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材料,搭建沟通算理和算法的桥梁
——《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五课时《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本单元是学生已经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编排的,同时为学生接下来学习小数的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各种运算的过程中,不仅会逐步形成运算技能,还会引发对“怎样算”,“怎样算得好”,“为什么这样算”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由法则到算理的思考,使运算学习从操作层面上升到思维层面,这是运算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所以理解算理是掌握算法的基础。
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沟通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的联系,让学生利用整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类推到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
2.经历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抽象、归纳的思维能力。
3.初步了解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5.利用类推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
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教材三年级下册83页例题1,84页例题2
【教学过程】
(1)活动一:借助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预热:孩子们,我的眼睛告诉我它非常的享受,因为它看到了你们的欢迎。今天非常高兴和3.2班的孩子们一起学习,今天我还带来了一位小伙伴。
出示课件1
师:他是史老师班上一个叫陈一的宝贝,跟你们一样的可爱。
生:1
.窃窃私语
2.不说话(干什么)
师:陈一在文具店买了2件东西。谁来给大家读一下图上的信息?
生:他买了一把直尺3.4元和一个笔筒6.5元
师:1,这个孩子观察的非常完整。
师:同学们,你们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一把直尺和一个笔筒一共多少元?
生2:笔筒比直尺贵多少元?
生3:假如带10元钱,能买回一把直尺和一个笔筒吗?
出示课件2
师:老师选择了2个问题写在黑板上,我们先一起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师:哪个孩子来读一下第一个问题。
生:一把直尺和一个笔筒一共多少元?
师:算式是?
生1:3.4+6.5=
生2:3.4+6.5=9.9
师:有孩子已经口算出结果了(笑)。
师:把你怎么算的写在本子上,让其它同学能看明白你的想法。
(二)活动二:利用货币单位,理解算理。
师(巡视快速,找出以下三种情况)
师:同学们很会思考,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孩子的方法。
1 生:元与元相加
角与角相加这种情况
生1:3元加6元等于9元
4角加5角等于9角,你们觉得我说的对吗?
生2:3加6等于9元
4加5等于9角
你们觉得我说的对吗?
师:1:你们听明白了吗?师手指,元与元相加
角与角相加
2:3+6=9
4+5=9
都是9,9+9=18呀?
2 生:整数部分......,小数部分......。
生1:你们看,假如不看这个小数点,我们就可以
4+5=9
3+6=9
最后再把这个小数点打上。
生2:我们先看整数部分,把3+6=9。再看小数部分,4+5=9。
师:1,用直尺把小数点遮住,是这个意思吗?其实这就是整数加法竖式计算。
2,她说的是先算整数部分,再算......
3 一位小数的加法竖式
生1:6.5+3.4=
(元)
3
.4
+6.
5
9.
9
4加5等于9,3加6等于9
,最后把我们的小数点落下来。
师:顺势遮住中间的小数点,没有小数点就是整数的加法。你真厉害,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师:你觉得哪一种表达更简洁。生:那种
师:它有名字的,什么东西呀?
生:竖式
(三)活动三:经历写竖式的活动过程,总结计算方法。
师(重点引出竖式的写法,这个时候就板书):现在史老师就把这个竖式写在黑板上,在我写之前提醒我要注意什么?
3.4
+
6.5
生:1,相同数位要对齐
2,小数点要对齐
师:竖式写好了,接下来怎么算。
生:先算4+5=9,再算3+6=9
师:故意不打小数点
生:老师,你还没打小数点。
师:对了,最后一定要打上小数点,不然就变成99了。
师:其实孩子们,当我们的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就会像排队一样,一个对一个全部都对齐。
师:所以小数点对齐非常的?生:重要
师:闭上眼睛,把小数点对齐记在心里面。(同时板书)
(四)活动四:巩固应用。
师:同学们,一位小数的加法你们已经学会了,一位小数的减法你们能自己解决吗?
生:能
师:那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哪个孩子来读一下第二个问题?
生1:笔筒比直尺贵多少元钱?
师:算式是?
生:6.5-3.4=
师:同学们,在你的本子上用竖式解决这个问题。
生1:5-4=1
6-3=3,最后别忘了小数点。
巡视(找错误,找书写好的孩子写在黑板上)
生1:相同数位对齐(个位对个位
十分位对十分位
小数点对齐)
(你们觉得我说的怎么样)
生2:相同数位对齐(你们觉得我说的怎么样)
师:1.让学生点评
2,问不出来:孩子,你忘了最重要的一个“小数点对齐”
师:第二个问题同学们也已经解决了。答: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位小数加减法(板书)
(五)活动五:进一步探究一位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师:陈一小朋友现在遇到一点困难,想请在座的大哥哥大姐姐帮忙。
出示课件4
师:哪个孩子来读一下信息。
生1:妹妹身高是0.8米,陈一比妹妹高0.6米,陈一的身高是?
师:你能帮陈一算出他的身高吗,算式是?
生:0.8+0.6=
师:同学们把竖式写在你们的本子上。
生:动笔
师:巡视,找一个孩子写在黑板上。
生: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6+8=14
(你们觉得我说的怎么样)
师:1,十分位满十向个位进一(板书:满十进一)
2(追问),1写在哪里?
师:这个问题解决了吗?答案是1.4米。答:
师:陈一跟妹妹比完身高,又萌生了跟姚明叔叔比身高的想法。
出示课件5
师:谁来给大家读一下信息?
生:陈一的身高是1.4米,姚明叔叔的身高大约是2.3米,请问姚明叔叔比陈一高多少米呢?
师:1,孩子,你读的真好。2,你读的很完整
3,
师:算式是?
生:2.3-1.4=
师:用竖式在你们的本子上计算。
生:动笔
师:巡视,找一个孩子写在黑板上。
生: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不够减的时候
(你们觉得我说的怎么样)
师:1,十分位不够减的时候向个位退一(退一当十)
2(追问)个位上的0不写可以吗?(不可以,要占位)
师:这个问题解决了吗?答案是0.9。答:
(六)寻找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意识。
师: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思考,孩子们总结出了解决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孩子们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我感觉跟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
师:哪些地方是一样的?
生2: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退一当十。
生3:只是在小数加减法时,我们还要尤其的注意小数点对齐。
生4:跟整数加减法竖式是一样的。
师(总结):同学们通过找共同点,发现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样适用于一位小数加减法。知识往往都是有联系的,假如孩子们善于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那么你们就会发现学习就能事半工倍
。
(七)课堂总结。
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就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生2:我知道以后要找知识的联系,让我们的学习事半工倍。
生3:我觉得小数加减法的不同就是注意小数点也要对齐。
师:同学们今天不仅收获了知识,还知道怎样让自己的学习事半工倍。
【附:板书】
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左边:
6.5+3.4=
(元)
3
.4
+6.
5
9.
9
6.5-3.4=
(元)
6.5
-3.4
3.1
小数点对齐
右边:
0.8+0.6=
(米)
0.
8
+
0
.6
1.
4
满十进一
2.3-1.4=
(米)
2
.3
-
1
.4
0.
9
退一当十
《一位小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一位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是在小数的初步认识、数位顺序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这部分知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还要同整数加减法结合起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加减法的实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与整数的一致,都是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思考:
1、通过对学生的课前摸底,发现学生自己已经具备了独立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能力,有些学生甚至都能直接口算报出得数,通过跟学生的聊天得知,她们潜移默化已经在用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有些孩子通过元、角单位的帮助也能计算出来,所以这堂课教师讲什么其实才是真正值得思考的地方。
2、明算理,会算法,帮助学生把整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一位小数的计算方法中来。以《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为载体,培养学生寻找知识的联系,培养学习中的迁移意识,这是我对这堂课的一个不成熟的想法。
三、基于这样的学情,本节课采用学生自助学习模式,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通过“自主探究计算方法”这样的活动经验之后,对比计算方法,发现整数加减法与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联系,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计算方法可以迁移,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自我感觉不足之处:还是课堂时间把控问题,由于前面让学生交流探讨的时间比较多,所以设计的有坡度的练习题没有时间一一练习,以后需注意。
PAGE
1《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通过引导,让学生自行探索,得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4.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创设超市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
3.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具体、直观的教学活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精神、信心和与同伴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购物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情境
激发兴趣
教师:同学们,你们经常去超市购物吗?(去)都买过些什么?(文具盒、书包、零食等)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去数学乐园的商店逛一逛,你们愿意去吗?(愿意)那我们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文具货架主题图)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文具盒、书包、铅笔等)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每种学习用品的单价)
提问:主题图上的标价表示多少钱?
例如:1本笔记本2.6元表示多少钱呢?
【通过主题图复习元、角的知识,为新课作铺垫】
二、新授
(1)??????????
教学例题3
教师:通过刚刚同学们看到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
问题吗?(学生畅所欲言,从学生的问题中引出例题3)
(课件出示例题3)
提问:求一共多少钱?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0.8和0.6是
什么数?(小数)
教师: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加法”(引出加法)
教师板书:“简单的小数加
法”(板书课题时只写“加法”)
提问:怎样列式?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0.8+0.6=
提问:怎样计算呢?
(2)学生试笔: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结果。
教师请一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通过独立试笔,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
引导学比较两种方法:
一种是以元为单位相加的算式(即0.8+0.6=)
一种是把元改写成角(8角+6角=)
提问:你喜欢哪种方法?
【通过比较知道:整数加法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齐,再个位加起,小数加法也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列竖式时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4)引导学生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小数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思考:在小数加法中,要使相同数位对齐,只要对齐什么就行了?(小数点)
(5)练习:(发购物单)
教师:同学们把自己最喜欢的两种学习用品填入购物单,并计算出一共多少钱?
(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作业,并自己说一说购物单的内容。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经历购物的过程,体验“生活数学】
(6)引导学生小结:小数加法与以前所学的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样计算小数加法?
2.教学减法
教师:根据老师给你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不同方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先择一个十分位不够减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1)提问:你会解决吗?应该怎样列式?(板书算式)这是一个什么数相减的算式呢?(小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加法、减法”(在课题“加”和“法”中间板书“减”,完成课题)
(2)学生尝试计算: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结果。
一种是以元为单位相加(即小数算式)
一种是把元改写成角(即整数算式)
【教学设计注重解题的多样化,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去学习,这也是新理理念所提倡的。教师在教学时关注的是“小数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3)教师讲评时引导学生说一说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时先做什么,再怎么做?最后做什么?(强调小数点对齐)
(4)完成课本第96页“做一做”第1、2题
提问:如果老师买两本练习本一共要多少钱?(学生口答)
提问:如果老师每人发2元钱的购物券,你想买什么?
(学生回答多种不同的选购方案)
三、反馈练习
教师:同学们,我们经常去超市购物吧,当你选好东西到付款处付款后,收银员阿姨会给你一张小票,对不对?这里有一张老师在超市购物的小票,(出示课件超市小票图)你从上面可以看懂哪些信息?
新
世
界
超
市品名
单价
数量
金额毛笔
2.5元
1
2.5元书包
25.8元
1
25.8元橡皮
0.5元
1
0.5元墨水
3.5元
1
3.5元
总额:32.3元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那同学们用我们今天所学到的知识,每人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自己解决。
(展示学生作业,并自己说说所提的问题及解题方法。)
四、生活实践
1.老师肩高1.5米,手臂长0.6米,老师站在凳子上能摸到2.4米高处的国旗吗?(出示课件教师摸国旗的情境)
2.老师带同学们去公园划船,有一大一小两种船,大船限载100千克,小船限载80千克,4人租用一大一小两只船行吗?该怎样乘船?(出示课件老师带学生去划船的情境)
小明:37.2千克
小林:33.6千克
小红:32.7千克
老师:57.2千克
小组讨论:有几种不同的乘船方案。
【从多方面多角度加深小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用数学可以解决生中的许多问题。】
四.总结
今天老师带同学们逛商店、划船,玩得真开心.你有什么收获呢?小数加、减法与以前所学的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进行自我评、自我总结,充分展示了学生客观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从而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不进位、不退位)一位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解决简单的(不进位、不退位)一位小数加减的实际问题。
?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一位小数加减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
(不进位、不退位)一位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想一想,填一填。
4元5角=(
)元
3元2角=(
)元
6.8元=(
)元(
)角
7角=(
)元
2,计算,并说一说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43+39=
51-14=
3,口算:(前两道指名回答,然后过渡到后两道,从而导入新知)
21+43=
38-16=
2.1+4.3=
3.8-1.6=
4,揭示并板书课题: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活动:我是妈妈的小助手
1、情境引入
教师:小明的妈妈今天到菜市去买菜。买肉用去6元5角,买蔬菜用去3元4角。(教师边讲述,边出示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妈妈今天一共用去多少钱?
学生2:买蔬菜比买肉少用多少钱?
3、解决问题
(1)谁能列出算式?点名学生列式,教师板书:
?6元5角+3元4角=
6元5角-3元4角=
(2)合作探索算法
教师:这两个算式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分组讨论,然后再汇报你们讨论的结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
学生1:?6元+3元=9元,5角+4角=9角,合起来就是9元9角。
6元-3元=3元,5角-4角=1角,合起来就是3元1角。
?学生2:我们是先把6元5角换成6.5元,把3元4角换成3.4元,然后再像我们以前学过的加减法那样,用竖式计算的。
6.5+3.4=
6.5-3.4=
小组汇报时,重点说明怎样列竖式和为什么这样对位,教师及时鼓励;
(3)教师小结,点评时适当提问引导学生理解算理:6.5
+
3.4中6和5各表示什么?3.4中的3和4呢?所以3应加在哪上面?4呢?竖式该怎样列?6.5
-
3.4又该怎样列竖式呢?请观察这两个竖式,你发现了什么?(它们的小数点都对齐了)
4、引导学生总结,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
?
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
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
最后得数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5、完成试一试
7.8-1.5=
2.5+4.2=
3、
学以致用
1、易错题型:
2.3+5=2.8
分析错误的原因,并改正。
2、一本笔记本的价格是3.8元,一块橡皮擦的价格是0.6元,一个笔记本比一块橡皮擦贵多少钱?
3.8-0.6=3.2(元)
答:一个笔记本比一块橡皮擦贵3.2元。
3、完成复习中的题
2.1+4.3=
3.8-1.6=
四、课堂总结
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第85页练习十九第1题和第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