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总复习名著导读专题练习:《朝花夕拾》(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总复习名著导读专题练习:《朝花夕拾》(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5 15:0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年九年级中考语文总复习名著导读专题练习:《朝花夕拾》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1)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书名),作者是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_,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
2.
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全书主要涉及六个人物,请你根据原著进行梳理,填写表格。
身份
中国老师
日本老师
家人
朋友
保姆
邻居
人物
藤野先生
父亲
阿长
衍太太
(2)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
选段出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_____》,作者借这个故事批判了_______________。?
3.
名著阅读。
请你任意写出《朝花夕拾》中五篇散文的题目,并选出你喜欢的一篇说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一天我忽而记起在东京开同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
“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
“你那时之前,早知道我是谁么?”
“怎么不知道。我们到横滨,来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们,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_》(填书名),文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将画线句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主要用了________________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4)“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请你简述“那一天”发生了什么事?
?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这种敬意,虽然也逐渐淡薄起来,但完全消失,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1)以上文段选自名著《_______________》中的《阿长与<山海经>》,作者是_____________。
(2)“深不可测”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
(4)结合《阿长与<山海经>》一文,说说“我”对阿长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凡国手,都能够起死回生的,我们走过医生的门前,常可以看见这样的匾额。
(1)文段选自鲁迅先生的_______________集《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_____》一文。
(2)“起死回生”在句子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4)请结合原著回答:
①文段中详细地写出陈莲河药引的目的是什么?
②父亲临终前,“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是什么?
?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
(1)以上文段出自鲁迅作品集《?
?
?
?
?
?
?
?
?
?
?
?
》,“他”指的是?
?
?
?
?
?
?
?
?
?
?
?
?
?。
(2)“渺视”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
?
?
?
?
?
?
?
?
?
?
?
?
?
?
?
?
?
?
??。
(4)请结合原著回答:
①“他”反对“我”什么?
②“冷”表达了“他”怎样的心境?
?
8.
班级开展“走进《朝花夕拾》,感受名著魅力”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书名品鉴。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是《旧事重提》,你认为这本书用哪一个书名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2)名著推荐。一位没有读过《朝花夕拾》这本书的中学生,问你这本书好在哪里?请你告诉他阅读这本书的价值和意义。(至少说出三点)
?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是弱国,?
?
?
?
?
?
?
?
?
?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
?
?
?
?
?
?
?
?
?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
?
?
?
?
?
?
?
?
?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
?
?
?
?
?
?
?
?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将词语依次填到横线上,恰当的一项是(????????)
A.所以?
便?
自然?

B.因为?
就?
既然?
所以
C.那么?
所以?
因为?
所以
D.因此?
便?
如果?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改写成肯定句:?
?
?
?
?
?
?
?
?
?
?
?
?
?
?
?
?
?。
(3)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鲁迅的散文集《?
?
?
?
?
??》,其中包括?
?
?
?
?
?
?
?篇散文。
(4)“那时那地”指的是?
?
?
?
?
?
?
?
?
?
?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
?
?
?
?
?
?
?
?
?
?
?。?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选文是(作者)________的散文集《________
》,刚出版时名为《________》。
(2)选文中画线句“梦似的就背完了”,这里的“梦”有哪些含义?
(3)①“我”在背书前想看五猖会的兴奋,与背书后的扫兴形成了鲜明的__________,这体现作者__________的感情。
②文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人?
?
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1)选文中我对阿长产生“新的敬意”,认为她确有伟大的神力的原因是什么?作品两次提到“产生的敬意”,请说说另一次敬意是什么事之后产生的?
(2)文中提到了阿长“谋害隐鼠”,根据全文的内容,说说作者还写了阿长的哪些事情?
(3)根据选文内容,谈谈阿长的性格。
?
1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①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
②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
③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④“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⑤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⑥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⑦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⑧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⑨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⑩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
(1)下列对上面文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文中写家人为看迎神赛会忙碌的场景和后面“静肃”形成鲜明对比,烘托父亲让我背书的痛苦感受,突出文章主题。
B.《二十四孝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范爱农》《父亲的病》都收集在《朝花夕拾》中。
C.《五猖会》记录了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痛苦,揭示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文中父亲是一个专制、严肃、不近人情但又懂得抓住教育契机的封建家长。
(2)试结合当今的社会实际谈一谈你从文段中获得的一个启示。
参考答案
1.
【答案】
(1)朝花夕拾,鲁迅(周树人)
(2)范爱农,倔强耿直、愤世嫉俗、负责任,但贫困潦倒
2.
【答案】
(1)寿镜吾,范爱农
(2)二十四孝图,封建孝道
3.
【答案】
《琐记》《五猖会》《十二孝图》《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
《狗·猫·鼠》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鲁迅先生养了一只隐鼠,结果被长妈妈弄死了,还写了一些“正人君子”。表达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对暴虐者的憎恶。
4.
【答案】
(1)朝花夕拾,范爱农
(2)我们到横滨,来接的是子英和你
(3)语言(人物对话)
(4)范爱农的老师被害,同乡会的学生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清政府,写文章悼念。
5.
【答案】
(1)朝花夕拾,鲁迅(周树人)
(2)比喻对阿长的情况捉摸不透
(3)我不惧惮她(什么)
(4)“我”对阿长由最初的讨厌到有了敬意,再到敬意全失,最后产生新敬意。
6.
【答案】
(1)散文,父亲的病
(2)形容医术高明
(3)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难道他用过吗?
(4)①是为了揭示那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②“我”大声呼喊,让父亲临死前也不得安生。
7.
【答案】
(1)朝花夕拾,范爱农
(2)轻视,看不起
(3)他是一位说话很冷的人
(4)①“他”反对“我”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
②示例:范爱农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的社会里立足。他无法像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故他的内心痛苦、悲凉。
8.
【答案】
(1)《朝花夕拾》更好。因为用早上的花傍晚拾起的说法,既点明了鲁迅中年之后回忆童年、青年时的往事的内涵,又形象生动,富有诗情画意,引发读者的审美感受。
(2)①这本书写了不少孩童之事,形象生动,读来让人兴味盎然,你会在其中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
②这本书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风气,这对你了解当时的社会,理解那时候中国人的生存状态,都很有帮助;
③这本书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很有艺术感染力;
④这本书是鲁迅的唯一一部以自我经历为内容的回忆性散文集,它对于你了解文学大家鲁迅很有帮助。
9.
【答案】
(1)A
(2)他们也酒醉似的喝彩。
(3)《朝花夕拾》,十
(4)“那时”指在仙台学医、看电影时;“那地”指在日本仙台的教室里。,开始学医救国,后转变成以文救国。
10.
【答案】
(1)鲁迅,朝花夕拾,旧事重提
(2)在无奈的困境中,“我”自然地出现幻想:“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我”对所背之物一无所知,纯粹是在说一堆文字而已。它暗示了父亲下令强迫背书如梦魇一般,这也让“我”心生厌恶。
(3)①对比,对封建教育压制和摧残儿童天性的反感,②父亲是一个专制、严厉、不了解儿童心理的封建家长。
11.
【答案】
(1)原因是阿长给“我”买来了渴望已久的《山海经》,她做到了别人不肯做或者不能做的事情。另一次是讲长毛的故事后产生的。
(2)①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②阿长的睡相不好,总在床上摆成一个“大”字;③元旦古怪的仪式(令人烦恼的规矩);④讲长毛的故事。
(3)“我”喜欢《山海经》,想得到一本《山海经》,阿长为了满足“我”的愿望,为“我”买来了渴望已久的《山海经》,这表现了阿长朴实善良(真诚热心)的性格特征。
12.
【答案】
(1)D
(2)示例:封建的教育方式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学习固然重要,但也应给予孩子适当的时间和空间,释放他们的天性,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