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参考了网络媒体等不少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导入课题?
1.利用一道口语交际训练题引入本节课要探究的内容。
下面的场合,如果班长既想达到批评的目的,又想把话说得委婉些,表达恰当的一项是(C)
小李和小杨,为了一点小事,两人自习课上大声地争吵起来。这时,班长说:
A、你们这样大声争吵,影响很坏。??????
B、你们这样大声争吵,难道不感到羞耻吧?
C、你们这样大声争吵,影响不太好吧。??
D、你们这样大声争吵,真是太“了不起”了。
析:事情发生在课堂上,全班同学都在场,如果班长的批评太直接,不留情面,出现的后果可能是小李和小杨同时将矛头转向班长,引起更大的争执。所以,批评的语气要委婉,答案应为
C
。
2.引周总理、杨澜、李雪健机智的语言再次说明交际语言的重要性。
新中国总理周恩来,在一次外事活动中,美国一位官员不太友好地对周恩来问:“你们中国人怎么在我们美国人面前总是低着头走路?”周恩来总理微笑地说:“那是因为你们正走在下坡路上,而我们正走在上坡路上。”那位官员只好没趣地离开了。——多么睿智!
著名的节目主持人杨澜一次在主持晚会时不慎被绊倒,全场一片哗然,这对一个主持人来说是再尴尬不过的事了,只见她从容站起,拾起话筒面带微笑对观众说:“谢谢大家,是你们的热情让我倾倒!”现场观众立即报以热烈掌声。——多么机敏!
著名电影演员李雪健因成功扮演焦裕禄而荣获中国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在颁奖仪式上他说了这么一句话:所有的苦和累都让一个好人焦裕禄受了,所有的名和利都让一个傻小子李雪健得了。——多么谦逊!
二、研讨探究
(一)注意称谓语的使用
1.设置情境。
(小明在青少年画展上获得一等奖,小明带他的父亲前去拜访他的老师。见面后,小明向老师介绍他的父亲。)
小明:这是令尊。
老师:哦,原来是家父。你好。
父亲:您好。小明啊,还不快拜见老师。
小明:这次我在画展上获了奖,多亏家师教导有方。
父亲:令郎这次在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你。
老师:哪里,哪里,还是您家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啊。
2.上个世纪以来,汉语称谓词的使用相当混乱,报章杂志和一些出版物,都有不少错用称谓词的事例发生,尤其是一些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几乎无一种无错误。比如:
那汉子又呵呵笑道:“小姐能否告知家父何人?贵乡何处?”
“晚生河北深州人氏,在尊师郭云深膝下学形意拳。”
校工说:“校长,你家兄来了!”
电视剧《西游记》唐僧对悟空等说:“既然他家师不在……”
析:以上四例,是因为不了解汉语称谓中有谦称和敬称之分,才出了这种错误。“家父”“家兄”“家师”是对人称自己的父兄和老师。“尊师”一词,中古时期曾用以称自己的老师,但宋元以来称自己的老师多用“师尊”,罕用“尊师”,“尊师”用来敬称他人的老师了。
3.小结:语言是约定俗成,不能自行其是的。
⑴“家大舍小令外人”
A.对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
B.对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舍,舍间,含有家里的意思。)
C.称别人家中的人,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⑵
称自己用在下、鄙人、不才、小可、属下、老朽等,称家人用贱内、贱荆、犬子、小儿、小女等表示谦逊。
⑶称他人用尊夫人、尊翁、尊府以及某君、某公、某老等。
(二)注意禁忌语的使用
1.设置情境。
(小强和小明是同学,他们好久不见,约好一起吃饭。小强先到某饭店点好了菜,正等小明来,等了一会儿小明来了。)
小强:小明,你来了啊,怎么这么慢啊。来,开饭。
小明:哦,其实我来了,刚才去厕所了。
小强:最近干么去了,怎么不见人影?
小明:去晋江的一个渔民家做客了。他是我舅舅。
小强:都吃什么了,肯定都是海鲜吧?
小明:没错。其中有一道清蒸鱼,我最爱吃的。吃完鱼的一面,我迫不及待地把鱼翻过来了。没想到被我老爸骂了一顿。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你知道吗?
小强:不清楚。
2.禁忌语指人们在说话时,由于某种原因,不能、不敢或不愿说出某些具有不愉快的联想色彩的词语,而用来代替的词语。
3.日常交谈中需要避讳的内容。
生理上的缺陷。【生理禁忌】如耳聋、眼瞎、脸麻、背驼、腿瘸、五官违常、肥瘦失宜等。
生老病死及家庭不幸。【生死禁忌】如亲属死亡,父母离异,婆媳不和,子女品德不端,身有难言之隐,患上不治之症,不是当事人主动提及,则不宜贸然询问。
职业的禁忌语。【职业禁忌】渔民忌“翻”
“沉”,商人忌“干”
“折”,戏班忌“散”“伞”,对着和尚忌骂“贼秃
”“秃驴”。
特定的风俗习惯。【风俗禁忌】人们都忌讳逢年过节时有人上门讨债,遇有喜庆怕人家说不吉利的话。回族人忌食猪肉,也不喜欢人家谈论有关猪的话题。西方人不喜欢别人打听自己的年龄、收入、家庭状况。
4.实例分析。
干了一天的活,疲累的小伙计说:“老板,该关门了吧?”
秋刀顾不上喝口水就对娘说:“隔壁二大爷死了,村长和我打算去买副棺材……”
“大叔,你坐我的位子吧,你只有一条腿,站着挺难受的。”
“这对新人今天格外精神,你看新郎仪容潇洒,新娘则是楚楚动人。”
(三)注意委婉语的使用
1.设置情境。
今年上大三的小强暗恋系里某位女生,但那位女生却无情地拒绝了他,在回给小强的信里,那位女生说:
“你去死吧,也不看看自己那副德性,我是不可能接受你的!你死了这条心吧!”
小强看了这封信之后,大受打击,精神有些恍惚,神志不清,于是他来到了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科,向护士询问有关他的病情。
小强:小姐,神经科治的都是些什病?
护士:(随口答道)多啦,都是些难治的病。
小强:像我这样的病多久能治好?
护士:(不耐烦)你只管好好养病,问这么多干啥。没听说么,神经科神经科,活得少死的多,剩下一个傻呵呵。
这几句话对病人无疑是晴天霹雳,小强感到求生无望,当晚就跳楼自杀了。
2.委婉语是交际中与直接语或禁忌语相对应而存在的普遍语言现象。即表达者不直接说明本意,而是选择与直接语含义相同、相近的说法来表达的一种语言现象。
3.学生交流发言使用委婉语的场合,教师归纳。?
场合1:交际中请求、建议别人做什么事,常用商量的语气。
向别人借笔可以说:“请把笔借给我用一下,行吗?”
一位自尊心极强的同学做错了某件事,你建议他去道歉,可以说:“这件事你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最好还是去向人家解释清楚。”???
场合2:当别人要你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时,你可以用别的理由婉言推辞。
别人请你去看电影,你不想去,可以说:“对不起,我今天还有别的事,感谢你的美意。”
场合3:批评别人时要尽量用婉言,缓和语气,以免对方产生抵触情绪。
在超市的蔬菜区,营业员发现有位顾客买菜时,把菜叶剥掉许多,于是她走上前去制止。你认为她应该怎么说才显得委婉?
A.“同志,你不能把菜叶剥掉!”
B.“你注意点啊!不能这样买青菜!”
C.“请小心点儿,别把菜叶碰掉了。”??????
D.“有这样买菜的吗?你剥掉的菜叶谁要?”
场合4:标语、公益广告。
三、延伸拓展
交际中还要注意客套话的使用,也即所谓“寒暄语”、“致谢语”、“称颂语”、“抚慰语”、“吉祥话”等,请大家自由选择其一进行探究。
四、巩固提升
1.镇上的王英在和别人闲聊的时候说:“你们不知道,我们这一大家子各有各的难处,????????(王英丈夫的哥哥)沉稳保守,盼着每个月能有两三千块钱的稳定收入,好让???????(丈夫哥哥的女儿)顺顺利利地读到大学毕业就心满意足;???????(丈夫的弟弟)血气方刚,总为不能创出一片天地苦恼;我那个????????(王英丈夫的姐姐的儿子)不学好,整天净惹事,可没少让????????(丈夫的姐姐)操心,可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2.根据要求填写词语:(见课件)?
?
?
??
3.下面是某校某班班长杨林主持家长会时讲的一段话:
家长同志们,大家好!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今天的会议。下面,由我们的班主任刘老师向大家汇报班级工作,敬请诸位不吝赐教!
这段话有两处表达欠妥当,请指出来并改正。
析:“家长同志们”与说话者身份不符,应该为“各位家长”。“敬请诸位不吝赐教”是书面语,应该为口语“恳请大家多多指教。”
4.读下面一段话,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天,住同一幢楼的徐阿姨见到小林的姐姐时说:“你家小林真刻苦,每天晚上
12
点多钟了,我们都睡觉了,还听见她在练琴。”
徐阿姨的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请写出来。
言外之意是:?????????????????????。
小林姐姐说:?????????????????????。
5.请按限定的语体和语言环境,将“欢迎对方按时参加”的意思进行转述。
在商店的广告里:???????????????????????????。
在给兄弟单位的请谏里:?????????????????????。
在给下级的通知里:????????????????????????。
为家宴,父母给子女的口头通知:??????????????。
6.依照示例,改写下面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不必仿用例句句式)
(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准乱扔垃圾。
?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阅览室里)图书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银行警示语:发现假币,一律没收。?????????????????。
7.阅读材料,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恰当语句。要求:语意连贯,表达得体,不超过30字。
一位诗人在某学校给学生作有关诗歌创作的学术报告,准备朗诵一首诗时,发现诗作放在了学生的课桌上,于是走下讲台去拿。他在上阶梯教室的台阶时,不小心摔倒了,学生们顿时愣住了,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诗人站起来稳住身体,指着台阶对学生们说:“_______
。”这一机智而又富于哲理的话语,不仅为诗人解除了尴尬,而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