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回顾与整理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回顾与整理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02-13 14:2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分数整理与复习 节次:
教学目标:
1.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分数的知识,使所学知识更系统,进而形成知识网络.
2.经历回顾整理的过程,学习掌握整理的方法,进一步发展数感,提高归纳、整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整理和复习过程中,评价与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分数的知识。
教学难点:经历回顾整理的过程,学习掌握整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及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一、情境激趣,回顾旧知师:同学们,今年的“六一”节你们是怎样过的?过得快乐吗?为了欢庆“六一”我们学校举行了哪些活动?出示:在剪纸活动中第一组用这张纸的 ,第二组用了这张纸 ,第三组用了这张纸的 ,看到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回顾单位“1”的知识。 谈话:除此以外我们还学过哪些与分数有关的知识?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把有关内容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自由发言:剪纸活动、墙报比赛、文艺汇演、游园活动等等.学生可能提出:1.哪个小组用的多,哪个小组用的少的问题,在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引导学生回顾单位“1”、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等概念、同分母分数比较方法、同分子分数比较的方法、通分、分数和小数互化等知识。2.求和的问题和谁比谁多(少)多少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数基本性质、通分、约分等概念。3.剩下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没用?学生自由发言: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合作整理、归网建构(1)基础知识的归纳整理1.梳理沟通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还回顾了这么多知识,可是这么多知识杂乱无序的放在一起,看着真不舒服,同学们说怎么办呀!引导学生说出通过重新分类整理的方法使知识变得更条理有序。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把这些知识分类整理,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2.展示交流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研究成果和大家交流一下?(鼓励学生用不同方式表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设计出这么清楚便捷的网络图,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把黑板上的这些概念也连成一个网络图啊?找学生边摆边说,其他学生补充形成网络图。(2)探究方法的总结归纳师:我们在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时,采用了什么方法?还有什么知识也是用这种方法来研究的?师:我们在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运用了什么方法?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也是用这种方法获得的?教师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归纳比较。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开动了脑筋,通过与大家的合作交流和主动探究,整理出了有个性的知识网络、获得了许多知识,并对我们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整理,真了不起,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有什么疑惑的吗? 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参与其中,个别指导。组长展示汇报,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引导形成网络图.可能有形成以下网络图: 真分数 小于1分数 大于1的假分数 带分数 假分数 等于1的假分数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约分 通分 (商不变的规律) (分数基本性质) 除法 分数学生交流:迁移类推法。学生举例说明:整数运算定律运应于分数。学生交流:转化的方法。学生举例说明,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是用转化的方法获得的。学生质疑问答。
三、练习设计。1.找朋友0.75 0.2 0.1252.分桃子5.2班一共买来120个桃子,一组分得这些桃子的 ,二组分得 1)一组分得几个桃子?二组分得几个桃子?一组分得的桃子是二组的几分之几?2)一组和二组一共分得桃子的几分之几? 3)还剩下几个桃子没分?剩下的桃子你想分给谁?怎样分? 3.分绳子有一根绳子,小红用去 米,小刚用去 米,正好还剩下1米,这根绳子原来有多少米?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然后解答出来。 请2名同学各自拿着写有以上数字的卡片,依次找到与自己大小相等的数,其他同学来评判。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课堂总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全班交流。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课题:复习正、负数的有关知识 节次:
教学目标:
1.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的有关正负数的知识。
2.经历回顾整理的过程,学习掌握整理的方法,进一步发展数感,提高归纳、整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的有关正负数的知识。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及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一、回顾旧知。师: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 我们的一个好朋友也喜欢旅游,他想和我们一起去。他给我发了一个电子邮件,让我们来看看:(刘晓发来的邮件:岳老师,我想和你们一起去旅游,不知道大家愿意吗? 刘晓   2008年1月9日)我们要去旅游的话要做哪些准备呢?观看、小组交流刘晓发来的1月9日全国部分城市的天气预报图。 天津上海沈阳北京最低温度-10℃+5℃-25℃0℃最高温度+5℃+15℃-10℃+5℃师:用来表示温度的这些数都是些什么数?你能说说-10和+5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吗?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复习“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这一意义。师:(1)这四个城市哪个城市的最低温度高?哪个城市最低温度低?(2)这四个城市哪个城市的最高温度高?哪个城市最高温度低?师:现在大家知道这个季节里去哪个城市旅游更合适一些了吗? 学生自由发言:需要准备地图、生活用品、了解天气情况、旅游地的情况……学生自由交流。学生交流回答,并说说是怎样想的。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回顾正负数及0大小比较的方法。学生交流后,进一步体会上海的温度适宜旅游的理由。
二、练习设计。1. 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相关资料。2.阅读刘晓发来的第二封邮件,展示他们家十一月份的收支记录表:出示:(岳老师,我激动地告诉爸爸和妈妈您和我们一起旅游的消息,爸爸和妈妈却拿出我们家十一月份的收支记录表给我看,你也来看看吧)刘晓家十一月份收支情况记录表日 期 项 目收支情况(元)11月5日爸爸工资收入2500元+250011月6日水、电、煤气、物业管理费支出200元-20011月12日电话、手机支出300元11月15日妈妈工资收入2000元11月18日还银行住房贷款1500元11月20日爸爸、妈妈、大头儿子购买衣服支出300元11月28日订报刊、买书支出100元11月30日结算本月伙食费共支出1000元合 计本月共收入本月共支出本月共结余(1)理解“+2500、-200、收入、支出、结余”的意义。(2)小组合作、竞赛完成表格的填写。(请第一个完成的小组选一名同学读出表格内容和本组填写的内容)(3)老师根据学生汇报将表格内容填写出来。(4)展示、评比。师:现在,大家知道刘晓为什么愁眉不展、难以入眠了吗?2.师:初步打算游完上海后,再去下面几个地方:出示:A地海拔高度是70m,B地海拔高度是30m,C地海拔高度是-10m,D地海拔高度是-30m。哪个地方最高?哪个地方最低? 学生交流,集体订正。学生观察统计表,了解其中的信息。学生交流“+2500、-200、收入、支出、结余”的意义。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的填写。引导学生说出正号可以省略,负号不能省略。学生交流,集体订正。
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能谈谈自己、老师或同学本节课的表现及收获吗? 全班交流。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课题:确定位置 节次:
教学目标:
1.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的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使所学知识更系统,进而形成知识网络。
2.经历回顾整理的过程,学习掌握整理的方法,进一步空间观念,提高归纳、整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整理和复习过程中,评价与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的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进一步空间观念,提高归纳、整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及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回顾旧知。1.复习数对。师:同学们,我们学校在暑假里将要举行一次“迎奥运远足活动”,学校初步定于7月24日早在操场集合。出示五年级二班队列图:五年级二班站成六排,每排有一名小组长负责,分别是李红、刘林、王媛、赵明、王凯、孙东,你能用数对表示出这几名同学的位置吗?指生回答并说说是怎样想的。师:咱班班长站立的位置是(4,5),小华站在(5,4)处,你能在图上表示出来吗?师:引导学生结合回答复习有关用数对表示位置的知识。重点引导学生对数对中两个数所表示的意义进行比较。2.复习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知识师:同学们的队伍排得真整齐,那么你们知道我们这次活动的目的地在哪儿吗?出示:师:我们要去的第一站是一个博物馆,在学校北偏东30度方向8千米处,你能在图上表示出来吗?你是怎样想的?结合学生的回答,师引导学生从标识.方向.单位等方面观察平面图准确确定位置。师:我们要去第二站是蜡山,你能描述一下它的确切位置吗?师引导学生说说要描述某一点的准确位置,一般要以南北为主要方向,用北偏东(西)或南偏东(西)多少度来描述。3.复习简单路线图师:知道了我们的目的地就可以起程了,该怎样走呢?出示路线图:指生描述路线图并说说根据方向和距离描述路线图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后,说明这么想的。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交流。学生交流:在学校南偏东45°,距学校20千米处。学生描述路线图并说说根据方向和距离描述路线图需要注意什么如:从学校出发,先向东走3千米到达电厂,再向北偏东50°走6千米到达车站,再向东走8千米到达博物馆,再向南偏东60°走3千米到达蜡山。
二.合作整理,归网建构。师:刚才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应用到了哪些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利用方向和距离描述路线图。师:这三部分知识有什么联系吗?请大家同位商量一下,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交流。展示交流,互相补充教师引导形成网络图。
三、练习设计。师:这次活动的最后一站是公园,下面是公园的平面图。出示公园平面图(1)用数对表示出民族风情园和游乐城的位置。(2)李东现在的位置是(6,7),你知道他在哪儿吗?(3)动物园在民族风情园的( )偏( )方向;公园大门在游乐城的( )偏( )方向。(4)从公园大门到水族馆可以怎么走?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课堂总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开动了脑筋,通过与大家的合作交流和自己的主动思考,回顾了许多知识,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真了不起,谁愿意把你的收获跟大家交流一下?还有什么疑惑吗? 全班交流。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计算 节次:
教学目标:
1.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使所学知识更系统,进而形成知识网络。
2.经历回顾整理的过程,学习掌握整理的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归纳、整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及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一、回顾旧知。师:(出示一组实物,如:奶盒,牙膏盒,粉笔盒等)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这些小小的物体与我们一起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进行一下整理和复习。师: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出示在黑板上。 学生交流。
二、合作整理,知识建构1. 整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师:同学们回想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有什么特征?它们的特征可以从几个方面展开描述呢?小结:(出示表格)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对比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形体特征联系面棱顶点长方体有6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面积相等。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有12条棱,长度都相等。有8个顶点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表示?2.分组整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计算。出示整理要求:(1)小组讨论交流,小组长记录。(2)用喜欢的形式把有关表面积、体积、容积的知识整理出来。师: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整理方法?为什么?师总结:老师也把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用表格整理出来,大家看看跟你的有什么不同?出示表格:表面积体积容积概念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计算公式长方体:S =(ab+ah+bh)×2正方体:S=6a 长方体:V=abh 正方体:V=a V=Sh常用单位m 、dm 、cm 1 m =100 dm 1 dm =100 cm M、dm、cm 1 m=1000 dm1 dm =1000 cmM、 dm、cm、L、ml1 L=1000 ml师:那对于这一单元的知识,你还有什么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吗?师重点强调高一级单位和低一级单位换算的方法。 学生结合实物图演示交流,进行旧知识回顾。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学生合作完成。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把整理的有特色的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便于稍后的交流。)学生自由发言,如果学生说不到的,可以引导学生说。
三、练习设计。(一)基础练习 填空: 1.6500mL=( )L=( )mL2.一盒酸奶的容积是240( )。(填上适当的单位)3.一个长方体的长是2分米,宽是8分米,高是5分米,那么它的棱长总和是( )分米。4.一个长方体鱼塘长8m,宽4.5m,深2m,这个鱼塘的容积大约是( )立方米。 5.0.05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判断:1.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和表面积相等。( )2.把一块正方体橡皮泥捏成一个长方体,体积和原来相比增大了。( )3.长方体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4.底面积和高都相等的两个长方体,体积相等。( )5.至少要用9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才能搭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 )提高练习:从所带的实物中任选一个测量相关数据求物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量出的数据保留整厘米)。 综合练习: 1..小红为妈妈选了一份生日礼物(如图)(1)礼品盒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2)如果用彩纸包装,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彩纸?(3)用彩带捆扎,至少需要多长的彩带?(打结处用了20厘米)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理由。同位共同测量,分别计算。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课堂总结:这节课都开动了脑筋,谁愿意把你的收获跟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课题:统计与可能性的有关知识 节次:
教学目标:
1.系统、全面地复习和整理本学期所学的统计和可能性的有关知识,使所学知识更系统,进而形成知识网络。
2.经历回顾整理的过程,学习掌握整理的方法,进一步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提高归纳、整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整理和复习过程中,评价与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提高归纳、整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归纳、整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及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一、回顾旧知师:在前面,我们学习了统计的有关知识,了解到统计图可以直观的描述数据的情况,请同学们看这幅统计表,你想怎样制图?说明理由。年 份200220032004200520062007肥胖人群153850684035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不管那种统计图都有自己的优点。请同学们再看这幅统计表,你又想怎样制图呢?年 份200220032004200520062007肥胖人群153850684035营养不良704045351410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师: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情况下选用复式条形统计图,什么情况下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吗?师:如果这个盒子里放着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两张卡片,让你来摸,摸到哪种方式就用哪种方式制图,你认为摸到哪种统计图的可能性大?如果再放进一张复式折线统计图卡片,那摸到哪种统计图的可能性大呢?摸到它们的可能性是多少呢? 学生可能说:(1)条形统计图,清楚的反映各种数量的多少。 (2)折线统计图,清楚的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3)单式条形统计图全班交流,说出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同位互相说说,全班交流,统一认识:要反映增减变化一般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要反映数量多少一般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学生交流。
二、合作整理,知识构建1.承上启下,引出知识点师: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制复式统计图师巡回关注学生能否正确熟练地画出统计图。学生交流的时候说说自己的画法,引导学生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数据,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图的作用。2.合作整理,形成网络(1)学生根据上面的复习,把统计的知识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2)教师谈话:根据你的经验,你有那些温馨提示?(3)师生共同形成知识网: 条形统计图 单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条形统计图 统计图 单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师强调画复式统计图时注意图例的标注。 学生独立完成。
三、练习设计。基本练习:1.判断:1)条形统计图中,直条越长所表示的数量越多。( ) 2)在“A--- K”13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取1张,抽到5的倍数的可能性是1/4。 ( )3)统计图有单式统计图和复式统计图。 ( ) 4)3张标有数字1/4,2 ,3的卡片,任意摸出一张,摸到奇数和偶数的可能性同样大。 ( )2.看图回答问题(1)转动( )转盘,指针经常落在红色区域。(2)转动( )转盘,指针偶尔落在红色区域。(3)转动( )转盘,指针落在两个区域的机会均等。3.新兴小学课外小组男、女生人数统计图(1)参加哪个小组的男生最多?参加哪个小组的女生人数最少?(2)参加文艺小组的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几倍?(3)观察这个统计图,请你在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发展练习(1)从第一个盒中任意摸一个球,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是( )。(2)从第二个盒中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 )。(3)从第三个盒中任意摸一个球,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是( )。(4)从第四个盒中任意摸一个球,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是( )。(5)从第五个盒中任意摸一个球,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是( )。(6)从第六个盒中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 )。综合练习1.某市两个超市2001-2007年营业额情况如下表,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将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2001200420062007万客来超市700096001100014000好人缘超市50007800920012000某市万客来超市、好人缘超市年营业额统计图 2008年1月 万客来超市 好人缘超市(1)万客来超市在( )年营业额最高,在( )年营业额最低,它们相差( )万元。(2)万客来和好人缘两个超市的最低营业客分别是( )万元和( )万元,它们相差( )万元。(3)从这幅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你还知道了什么信息?说一说。 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填空,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填空,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填空,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填空,集体订正。
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对老师想说什么话? 全班交流。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2
7
24
16
4
4
2
3
1
8
1
5
1
3
2
9
7
8
86
3
46
4
66
1
5
1
8
蜡山
30°
45°
学校

15千米
50°
60°
学校
3千米
电厂
6千米
车站
8千米
博物馆
蜡山
3千米
长方体
正方体
蓝色
红色
红色
蓝色
红色
蓝色
组别
单位(人)
●○○○
○○○○
● ●
○ ○
●○○
●○○
●○○
○ ●
店名
/万元
营业额
年份
2001
2004
2006
2007
年份
营业额(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