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其四
南朝 · 宋 鲍照
拟行路难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行路难》 乐府旧题
主旨:“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
晋代袁山松曾改变它的音调制作新词。后古辞,
晋辞都已失传。
鲍照根据乐府古题作《拟行路难》十八首。组诗
笔意纵横,情感激越,呈现出“慷慨任气,磊落
使才”的创作特色。对唐代乐府歌行体的发展产
生深远影响。
整体感知, 了解大意
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比喻人生际遇不同).
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行也愁坐也愁。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歌唱声因举杯饮酒的悲愁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诗中哪个字表达了诗人欲说还休的苦闷心情?(即诗眼是什么?)
明确:愁
诗人是怎样表现这种“愁”的?(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泻水——兴——愁-|
行坐——叹——愁-|——自我克制的痛苦
酌酒--- 消--—愁 -|
悲歌--—断----愁 -|——无法排遣的抑郁
不平---问-----愁 ——-寒士不平的悲愤
吞声——咽——愁 ——- 无力抗争的无奈
诗人“愁”的原因是什么?
行路难
明确:命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1、? 知人:鲍照,字明远,南朝宋人。出身寒微,“身地孤贱”,诗、辞、赋具佳。但一生仕途坎坷,仅做过侍郎,参军等小官,终生抑郁不得志。
2、 论世:魏晋南北朝,我国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门阀制度阻碍了才高但出身寒微的寒士的进仕之路。出身的贵贱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命运前途。
“才秀人微,
故取湮当代。”
——钟嵘《诗品》
探究:诗人是怎样看待“命”的?(理解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知命——抗命——认命
| | |
故作超脱—悲愤—无奈
| | |
不言愁——多悲愤—不敢言愁
“妙在不曾说破,
读之自然生愁。”
—— 沈德潜《古诗源》
领悟诗歌主旨
本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愁闷之情及对不公平的门阀制度和“命”的反抗。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比较赏析:
鲍照——怀才不遇——南朝刘宋动荡——无奈
李白——怀才不遇————盛唐————乐观
语言:都质朴自然,清新,多口语。笔意纵横,情
感激越。
整体:浑朴苍莽。
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比较赏析:鲍照《拟行路难》(其十四)与(其四)在主题,情感,语言上的异同。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