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1.1《反对党八股(节选)》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第六单元教案:11.1《反对党八股(节选)》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4 21:49: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统编版
必修
上册
第六单元
11.1反对党八股(节选)/毛泽东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2、核心素养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本文边破边立、分项例举的论证方法,了解破立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不良文风的表现和危害,认识树立良好文风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认清党八股的罪状和它对革命工作的危害。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语言、文字作为文风的基本载体,是传递教育内容最便捷、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和工具。毛泽东同志的《反对党八股(节选)》以“信手拈来”的妙句观点鲜明地列出了党八股的多条“罪状”,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和文风。
2、写作背景
本文是毛泽东于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会上的讲话是党思想建设的重要文献。当时,为了总结历史经验,肃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恶劣影响,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水平,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党中央开展了全党的整风运动,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3、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4、题目解说
本文是一篇很有特色的战斗檄文,题目“反对党八股”鲜明地表明了文章的观点。“党八股”是指党内某些人所写的文章,这类文章对客观事物不作分析,只是生搬硬套一些革命的名词术语,空话套话连篇,不解决实际问题,如同“八股文”,所以称之为“党八股”。
5、层次结构
文章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提出问题,指出党八股有八大罪状,提示下文论述的范围和目的。
第二部分:(2-9)分析问题,列举党八股的八大罪状,指出危害、反动实质、克服办法。
第三部分:(10)解决问题,抛弃党八股,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的重大意义。
6、全文分析
1、在第3段中作者用了哪些色彩极强的词语与句式来强调“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比“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更坏?能不能将"毒素”换成“因素",将“无赖”换成“无聊”?为什么?
用“毒素”“无赖”等词语,用“不只……而且……”“不但……简直……”等句式;层层递进的句式来强调“装腔作势,借以吓人”之坏。
这两个词都不能换。“毒素”,原指某些物质所含的有毒成分,用在课文中充分说明“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是有腐蚀作用的害人东西。“因素”却没有这个意思,是中性词。“无聊”指(言谈、行动等)空虚无意义而令人生厌。“无赖”有刁钻泼辣、蛮不讲理的意思。课文用“无赖”一词极写“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的恶劣行径,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文风强烈的憎恶,再联系下文对这种恶劣文风的尖锐批判来看,就非用“无赖”一词不可了。
2、课文怎样论述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课文先提出本段论点:“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接着分析批判“空话”的两种表现形态:第一是长而空。长而空的后果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其产生原因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然后以斯大林的演说为范例,一褒一贬,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战争时期尤其需要简短和精粹的文章。第二是短而空。先承上启下,辩证地指出短而空也不好,因为“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紧接着用长篇巨著《资本论》作为例证,并引用俗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说明文章长短要服从内容的需要。最后得出结论: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
这段课文主要运用了以下论证方法:事例论证:斯大林的演说和《资本论》。
引用论证:俗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正反论证:《资本论》与有些老爷的长文章。
比喻论证:长而空的文章像“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四、拓展资料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哪里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因为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