为什么?(教师提示:组织工作非常简单,仅头羊叫了两声便自动迅速完成,叫第一声,显示飞渡的决心和指挥飞渡的方法,叫第二声调整分组,号召中老年斑羚带头牺牲。如此悲壮的飞渡,组织工作却如此的简单,加入牺牲队伍的斑羚也如此的自如从容,似乎完全出于斑羚的本能,更加突出斑羚飞渡撼人心魄的力量。)
2、飞渡的场面是怎样描写的?为什么?(教师提示:重点详写第一对斑羚的飞渡过程,概写其他斑羚。使我们对飞渡的场景既有细致的感受,对群体的飞渡又有总体的了解,对斑羚群体表现出来的优秀品格有整体的认识。)
3、飞渡的过程特别吗?你有什么感触?(教师提示:飞渡过程很特别:用牺牲一半的生命来挽救另一半的生命的办法飞渡;飞渡过程有序,平静,从容,自然。感触:可集中谈飞渡给人的启发意义:表现出斑羚顾全种族生存大局、以死抗争生存的尊严、勇于牺牲、视死如归的壮烈行为和高贵精神,这是令人自叹弗如的。)
4、斑羚一定要飞渡吗?为什么?(教师提示:此时斑羚面临两种选择、两种死法:要么死在猎枪下,种族灭亡;要么飞渡而死,通过自救,挽救一半的生命,维持种族的繁衍。选择飞渡而死,表现出斑羚不愿苟且生死,勇于牺牲,维护种族生存尊严的凛然大义。如不飞渡,则需要紧追不舍的猎人放下猎枪,悲壮的飞渡实际上是对猎杀动物者以死抗争,对猎杀者的愤怒谴责和鞭挞。)
三、头羊形象探微
斑羚能成功飞渡,关键在于头羊的成功组织。那么这只头羊是一只什么样的斑羚呢?请找出相关段落,细细赏读,分析体会:
1、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头羊?(教师提示:富于智慧,决策果断,遇事镇定,临难从容,勇于献身。)
2、头羊的形象出现在飞渡中,有什么特别意味?(教师提示:一方面符合群居动物生存的规律,一般都有首领,担当起组织指挥群体行为、保护群体的重任,头羊是斑羚群体的优秀代表,头羊在其中的出色表现,也同时表现了群体的整体风貌;另一方面,头羊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如果没有头羊的组织指挥,也就没有飞渡的壮烈场面,也就没有这样撼人心魄的群体自杀行为。)
3、在文中看来,头羊最后孤独的殉难是它自动选择的,也是群体默许的。你觉得头羊殉难的意义是否大于生存的意义?(教师提示:不求一致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最后,在默读中体会有关段落。
四、飞渡之外
思考:文章为什么反复提到彩虹和狩猎队员的反应?(教师提示:提到彩虹,是以彩虹寓示斑羚所追求的理想世界,自尊而高贵的生存的世界,象征牺牲的斑羚精神的光辉。提到狩猎队员的反应,是以此暗示导致斑羚飞渡的原因,衬托斑羚精神的高大,鞭挞队员行为的卑陋。)
五、作业布置
本文适合于大声朗读吗?为什么?请写写你的看法。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以讲述的形式,换位体验课文中斑羚和猎人两种对比角色的经历和感受。
2、以评论的形式,锻炼对事件的判断能力,感受事件的意义。
课前准备:
1、印发辅助阅读材料(此略),阅读课文,能归纳故事、有所感慨和启发。
2、分组(分三个队——猎人队、斑羚队、独立评论团,每队各二组共六小组)、场地布置等准备。
教学步骤:
导入:在赵忠祥主持的《人与自然》的节目里,曾播放过这样一个场景:当洪水淹没大地时,一群小蚂蚁为了存活,便密密匝匝地紧抱在一起,形成一个特大的蚁球!蚁球在波浪中拼命地挣扎着,在浪涛的冲击下,蚁球一层层地被剥落,但剩下的蚂蚁仍然死死地抱成一团,最终安全靠岸。还有一种动物——斑羚,在生死面前同样像蚂蚁一样表现出色,令人震颤。
一、讲述
在课前阅读的基础上,结合课文中的体验和对课文的理解,分组讲述。
教师可出示斑羚及斑羚飞渡的图片,提示在统观全文的基础上,把握讲述的重点(第8、9小节)。先个人写(不超过200字),后在组内交流,推荐2名同学讲述。
各队讲述5分钟,共10分钟。(时间分配可灵活调整)
◆猎人队:A、一名老猎人的回忆(回忆当时发生的事;当时的感受)。B、一名老猎人的感慨(谈此事对自己以后捕猎行为的影响;如何反思人与动物、环境的关系)。(准备10分钟)(分成两个小组:A、回忆组;B、感慨组)
◆斑羚队:A、一只小斑羚的回忆(回忆当时发生的事;当时的感受)。B、一只小斑羚的感慨(谈此事对自己以后生活的影响;如何应对危机的体验)(准备10分钟)(分成两个小组:A、回忆组;B、感慨组)
◆独立评论团:A、对猎人队的讲述评论。B、对斑羚队的讲述评论。(分成两个小组,分工各负责对一个队进行评论)
边听边记录,边写出评论的要点,推荐讲述人。猎人队讲述完毕即可整理;评论猎人队时,即可整理对斑羚队的评论。对各队评论用时各5分钟。
二、联系生活自由谈——留下最想说的一句话(10分钟)
结合课文,并阅读所提供的相关材料,准备2分钟,可以先写下来,句子精炼,能最准确地表达你心中的想法。
三、延伸写作练习:将这一句话扩展成500字以上的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小范围交流,点评。
【资料平台】
1、沈石溪《退役军犬黄狐》。
2、邓一光《狼行成双》。
3、杭州《都市快报》2002年8月8日报道《义猴报主》。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及重点]
1、了解斑羚在危急关头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2、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
3、理解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和平共处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
这篇课文描写了动物世界极其悲壮的一幕,故事惊险,扣人心弦。文章通过描绘一群斑羚飞渡悬崖的场面,热情赞扬了它们可贵的种族精神和整体精神。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学时不必深敲细推,逐句讲解。宜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如何把一个故事讲清楚,如何细致描绘飞渡场面。可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不必拘泥于某一种观点,并注意指导学生积累字词知识。
[教学课型及课时]
1.自读课 2.一课时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1.教师范读——扫清文字障碍——学生诵读——教师、学生质疑释疑——学生感悟。
(解说:诗歌的朗读和背诵是教学本课的关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疑问。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的,均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一一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存疑,或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外作深入探讨。然后让同学说说或写一点各自感悟到的东西。)
媒体设计
1.多媒体:选取材料制作成课件
2.录音机:伴奏带。
3.投影卡片:介绍作者及其诗意的卡片各1张,共五张。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课文
找一名学生生动地复述《斑羚飞渡》这个故事。
复述指导:复述是口头表达的基本功,进行此类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阅读课文时,把难记的内容和其他一些难记的词语画出来,强化记忆,就可以少花时间,又能复述清楚。复述时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之处。教师注意引导。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1.文中的这些斑羚没有姓名,这只斑羚,那只斑羚,作者是怎样说清楚的?
明确:作者注意分类起了名目,又给个体起了名目,有了这些名目,就便于叙述了。分类的名目有\"老年斑羚\"\"公斑羚\"\"母斑羚\"\"年轻斑羚\"\"小斑羚\"等,个体的名目有\"镰刀头羊\"\"一只半大的斑羚\"\"灰黑色母斑羚\"等,有了这些名目,故事才叙述得清清楚楚。这一点看似小事,其实在写作上很重要。
2.在这群斑羚中,你对哪只斑羚的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
明确:(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并自由发言)镰刀头羊,因为它成功地指导了这次飞渡。
3.镰刀头羊是怎样指导这次飞渡的?
明确:(逐步引导学生的思路)(学生阅读后回答)
可采用范读或指名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妙处和思想感情。
4.镰刀头羊“悲哀地学了数声”,如何理解此时头羊的心理?
在危难时刻,所有的斑羚都注视着这只头羊,而头羊沿着悬崖巡视一圈之后,知道前面是绝路,而后面又有狩猎队的追击。头羊一时想不出拯救这群斑羚的办法,只好仰望苍穹,悲鸣数声,表现了内心的绝望。
5.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的行列,后来为什么又走到老年斑羚的队伍里了?
明确:斑羚群分为两拨之后,头羊发现老年斑羚那拔少十来只,为了使自救方案取得成功,必须使两拨斑羚数量一致,于是头羊从年轻的行列走出,归入年老的队伍中,其他中年斑羚也随着归入年老的队伍中,然而,选择老年斑羚那拨,即是选择了死亡,因此头羊“悲怆地轻咩了一声”,表达了它沉重而悲壮的心情。
6.在你的心目中,斑翔飞渡的情景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充满感情的给大家描述一下。
明确:(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不必拘泥于某一种观点)斑翔飞渡的情景,是一幅震撼人心的画面。“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架起了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没有一只老斑羚为自己调换位置,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通一条生存的道路。“坦然面对死亡,为的是群体的衍生,这是一种至高至上的境界。井然的秩序,坦然无私的等待,更令人叹息不已,肃然起敬。“我没有想到……”这的确是始料不及的,不能不令我们这些万物灵长的人类感叹不已,赞叹不已。从“竟然”“从容”“心甘情愿”等词语中,我们不难发出作者浓郁的溢美敬重的情感的流露。
7.镰刀头羊的结局如何?你对镰刀头羊的态度是怎么样的?是褒还是贬?请把你的真知灼见说给大家听一听。
明确:(学生阅读后回答)
8.找出文中有关彩虹描写的句子,阅读体味:课文中多次写到彩虹,有什么作用?
明确:(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一是斑羚身陷绝境时彩虹出现,二是斑羚飞渡时彩虹相映,三是头羊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结合上下文语境细心推敲体会,不难发现彩虹的作用主要有三:一是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二是烘托飞渡的气势.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三是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9.在这群斑羚的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迫切学习的金子般的东西呢?(目的在于组织讨论文章的主题)
明确:(学生讨论、探究,教师适时引导)面对种群的灭绝,这群进退维谷的斑羚为了种族的生存而甘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它们的智慧、才能,胆识,特别是从容镇定,舍已为人的情操,可贵的整体精神,为自己、也为人类唱响了一曲悲壮的生命赞歌,放射灿烂无比的人生光彩。
10.结合你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谈谈你学习完本文后的感悟。
明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把握文章的技巧,学会运用,同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作文思维能力,即选择生活中的题材,表达某一个道理或某一种感情。教师讲一个感人流泪的故事结束全文)
[布置作业]
(打出投影片)课下把你的感悟整理一下,写下来,字数300字左右,然后同学们自由交流,看谁写得好。
斑羚飞渡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1.了解斑羚在危急关头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2.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 以斑羚导入新课。
2. 齐读“自读提示”,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3.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勾画出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解词。
生字 :斑羚 对峙 蹿跳 斑斓 骚动 娴熟 悲怆
生词 :对峙 飘渺 眼花缭乱 心甘情愿 进退维谷
4. 细读全文,生动地复述这个故事。
复述时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之处。
5. 熟读全文,结合复述的内容划分课文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交待了一群斑羚被逼到伤心崖的绝境上。(飞渡前)
第二部分(3—16)写镰刀头羊带领种群用牺牲老的一半,换取小的一半生存的方法。(飞渡时)
第三部分(17)写镰刀头羊悲壮的走向死亡。(飞渡后)
6. 品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1) 文章从哪可以看出斑羚已陷入绝境?
(2) 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的斑羚此刻会是怎样呢?镰刀头羊表现如何?文章重点抓住哪些进行描写?
(3) 七八十只斑羚,有三四十对,作者怎样描写这次飞渡的?
(4) 画出文中有关彩虹描写的内容。体会:课文中多次写到彩虹,有什么作用?
(5) 找出文章议论抒情的语段,作者的思想感情怎样?
(6) 讨论本课的中心思想。
点拨:
(1) 文章开头设置了悬念,“逼”“伤心”等字可看出。第二段中形象的比喻(对山的),斑羚的跳跃能力等可看出斑羚群已无路可逃。
(2) 文章从外形、神态、动作、叫声等方面,重点刻画了镰刀头羊的形象。
(3) 作者采用详写一对,略写其他的方法,清楚而重点突出地写出了这群斑羚飞渡的情景。“老斑羚”和“半大斑羚”的试跳情景写得特别详细,从时间上说,不过是几秒钟的事情,作者用大段文字细细叙述。叙述中又加进作者的悬念,再写飞渡情景,更出人意料,产生惊心动魄的效果。
(4) 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它的作用是:①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②烘托飞渡的气氛,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③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5) 议论抒情的语段,表达了作者浓郁的溢美敬重之情。
(6) 本文通过对斑羚的细致描写,热情赞颂了斑羚为了种族的生存而甘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歌颂了斑羚的身上所体现的可贵的整体精神。
7. 作业布置。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试给狩猎队写封信,谈谈你的看法。
[课堂练习]
1.课后习题二 2、复述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